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涛著(中央某机关工作)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2571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食品卫生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引言1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1
丛书总序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4
(一)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生成的经济学假说4
(二)关于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及其规制的政策选择5
(三)关于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中消费者、生产者行为分析6
(四)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7
三、理论基础和方法8
四、基本思路和内容9
五、其他说明12
(一)食品安全:一个现实的话题13
第一章 导论——经济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13
一、食品安全:世界性的话题13
(二)食品安全:一个历史性话题14
(三)食品安全:一个未来的话题19
二、食品安全的现代内涵19
(一)食品安全相关概念的辨析20
(二)食品安全的相对性24
(三)食品安全的定义及内涵25
三、食品安全法的经济法属性27
(一)食品不安全所损害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符合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性质28
(二)食品安全保障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法形式进行干预30
(三)将食品安全法纳入经济法调整体系有利于克服其他法律部门调整之不足33
(一)世界各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威胁35
第二章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影响和成因35
一、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严峻35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36
(三)国外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例40
(四)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41
(五)全球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42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45
(一)食源性疾病有增无减46
(二)各大类食品均存在安全隐患47
(三)农业投入品滥用现象突出49
(四)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52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55
(五)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时有发生55
(一)微生物污染56
(二)化学性污染56
(三)环境污染57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水平偏低58
(五)法律保障体系不适应58
(六)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不完善58
(七)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59
(八)新产品和新技术潜在的风险59
第三章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61
一、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基础61
(一)食品安全存在外部性62
(二)食品安全存在信息不对称63
(三)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67
二、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政治学思考68
(一)食品安全与执政能力68
(二)食品安全与社会和谐69
(三)食品安全与经济安全69
(四)食品安全与“三农”问题71
(五)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72
(六)食品安全与人权保障73
三、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心理学理论74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说74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75
(三)“恐惧和愤怒”因素75
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77
(四)食物是一种未经确认的对象——UFO77
(一)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78
(二)食品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8
(三)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9
五、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法律价值80
(一)秩序价值80
(二)效益价值81
(三)公平价值82
六、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其他理论83
(一)社会伦理83
(二)动物福利84
(三)生态伦理85
(四)企业社会责任86
(一)政府规制的内涵和形式87
第四章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生成机理研究87
一、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87
(二)政府规制的主要流派89
二、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生成的经济学依据91
(一)供给与需求理论91
(二)社会均衡理论96
(三)成本与效益理论97
三、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98
(一)决策路径:风险分析的运用99
(二)实施路径:公共规制和私人规制的互动100
(三)公共规制:综合控制体系102
(四)私人规制:企业的战略回应104
(一)重视对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经济分析107
四、几点启示107
(二)重视部门利益理论所揭示的问题108
(三)重视食品安全规制调整方法的综合运用109
第五章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考察112
一、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112
(一)食品安全法律的初始化阶段112
(二)食品安全法律的现代化阶段113
(三)食品安全法律的国际化阶段114
二、国外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述评114
(一)国外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概况114
(二)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原则119
(三)国外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发展趋势122
(一)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125
三、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概况125
(二)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的综合性规章126
(三)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针对性规章128
(四)食品供应过程的法律法规和规章129
(五)与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133
(六)与食品进出口有关的法律法规135
四、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36
(一)食品安全理念的缺失136
(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137
(三)法律效力层次低138
(四)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强138
一、国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启示140
(一)国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考察140
第六章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研究140
(二)国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启示147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148
(一)食品安全行政监管148
(二)食品安全检验服务149
(三)食品安全实验室服务150
(四)食品安全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150
三、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150
(一)基于科学评估的原则151
(二)风险评估原则151
(三)效率原则151
(四)公众参与原则152
(五)依法管理原则152
(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分工153
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现状153
(二)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56
五、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思考159
(一)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分工159
(二)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作用的发挥160
(三)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160
(四)行政部门执法权力的强化161
六、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想161
(一)食品安全组织结构的种类分析161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结构的选择164
第七章 产品责任法对食品安全的规制167
(一)食品安全激励机制的构成168
一、产品责任法与食品安全激励机制关系的经济分析168
(二)产品责任法对企业提供安全食品的激励作用170
(三)诉讼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对激励作用的抑制171
二、美国产品责任法对食品安全的规制173
(一)诉由173
(二)共同责任177
(三)损害赔偿178
(四)集团诉讼178
(五)与英国食品安全诉讼的比较179
三、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体系的设想180
(一)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制度的系统化180
(二)食品概念和范围的拓展180
(三)食品安全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界定183
(四)食品缺陷的定义及认定问题的完善184
(五)严格产品责任免责事由的特殊规定185
(六)食品安全的惩罚性赔偿的反思186
(七)食品安全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完善189
第八章 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法律规制190
一、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对国际贸易影响的评析191
(一)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发展趋势191
(二)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95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与食品安全198
(一)WT()框架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198
(二)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200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201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202
(一)SPS协议的原则205
三、《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贸易争端解决途径205
(二)WTO食品安全“反向通报”分析206
(三)SPS协议解决争端的效果评说207
第九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思考217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217
(一)改革机构,加强监管217
(二)强化立法,有法可依218
(三)以防为主,全面控制220
(四)应急为辅,快速反应220
(五)社会参与,宣传教育221
二、完善食品安全立法的总体思路221
(一)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法律法规体系222
(二)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224
(三)寻求水平性与垂直性法律法规的平衡226
三、关于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227
(一)从农场至餐桌的原则227
(二)风险分析原则227
(三)透明度原则228
(四)法律法规效率评估原则228
(五)食品供应者承担主要责任原则229
(六)公共规制与私人规制互动原则229
(七)灵活性原则230
四、应优先考虑的食品安全立法231
(一)尽快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231
(二)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33
(三)加快完善食品质量责任体系236
五、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重点241
(一)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241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243
(三)建立新颖食品的法律规制244
(四)改善食品安全信息供给法律制度246
(五)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247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49
(七)完善食品与营养标签法律制度249
(八)建立生物恐怖袭击预防体系251
结语253
参考文献257
后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