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作学习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作学习设计
  • 盛群力,郑淑贞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86447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中小学-教学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合作学习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合作学习与教学设计1

一、合作学习的兴起1

(一)历史渊源1

(二)理论基础5

(三)研究现状11

二、合作学习概念的比较17

(一)合作学习与合作教育、交往教学的比较17

(二)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比较19

三、合作学习特点探讨22

(一)斯莱文的观点23

(二)约翰逊兄弟的观点24

(三)季亚琴科的观点26

(四)王坦的观点28

(五)我们的观点29

四、合作学习设计——合作学习研究的新视野39

(一)合作学习设计的意义39

(二)合作学习设计的框架42

(一)对教学活动交往性的重新认识52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52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设计52

(二)合作学习目标设计的维度54

(三)合作学习目标设计的内容56

二、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58

(一)教学任务与合作学习方式适配59

(二)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维度62

(三)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内容65

一、国外合作学习方法概览70

第三章 合作学习的方法设计70

(一)学生分组学习(STL)71

(二)共同学习法(LT)82

(三)合作性冲突法(CC)83

(四)小组探究法(GI)85

(五)切块拼接法(Jigsaw)87

(六)结构法(SA)88

(七)综合教学法(CI)92

(八)两人互助法(Dyads)93

二、合作学习方法的学科设计94

(九)合作法(CA)94

第四章 合作学习的新型策略设计104

一、帮助—接受型合作学习104

(一)基本特征104

(二)操作要领106

(三)适用范围107

(四)参考方法107

(五)操作示例110

二、协同—接受型合作学习110

(一)基本特征110

(二)操作要领112

(三)适用范围113

(四)参考方法113

(五)操作示例115

三、帮助—发现型合作学习116

(一)基本特征116

(二)操作要领117

(四)参考方法118

(三)适用范围118

(五)操作示例123

四、协同—发现型合作学习123

(一)基本特征124

(二)操作要领126

(三)适用范围127

(四)参考方法127

(五)操作示例129

一、激发合作学习动机133

第五章 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设计133

二、告知合作学习目标136

三、展开合作学习过程138

(一)优化教师讲授138

(二)优化小组活动139

四、结束合作学习活动143

(一)合作学习在某一阶段的结束143

(二)合作学习全部活动的结束144

一、设计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规则146

(一)教师宣布管理规则146

第六章 合作学习的管理设计146

(二)学生参与制定规则147

二、制定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技巧147

三、运用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方法149

(一)运用行为评估表进行正式管理149

(二)合作学习课堂的现场观察指导154

第七章 合作学习的评估设计156

一、合作学习评估的目的156

(一)设置小组奖励分的个别化测试157

三、合作学习评估的方法157

二、合作学习评估的内容157

(二)小组成果共享法159

(三)合作测试法161

(四)日常行为评估162

四、合作学习评估的阶段166

(一)合作学习的输入评估——预先评估167

(二)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估——实时监控170

(三)合作学习的输出评估——终极评估178

(一)备教师185

第八章 合作学习的情境设计185

一、合作学习的微观情境设计185

(二)备学生192

二、合作学习的中观情境设计207

(一)教学目标观的设计207

(二)教学内容观的设计208

(三)教学过程观的设计209

(四)教学形式观的设计210

(五)教学评价观的设计210

(一)学校情境设计212

三、合作学习的宏观情境设计212

(二)家庭情境设计213

(三)社会情境设计215

第九章 合作学习的群体环境和人际技能设计218

一、合作学习的群体环境理论218

(一)群体目标论218

(二)群体角色论219

(三)群体规范论219

(四)群体交往论220

(五)群体发展论222

二、合作学习的群体环境和人际技能设计223

(一)正视学生缺乏交往合作技能224

(二)合作学习技能训练的内容225

(三)合作学习技能训练的步骤236

第十章 合作学习设计与新课程实施的整合243

一、合作学习设计对新课程改革的作用243

(一)有利于课程功能认识的转变243

(三)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改变244

(二)有利于课程结构的改变244

(四)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改变245

(五)有利于课程评价的改变246

二、合作学习设计对新课程改革其他方面的作用247

(一)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247

(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角色247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248

(四)有利于降低教学改革的代价248

(五)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的其他革新248

(六)有利于提供集研究、开发和评估为一体的参考模式249

(一)潜在价值250

三、合作学习设计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250

(二)内容选择252

(三)具体实施252

(四)评估方法253

四、合作学习设计与学习策略的变革254

(一)合作学习方法自身的整合255

(二)合作学习与一般教学策略的整合255

(三)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策略的整合256

(一)方式抑或课程266

五、合作学习设计与研究性学习266

(二)合作抑或探究268

六、新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69

(一)平稳过渡,逐步积累经验269

(二)认真对待国外经验,实现本土化改造270

(三)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70

(四)改进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271

主要参考文献272

后记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