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仲裁法 从1996年英国仲裁法到国际商务仲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仲裁法 从1996年英国仲裁法到国际商务仲裁](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3048388.jpg)
- 杨良宜,莫世杰,杨大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38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15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198页
- 主题词:仲裁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仲裁法 从1996年英国仲裁法到国际商务仲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规定仲裁员的资格1
第一章 仲裁条文1
前言1
1.仲裁条文应该有的内容与相关的问题1
1.2针对仲裁员的国籍/种族2
1.3明示排除一些特定仲裁员3
杨良宜序3
1.4仲裁的语言4
莫世杰序5
1.5仲裁程序与作出裁决书的各种时限5
杨大明序7
1.6仲裁费用的分摊7
1.7 对仲裁机密的明示规定8
1.8给仲裁员额外的特定权力9
1.9排除对裁决书内法律观点可去上诉法院的权力11
1.10 针对美国仲裁同意把裁决书作出一个判决(enter a judg-ment)13
1.11 针对美国仲裁的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14
1.14订立仲裁条文的能力(capacity)15
1.13扩大披露15
1.12针对美国仲裁局限太广泛的披露15
1.15 双方的约定(mutuality)16
1.16友好仲裁条文(equity clause)18
1.17 同意交易签署多个合约,各有不同仲裁条文或者部分没有仲裁条文的情况19
1.18.1 一个合约有多位当事方的情况21
1.18 多位当事方的仲裁(multi-party arbitration)21
1.18.2一个交易有多个合约的情况23
1.18.3 中间当事人败诉后向另一合约方寻求补偿的做法25
1.19有先决条件的仲裁条文26
1.20 多层解决争议办法的仲裁条文(multi-tier arbitration)28
1.20.1 多层解决争议之一:调解/和解后才能去仲裁29
1.20.1.1 调解与时效的关系32
1.20.1.2调解与机密33
1.20.2多层解决争议之二:专家判断后才能去仲裁35
1.20.1.3 结论35
1.21.1 两种仲裁方式的优劣39
1.21 机构与随意仲裁条文(institutional/administered and ad hocarbitration)39
1.21.2仲裁员收费的比较41
1.21.3 如何区分机构或者随意仲裁的条文43
1.22仲裁与国家豁免权(Sovereign Immunity)44
1.24 双方没有文书仲裁协议的仲裁(non-signatories arbitration)45
1.23默示的仲裁条文45
1.25 仲裁条文与不完整的合约(incomplete contract)及能否创造合约(creation of contract)47
1.27公司注册被撤销与仲裁48
1.26公司被接管或者清盘与仲裁48
1.28什么是争议可去开始仲裁49
1.29.1仲裁程序中途的中断53
1.29仲裁协议的中断53
1.29.2仲裁程序开始的中断54
2.1合约解释规则(rules of construction)55
2.有缺陷的仲裁条文/协议55
2.3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二:仲裁员委任不明确63
2.2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一:没有“仲裁”一词63
2.5 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四:协调法院与仲裁的矛盾之一64
2.4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三:把仲裁与法院混在一起64
2.6 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五:协调法院与仲裁的矛盾之二65
2.8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七:有两处仲裁地点66
2.7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六:标题与内容不符66
2.10 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九:如何协调明示仲裁条文与合并仲裁条文中时效的冲突68
2.9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八:如何协调明示仲裁条文与合并仲裁条文之间的冲突68
2.11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十:仲裁条文明示了一个不存在的仲裁机构69
2.12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十一:仲裁条文明示了已经过时的仲裁规则70
2.14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十三:不熟悉合并仲裁机构有关条文的危险71
2.13 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十二:仲裁条文包括了两个不同适用法71
2.15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十四:仲裁所包括的权限受了限制72
2.17 总结73
2.16有缺陷仲裁条文例子之十五:把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审理硬拆开73
3.1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仲裁75
3.外国投资协议仲裁(investment treaty arbitration)75
3.2 双边与多边协议(BIT&MIT)80
3.3 BIT与私人投资协议内仲裁条文的冲突与协调83
3.4没收(expropriation)与投资国家施政的区分84
3.6发展中国家作出过的抗拒86
3.5有关投资仲裁案例的介绍86
1.与仲裁相关的法律88
第二章 国际仲裁有关的不同法律与冲突88
2.订约自由(freedom of contract)与当事人意愿(party autonomy)的大原则90
3.同一仲裁但约定不同法律体系针对的例子91
4.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区别92
5.程序法与实体法不一致的困难94
6.1没有明示规定就根据双方约定的仲裁地点(seat)为准95
6.仲裁程序法95
6.2找出仲裁法定地点(seat)96
6.2.2由仲裁庭决定97
6.2.1 由仲裁机构决定97
6.2.3根据案件情况决定99
6.3找出仲裁法定地点(seat)的重要性100
6.4.1 案例一:Union of India v.McDonnell Douglas101
6.4有明示规定程序法并与双方约定的仲裁地点不一致101
6.4.2案例二:ABB v.Keppel102
6.5 1996年《仲裁法》如何针对这种问题104
6.6 总结英国立法下的仲裁法定地点(seat)与仲裁程序法的关系106
7.1 如何解释明示合约实体/适用法条文108
7.合约实体法(substantive law)/适用法(proper law)108
7.2 如何寻找合约实体/适用法条文110
7.2.2第二步之根据其他合约条文去找出双方订约方的默示选择(implied choice)111
7.2.1第一步之明示双方订约方选择111
7.2.4总结找出合约实体/适用法的重要性112
7.2.3第三步之最密切关系国家的法律112
7.3 国际合约中约定南亚国家的实体/适用法但在伦敦仲裁的困境113
8.仲裁协议/条文的适用法115
8.2情况一:主合约有明示的实体/适用法条文116
8.1仲裁条文的形式(form)差异116
8.3.1案例一:DST v.Rakoil(1987)2 All ER 769118
8.3情况二:主合约没有明示的实体/适用法条文118
8.2.1 案例一:Peterson Farms Inc.v.C&M Farming Ltd.(2004)EWHC 121(Comm.)118
8.2.2 案例二:Tonicstar Ltd.v.American Home Assurance Co.(2004)EWHC 1234(Comm.)118
8.4.2案例二:Union of India v.McDonnell Douglas(1993)2Lloyd's Rep.48119
8.4.1案例一:ABB v.Keppel[1999]2 Lloyd's Rep.24119
8.4情况三:独立的仲裁协议/条文有不同规定的适用法119
8.4.4仲裁庭在非强制性条文必须依照双方约定外国仲裁法120
8.4.3案例三:XL Insurance v.Owens Corning(2000)2 Lloyd'sRep.500120
9.总结121
1.序言122
第三章 委任仲裁员和启动仲裁的程序122
2.1 序言123
2.委任仲裁员的程序123
2.2.1.1仲裁条文没有规定仲裁员数目124
2.2.1一个/独任仲裁员124
2.2规定一:仲裁员数目124
2.2.1.3 当在二人仲裁条文一方弃权没有在时限内委任自己的仲裁员125
2.2.1.2仲裁条文规定是一位仲裁员125
2.2.2两个仲裁员126
2.2.3委任主席或公断人127
2.2.4三个仲裁员128
2.3.1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或其他组织会员130
2.3 规定二:仲裁员资格130
2.2.5多过三个仲裁员130
2.3.2“商业人士”或“受雇在海事和/或谷物贸易”131
2.4规定三:仲裁员国籍和所在地132
2.5.1仲裁程序完全无效133
2.5没有按照正确委任仲裁员程序的后果133
2.5.2失去抗议的权利和“弃权”134
2.5.4仲裁员在那时要合乎资格135
2.5.3提出抗议的程序135
2.6.2文化背景136
2.6.1熟法律或熟业务?136
2.6 选择仲裁员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36
2.6.2.1.1例子之一137
2.6.2.1 不同文化背景与了解137
2.6.2.1.3例子之三138
2.6.2.1.2例子之二138
2.6.2.1.4例子之四139
2.6.2.1.5例子之五140
2.6.2.1.6例子之六141
2.6.2.1.7例子之七142
2.6.2.1.8例子之八143
2.6.2.1.9例子之九145
2.6.2.1.10 对上述例子的总结148
2.6.3生意和社交上的关系150
2.6.2.2总结150
2.6.4有空程度和对案件的集中力151
2.7委任仲裁员之前面试152
2.6.5年龄和健康152
2.8委任仲裁员的用词153
2.9.2接受委任的条件154
2.9.1 应否接受委任154
2.9接受委任154
3.1 启动仲裁的重要性156
3.透过送达仲裁通知来启动仲裁程序156
3.2.2英国法院宽松对待仲裁通知的内容158
3.2.1仲裁通知的内容158
3.2仲裁通知158
3.2.3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所要求的严格仲裁通知160
3.2.4仲裁通知的送达162
3.2.5 电邮送达是否有效与送达的时间163
3.3.1 1996 年《仲裁法》Section 12如何适用164
3.3 延迟启动仲裁的时间164
3.3.2双方合理考虑之外166
3.3.3一方的行动令他坚持对方时效已过并不公平168
3.3.4其他考虑的因素169
3.3.5 1996年《仲裁法》之Section 13的关系170
4.1 如果是一人/独任仲裁庭171
4.如果一方对委任仲裁员不合作的程序171
4.2 如果是两人或三人仲裁庭172
5.1会带来需要替代的情况173
5.替代仲裁员173
5.2替代的程序174
6.1基本原则175
6.在香港委任仲裁员的程序175
6.2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的地位176
6.3 国际仲裁制度177
6.4本地仲裁制度179
7.结论181
1.序言182
第四章 法院与仲裁的关系182
2.1 1996年《仲裁法》的大原则183
2.英国法院插手仲裁的权力183
2.2.1.1分别之一:再没有简易判决的做法184
2.2.1 支援之一:中止法院程序让出管辖权给仲裁184
2.2法院支持任务184
2.2.1.3.1 对管辖权有争议的做法185
2.2.1.3 1996年《仲裁法》下法院唯一可拒绝中止的情况185
2.2.1.2分别之二:不再区分本土与国际仲裁185
2.2.1.3.3 仲裁条文可否以毁约被接受为由而变得不能实施?186
2.2.1.3.2仲裁条文太矛盾、太不肯定186
2.2.2支援之二:作出anti-suit禁令以保护伦敦仲裁188
2.2.3支援之三:延长开始仲裁的时效/时限189
2.2.4支援之四:协助仲裁庭的组成192
2.2.5支援之五:处理仲裁员的辞职196
2.2.6 支援之六:对仲裁员/仲裁庭有否管辖权作最终决定199
2.2.7支援之七:对仲裁庭最后命令的强制执行200
2.2.8支援之八:把证人传到庭203
2.2.8.2 Section 43的其他204
2.2.8.1 作用:强制第三者204
2.2.8.3 Section 43的范围:可否强制第三者事前披露有关文件?205
2.2.8.3.2 1996年《仲裁法》的Section 43有关措辞206
2.2.8.3.1 法院诉讼可以去强制206
2.2.8.4传到庭交出文件不能太多207
2.2.8.3.3 BNP Paribas先例介绍207
2.2.9.2有哪些辅助仲裁的权力?208
2.2.9.1法院要插手情况208
2.2.9支援之九:法院的辅助仲裁权力208
2.2.9.4.2 申请不是紧急情况211
2.2.9.4.1 申请是紧急情况211
2.2.9.3排除法院辅助仲裁的权力211
2.2.9.4法官与仲裁员之间的分工211
2.2.9.4.3 仲裁庭是否有权或能够行使权力212
2.2.10.2本条文起的作用与有关考虑及协调213
2.2.10.1 法院与英国实体法213
2.2.10支援之十:法院决定初步法律观点213
2.2.11 支援之十一:法院延长时效去完成裁决书216
2.2.10.3 由法院决定初步法律观点与上诉法律观点的比较216
2.2.11.2 明示的时效217
2.2.11.1 默示的时效217
2.2.11.4或可用来向延误仲裁员/仲裁庭施压218
2.2.11.3法院有权去延长时效之Section 50218
2.2.12.1 可延长的时效/时限219
2.2.12支援之十二:法院在其他方面延长时效219
2.2.12.2 可延长时限的第一种情况:双方当事人合约同意/约定220
2.2.12.4.1 立法规定的时限222
2.2.12.4对裁决书向法院申请救济的时限问题222
2.2.12.3 可延长时限的第二种情况:《仲裁法》的规定222
2.2.12.4.2 时效/时限错过的原因223
2.2.12.4.3 1996年《仲裁法》对延误原因的考虑224
2.2.12.4.4 申请裁决书救济去延长时限的立法条文225
2.2.12.4.5行使延长时限裁量权的考虑因素226
2.2.13支援之十三:协助送达文件228
2.2.12.6总结228
2.2.12.5 Section 79延长时限裁量权的考虑因素228
2.2.14.1普通法下的裁决书执行232
2.2.14支援之十四:协助裁决书的强制执行232
2.2.14.2.2 Section 66内容与简介233
2.2.14.2.1 适用于所有英国/外国裁决书233
2.2.14.2 1996年《仲裁法》下的裁决书执行233
2.2.14.2.3执行的做法234
2.2.14.2.4 对协议裁决书(consent award)的执行235
2.2.14.3执行的各种手段与做法236
2.3.1.1 简介在仲裁的收费人士238
2.3.1监督之一:针对仲裁员的收费238
2.3 法院监督任务(supervising role)238
2.3.1.3 固定收费与按工作量收费的利弊比较239
2.3.1.2仲裁员的收费标准239
2.3.1.5.1 双方同意/约定费率的情况240
2.3.1.5按时收费的合理金额240
2.3.1.4什么情况下有不同的收费做法240
2.3.1.5.4 不同行业的考虑241
2.3.1.5.3 如何决定仲裁员的合理费率241
2.3.1.5.2律师的合理费率241
2.3.1.5.5 全职与业余仲裁员的考虑242
2.3.1.5.6争议金额高低的考虑244
2.3.1.6实质工作量是多少?245
2.3.1.5.7 案件长短的考虑245
2.3.1.7仲裁员夸大工作时间的情况246
2.3.1.6.2 详细的工作与花费时间记录246
2.3.1.6.1 大/小案件的不同对待246
2.3.1.8仲裁庭在核算与厘定自己的收费做法247
2.3.1.8.2 仲裁员之间的核算与厘定做法及实例248
2.3.1.8.1 三种做法248
2.3.1.8.3 仲裁员自己核算与厘定自己收费的危险250
2.3.1.9.1 做法之一:把裁决书全部或部分撤销251
2.3.1.9 当事人与法院质疑与惩罚仲裁员收费的两种做法251
2.3.1.9.2 做法之二:把仲裁员通过留置裁决书要的费用存放法院并要求核算252
2.3.1.10 1996年《仲裁法》的做法254
2.3.1.10.1 仲裁员如何应对?256
2.3.1.10.2 受监督的仲裁员类别256
2.3.1.10.3 仲裁员收费过高但委任前获得同意的情况257
2.3.1.10.4使费也要合理258
2.3.1.11 法院可否监督仲裁机构或使用仲裁规则订的费用?259
2.3.1.12法院在Section 28做法的实例介绍261
2.3.2 监督之二:对仲裁员/仲裁庭是否有管辖权263
2.3.1.13香港《仲裁法》缺乏这方面监督263
2.3.3.1废止权力(revocation)与赶走(remove)的区别265
2.3.3 监督之三:仲裁半途把仲裁员废止权力或赶走265
2.3.3.2 这种救济的利弊266
2.3.3.3.1 普通法地位与1950年《仲裁法》269
2.3.3.3废止仲裁员权力(revocation)269
2.3.3.3.2 1996年《仲裁法》的地位270
2.3.3.4.1 4种情况/理由273
2.3.3.4赶走仲裁员(removal)273
2.3.3.4.3 情况之二:仲裁员不拥有要求的资格274
2.3.3.4.2 情况之一:对仲裁员的公正性有合理怀疑274
2.3.3.4.4 情况之三:仲裁员身心方面没有能力操纵/推进仲裁程序或有合理怀疑他没有这能力278
2.3.3.4.5 情况之四:仲裁员拒绝或没有做到适当与合理快速地推进仲裁程序281
2.3.4.1序言283
2.3.4监督之四:作出裁决书后申请把它撤销或发还重新考虑283
2.3.3.4.6赶走了仲裁员怎样办?283
2.3.4.2法院对裁决书的救济办法285
2.3.4.3.1 撤销后怎样办?286
2.3.4.3救济办法之一:撤销裁决书286
2.3.4.3.2 是撤销还是去对抗执行?287
2.3.4.3.3 撤销带来当事人的损失可否向仲裁员要?288
2.3.4.4.1 法院对撤销或发还之间的抉择289
2.3.4.4救济办法之二:发还裁决书让仲裁员重新考虑289
2.3.4.4.2 1996年《仲裁法》生效前的发还裁决书情况/理由291
2.3.4.4.3发还的缺点与部分补救296
2.3.4.4.4 申请发还(或撤销)的有关时限299
2.3.4.4.5 被发还的裁决书可否执行?302
2.3.4.4.6 申请救济的有关费用303
2.3.4.5.1 情况/理由之(a):仲裁庭没有遵守Section 33的“自然公正天条”等方面的通用责任304
2.3.4.5 1996年《仲裁法》下能获撤销或发还裁决书救济的情况/理由304
2.3.4.5.2 情况/理由之(b):仲裁庭超越了权限(但不包括管辖权)305
2.3.4.5.3 情况/理由之(c):没有依照双方当事人同意的程序推进仲裁306
2.3.4.5.4 情况/理由之(d):没有考虑所有提出的有关争议的事情308
2.3.4.5.6情况/理由之(f):裁决书不肯定或含糊不清312
2.3.4.5.5 情况/理由之(e):仲裁机构或其他人(不是仲裁员)超越权限312
2.3.4.5.7 情况/理由之(g):以欺诈或违反公共政策取得裁决书313
2.3.4.5.8 情况/理由之(h):裁决书不符合正规要求的格式或内容314
2.3.4.5.9 情况/理由之(i):仲裁庭自己承认裁决书有错漏316
2.3.5.1 序言317
2.3.5 监督之五:对裁决书内法律观点的上诉317
2.3.5.2.1 实例介绍319
2.3.5.2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319
2.3.5.2.2 外国的适用法是事实还是法律?320
2.3.5.2.3 事实问题的认定不能上诉法院的原因322
2.3.5.2.4 事实问题会变成法律问题的例外323
2.3.5.3裁决书法律观点上诉法院:1979年《仲裁法》下的地位324
2.3.5.3.3 批准上诉法院有什么条件?325
2.3.5.3.2 首次引入机制有条件地批准上诉法院325
2.3.5.3.1 首次立法排除法院对法律问题的全面管制325
2.3.5.3.5 事先要求一个有原因裁决书的相关问题327
2.3.5.3.4 1979年立法下的有原因或没有原因裁决书327
2.3.5.3.6豁免上诉协议(exclusion agreement)328
2.3.5.3.7 不准豁免协议的例外329
2.3.5.4.1 裁决书内的法律问题错误可在有批文的情况下上诉到法院的做法不变330
2.3.5.4裁决书法律观点上诉法院:1996年《仲裁法》下的地位330
2.3.5.4.2批准上诉法院有什么条件?331
2.3.5.4.3 上诉法院案件的干枯造成对英国商法的损害345
2.3.5.4.4不久的将来对上诉法院的展望350
2.3.5.5.1 有关裁决原因的历史354
2.3.5.5在1996年《仲裁法》下的“有原因”裁决书354
2.3.5.5.2 1996年《仲裁法》在裁决原因方面的改变与做法355
2.3.5.5.3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规则(LMAA Terms)的裁决原因规定356
2.3.5.7.2 申请上诉(或质疑裁决书)的做法358
2.3.5.7.1时限358
2.3.5.6 1996年《仲裁法》下的豁免上诉协议358
2.3.5.7申请上诉批文做法358
3.总结与对其他及随意(ad hoc)仲裁的感想369
2.挑战管辖权371
1.管辖权来源371
第五章 仲裁员管辖权371
3.1.1 事实上根本没有有效主合约的存在372
3.1 类别之一:有否有效仲裁条文之争372
3.挑战的类别372
3.1.2.1 草拟/拟定水平差劲仲裁条文的例子373
3.1.2有主合约存在,但不存在一条有效仲裁条文之争373
3.1.2.2.1租约提单的合并374
3.1.2.2有否合并仲裁条文之争374
3.1.2.2.2矛盾的英国法律376
3.1.4管辖权的随意协议(ad hoc agreement to jurisdiction)377
3.1.3法律上主合约一开始无效或中断377
3.2.1.2开始仲裁时提出质疑379
3.2.1.1默示或明示规定资格379
3.1.5总结379
3.2类别之二:仲裁庭的组成379
3.2.1仲裁员资格之争379
3.2.1.3仲裁进行中途提出质疑380
3.2.1.5其他第三者委任仲裁员382
3.2.1.4不符合资格的后果382
3.2.1.7有条件下同意的独任仲裁员383
3.2.1.6没有被授权的委任383
3.2.2.1 法规定384
3.2.2仲裁庭人数384
3.2.2.3对仲裁员人数质疑情况之二:草拟/拟定水平差劲385
3.2.2.2对仲裁员人数质疑情况之一:国际或是本土仲裁?385
3.2.3程序法与实体法之区分386
3.2.4委任仲裁员的机构之争387
3.2.5.1 原告委任仲裁员的管辖权限与如何通知被告388
3.2.5仲裁通知与其他情况388
3.2.5.2仲裁通知与被告委任仲裁员的时限计算390
3.3.2局限在某类争议393
3.3.1仲裁条文不够广泛393
3.3 类别之三:什么争议根据仲裁条文可交给仲裁庭处理之争393
3.3.4合约或侵权之争394
3.3.3混乱仲裁条文394
3.4.1.1 宣示(declaration)395
3.4.1有否“争议”之争?395
3.3.5涉及非签约方之六:不同合约下的债务对冲(set-off)395
3.4 其他不涉及仲裁条文的管辖权之争395
3.4.1.2.2 英国法律/法院以往的取态与目前状况397
3.4.1.2.1 法院简易判决的吸引力397
3.4.1.2 简易判决397
3.4.2诉前保全是否包括在仲裁之争399
3.4.3仲裁中途才出现的新争议401
3.4.3.2 LMAA Terms(2002)的解决办法402
3.4.3.1新争议例子介绍402
3.4.3.2.1 LMAA规则第10条文之案件一403
3.4.3.2.2 LMAA规则第10条文之案件二405
3.4.4其他有关协议如和解协议下的争议407
3.4.5涉及第三者或非签约方(non-signatories)之争410
3.4.5.1 涉及非签约方之一:转让(assignment)411
3.4.5.2 涉及非签约方之二:保险公司赔付后的代位求偿416
3.4.5.3 涉及非签约方之三:《Contracts(Rights of Third PartiesAct),1999》417
3.4.5.4 涉及非签约方之四:合并仲裁(consolidation)419
3.4.5.4.2 可能的解决办法420
3.4.5.4.1 多位当事人争议(multi-party dispute)的困难420
3.4.5.4.3 仲裁带来的困境422
3.4.5.4.5 能去合并仲裁的情况423
3.4.5.4.4英国1996年《仲裁法》不针对423
3.4.5.5 涉及非签约方之五:撕破公司法人面纱去把第三者加入仲裁429
3.6 中国被告的挑战管辖权432
3.5 总结挑战管辖权的类别432
4.普通法下挑战管辖权做法434
4.2“抗议下”参与仲裁与申请法院撤销“空”的裁决书435
4.1 向法院申请宣示、禁令或中止435
4.4 不能让仲裁庭决定自己管辖权的原因436
4.3 延误挑战管辖权的问题:造成浪费436
4.5 法院决定仲裁员管辖权的缺点437
5.改变之一:普通法的演变438
4.6总结过往挑战管辖权做法438
6.改变之二:仲裁规则443
7.改变之三:联合国示范法444
7.1 香港在示范法下的做法445
7.2.2欠缺之二:没有针对所有挑战管辖权的类别446
7.2.1 欠缺之一:要求递交抗辩前提出挑战446
7.2示范法规定的欠缺446
7.2.6欠缺之六:上诉法院怎样去判决?447
7.2.5 欠缺之五:仲裁庭初步的决定是什么(有或是没有管辖权)才能上诉法院?447
7.2.3 欠缺之三:没有明言如果延迟提出挑战的后果447
7.2.4欠缺之四:接受过时挑战缺乏指引447
7.2.7欠缺之七:不参与仲裁的被告是否无权在将来提出挑战?448
7.3对立法水平的一些感想449
8.1 英国在1996年《仲裁法》生效前地位450
8.改变之四:英国1996年《仲裁法》450
8.2 1996年《仲裁法》的新架构与做法452
8.3 1996年《仲裁法》的疑点/缺点454
8.4.1独立原则之Section 7455
8.4独立原则与仲裁庭自己审理管辖权455
8.4.2仲裁庭自己审理管辖权之Section 30457
8.5.1 1996年《仲裁法》前的中止做法简介458
8.5 中止法院诉讼程序458
8.5.2 1996年《仲裁法》的中止条文:Section 9459
8.5.3法院面对中止申请的各种做法460
8.6.1 1996年《仲裁法》的有关条文:Section 32461
8.6法院先去决定管辖权争议461
8.7.1 1996年《仲裁法》的有关条文463
8.7挑战/质疑仲裁庭作出的管辖权裁决书463
8.6.2立法的原意463
8.7.3 向法院申请的28天时限重要之处465
8.7.2怎样才算是管辖权裁决书?465
8.7.4 向法院申请延长时限466
8.7.5.2重审的毛病/弊端468
8.7.5.1有关先例468
8.7.5 法院挑战/质疑管辖权裁决书是重审或是复核?468
8.7.5.3重审引入新证据469
8.8.1 1996年《仲裁法》的有关条文472
8.8 延误提出质疑带来的弃权说法472
8.7.6香港在《联合国示范法》的地位472
8.8.2质疑必须特定与明确提出,仅是实质争议有关主合约是否存在不足够474
8.8.3 仲裁的弃权或/与禁止翻供475
8.8.4在法院程序中采取了一步(taken a step in the proceedings)478
8.8.5 质疑/挑战方抗议或/与保留权利下参与仲裁的情况479
8.8.6《联合国示范法》,1996年《仲裁法》与仲裁机构规则的提出质疑限期481
8.8.7.1 Mustill&Boyd的说法483
8.8.7 在仲裁程序采取了一步的疑问483
8.8.7.3 1996年《仲裁法》只澄清了一种情况484
8.8.7.2 Harris.Planterose&Tecks的说法484
8.8.7.4 1996年《仲裁法》生效后有关先例与裁决485
8.8.7.5 总结教训486
8.9.1 被告参与仲裁程序的整体做法简介487
8.9 1996年《仲裁法》中保留普通法地位的考虑487
8.9.3 被告的当事人参与与不参与仲裁程序的区分488
8.9.2不参与仲裁程序被告当事人的权力之Section 72488
8.9.4被告有权向法院申请宣示或/与禁令带来的疑点489
8.10.1第一种选择:完全置之不理493
8.10 总结介绍实例有关是否去参与仲裁程序或置之不493
8.10.3第三种选择:参与仲裁程序并提出质疑管辖权494
8.10.2第二种选择:对仲裁置之不理但向法院申请宣示/禁令494
8.11.1对参与仲裁程序的当事人497
8.11 对管辖权裁决书的救济总结497
8.11.3 对不参与仲裁程序的第三者/非签约方498
8.11.2 对参与仲裁程序的当事人498
8.12.1 1996年《仲裁法》的有关条文499
8.12执行裁决书之时的管辖权争议499
8.12.2《纽约公约》与1996年《仲裁法》500
8.12.3 可否在《纽约公约》重提管辖权争议?501
8.14.1权力来源502
8.14 英国法院为保护伦敦仲裁管辖权所作出的Anti-suit禁令502
8.13 总结英国1996年《仲裁法》有关管辖权502
8.14.2 Auti-suit禁令保护伦敦仲裁的真正想法与目的503
8.14.3这种违约可否有其他救济?504
8.14.4法院裁量权505
8.14.5欧共体新发展509
第六章 可仲裁性(arbitrability)513
1.序言513
2.国家政策的考虑514
3.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515
4.《纽约公约》承认“不可仲裁”的说法与规定517
5.涉及“不可仲裁”的三个不同法律519
6.提出“不可仲裁”的时机521
7.1 劳资纠纷与船员雇佣合约523
7.美国523
7.2反托拉斯(anti-trust)争议525
7.3 证券(securities)争议529
7.4集体诉讼(class actions)争议534
7.5提单(Bill of Lading)争议535
7.6破产清盘537
8.1欺诈538
8.英国538
8.4 涉及本土或外国非法539
8.3 竞争法539
8.2 消费者539
9.意大利540
10.1 序言542
10.国际贪污/受贿(International corruption&bribery)争议的可仲裁性542
10.2国际仲裁做法543
10.3 美国立场544
10.4英国立场547
11.印度尼西亚的案例552
12.总结557
1.简介559
第七章 仲裁员的公正与不偏私559
2.2 公正带来的影响与司法公平的重要性560
2.1 仲裁法与/或仲裁规则的要求560
2.公正与不偏私的探讨560
2.3 包括些什?561
2.4调查与举证的困难562
2.5.1 例子之一:向对方索取仲裁员背景/履历563
2.5调查的做法563
2.5.2例子之二:从仲裁员所发表过的文章、书籍等入手566
2.5.3例子之三:商会仲裁568
3.1 简介573
3.英国法律573
3.2.1 第一条规则:涉及经济或财产利益的Dimes先例574
3.2 法律的两条规则有关利益冲突574
3.2.2.1 什么是“非经济利益”?575
3.2.2第二条规则:涉及非经济利益但会带来真正偏私危险的R.v.Gough先例575
3.2.2.2.2 友好或不友好关系576
3.2.2.2.1 同学关系576
3.2.2.2对非经济利益的轻重之分别576
3.2.2.2.4种族或国家联系577
3.2.2.2.3 宗教联系577
3.2.2.2.5 总结578
3.2.3第一条规则的扩大:涉及共同目标的Ex p.Pinochet先例579
3.2.4第一条规则不会再扩大的说法582
3.3利益冲突规则适用的对象583
3.4.1 必须是对诉讼结果会造成直接经济利益585
3.4 对经济利益的其他方面探讨585
3.4.3法官家族成员的经济利益586
3.4.2极轻微或琐碎的例外(de minimis exception)586
3.4.5.1 案例一:涉及间接经济利益与雇佣关系的Cook Interna-tional v.B.V.Handel588
3.4.5 是否属经济利益范围的争议案例588
3.4.4 自动丧失资格(automatic disqualification)588
3.4.5.2 案例二:涉及裁决结果可令仲裁员的受雇公司在将来仲裁中受惠590
3.4.5.3.1案情592
3.4.5.3 案例三:涉及律师所本身的经济利益冲突592
3.4.5.3.2 是经济利益或只是非经济利益之争?593
3.4.5.3.3律师担任法官或仲裁员的探讨595
3.4.5.4案例四:涉及拥有原告主要竞争对手的公司股票与担任董事596
3.5.1 非经济利益要达到法律上什么程度/准则的偏私?597
3.5 对非经济利益的其他方面探讨597
3.5.2 R.v.Gough本身的案情599
3.5.4.1.1 成功挑战案例之一:对种族方面乱讲话的“Catali-na”v.“Norma”600
3.5.4.1 成功挑战案例600
3.5.3总结600
3.5.4有关非经济利益案例介绍600
3.5.4.1.2 成功挑战案例之二:仲裁员以往曾有过不当行为602
3.5.4.1.4 成功挑战案例之四:仲裁员与一方当事人太接近603
3.5.4.1.3 成功挑战案例之三:仲裁员本身明显有个人利益603
3.5.4.1.5 成功挑战案例之五:仲裁员与一方当事人太接近604
3.5.4.1.6成功挑战案例之六:仲裁员曾在不久前其他案件中作为大律师严厉盘问一方当事人主要证人并指称他欺诈605
3.5.4.2 不成功挑战案例606
3.5.4.2.1 不成功挑战案例之一:一方当事人曾与仲裁员有过争议或过节607
3.5.4.2.2 不成功挑战案例之二:仲裁员对一方当事人讲话过火610
3.5.4.2.3 不成功挑战案例之三:一方当事人代表律师曾与仲裁员有过节612
3.5.4.2.4 成功挑战案例之四:仲裁员与一方当事人代表律师太接近614
3.5.4.2.6 成功挑战案例之六:不独立但可以是公正的仲裁员620
3.5.4.2.5 不成功挑战案例之五:法官或仲裁员与主要证人太接近620
3.5.5.1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例子一:离职法官重操律师旧业622
3.5.5总结622
3.5.5.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例子之二:仲裁员本人名气是大是小?623
3.6.1优点与弊端624
3.6 自动宣告或披露624
3.6.2 国际商会仲裁的披露经历625
3.6.3对自动披露优劣的结论626
3.6.5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程度宣告/披露627
3.6.4有关的法律或规定627
3.6.7是否宣告/披露的矛盾与取舍629
3.6.6宣告/披露的内容与程度629
3.7.1简介630
3.7英国法院对仲裁员在公正与偏私方面的管制与救济630
3.7.2.1 一般法律下构成的弃权与/或禁止翻供632
3.7.2什么是当事人的弃权(waiver)与禁止翻供(estoppel)632
3.7.2.2.1 区别之一:对可能弃权方是否知道有关问题的不同准则635
3.7.2.2 1996年《仲裁法》与《联合国示范法》的有关条文与比较635
3.7.2.2.2 区别之二:对质疑/挑战方与做法的不同要求636
3.7.2.3 1996年《仲裁法》下何谓“不知道与以合理努力也发觉不了有关问题”638
3.7.2.2.3 区别之三:不准时行动的后果明确性638
3.7.2.4 1996年《仲裁法》下什么才算是质疑/挑战?640
3.7.2.5.1 不需要先去仲裁地法院撤销裁决书的案例642
3.7.2.5 即使因弃权而不能获得仲裁地法院救济可否在面对执行时再度提出?642
3.7.2.5.2 需要先去仲裁地法院撤销裁决书的案例643
3.7.2.5.3 如果裁决书曾申请救济失败,执行地法院的考虑644
3.7.3在仲裁程序中所发生的不公正与严重不正常(serious irregu-larity)645
1.简介648
第八章 国际律师会关于国际仲裁中利益冲突的指引648
3.指引的内容649
2.国际律师会的努力649
4.指引的争议之处651
5.指引与英国或香港法律的关系654
5.1 仲裁规则与仲裁法律的适用655
5.3 1996年《仲裁法》之强制与非强制性条文656
5.2 明示与默示之间的冲突与协调656
5.4指引与仲裁法同时适用的协调657
5.5 IBA指引全文与评注658
1.序言689
第九章 1996年《仲裁法》生效后违反自然公正的主要案例介绍689
1.1 学好管理仲裁程序的困难690
1.2笔者的意见是多多详读英国与国际上的重要案例691
2.以往案例的指导简介694
3.2对仲裁员怀疑与失去信心:Laker v.FLS702
3.1仲裁庭拒绝专家证据:Egmatra v.Marco702
3.1996年《仲裁法》后案例的指导详论702
3.4 被告已经承认责任,仲裁员自说自话去重开责任:Pacol v.Rossakhar703
3.3仲裁员与一方当事人过去有恩怨:Rustal v.Gill&Duffus703
3.5.1 构成严重不正常之一:仲裁庭与专家“黑箱作业”705
3.5 处理专家意见证据犯错:Hussman v.A1 Ameen705
3.5.2构成严重不正常之二:裁决书照抄专家报告706
3.5.3构成严重不正常之三:没有对双方当事人提出的所有争端作出裁决707
3.7.1案情介绍708
3.7被告自称在和解谈判中受原告误导致使缺席裁决:The“Ma-rie A”708
3.6 GAFTA上诉庭自说自话:Apis AS v.Frantazia KereskedelmiKFT708
3.7.2可获救济的不公平行为(unconscionable conduct)的定义710
3.8.1故意扣留披露文件会是“不公平行为”(unconscionable con-duct)711
3.8 指称胜诉方误导仲裁庭不去披露两份重要文件:Profilativ.Paine Webber711
3.9 指称胜诉方提供伪证给仲裁庭:The“Mariana”712
3.10 裁决书遗留了针对一些争端:The“Petro Ranger”713
3.11 接受非专家的专家证据并且过分依赖:Brandeis Brokers v.Black714
3.12败诉方自称没有合理机会去陈述与提供证据:Kalmneft v.Glencore716
3.13 GAFTA对时限上诉不给予原因/理由:AHT v.Tradigrain721
3.14败诉方指称多数仲裁员在毫无证据下自说自话:The“Pam-philos”724
3.15指称仲裁员不去修改裁决书与认定事实有错误:Hawk Ship-ping Ltd.v.Cron Navigation Ltd.728
3.16仲裁员漠视当事人提供证据以私下看法去作出裁决:Check-point Ltd.v.Strathclyde Pension Fund729
3.17仲裁员自说自话与私下给自己证据:Warborough InvestmentsLtd.v.Robinson&Sons730
3.18仲裁员自说自话的使用自己专业知识/经验:St.George'sInvestment Co.v.Gemini Consulting Ltd.733
3.19.1案情介绍734
3.19 仲裁员对自己收费有过激行为:Wicketts and Sterndale v.Brine Builders734
3.20仲裁员对自己收费有过激行为:Brian Andrews v.John Brad-show&Ors737
3.19.2仲裁员被赶走后收费的调整737
3.21 仲裁员对自己收费有过激行为的另一案例:Sea ContainersLtd.v.ICT Pty Ltd.738
3.21.2仲裁员的“取消费用”(Cancellation fee)739
3.21.1 仲裁员的收费是多少?739
3.21.3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LMAA)仲裁条文中的预定费用(booking fee)740
3.21.4 Sea Containers案情741
3.22.1 案情742
3.22 裁决书中有矛盾,不公与可能重复计算损失:Balfour Beatty Construction v.Kelston Sparkes Contractors Ltd.742
3.22.3对草拟裁决书(draft award)做法的看法743
3.22.2法院的判决与赶走仲裁员的尺度743
3.23 裁决书误解当事人陈述或不陈述:Canadian Forest Naviga-tion Co.,Ltd.v.Minerals Transportation Ltd.744
3.22.4对中间裁决书处理预备争端(preliminary issue)的看法744
3.24 裁决书没有全部针对双方争议,仲裁庭思维方式异于当事人陈述,撤销或发还裁决书的取舍:Ascot Commodities NV v.Olam International Ltd.747
3.25仲裁庭改组成员间意见不合:Mohsin v.Commonwealth Sec-retariat748
3.26 开庭中提出新争端及严重不正常与上诉法律观点之间冲突的处理:The“Vigour”749
3.27败诉方曾申请仲裁员下令披露航海日志被拒:The“Robin”753
3.29在缺席机制下,被告晚了委任仲裁员,因而被剥夺委任权力:Minermet SpA Milan v.Luckyfield Shipping Corp.754
3.28败诉方不满仲裁庭接受对方大律师保证已经遵守披露命令的做法:Lincoln National Life v.Sun Life of Canada&Ors754
3.29.1 《仲裁法》默示的缺席机制755
3.29.4案情介绍756
3.29.3明示的缺席机制756
3.29.2原告仲裁员可能的反应756
3.30 仲裁员私下使用自己法律观点等:Sanghi Polyesters Ltd.(India)v.The International Investor KCFC(Kuwait)757
3.29.5判决757
3.30.1 在没有任何证据下认定事实的指控758
3.30.4裁决书违反公共政策759
3.30.3官司费用的分摊不公平759
3.30.2 引用双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有关Shari'a Law的资料759
3.31 裁决的货币与利率是实体法或程序法之争:Lesotho High-lands Development Authority v.Impregilo SpA760
3.32法院对“严重不正常”申请救济可否看裁决书机密理由:The“Easy Rider”762
3.33败诉方指称有两个误述,而裁决书只针对了第一个误述:The“Midnight Hunter”763
3.34败诉方指称裁决书漏了争端与自说自话:The“Agios Dim-itros”765
3.35 指称仲裁员在判利息前没有要求双方当事人陈述/争辩与判利息比原告要求的金额高:Westland Helicopters Ltd.v.Sheikh Salah Al-Hejailan766
3.36不同合约下的对冲如何处理:Ronly Holding v.JSC Zestafo-ni.G.Nikoladze Ferroalloy Plant767
3.37仲裁员没有依照双方的争议去裁决是严重不正常还是法律错误的区分:Newfield Construction Ltd.v.Tomlimson769
3.38 双方当事人没有提出,但裁决书针对,导致双方没有陈词/争辩机会:The“Bunga Saga Lima”770
3.40 又是一个被指“自说自话”的先例:Cameroon Airlines v.Transnet Ltd.771
3.39另一个被指“自说自话”的先例:Vee Networks Ltd.v.EWI Ltd.771
3.42仲裁员不得在审理前先有定论:AMEC Capital Projects Ltd.v.Whitefriars City Estates773
3.41败诉方指称仲裁员在开庭时不让它去反驳与作最后陈词:Margulead Ltd.v.Exide Technologies773
3.43 裁决书有否漏掉一个争端:Fidelity Management SA v.Myri-a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774
3.44裁决书不公平对待败诉方的争端与没有给足够原因的情况:Benaim(UK)Ltd.v.Davies Middleton&Davies Ltd.776
3.46 指称仲裁庭没有考虑所有证据与争端:World Trade Corpora-tion Ltd.v.Czarnikow Sugar Ltd.777
3.45仲裁员是在另一案件中有极大敌意的对方当事人代表大律师:ASM Shipping Ltd.v.TTMI Ltd.777
3.47.1案情介绍778
3.47私下与法律顾问商讨,但不向双方当事人披露内容:ConstainLtd.v.Strathclyde Builders Ltd.778
3.48仲裁员开庭审理后迟迟不作出裁决书:Kailay EngineeringCo.,v.Charles W.Farrance779
3.47.3默许(acquiescence)779
3.47.2私下所知的法律问题如何处理?779
3.50仲裁员坚持不延后开庭审理的日子:Yee Hong Pte Ltd.v.Powe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te Ltd.781
3.49 仲裁员拒绝不给进一步详情的索赔与赶走仲裁员的准则:Kenworth Engineering Ltd.v.Nishimatsu Construction Co.Ltd.781
4.双方当事人可否以明示条文排除法院插手仲裁庭违反自然公正的疑问?782
5.结论783
1.1一个难忘的经验786
1.序言786
第十章 中间措施(interim measures)786
1.2中间措施(interim measures)790
2.1.1 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Section 38:仲裁员可行使的一般权力793
2.1 仲裁员下达中间措施指令的权力793
2.1996年英国仲裁法下有关下达中间措施指令793
2.1.2 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Section 39:下达暂时性的救济指令797
2.2 法院下达中间措施指令的权力801
2.1.4不满的一方能否挑战仲裁庭的决定801
2.1.3仲裁庭下达中间措施指令的形式801
2.2.1 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Section 44802
2.2.1.1 仲裁双方可以排除法院在Section 44下可享有的权力803
2.2.1.2.3 Section 44(2)(c):对物件进行检查、影印、保存、储存或扣留;下令对物件提取样本、作出观察或对物件进行实验805
2.2.1.2.2 Section 44(2)(b):保存证据805
2.2.1.2 法院按Section 44可行使的权力805
2.2.1.2.1 Section 44(2)(a):向证人取证805
2.2.1.2.4 Section 44(2)(d):出售仲裁标的的物件807
2.2.1.2.5 Section 44(2)(e):中间禁令809
2.2.1.2.7小结810
2.2.1.2.6 Section44(2)(e):委任接收人(receiver)810
2.2.1.3在什么情况下法院可按Section44行使其有关中间措施的权力811
2.2.1.4对法院的裁决上诉817
2.2.2 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Section 43:确保证人出庭作证818
2.2.3 1996年英国仲裁法的Section 11:在海事诉讼被中止的情况下可保留担保822
2.2.4法院对外国仲裁的协助824
3.香港仲裁条例下有关下达中间措施指令827
3.1 仲裁员下达中间措施指令的权力—香港仲裁条例的Section2GB828
3.2 法院下达中间措施指令的权力—香港仲裁条例的Section2GC830
3.3 法院对由仲裁管辖的争议作出扣船的权力834
4.仲裁员应如何考虑中间措施的申请836
5.执行仲裁庭的中间措施指令的手段及面对的困难838
6.联合国的工作小组就示范法有关中间措施的修改建议841
7.从仲裁程序上提供协助:程序上的指令(procedural orders nisi)847
1.序言851
第十一章 费用担保(security for costs)851
2.1 1996年英国仲裁法实施前852
2.仲裁员指令提供费用担保(security for costs)的权力852
2.1.1 英国法院指令仲裁原告提供费用担保的权力853
2.1.2法院要外国原告提供费用担保的原因854
2.1.3 国际仲裁的外国原告面对的问题855
2.1.4法律的改变856
2.2 1996年英国仲裁法实施后857
2.2.2何谓仲裁费用(costs ofthe arbitration)858
2.2.1 仲裁方可同意否定仲裁员的法定权力858
2.2.4“外国原告”的考虑不再存在859
2.2.3原告(claimant)包括反索赔(counterclaim)的被告859
3.费用担保申请的做法及考虑860
2.2.5原告不提供费用担保的制裁860
3.1 费用担保申请861
3.2仲裁员如何行使裁量权863
3.2.2文件仲裁(documents-only arbitration)864
3.2.1原告的财务状况864
3.2.4被告承认债项或有和解提议(offer to settle)的情况865
3.2.3索赔的好坏与可能成功的机会865
3.2.5被告申请费用担保是否有故意为难与威逼(oppressive)的意图866
3.2.6太迟申请868
3.2.7被告如有反索赔(counterclaim)的情况869
3.2.8执行费用裁决书的困难871
4.1.1担保金额(amount of security for costs)872
4.1指令(order)872
4.提供费用担保的指令及不履行指令的后果872
4.1.2费用担保的形式873
4.1.4有关费用担保申请的费用876
4.1.3提供费用担保的时限876
5.可否改变仲裁员就费用担保申请作出的裁决?877
4.2 不履行指令的制裁——撤销索赔/反索赔(dismiss the claim/counterclaim)877
6.法院有权指令提供费用担保的情况878
7.香港仲裁法879
8.费用担保管用的情况881
9.1.1简介882
9.1 实例一882
9.实例882
9.1.3 中方拒绝提供费用担保883
9.1.2双方相互提供费用担保的命令883
9.1.4仲裁其他方面的发展884
9.1.6笔者说服中方提供费用担保885
9.1.5 笔者重新挑起提供费用担保885
9.1.7 中方关键电文之一886
9.1.8美方回应的电文890
9.1.9 中方关键电文之二892
9.1.10总结美方主要错漏:把费用担保与索赔担保混淆以及不提因修改而浪费的费用893
9.1.11 仲裁员的命令与中方的跟进行动894
9.1.12 向仲裁员申请惩罚美方895
9.1.13美方的回应及质疑中国银行作为担保人896
9.1.14美方突然撤退/撤败897
9.1.15总结本案899
9.2.2在中间程序中三人仲裁庭通常的做法900
9.2.1 简介900
9.2 实例二900
9.2.4船东委任的仲裁员的电文901
9.2.3 费用担保与相关问题的双方争议901
9.2.5承租人委任的仲裁员的回电902
9.2.6总结上述仲裁员之间的讨论907
9.3.2仲裁员之间的探讨908
9.3.1 简介908
9.3 实例三908
9.3.4仲裁庭对费用担保的理由910
9.3.3仲裁庭对费用担保申请发出的命令910
1.中间程序存在的重要原因915
第十二章 中间程序(interlocutory proceedings)915
1.2 自然公正、省时与省钱的大原则916
1.1 恰当/公正的中间程序命令与双方当事人和解谈判的关系916
1.3仲裁员是程序的“超级主人”917
1.4 法律能对中间程序错误作出的救济办法918
2.学习中间程序处理的困难921
3.1种类之一:传统的法院程序922
3.仲裁中间程序的不同种类922
3.2种类之二:商品质量争议的简易仲裁923
3.3.1 文书请求的做法差异925
3.3种类之三:以文件为主或“半正规”的仲裁(documents—onlyor semi—formal arbitration)925
3.3.2文件披露做法的差异926
3.3.3.1 当场文件的重要与减少开庭928
3.3.3开庭审理做法的差异928
3.3.3.3仲裁庭决定是否开庭考虑的因素929
3.3.3.2 双方当事人不同意是否开庭的原因929
3.3.3.4仲裁庭对自然公正、省钱与省时之间的取舍与平衡930
3.3.3.6.1 开庭长短931
3.3.3.6决定开庭的做法931
3.3.3.5决定不开庭的做法931
3.3.3.6.2开庭地点(seat and place)932
3.3.3.6.4开庭场地934
3.3.3.6.3 仲裁员的档期934
3.3.3.6.5 证人证言(witness statement)935
3.3.3.6.6专家报告(expert's report)936
3.3.3.7 对开庭或不开庭做法的总结940
3.4 种类之四:以询问制进行的仲裁(inquisitorial arbitration)941
3.4.1 大陆法与普通法/对抗制与询问制的差异942
3.4.3英国仲裁当今的地位944
3.4.2英国仲裁以前的地位944
3.4.4英国以外国际仲裁的做法945
3.4.5对抗制与询问制特定的差异946
3.4.5.1差异之一:文件披露的问题947
3.4.5.3差异之三:证人口头证据951
3.4.5.2 差异之二:文件证据在开庭的使用951
3.4.5.4差异之四:委任专家证人952
3.4..5.5差异之五:法律的争辩953
3.4.6仲裁员采取主动询问的难处954
3.4.6.1例子之一:造船合约的提点955
3.4.6.3例子之三:主动解释有关专家证据的处理958
3.4.6.2例子之二:主动要求文件证据958
3.4.6.5例子之五:巴西大豆索赔的FOSFA的违约条文959
3.4.6.4例子之四:提点被告除了时效以外其他也要抗辩959
3.5.1 即时仲裁962
3.5 四大类仲裁中间程序内外的特殊程序962
3.5.2 小金额索赔程序966
4.谁主导仲裁程序967
4.1.1准则/原则之(一):自然公正968
4.1 制衡之(一):必须遵守的最低准则/原则968
4.1.2准则/原则之(二):避免不必要的延误与浪费973
4.1.2.1 省时/省钱例子之一:特定披露(specific disclosure)974
4.1.2.2 省时/省钱例子之二:局限仲裁费用(capping costs)975
4.1.2.3省时/省钱例子之三:双方的文书请求(pleadings)976
4.2.1不理会的后果与救济977
4.2制衡之(二):双方当事人约定同意的仲裁程序977
4.2.3 双方同意的仲裁程序违反自然公正怎么办978
4.2.2仲裁员无法接受双方约定的仲裁程序怎么办978
5.中间程序与裁决决定的分别979
4.3制衡之(三):英国法院的监督979
4.2.4与1958年《纽约公约》的冲突979
4.2.5结论979
5.1 中间程序决定980
5.2 实质争议决定981
5.3 法院无权更改仲裁庭在中间程序上的决定与命令982
5.4仲裁庭可以重新考虑,更改已经作出的命令983
5.5程序上决定应称为命令还是中间裁决书984
5.6什么是争端(issue)986
5.7.1 有关案例之一:澳大利亚的Resort International案987
5.7《纽约公约》下可以执行裁决书但不可以执行中间程序命令的有关案例987
5.7.2有关案例之二:美国的Publicis案988
5.7.3总结991
6.1 1950年与1996年《仲裁法》针对证据的权力不同之处992
6.证据的处理992
6.3 必须让双方知道对方递交的证据与仲裁庭的裁决会依赖的证据994
6.2普通法的地位要求依照证据法994
6.4 当事人需要等待重要新证据的情况995
6.5仲裁员如何处理自己取得的机密证据(secret evidence)997
7.仲裁中间程序的主要步骤1000
7.1 预先会议(preliminary meeting)1001
7.1.1费用昂贵1002
7.1.3参加预先会议的双方代表1003
7.1.2双方当事人律师不一定能充分掌握案情去作出任何承诺1003
7.2文书请求(pleadings)1004
7.4 文书请求的修改(amendment)1005
7.3 澄清或要求对方提供进一步细节(clarification or request forfurther and better particulars)1005
7.5.1文件证据的重要性1008
7.5文件披露(disclosure/discovery)1008
7.5.2寻找文件证据的渠道1009
7.5.3 国际仲裁的困难与精明当事人只以证人证言替代文件证据的趋势1011
7.5.4特定披露1012
7.7.1一次或者多次开庭?1015
7.7开庭审理的准备1015
7.6 文件审理的最后请求(final submissions)1015
7.7.2开庭时间长短与分摊的“国际象棋程序”(chess-clock proce-dure)1016
7.7.3开庭的法律代表(representation)1018
7.7.4仲裁开庭地点与开庭场地1021
7.7.5证人证言与专家报告1022
7.7.6要求仲裁庭在开庭前作出实地视察与阅读文件1023
7.7.7其他以文书作出的事情1024
7.7.8视像会议(video conferencing)1024
7.7.9文件档案(bundles of documents)1025
7.7.10文件翻译(translation)1026
7.7.11证人宣誓或者确认(oath and affirmation)1027
7.7.12开庭记录与翻译员等(transcripts and interpreters,etc.)1028
7.8可能有的中间程序之一:预先争端(preliminary issue)1030
7.9 可能有的中间程序之二:问答(questionnaire)1031
7.10 可能有的中间程序之三:对仲裁费用作出局限(capping ofcosts)1032
7.11可能有的中间程序之四:费用担保(security for costs)1035
7.12 可能有的中间程序之五:索赔担保(security for claims)1039
7.12.1索赔担保与费用担保的不同之处1039
7.12.2原告要取得诉前担保的各种考虑1040
7.12.3取得索赔担保方法之一:美国的扣押(attachment)1041
7.12.4取得索赔担保方法之二:对物诉讼之扣船(in rem action)1042
7.12.5 取得索赔担保方法之三:Mareva禁令/冻结禁令(Freezing Injunction)1043
7.12.6取得索赔担保方法之四:仲裁庭作出中间裁决书要求被告提供索赔担保1045
7.12.7取得索赔担保方法之五:有先决条件的程序命令(Procedur-al Orders Nisi)1045
7.12.8 仲裁庭会涉及索赔担保的其他情况1047
7.13 可能有的中间程序之六:合并或同步仲裁程序的命令1047
7.13.1 组成共同或者有相同成员的一连串仲裁庭1048
7.13.2 LMAA仲裁规则中对同步仲裁程序的规定1049
7.13.3 同步仲裁程序命令的实例1050
7.13.4谁会申请同步仲裁程序1052
7.13.5其他1052
8.开始仲裁时效的延长1053
9.时限与时间表(time table)1053
10.对不遵守中间程序命令的惩罚(sanctions)1055
10.1《仲裁法》下的最后命令(peremptory order)1055
10.2《仲裁法》下最后命令与法院“unless order”的异同1057
10.3仲裁庭作出的一连串中间程序命令样本1060
10.4违反或漠视peremptory order的一般性惩罚1061
10.4.1 惩罚之一:不准违令方依赖命令有关的指控或资料1062
10.4.2惩罚之二:不利推断1064
10.4.3惩罚之三:以手中恰当提供的文件作出裁决书1066
10.4.4惩罚之四:因为违令而导致的费用1066
10.5 能强制或惩罚的情况不应去下令1068
10.5.1情况之一:原告迟迟不作出索赔请求1068
10.5.2情况之二:当事人显示要修改请求但迟迟不提出申请1069
10.6 英国法院强制执行仲裁庭的“最后命令”做法1070
第十三章 仲裁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of arbitration)1073
1.序言1073
2.英国普通法下的仲裁机密1077
2.1仲裁机密的来源及性质1077
2.2谁对仲裁有保密责任1080
2.3仲裁保密责任的适用范围1082
2.4.1 除外情况之一:双方同意(consent)1083
2.4.2除外情况之二:法院指令(order of the court)1083
2.4除外情况1083
2.4.3除外情况之三:法院批准披露(1eave of the court)1084
2.4.4除外情况之四:合理地有需要(reasonably necessary)1084
2.4.5除外情况之五:公正利益(the interests of justice)1091
2.4.6除外情况之六:仲裁法下容许的情况1092
2.5 英国普通法不足之处及将来的发展1095
3.其他国家/地区对仲裁的机密性的看法1097
4.仲裁规则及仲裁条款1100
5.违反仲裁机密的救济1103
6.仲裁的机密性与公众利益1104
7.仲裁的机密性与刊登仲裁裁决书(public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award)1107
8.仲裁的机密性与法院诉讼1111
9.实务与总结1112
案例目录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