图书介绍
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沈天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昆仑出版社
- ISBN:780040774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诗歌-创作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讲 意象1
非具象意象11
第2讲 隐喻11
意象的特殊性质11
对立面11
意象叠加或并置11
意象七型11
意味与意象密度11
视觉强度11
发展的逻辑决定成分11
现代诗意象的建构原则11
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象的区别11
外观30
作用方式30
运动方式30
古典隐喻30
现代诗的隐喻30
建构:顿悟式/自由联想法则;思辩式 逻辑法则;直接认同运作方式隐喻失败的原因现代诗与后现代诗的隐喻转喻、横组合、纵组合与隐喻第3讲 象征 30
不相称40
功能40
与比喻、寓言的区别40
第4讲 变形40
整体构成40
在一条隐喻线上重复持续的隐喻构成象征40
传统象征与现代象征的区别40
现代象征的建构准则40
形质俱变50
二度变形50
装饰性和戏剧性效果50
悬念形式50
视觉的隐喻50
第5讲 反讽50
现代反讽建立于反讽的逻辑61
技巧61
第6讲 通感61
现代反讽61
古典反讽61
通感的本质66
通感两型66
构成与形式66
第7讲 戏剧化 66
叙述方法之一75
外在的戏剧性与戏剧化叙述者75
内在戏剧性75
伪场景化与对话性75
主观性与客观性75
雪莱的“没有能力”75
戏剧性与戏剧化75
现在发生的直接性75
第8讲 意境 75
意境与结构84
神秘感84
第9讲 叙述 84
生成意境的核心84
观物态度84
物象成为指向其身事物的物象的原则84
意境,物境,情境84
线性、事件与叙述:意象与叙述107
叙述与叙事107
“外部的”与“内部的”两种事件概念107
“与此相关的局面”叙述的语言与语言的叙述:两个时期的叙述的区别小结叙述:叙述方式语调基本叙述模式叙述与时间:话语时间与情节(故事)时间的关系次序跨度频率小结第10讲 视角 107
第11讲 张力 113
结构和叙述语言之间的特殊环节113
戏剧视角113
外部/内部视角113
有限/全能视角113
意象体系的一种规定113
艾伦·泰特的“张力”120
重新定义120
根本性方法120
脱节120
源于思想120
“空白”120
第12讲 悖论·分裂与循环 120
第13讲 结构126
悖论126
二元往往表现为一元126
一元之内的对立及分裂与循环126
分裂式循环与循环式分裂126
二元意义的对立及分裂与循环126
形式结构/表层叙述结构134
意义结构/深层叙述结构134
关系134
共时性,历时性134
结构运动的四项相对因素134
第14讲 时间·空间134
现代诗并置的形式157
时间空间化157
并置与空间形式:现代并置157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并置157
空间时间化157
并置与空间形式157
后现代主义的空间并置157
第15讲 心理意象与诗歌意象157
中国古代空间观157
原型意象157
设置空白157
时空建构与意象结构157
时间空间的建构:量度157
空间:现代诗建构空间的准则157
现代诗处理时间的四点准则157
时间:时间与生命157
是其所是与是其所不是174
悟力及其功能174
中介:关系和空间化174
形式与关系的悖论174
与语言的关系174
第16讲 经验·回忆·个性174
形式就是本质174
互译174
形式174
转化与发展的中介174
“初级阶段”174
“在途中”174
体验与顿悟184
第17讲 观看184
先验形式与即兴形式184
个性184
非个人经验亦可具有个人强度184
形式寓于经验的表现184
经验与个性184
回忆的作用184
现代性质的经验184
经验与回忆184
“现代”与“后现代”的个人经验184
物化194
第18讲 历史感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194
优点就是缺点194
象征194
体验的、当下的、直观的194
自我与物的在场与放弃在场194
移情194
观看:以物观物194
艾略特的“客观化”194
寻找客观对应物194
观看:以我观物194
认同204
人格、精神与历史感204
实存204
途径204
马尔库塞的呼吁204
第19讲 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204
现代主义的历史感204
历史感与后现代主义204
追问204
“外化”与“和解”204
三对两面性204
历史感与现代主义204
丧失204
不谋而合的一面210
内蕴的两面210
“新超现实主义”210
深度意象210
在中国的投影210
第20讲 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批判 210
平稳期220
第21讲 当代现实主义诗歌 220
叙述和重复220
阉割220
不自觉的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220
后现代主义诗歌批判220
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220
后现代主义产生之根源220
语言形式224
两个新特点224
重建的可能途径224
第22讲 形而上学·符号·零度224
暂时在场231
虚的空间和神秘的余数231
第23讲 总体把握:反抒情或思考 231
现代诗学观与后现代诗学观231
零度231
符号231
声音231
错误236
现代诗的特质236
抒情变为反抒情或思考的历程236
现代诗群与后现代诗群236
第24讲 技术理性·操作主义与诗236
操作主义241
第25讲 迷津·地狱与天堂241
波普艺术241
技术理性思维方式241
句法形式241
“口语”的性质及意义241
技术理性241
只有爱情的爱情诗246
存在的整体246
意义和意味246
性别246
燃烧与逃离246
第26讲 城市诗与乡土诗246
第27讲 先锋派262
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隐逸精神262
“麦地诗歌”262
“怎么写”262
乡土诗262
“写什么”262
两个因素262
二元论262
标本剖析262
单面性262
城市诗262
标本剖析262
文学先锋派266
先锋诗歌266
新诗潮266
第28讲 神话与假说:西部的孤独 266
开拓279
第29讲 诗歌的三个问题279
结语279
情感模式279
文化心理基础279
假说279
“第一推动”279
本体问题285
语言问题285
操作主义或纯客观操作285
第30讲 传统·时间·“反传统” 285
连续与断裂291
统一性和非连续性291
历时性与共时性291
附录: 291
诗,经受着考验291
诗歌哲学笔记295
中国新时期散文沉疴初探302
散文文体非文学成分研究318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