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民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民俗](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033194.jpg)
- 张余,曹振武编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753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民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山西民俗文化发展概述1
一、山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1
二、山西民俗文化发展脉络4
三、山西民俗文化的五大区域划分7
(一)崇尚勤俭9
四、山西民俗的主要特色9
(二)重商善贾10
(三)胡汉相融12
(四)沉稳保守13
一、主要生产方式14
第二章 生产民俗14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15
(二)以采煤业为主的矿业生产方式19
(三)城乡手工业生产方式20
(四)城市行业生产方式23
二、作物种类与耕作方法24
(一)春耕、春种25
(二)夏管、夏收、夏种26
(三)秋收、秋种27
(一)耕地、翻地工具28
三、生产工具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28
(四)冬藏、冬耕28
(三)播种工具29
铁刮29
铁锨29
镢29
犁29
(二)平整土地工具29
耙29
耱29
石磙29
铁耙29
(四)中耕工具30
石轱辘30
耧30
(六)运送工具31
扇车31
大锄31
小锄31
爪爪31
(五)收割及脱粒工具31
镰刀31
碌碡31
连枷31
(一)“四时八节,七十二候”32
四、农事节气与生产谚语32
大车32
平车32
独轮车32
扁担与箩头32
(二)农业生产谚语33
(三)农言歌诀34
(四)山西农书36
牧羊歌诀36
九九歌36
二十四节气歌36
五、农事信仰与禁忌37
宁华堂牧羊经验37
马首农言37
(二)对土地爷的信仰38
(一)对天地爷的信仰38
(四)对谷神的信仰39
(三)对龙王爷的信仰39
(二)店铺43
(一)游商43
第三章 商贸民俗43
一、游商与店铺43
(一)集市46
二、集市与庙会46
(二)庙会47
(一)商幌48
三、商幌与市声48
(二)市声49
四、铺规与店法50
五、豪商巨贾52
(一)豪商53
(三)会馆、戏楼54
(二)伙计54
六、商贸信仰与禁忌56
一、家族的构成59
第四章 家族民俗59
二、家族称谓64
三、家务与家产66
四、家风、家规、家法70
(一)上慈下孝71
(二)兄弟和睦72
(三)夫妻恩爱73
五、家族与宗族79
六、家神、家祭、家庆81
七、亲戚称谓82
八、家族与亲族86
(一)村落选址88
一、村落88
第五章 村落与居住民俗88
(二)村落命名90
因商建村90
依山建村90
依水建村90
依土地建村90
因兵建村90
(三)村落类型91
以行政区划命名91
以姓氏命名91
以地形地貌命名91
以历史上的关隘、兵营命名91
以楼塔亭寺命名91
以物产命名91
以店铺命名91
以职业特色命名91
以神话、传说命名91
以英雄人物命名91
以吉祥象征命名91
以某一村落为中心命名91
(四)村落布局与设施92
移民村92
以姓氏划分的村落92
职业村92
(五)村落信仰与禁忌94
(六)乡村与市镇95
二、院落96
(二)院落类型98
(一)院落布局98
(三)附属设施与院落美化105
新式宅院105
四合院105
三合院105
深宅大院105
平遥县城宅院105
乔家大院105
渠家大院105
曹家大院105
薛颉堡田宅105
宋家庄翰林院105
圪洞院105
(一)居室类型107
三、居室107
厕所107
水道107
照壁107
车库107
绿化107
(二)居室的布局、陈设与装饰110
新式民居110
土窑110
砖窑和石窑110
窨窑110
平房110
瓦房110
楼房110
窝铺与庵棚110
(一)择地与择日113
四、住宅建造及仪式113
居室布局113
居室陈设113
居室装饰113
(二)破土与起基114
(三)上梁与合口115
(四)起墙至装修117
五、住宅信仰和禁忌118
(五)乔迁、谢土118
砌墙118
贯椽118
泥顶118
盖瓦118
装修118
(二)住宅禁忌119
高低有序119
(一)住宅规范119
重实忌虚119
宜正忌斜119
左右对称119
一、粮食、蔬菜作物及种类123
第六章 饮食民俗123
院门禁忌123
镇煞与辟邪123
建房木材禁忌123
数字禁忌123
竣工安神123
迁居入宅123
二、饮食习制及特点124
(一)晋北日常食俗126
三、日常饮食习俗126
尚俭126
面食为主126
喜食酸126
分餐进食126
爱饮酒126
(二)晋中日常食俗128
油糕128
莜面128
山药蛋128
豆面128
荞面128
(三)晋南日常食俗130
擀面130
拉条子130
刀削面130
猫耳朵面130
(四)晋东南日常食俗131
菜饭131
馍馍131
剺粸子131
炒泡泡131
蒸馉垒131
(五)晋西日常食俗132
米面茶132
稠饭132
瓜糊涂132
臊子饭132
和子饭132
炉面132
米面煎饼132
四、岁时饮食习俗133
干菜133
小米钱钱饭133
糊涂饭133
清汤面133
米面煎饼133
荞面碗脱133
(二)其他节日食俗134
(一)春节食俗134
(一)面米糕点类138
五、名优特色食品138
(二)宴席菜肴类141
“沁州黄”小米141
刀削面141
拉面141
拨鱼141
猫耳朵141
子推蒸饼141
葱花脂油饼141
黄米油糕141
糕点141
郭杜林月饼141
晋祠大米141
(三)果品干菜类142
菜盒子142
过油肉142
糖醋鲤鱼142
烧肉142
炖猪肉142
炖羊肉142
什锦火锅142
拔丝山药142
(四)饮料调料类145
酱玉瓜145
清徐葡萄145
稷山板枣145
交城骏枣145
同川油梨145
五台山香蘑145
大同黄花145
垣曲猴头145
汾阳核桃145
晋南红柿145
晋城红果145
(五)风味小吃类148
花椒148
杏花村汾酒148
竹叶青酒148
汾雁香酒148
桑落酒148
玉屏酒148
菖蒲酒148
玉堂春酒148
恒山老白干酒148
白葡萄酒148
珍珠红酒148
山西老陈醋148
酸菜汤148
绿豆汤148
(一)日常食俗中的信仰和禁忌151
六、饮食信仰与禁忌151
清和元头脑151
六味斋酱肉151
平遥牛肉151
稍梅151
闻喜煮饼151
一窝酥151
太谷饼151
羊杂割151
鸡蛋醪糟151
疤饼151
油茶151
(二)社交礼仪食俗中的信仰和禁忌153
(一)磨具154
七、磨具、灶具和餐具154
(二)灶具和餐具155
石碾155
石磨155
(一)帽、发型、头饰158
一、服饰样式及类型158
灶具158
炊具158
礤子158
抿床子、抿拐子158
饸饹床158
茶具158
餐具158
酒具158
第七章 服饰民俗158
(二)衣、裤、裙163
头饰163
瓜皮帽163
风帽163
毡帽163
棉帽163
火车头帽163
仿军帽163
“老头乐”163
礼帽163
平绒帽163
毛线帽163
老虎帽163
鱼帽、莲花帽163
草帽163
凉帽163
旅游帽163
巾163
头巾163
发型163
(三)鞋、袜、鞋垫167
女子下衣167
男子上衣167
女子上衣167
小儿衣服167
男子下衣167
(四)首饰、佩件169
鞋垫169
圆口鞋169
尖口鞋169
方口鞋169
牛鼻子鞋169
篮篮鞋169
眼眼鞋169
弓鞋169
绣花鞋169
棉鞋169
毡靴169
童鞋169
袜169
二、服饰用料及制作171
纽扣171
耳坠、耳环171
手镯171
戒指171
荷包171
钥匙链171
挂表171
手表171
长命锁171
手束束、脚束束171
(二)审美性174
(一)实用性174
三、服饰的功用174
(五)寓意性175
(四)时代性175
上浅下深175
夏浅冬深175
对比强烈175
(三)礼仪性175
(二)其他服装的信仰与禁忌176
(一)婚丧服的信仰与禁忌176
四、服饰信仰和禁忌176
(一)行会179
一、民间社团组织179
本命年穿红179
逢九穿红179
带红布条179
小儿百宝衣179
百家衣179
虎衣虎鞋179
第八章 民间社团及其习俗179
(二)会馆180
(四)老人会182
(三)钱会182
(七)戒赌会183
(六)戒烟会183
(五)镖局183
(一)村落组织184
二、民间社区组织184
(八)结拜184
(二)联村组织185
变工组185
青苗会185
(四)社火组织186
(三)庙会组织186
(五)红白理事会187
尾子187
社家187
纠首187
起会187
号招、号灯187
执事187
响器187
唱家187
歌舞队187
三、民间秘密结社188
(一)春季节俗191
一、传统岁时节俗191
青帮191
洪帮191
理教会191
离卦道191
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191
(二)夏季节俗204
谷雨与三月三204
立春204
春节204
送穷日204
石头节与老鼠娶亲日204
元宵节204
填仓节204
龙头节204
寒食节204
清明节204
(三)秋季节俗208
姑姑节208
端午节208
关公节208
(四)冬季节俗214
重阳节214
乞巧节214
中元节(鬼节)214
中秋节214
(一)新兴节俗222
二、其他节日习俗222
送寒衣节222
冬至节222
腊八节222
祭灶节222
除夕节222
(二)宗教节俗225
山西老年节225
太原梨花旅游艺术节225
五台山国际旅游节225
关公文化节225
平遥国际摄影节225
洪洞寻根祭祖节225
一、诞生礼仪228
第十章 人生礼仪民俗228
浴佛节228
盂兰盆节228
开斋节228
圣诞节228
(二)孕期习俗229
送糕灯229
(一)求子与送子习俗229
摸周柏229
(三)催生习俗230
(四)分娩习俗231
(五)诞生礼俗232
二、成年礼仪236
过周岁236
“三朝”236
做满月236
过百日236
(一)开锁礼俗237
(二)寄养习俗238
面锁238
开锁238
糕锁238
发锁238
肚脐锁238
三、婚嫁礼仪239
(一)婚前礼仪240
(二)娶嫁礼仪243
纳征243
纳采243
问名243
纳吉243
(三)婚后礼仪250
闹洞房250
请期250
出嫁250
迎娶250
(四)特殊婚姻形态251
拜年251
回门251
四、祝寿礼仪254
转房婚254
同姓不婚254
指腹婚254
娃娃亲254
童养婚254
表亲婚254
换婚254
入赘婚254
再婚254
冥婚254
(一)初终255
五、丧葬礼仪255
报丧257
(二)入殓257
停尸257
披殃和吊挂257
(三)吊祭259
搭灵棚259
打墓259
(四)出殡260
(五)葬后262
(一)神祗崇拜265
一、民间信仰诸神265
服三265
尽七265
过周年265
第十一章 信仰与禁忌民俗265
(二)鬼灵崇拜271
动植物神271
人格化的自然神271
祖先神271
名贤神271
行业祖先神271
宗教神271
(三)灵物崇拜273
鬼魂273
城隍爷273
阎王爷273
五道将军273
(一)庙会275
二、民间祭祀礼仪275
动物类275
植物类275
无生物崇拜275
(二)报赛仪式277
(三)求雨仪式280
爱社280
迎神赛社280
赛赛280
扇鼓傩仪280
三、巫术与占卜281
(四)社火仪式281
(三)相面282
(二)占卜282
(一)看风水282
(五)厌胜283
(四)符箓与咒语283
(六)征兆284
(一)人体禁忌285
四、禁忌与避讳285
(二)日常生活禁忌287
(三)行业禁忌288
行旅禁忌288
服饰禁忌288
饮食禁忌288
居住禁忌288
(五)动物、植物、自然物禁忌290
闰月年禁忌290
农业禁忌290
商业禁忌290
工匠业禁忌290
戏业禁忌290
(四)岁时禁忌290
杨公忌290
(六)婚育禁忌291
自然物禁忌291
动物禁忌291
植物禁忌291
(七)丧葬禁忌293
生育禁忌293
生肖禁忌293
婚期禁忌293
迎亲送亲禁忌293
新婚禁忌293
(八)禁忌的禳解295
葬埋禁忌295
死亡禁忌295
装殓禁忌295
哀悼禁忌295
(一)民间剪纸297
一、民间美术与工艺297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及其民俗297
(二)民间礼馍300
人生礼仪剪纸300
岁时节日剪纸300
(三)民间绘画303
礼馍的制作303
民间习俗与礼馍内容303
礼馍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303
(四)民间编织与刺绣304
农民画304
炕围画304
(五)民间雕塑306
(六)民间玩具309
砖雕309
石雕309
木雕309
(七)其他工艺310
岁时节令玩具310
生育礼俗玩具310
(一)民歌小调类313
二、民间音乐313
晋南木版年画313
漆器工艺313
陶瓷工艺313
制砚工艺313
金属工艺313
(二)民乐演奏类314
号子314
山曲314
小调314
三、民间社火318
晋南花鼓318
绛州鼓乐318
八音会318
晋中乐班318
(一)锣鼓唢呐类319
(二)秧歌演唱类323
洪洞金鼓乐323
威风锣鼓323
太原锣鼓323
襄汾转身鼓323
翼城浑身板323
(三)车、船、轿、阁类327
左权小花戏327
临县伞头秧歌327
平阳秧歌锣鼓327
汾孝地秧歌327
朔州踢鼓子秧歌327
(四)飞禽走兽类329
抬阁与背阁329
小车会329
跑旱船329
抬花轿329
挑椅子329
(五)武打杂技类331
跑驴331
舞龙331
牛斗虎331
舞狮331
(六)宗教歌舞类332
二鬼跌跤332
高跷332
走兽高跷332
响铃高跷332
流星332
(七)焰火花灯类333
跳鬼333
五鬼盘叉333
鬼判333
阴鼓333
四、民间小戏337
傻小子337
龙灯337
九曲黄河灯337
顶灯337
瓦瓮灯337
灯官337
迎灯337
旺火337
架火337
(八)谐趣逗乐类337
哑老背妻337
丑婆婆337
(一)类型与分布338
(二)主要剧种339
(三)演出惯制习俗346
皮影戏与木偶戏346
祁太秧歌346
泽州秧歌346
襄武秧歌346
上党落子346
广灵大秧歌346
耍孩儿346
河曲二人台346
灵丘罗罗腔346
道情346
晋南眉户346
碗碗腔346
(四)传承方式及习俗347
祖师爷信仰347
地摊演出与舞台演出相辅相成347
祀神演出347
民间组织347
(一)歌谣348
五、民间文学348
(二)民间故事352
儿歌352
劳动歌谣352
时政歌谣352
仪式歌谣352
情歌352
生活歌352
历史传说歌352
(三)谚语356
故事356
神话356
传说356
(一)鼓书358
六、民间曲艺358
(二)琴书359
浑源扇鼓359
潞安鼓书359
襄垣鼓书359
平遥鼓书359
(三)道情360
翼城琴书360
武乡琴书360
(四)三弦书361
永济道情361
神池道情361
(六)顺口溜362
(五)莲花落362
临县三弦书362
忻州三弦书362
吕梁丁丁仓362
(八)迭杂则363
(七)评说363
(九)传承方式及习俗364
七、民间游艺与竞技365
(一)民间游艺366
(二)民间竞技368
滑冰368
挑线368
滚铁环368
放风筝368
打秋千368
踢毽子368
主要参考文献375
挠羊赛375
下棋375
玩牌375
猜谜375
划拳375
跑马城375
鹰抓鸡375
顶拐拐375
跳绳375
跳皮筋375
跳方375
弹球375
摔元宝375
打岗375
抓子375
拔河375
后记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