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理生理学
  • 金惠铭主编;王建枝,卢建,吴伟康,张海鹏,陈国强,范乐明,徐长庆,殷莲华,郭恒怡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534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病理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3

第二章 疾病概论5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5

一、健康5

二、疾病5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6

三、亚健康6

一、生物性因素7

二、物理性因素8

三、化学性因素8

四、营养性因素8

五、遗传性因素9

六、先天性因素9

七、免疫性因素9

八、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9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0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10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3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15

一、潜伏期16

二、前驱期16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16

四、转归期16

第五节 衰老的病理生理17

一、衰老的概念17

二、老年机体的病理生理特点18

三、衰老的发生机制19

第三章 基因突变与疾病23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述和一般特征23

一、基因突变的概述23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3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类型25

一、基因突变的原因25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29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分子病33

一、分子病的概念和分类33

二、遗传性蛋白病发生的分子机制33

三、遗传性酶分子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35

四、受体缺陷病和膜运转障碍的概述37

第四节 基因突变与肿瘤38

一、癌基因38

二、肿瘤抑癌基因39

三、增变基因39

第四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41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41

一、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41

二、信号转导的终止和负性调节47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49

一、细胞外信号不适当的刺激50

二、受体异常51

三、受体后的信号通路成分异常54

第三节 多环节复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54

一、肿瘤信号的转导异常54

二、引发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通路56

三、参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的信号转导通路59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62

第一节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62

一、基本概念62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63

一、细胞周期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68

第二节 细胞周期异常和疾病68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69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疾病的治疗70

第三节 细胞分化及其机制70

一、细胞分化的特征70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72

第四节 细胞分化调控异常和疾病75

第五节 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78

一、氧化应激的概念80

第六章 自由基与疾病第一节 概述80

二、氧化应激的原因81

第二节 氧化应激的损伤效应85

一、活性氧对脂质的影响85

二、活性氧对蛋白质的影响86

第三节 抗氧化损伤的防御系统88

第四节 氧化应激的生物学意义89

一、自由基的防御作用89

一、炎症90

第五节 氧化应激与重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90

三、自由基的解毒作用90

二、自由基的抗癌作用90

二、休克91

三、肿瘤92

四、氧化应激与免疫93

五、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94

六、氧化应激与衰老96

七、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99

第六节 抗氧化损伤的防治原则102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104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与主要特征104

第七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104

二、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105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与信号转导108

一、基因调控108

二、信号转导109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110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113

一、细胞凋亡减弱的疾病113

二、细胞凋亡增强的疾病115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意义116

三、细胞凋亡减弱与增强并存的疾病116

第八章 应激与疾病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18

二、应激反应的分类119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121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21

二、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124

三、应激的体液反应125

四、细胞应激反应126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27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128

二、心血管功能改变和异常129

三、应激时消化道功能的改变和应激性溃疡129

四、免疫功能的改变和免疫功能异常130

五、血液系统的改变131

六、其他系统的改变131

七、应激对情绪(认知)行为的影响132

一、机体内环境恒定及其意义134

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概述134

第九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34

二、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137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140

一、正常水、钠代谢和功能140

二、水、钠代谢障碍141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150

一、正常钾代谢及生理功能150

二、钾代谢障碍153

一、正常钙、磷代谢160

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160

二、钙、磷代谢紊乱165

第五节 镁代谢紊乱169

一、镁的正常代谢169

二、镁代谢紊乱170

第十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概述174

一、酸碱的概念、酸碱物质的来源175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75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180

四、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180

一、代谢性酸中毒183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183

二、呼吸性酸中毒187

三、代谢性碱中毒189

四、呼吸性碱中毒192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94

一、酸碱一致性酸碱平衡紊乱194

二、酸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95

三、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96

第四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196

二、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估计酸碱紊乱的类型197

一、根据pH估计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197

三、根据代偿调节规律判断单纯型或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98

四、根据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及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99

第十一章 发热202

第一节 概述202

第二节 发热的病因及其机制203

一、发热激活物203

二、内生致热原205

三、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207

一、体温上升期211

第三节 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211

二、高温持续期212

三、体温下降期213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213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213

二、消化系统功能变化213

三、循环系统功能变化213

四、呼吸系统功能变化213

二、退热214

一、治疗原发病214

第五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14

六、代谢变化214

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214

第十二章 缺氧216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216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218

一、低张性缺氧218

二、血液性缺氧219

三、循环性缺氧221

四、组织性缺氧221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222

一、缺氧时的代偿性反应223

二、缺氧所致的损伤性变化225

三、缺氧时代偿性反应和损伤性变化的分子机制227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229

一、代谢耗氧率229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229

第五节 防治缺氧的病理生理基础230

第十三章 休克232

第一节 概述232

一、休克的病因233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233

二、休克的分类234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236

一、休克代偿期236

二、休克进展期238

三、休克难治期239

第四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241

一、神经-体液机制241

二、组织、细胞机制246

二、肺功能的变化248

第五节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248

一、肾功能的变化248

三、心功能的变化249

四、脑功能的变化250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250

六、肝功能的变化250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251

第六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51

一、病因学防治251

二、发病学治疗251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253

第十四章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病理生理254

第一节 正常凝血与抗凝血过程254

一、止凝血机制254

二、抗凝血机制256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57

第二节 血栓形成258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机制259

二、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261

三、血栓对机体的影响262

一、血管壁受损或结构异常263

第三节 出血263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264

三、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改变265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6

一、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66

二、DIC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271

三、DIC的分期和分型274

四、DIC的防治原则276

一、高血压278

第一节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278

第十五章 心血管病理生理278

二、动脉粥样硬化280

三、心律失常283

第二节 心力衰竭284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分类284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285

三、心功能受损时机体的代偿适应机制286

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291

五、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296

六、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98

第一节 肺外呼吸功能的评价指标300

一、肺通气功能指标300

第十六章 肺脏病理生理300

二、肺换气功能指标301

第二节 呼吸衰竭301

一、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301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衰竭308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309

四、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310

第三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313

五、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313

一、肺的代谢功能与肺疾病314

二、肺的防御功能317

第十七章 肝脏病理生理321

第一节 概述321

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类321

二、肝脏细胞与肝功能障碍322

三、肝脏疾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327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334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与分期334

第二节 肝性脑病334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341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41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342

一、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类型342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342

第十八章 肾脏病理生理345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345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345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347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347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349

一、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与分类349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351

三、急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354

四、急性肾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57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357

一、慢性肾衰竭的原因357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357

三、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359

四、慢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360

第四节 尿毒症364

一、尿毒症毒素364

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366

三、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67

第十九章 脑病理生理369

第一节 概述369

一、脑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上的特点369

第二节 认知障碍370

二、脑疾病的表现特征370

一、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371

二、认知障碍的病因372

三、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374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81

第三节 意识障碍381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382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383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83

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386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87

第一节 MODS的病因与发病经过389

一、MODS的病因389

第二十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389

二、MODS的发病经过与临床类型390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391

一、全身炎症反应失控391

二、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394

第三节 MODS时各器官系统的变化395

一、肺功能的变化395

三、心功能的变化396

二、肾功能的变化396

四、脑功能的变化397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397

六、肝功能的变化397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398

八、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398

第四节 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399

一、病因学治疗399

二、发病学治疗399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