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社会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文社会医学
  • 王如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72677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社会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医学伦理学1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述1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概念1

一、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1

二、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

第二节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方法7

一、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7

二、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7

第二章 医学道德的历史轨迹9

第一节 医学道德演变和特点9

一、医学道德的起源和形成9

二、医学道德的特点12

第二节 中外医德传统13

一、祖国的医德传统13

二、国外的医德传统1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16

一、医德原则的概念16

二、社会主义医德原则的内容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医德规范18

一、医德规范的涵义18

二、社会主义医德规范的内容18

第四章 医学道德范畴20

第一节 医学道德范畴含义及地位20

一、范畴和医德范畴20

二、医德范畴的地位和作用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医学道德范畴的内容21

一、权利和义务21

二、情感和良心24

三、审慎和保密27

四、功利和荣誉29

第五章 临床诊疗医学道德32

第一节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则32

一、病人第一原则32

二、最优化原则33

三、公正原则34

第二节 临床诊断的医德要求34

一、询问病史的医德要求34

二、体格检查的医德要求35

第三节 临床治疗中的医德要求36

一、药物治疗中的医德要求36

二、手术治疗中的医德要求37

第四节 临床工作中的医学道德要求38

一、护理工作中的医学道德要求38

二、医技工作中的医学道德要求40

三、社区医疗保健的医学道德要求42

四、康复预防保健的医学道德要求43

五、医学美容治疗中的医学道德要求45

第六章 临床特殊群体的医学道德46

第一节 老年保健医学道德46

一、人口老化与老年保健46

二、老年患者的特点47

三、老年保健道德要求48

第二节 儿科、妇产科的诊治医学道德48

一、对儿科病人的诊治道德48

二、妇产科诊治工作中的道德49

第三节 精神病人的诊治医学道德50

一、精神病人的特点51

二、精神病诊断的道德规范51

三、精神病治疗中的道德要求52

第四节 艾滋病预防治疗中的医学道德52

一、艾滋病的流行情况53

二、预防治疗艾滋病的道德要求54

第五节 抢救危重病人中的医学道德55

一、危重病人的特征55

二、抢救危重病人的医德要求55

第七章 医院管理中的医学道德57

第一节 医院管理道德的作用和原则57

一、医院工作的性质、任务及特点57

二、医德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58

三、医院管理的道德原则59

第二节 医院管理中的医德要求60

一、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医德要求60

二、医院人才管理的道德要求61

三、医院的社会道德责任62

第八章 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医学道德63

第一节 医学科研道德意义和原则63

一、医学科研的任务与意义63

二、医学科研道德的原则64

第二节 实验医学的医德66

一、人体实验的道德66

二、尸体解剖的道德6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道德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德的双重效应7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德的双重效应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的价值取向72

一、传统医德观的审视72

二、树立新的医德观73

三、坚持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74

第三节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医学伦理问题75

一、入世后对医德的影响75

二、我国咏德与国际接轨77

第十章 生命伦理学中的一些问题79

第一节 关于生命伦理学79

一、生命伦理学的概念79

二、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80

第二节 生与死的道德问题80

一、生命道德观和生命标准80

二、死亡的标准82

三、关于安乐死83

第三节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84

一、器官移植的种类及其发展84

二、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85

第四节 克隆技术中的伦理问题86

一、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研究)86

二、治疗性克隆87

第五节 生命质量控制的伦理问题88

一、优生的道德是非88

二、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的伦理问题90

第十一章 医德评价与修养93

第一节 医德评价93

一、医德评价的含义93

二、医德评价的标准93

三、医德评价的依据94

四、医德评价的方式95

第二节 医德修养95

一、医德修养的含义及内容95

二、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96

三、医德境界97

中篇 医学心理学98

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概述98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98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98

二、心理的实质99

第二节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00

一、心理分析的研究100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101

三、人本主义的研究101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101

五、生理心理学的研究101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102

一、医学模式的转化102

二、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103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103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05

第一节 认识过程105

一、感觉与知觉105

二、记忆108

三、思维和表象111

四、注意114

第二节 情绪和动机116

一、情绪和情感116

二、动机118

第三节 能力和人格120

一、能力120

二、人格123

第三章 心理应激129

第一节 心理应激概述129

一、应激与生理应激129

二、心理应激129

第二节 应激过程131

一、应激源131

二、中介机制132

三、应激反应133

四、应激的适应134

第三节 影响心理应激的因素134

一、认知评价134

二、应对能力134

三、个性134

四、社会支持134

五、生活经历135

六、生理特点135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135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135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135

第四章 心理卫生136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136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136

二、心理卫生发展简史137

三、心理卫生研究范围与工作原则137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138

一、胎儿期心理卫生138

二、婴幼儿心理卫生138

三、儿童期心理卫生139

四、青少年心理卫生139

五、中年人心理卫生140

六、更年期心理卫生140

七、老年人心理卫生140

第三节 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141

一、家庭心理卫生141

二、学校心理卫生141

三、工作环境的心理卫生142

四、现代人的心理健康142

第五章 心理障碍144

第一节 心理障碍概述144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144

二、心理障碍的判断原则与标准144

三、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145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类别146

一、人格障碍146

二、神经症147

三、心理过程障碍150

四、儿童心理发展障碍152

五、其他心理障碍153

第六章 心身疾病155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155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征155

二、心身疾病的研究理论155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56

一、致病因素156

三、发病机制157

第三节 典型心身疾病的防治158

一、原发性高血压158

二、冠心病158

三、支气管哮喘159

四、消化性溃疡159

五、甲亢160

六、癌症160

七、头痛160

八、糖尿病160

第七章 心理评估162

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162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科学性162

二、心理评估的任务162

三、心理评估的方法163

四、对评估者的要求163

第二节 心理测验163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163

二、心理测验的分类164

三、心理测验的条件和注意事项164

四、心理测验的有关术语165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165

一、智力测验165

二、人格测验166

三、临床常用心理自评量表168

第八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170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170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与意义170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与程序170

三、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171

四、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171

第二节 心理治疗概述172

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172

二、心理治疗的原则172

三、心理治疗的方式173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173

一、支持性心理疗法173

二、行为疗法173

三、询者中心疗法174

四、认知疗法175

五、催眠暗示疗法175

六、精神分析疗法176

七、森田疗法177

第九章 心理护理178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178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及意义178

二、心理护理的原则179

三、心理护理程序179

四、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180

第二节 病人心理182

一、病人一般的心理表现182

二、病人一般的心理需要184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5

一、儿童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5

二、青少年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6

三、中年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6

四、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7

第四节 临床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7

一、门诊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7

二、急性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8

三、慢性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89

四、手术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90

五、临床特殊病人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91

下篇 人际关系沟通197

第一章 人际关系沟通概述197

第一节 人的群体性与人际关系197

一、人的群体性与社会角色197

二、人际关系与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198

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积极意义199

第二节 人际交流与人际关系200

一、人际交流的基本概念与过程200

二、人际交流的基本形式200

三、人际交流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200

四、人际交流技巧的重要作用200

第三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201

一、人际沟通有助于人们的观念、情感和思想进行交换201

二、人际沟通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201

三、人际沟通有助于认识自我、认识他人202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结构功能与处理原则203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结构203

一、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203

二、人际关系的外在结构204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功能205

一、人际关系的个体性功能206

二、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功能208

三、人际关系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功能的有机统一209

第三节 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209

一、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则209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213

第三章 人际关系沟通217

第一节 人际关系沟通概述217

一、沟通217

二、人际沟通220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重要作用222

一、有利于增进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22

二、有利于促进人体的心身健康222

三、有利于创造协调和谐的工作环境222

四、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222

五、有利于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22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223

一、人的主观因素223

二、客观环境因素224

第四节 人际沟通的有效技巧224

一、一般性沟通技巧224

二、治疗性沟通技巧226

三、特殊情况的沟通227

第四章 医护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沟通229

第一节 医患之间的沟通229

一、医患关系229

二、医患沟通230

三、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232

第二节 医护之间的沟通233

一、医护关系233

二、医护沟通233

三、影响医护沟通的因素234

第三节 护士与其他人员的沟通234

第四节 医患关系沟通技巧235

一、沟通的基本过程235

二、沟通的技巧235

第五章 语言与沟通239

第一节 语言的概述239

一、语言与言语239

二、语言的基本功能239

第二节 语言沟通的重要性240

一、语言沟通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意义240

二、医务人员语言的作用240

第三节 语言沟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40

一、医务人员道德素质与语言沟通的关系240

二、医务人员身心素质与语言沟通的关系241

三、医务人员文化素质与语言沟通的关系241

四、医务人员语言素质与语言沟通的关系241

第四节 医务人员交谈技巧242

一、交谈的态度242

二、治疗性交谈的类型242

三、交谈的技巧243

第六章 非语言沟通245

第一节 非语言沟通的含义及主要形式245

一、非语言沟通的含义245

二、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245

第二节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及作用249

一、非语言沟通的特点249

二、非语言沟通的作用249

第三节 非语言沟通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应用250

一、非语言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251

二、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251

第七章 文字语言的沟通252

第一节 文字语言沟通的概述252

一、基本概念252

二、主要功能252

三、沟通的方式253

第二节 医务工作中文字语言沟通的应用253

一、医用文体写作的概念、功能和特点253

二、医用文体写作的主要类别254

三、医护文体写作中常见的问题256

四、医护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256

第三节 提高文字语言沟通能力的方法257

一、善于阅读257

二、善于积累257

三、善于习作257

四、善于思考257

《人文社会医学》教学大纲(草案)258

上篇 医学伦理学258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258

二、课程教学目标258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258

四、学时分配261

五、说明261

中篇 医学心理学261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261

二、课程教学目标262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262

四、学时分配266

五、说明266

下篇 人际关系沟通266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266

二、课程教学目标267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267

四、学时分配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