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下
  • 陈心昭,权义鲁主编;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8636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78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1897页
  • 主题词:机床-设计-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3 液压泵、液压马达公称排量系列1

1.1.4 液压缸、气缸公称压力,缸径及活塞杆外径系列1

第5篇 机床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1

第1章 基础标准及流体力学常用公式1

1.1 基础标准1

1.1.1 液压气动及元件的公称压力系列1

1.1.2 压力分级1

1.1.6 液压、气动缸筒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2

1.1.5 液压缸、气缸活塞行程系列2

1.1.11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3

1.1.10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公称压力和容积系列3

1.1.7 液压系统管道公称通径系列3

1.1.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硬管外径和软管内径3

1.1.9 液压、气动系统和元件的油(气)口联接螺纹尺寸3

1.2.2 流体静力学公式4

1.2.1 流体主要物理性质公式4

1.2 流体力学常用公式4

1.2.3 流体动力学公式5

1.2.4 雷诺数、水力直径、流态、压力损失公式6

1.2.5 圆管流动公式13

1.2.7 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动公式14

1.2.6 孔口出流公式14

1.2.8 倾斜壁面的缝隙流动公式15

1.2.9 管路的计算公式16

1.3.1 符号构成17

1.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17

1.3.2 管路、管路连接口和接头18

1.3.3 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19

1.3.4 能量转换和贮存21

1.3.5 能量控制和调节22

1.3.6 液体的贮存和调节26

1.3.7 辅助元器件27

附录A 控制机构、能量控制和调节元件符号绘制规则(补充件)28

附录B 旋转式能量转换元件的旋转方向和控制位置的标注规则(补充件)30

附录C 常用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补充件)31

2.2.2 分析系统工况37

2.2.1 明确系统设计要求37

第2章 机床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37

2.1 概述37

2.2 机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37

2.2.3 确定主要参数38

2.2.5 选择液压元件40

2.2.4 拟定液压系统图40

2.2.6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42

2.2.7 液压装置设计及编制技术文件43

2.2.8 机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举例44

2.3 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8

3.1.1 调压回路50

3.1 压力控制回路50

第3章 液压基本回路50

3.1.2 减压回路51

3.1.4 卸压回路52

3.1.3 增压回路52

3.1.5 保压回路53

3.1.6 卸荷回路54

3.2 速度控制回路55

3.1.7 平衡回路55

3.2.1 节流调速回路56

3.2.3 容积节流调速回路57

3.2.2 容积调速回路57

3.2.4 增速回路58

3.2.5 速度换接回路59

3.3.1 换向回路60

3.3 方向控制回路60

3.3.3 制动回路61

3.3.2 锁紧回路61

3.4.1 顺序动作回路62

3.4 其他液压回路62

3.3.4 定位回路62

3.4.2 同步回路63

3.4.3 互不干扰回路64

3.4.4 缓冲回路65

4.1.1 液压介质分类66

4.1 液压介质分类及牌号66

第4章 液压工作介质66

4.1.2 液压介质牌号67

4.2.1 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性能要求68

4.2 液压介质的性质68

4.2.2 影响液压油质量的理化性能69

4.3.2 液压油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70

4.3.1 液压油主要品种和应用70

4.3 液压介质质量指标及选用70

4.4.1 液压油污染的种类82

4.4 液压介质的污染控制82

4.4.4 液压油污染控制83

4.4.3 液压油污染的危害83

4.4.2 液压油污染度等级及其测定83

5.1.1 分类、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86

5.1 概述86

第5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86

5.1.2 主要参数及计算公式87

5.1.3 变量液压泵和变量液压马达技术特性88

5.1.4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用89

5.2.1 齿轮泵及齿轮马达91

5.2 产品介绍91

5.2.2 叶片泵及叶片马达94

5.2.3 柱塞泵及柱塞马达95

5.3.1 齿轮泵和齿轮马达98

5.3 国产常用液压泵(马达)技术性能和安装尺寸98

5.2.4 螺杆泵98

5.3.2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132

5.3.3 轴向柱塞泵和液压马达165

5.3.4 螺杆泵170

6.1.3 流量176

6.1.2 活塞行程176

第6章 液压缸176

6.1 液压缸的基本参数176

6.1.1 压力176

6.1.8 速比177

6.1.7 活塞加(减)速行程177

6.1.4 活塞运动速度177

6.1.5 活塞加(减)速度177

6.1.6 活塞加(减)速时间177

6.1.9 液压缸活塞的理论推力和拉力178

6.1.11 液压缸的效率179

6.1.10 活塞作用力179

6.1.14 活塞杆直径180

6.1.13 液压缸的内径180

6.1.12 液压缸的功和功率180

6.2.1 液压缸的类型181

6.2 液压缸的类型及安装方式181

6.1.15 液压缸缸筒长度181

6.2.2 液压缸的安装方式182

6.3.2 液压缸缸筒壁厚和外径的计算184

6.3.1 设计依据和设计步骤184

6.3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184

6.3.4 液压缸缸筒头部连接法兰厚度的计算186

6.3.3 液压缸缸底厚度的计算186

6.3.5 活塞杆的计算187

6.3.6 液压缸的连接计算190

6.3.7 液压缸的缓冲计算192

6.3.9 最小导向长度194

6.3.8 导向套的总长度194

6.4.1 缸筒195

6.4 液压缸主要零件的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195

6.4.3 活塞198

6.4.2 端盖198

6.4.4 活塞杆202

6.4.5 导向套203

6.4.6 中隔圈204

6.4.7 导向环205

6.4.8 油口尺寸206

6.4.9 缓冲机构207

6.4.10 排气装置211

6.4.13 耳环212

6.4.12 调心接头212

6.4.11 防尘装置212

6.5.1 液压缸典型结构221

6.5 液压缸典型结构及产品221

6.5.2 液压缸产品介绍222

第7章 液压控制阀260

7.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260

7.2 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原理及应用260

7.2.1 压力控制阀260

7.2.2 方向控制阀274

7.2.3 流量控制阀288

7.2.4 叠加阀293

7.3 液压控制阀产品296

7.3.1 GE系列液压控制阀296

7.3.2 VICKERS公司系列液压控制阀324

7.3.3 REXROTH公司系列液压控制阀334

7.3.4 国内外叠加阀系列343

7.4 二通插装阀356

7.4.1 二通插装阀特点356

7.4.2 二通插装阀结构原理356

7.4.3 二通插装阀机能组合357

7.4.4 二通插装阀的应用360

7.5 电液伺服阀和电液比例阀361

7.5.1 电液伺服阀与电液比例阀特点和区别361

7.5.2 电液伺服阀362

7.5.3 电液伺服阀的使用362

7.5.4 电液比例阀363

7.5.5 电液比例阀的使用368

8.1 管件370

8.1.1 管道370

第8章 液压辅件370

8.1.2 管接头372

8.1.3 非标准管接头424

8.2 蓄能器439

8.2.1 蓄能器的种类、特点和用途439

8.2.2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440

8.2.3 蓄能器的参数计算441

8.2.4 蓄能器的产品介绍444

8.3.1 过滤器的类型及特性447

8.3.2 过滤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安装及应用447

8.3 过滤器447

8.3.3 过滤器的过滤性能参数及计算448

8.3.4 过滤器的选择448

8.3.5 过滤器的产品介绍449

8.4 冷却器461

8.4.1 冷却器的种类及特点461

8.4.2 常用冷却回路形式和特点462

8.4.3 冷却器的计算463

8.4.4 冷却器的产品性能及规格463

8.5.2 油箱的构造及设计要点474

8.5.1 油箱的用途及分类474

8.5.3 油箱的容量计算474

8.5 油箱及附件474

8.5.4 油箱油液的冷却与加热475

8.5.5 空气滤清器475

8.5.6 温度计477

8.6 压力表及测压装置480

8.6.1 压力表480

8.7 液压泵站482

8.7.1 液压泵站的分类及特点482

8.6.2 测压装置482

8.7.2 液压泵站的组成484

9.1.1 安装前的准备486

9.1 液压系统的安装486

9.1.2 液压元件的安装486

第9章 机床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使用486

9.1.3 液压管道的安装488

9.2 液压系统压力试验及调试491

9.2.1 压力试验491

9.2.2 调试与试运转492

9.3.1 液压系统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493

9.3.2 液压系统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493

9.3 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护493

9.4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495

10.1.2 液压系统特点500

10.1.1 机床概述500

10.1.3 液压系统说明500

10.1 MBA1432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500

第10章 机床液压系统应用实例500

10.2 IEF70/NDH自动内圆磨床液压系统504

10.2.2 磨床液压系统的特点及方案考虑505

10.2.3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505

10.2.1 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505

10.3 L6140B型卧式拉床液压系统508

10.3.1 主系统液压缸负载分析508

10.2.4 液压系统中的元件、管道等选择508

10.3.2 主系统参数的确定509

10.3.3 主系统液压元件的选择510

10.3.4 辅助系统液压元件的选择510

10.4.1 概述511

10.4 YH32—315型四柱万能液压机液压系统511

10.4.2 液压系统说明511

10.3.5 液压系统简要说明511

第11章 气动技术基础515

11.1 气动技术的优缺点515

11.2 气动系统的组成515

11.3 气动的基础知识与计算516

11.3.1 空气的性质516

11.3.2 气体的状态变化517

11.3.3 湿空气518

11.3.4 自由空气流量及析水量520

11.3.5 空气在管道内的流动520

11.3.6 气动元件的流量特性522

11.3.7 通过节流孔的流量524

11.3.8 充排气特性524

11.3.9 气阻和气容526

11.4 气动基础公式应用实例527

11.3.10 耗气量计算527

第12章 气动执行元件529

12.1.1 气缸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530

12.1.2 气缸的分类及安装形式530

12.1 气缸530

12.1.3 气缸的结构形式539

12.1.4 气缸的密封和缓冲装置541

12.1.5 普通气缸的设计计算543

12.1.6 气缸的选择、安装使用与维护保养552

12.1.7 气缸应用举例554

12.1.8 气缸的种类及系列产品555

12.2.1 概述633

12.2.2 叶片式摆动马达633

12.2 摆动马达633

12.2.3 活塞式摆动马达636

12.2.4 组合式摆动马达644

12.3 气马达645

12.3.1 概述645

12.2.5 摆动马达应用实例645

12.3.2 叶片式气马达649

12.3.3 活塞式气马达653

12.3.4 齿轮式气马达654

13.1.1 气动压力控制阀的分类655

13.1 气动压力控制阀655

13.1.2 减压阀655

第13章 气动控制阀655

13.1.3 电控压力比例阀667

13.1.4 溢流阀(安全阀)678

13.1.5 顺序阀680

13.2 气动流量控制阀682

13.3 气动方向控制阀696

13.3.1 方向控制阀的分类及选用696

13.3.2 电磁换向阀702

13.3.3 气控换向阀762

13.3.4 人控换向阀777

13.3.5 机控换向阀791

13.3.6 气控延时换向阀800

13.3.7 单向型控制阀804

第14章 气源及净化处理813

14.1 概述813

14.2 压缩空气净化的质量要求813

14.3 气源站815

14.3.1 空气压缩机815

14.3.2 气源站压缩空气的净化处理816

14.4 自动化机器部844

14.4.1 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及其组件844

14.4.2 除油器(精密过滤器)及其组件857

15.1 概述858

15.2 气动真空系统构成858

15.3 气动真空系统设计858

第15章 气动真空系统及元件858

15.4 气动真空系统器件859

15.4.1 真空发生器859

15.4.2 真空吸盘878

第16章 气动辅助元件898

16.1 消声器898

16.2 管接头899

16.3 气动用管子902

16.4 压力开关904

16.5 自动排污器908

16.6 气源指示器909

17.1.1 压力控制回路910

17.1 基本回路910

17.1.2 换向控制回路910

第17章 气动回路与系统设计910

17.1.3 速度控制回路912

17.1.4 位置控制回路916

17.1.5 放大回路917

17.1.6 气动逻辑回路918

17.2 常用回路919

17.2.1 安全保护回路919

17.2.2 气缸同步动作回路920

17.2.4 供气选择回路921

17.2.5 计数回路921

17.2.3 手动—自动选用回路921

17.2.6 往复回路922

17.2.7 程序动作回路923

17.2.8 多位气缸控制回路925

17.3 气动程序控制回路设计925

17.4 气动系统的设计937

参考文献950

1.1 常用电动机的技术数据951

第1章 一般设计资料951

1.1.1 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951

第6篇 机床电力拖动及控制系统设计951

1.1.2 直流电动机969

1.1.3 伺服电动机983

1.1.4 步进电动机997

1.1.5 测速发电机999

1.1.6 自整角机1003

1.1.7 旋转变压器1005

1.1.8 旋转编码器1008

1.2 机床常用低压电器技术数据1012

1.2.1 交流接触器1012

1.2.2 起动器1013

1.2.3 中间继电器1015

1.2.4 时间继电器1016

1.2.5 热继电器1018

1.2.6 其他形式的继电器1019

1.2.7 行程开关1020

1.2.8 组合及转换开关1022

1.2.9 主令开关1023

1.2.10 机床变压器1027

1.3 电工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和图形符号1028

2.1.1 电动机1040

2.1 机床电气传动系统的组成1040

第2章 机床电气传动方案及电动机选择1040

2.3.1 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1042

2.3 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1042

2.1.2 电源设备1042

2.1.3 控制装置1042

2.2 机床传动系统的特点1042

2.3.2 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1043

2.4 调速时电动机容许输出的转矩和功率1044

2.4.1 恒转矩调速1045

2.4.2 恒功率调速1046

2.5.2 机床常用的电气传动方案1048

2.5.1 选择机床电气传动方案的原则1048

2.5 机床电气传动方案的选择1048

2.6.1 电动机的选择1050

2.6 机床用电动机的选择及容量计算1050

2.6.2 电动机容量的计算1051

3.1.1 组成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规律1056

3.1 常用典型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1056

第3章 机床电器控制系统1056

3.1.2 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1059

3.2.3 电动机过载保护1061

3.2.2 电动机过电流保护1061

3.2 常用保护类型及实现方法1061

3.2.1 电动机短路保护1061

3.2.6 失磁保护1062

3.2.5 断相保护1062

3.2.4 失压保护及欠压保护1062

3.3.1 电动机的起动1063

3.3 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1063

3.2.7 过电压保护1063

3.2.8 其他形式的保护1063

3.3.2 电动机的制动1068

3.3.3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1071

3.3.4 双速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变速控制1073

3.4.2 装置式(低压)断路器的选择1075

3.4.1 机床控制电路常用电压值1075

3.3.5 笼型异步电动机的低速运行1075

3.4 控制电路电压与主要控制电器的选择1075

3.4.4 熔断器的选择1076

3.4.3 接触器的选择1076

3.4.7 时间继电器的选择1077

3.4.6 保护继电器的选择1077

3.4.5 热继电器的选择1077

3.5.2 接近开关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078

3.5.1 接近开关的分类及其机理1078

3.5 接近开关1078

3.5.3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1079

4.1.1 晶闸管1080

4.1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1080

第4章 直流调速系统1080

4.1.2 晶闸管整流电路1082

4.1.3 晶闸管变流装置的保护1088

4.1.4 晶闸管触发电路1092

4.1.5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1094

4.1.6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1103

4.2.2 IGBT—PWM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1110

4.2.1 IGBT—PWM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1110

4.2 绝缘栅极晶体管IGBT脉宽调速(PWM)直流调速系统1110

4.3.2 系统的功能1115

4.3.1 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及特点1115

4.3 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1115

4.4.1 换相重叠角γ1120

4.4 晶闸管—直流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1120

4.4.4 变流变压器的计算1123

最小控制角αmin1123

4.4.2 换相电抗压降1123

4.4.3 最小逆变角βmin与1123

4.4.5 交流进线电抗器的选择1124

4.4.8 使电流连续的电感值1125

4.4.7 限制直流脉动率的电感值1125

4.4.6 晶闸管的选择和计算1125

4.5 直流传动系统的分析与综合1127

4.4.9 限制均衡电流的电感值1127

4.5.1 传递函数1128

4.5.2 系统简化1140

4.5.3 动态指标1144

4.5.4 工程实际综合指标1146

5.1.2 异步电动机的种类、特点、特性1151

5.1.1 交流调速传动的特点1151

第5章 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1151

5.1 交流传动系统概述1151

5.1.4 几种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概述1153

5.1.3 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的基本类型1153

5.2.1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的机械特性1156

5.2 变频调速的一般问题1156

5.2.3 变频装置的分类与各种变频器的特点1159

5.2.2 变频调速时的传递函数1159

5.3.1 交-直-交电压型逆变器1161

5.3 变频调速系统中的逆变器1161

5.2.4 变频器的电动与再生供电方式1161

5.3.2 交-直-交电流型逆变器1166

5.3.3 交-交变频器1170

5.4.1 通用变频器概况1172

5.4 转速开环变频调速系统——通用变频器1172

5.4.2 普通功能型U/f控制通用变频器1175

5.4.3 转矩控制型U/f控制通用变频器1176

5.4.4 通用变频器的电路设计1179

5.4.5 变频器的维修与检查1186

5.5 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1188

5.6.2 转差频率控制的规律及其实现1193

5.6.1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1193

5.6 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1193

5.6.3 采用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1194

5.7.1 矢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概念1197

5.7 异步电动机矢量变换控制调速系统1197

5.7.2 矢量变换控制系统的设计举例1199

5.7.3 矢量控制的应用1202

6.1.1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直流模型及工作原理1205

6.1 无换向器电动机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205

第6章 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系统1205

6.1.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206

6.2.1 晶闸管无换向器电动机传动系统的构成1207

6.2 无换向器电动机传动系统的构成1207

6.2.2 电子电力器件1208

6.2.3 三相绕组直流无刷电动机主回路基本类型1216

6.3.1 无换向器电动机改变γ角时的工作特性1219

6.3 不同γ角时的运行状态及其整定1219

6.3.2 无换向器电动机反转时γ角的变化及运行方式1220

6.4.1 调速特性1222

6.4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控制特点1222

6.4.4 无换向器电动机动态特性1223

6.4.3 机械特性1223

6.4.2 转矩特性1223

6.4.6 脉动转矩及其抑制1224

6.4.5 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及传递函数1224

6.4.8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控制特点1226

6.4.7 过载能力1226

6.5.1 交-直-交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系统1227

6.5无 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系统1227

6.5.2 控制系统中的主要环节1228

6.5.3 矢量变换控制系统1230

6.5.4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1234

6.6.1 交-直-交电流型主回路参数计算1236

6.6 无换向器电动机电气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1236

6.6.2 交-交电流型主回路参数计算1237

6.7.1 概述1238

6.7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综合分析1238

6.6.3 交-交电压型主回路参数的选择1238

6.7.2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性能特点1239

6.7.3 国内外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系列及性能1240

7.1 概述1243

第7章 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1243

7.2.2 步进电动机动作原理1244

7.2.1 步进电动机1244

7.2 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244

7.2.3 步进电动机的齿距角、相数、极数和转子的齿数1245

7.2.4 步进电动机的其他分相结构形式1246

7.3.2 永磁式步进电动机1247

7.3.1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1247

7.3 步进电动机的类型1247

7.3.4 机械谐波(传动)式步进电动机1248

7.3.3 永磁感应子式步进电动机1248

7.4.2 步进电动机的矩角特性1249

7.4.1 步进电动机的静态特性1249

7.3.5 章动(传动)式步进电动机1249

7.3.6 其他类型步进电动机1249

7.4 步进电动机的静态运行特性1249

7.4.5 最大静转矩特性的计算1250

7.4.4 矩角特性族1250

7.4.3 步进电动机的静态稳定区1250

7.4.6 步进电动机最大负载转矩和矩角特性关系1251

7.5.1 步进电动机的单脉冲运行1252

7.5 步进电动机的动态特性1252

7.5.2 步进电动机的连续脉冲运行1253

7.6 步进电动机的参数、特性及选择1255

7.7.1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系统1257

7.7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和控制1257

7.7.2 控制部分的设计1258

7.7.3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路1262

7.8 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专用集成电路1270

参考文献1273

1.1 概述1275

第1章 机床数字控制信息及制备1275

第7篇 机床数字控制系统设计1275

1.2 机床数字控制信息1276

1.2.2 机床数字控制用字符及其编码1277

1.2.1 数控程序结构1277

1.2.3 数控带1279

1.2.4 数控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1280

1.2.5 数控程序指令1280

1.3 数控编程1284

1.3.1 手工编程1284

1.3.2 语言编程系统1296

1.3.3 EXAPT编程语言系统1299

1.3.4 图形编程系统1326

第2章 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1338

2.1 机床数字控制的功能、性能要求1338

2.1.1 概述1338

2.1.2 数控机床的分类1339

2.1.3 机床数字控制功能1340

2.2 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的一般结构1343

2.2.1 CNC装置的结构形式1343

2.2.2 CNC装置的硬件1343

2.3 微型计算机结构1362

2.3.1 单微处理器结构1362

2.3.2 多微处理器结构1363

2.4.1 概述1365

2.4.2 数字脉冲乘法器1365

2.4 机床数据插补器1365

2.4.3 插补算法1366

2.4.4 刀具补偿1371

3.1.1 输入1375

3.1 数控数据处理过程1375

3.1.2 译码1375

第3章 CNC控制软件设计1375

3.1.3 轨迹计算1376

3.2 计算机及CNC装置操作系统1377

3.1.6 位置控制1377

3.2.1 计算机操作系统1377

3.1.5 插补1377

3.1.4 速度处理1377

3.2.2 CNC装置操作系统1380

3.3 编译处理1382

3.3.1 概述1382

3.3.2 状态矩阵法编译1383

3.4 中断处理1384

3.4.1 概述1384

3.4.2 CNC装置中断处理1385

3.5 位置控制1388

3.6 速度控制1390

3.7 辅助信息处理1391

3.8 诊断程序1392

4.1 CNC外围设备和输入输出信息1395

4.1.1 数控机床接口信号1395

第4章 CNC外围设备及接口1395

4.1.2 纸带阅读机和穿孔机1399

4.1.3 键盘及接口1401

4.1.4 显示器及接口1402

4.1.5 软磁盘驱动器和软磁盘控制器1405

4.1.6 CNC装置的通信接口1406

4.2 接口芯片1408

4.2.1 通信接口芯片1408

4.2.2 中断控制器和计数/定时器1410

4.2.3 软磁盘控制器1412

4.2.4 DMA控制器1412

4.3 功率放大电路1414

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一般结构1416

5.1.1 基本内部结构1416

第5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1416

5.1.2 外部设备1417

5.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418

5.1.4 内部单元1420

5.2 用于数控机床的功能要求1421

5.2.1 概述1421

5.2.2 输入方式1422

5.2.3 功能概述1422

5.2.4 用于数控的专用模块举例1423

5.3.1 编程语言概述1426

5.3.2 梯形图1426

5.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1426

5.3.3 指令表1429

5.3.4 其他编程语言1430

5.3.5 常用基本环节的编程1431

5.3.6 IEC61131国际标准1439

5.4.1 微型可编程序控制器1441

5.4.2 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1441

5.4 典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1441

5.4.3 中、大型可编程序控制器1442

5.4.4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I/O模板1442

5.5 应用实例1449

5.5.1 内圆磨床的改造1449

5.5.2 转塔车床的电气控制1450

5.5.3 二维曲线的实时插补1453

5.5.4 模糊控制1458

6.1 概述1462

6.2 数控基本系统的构成1462

第6章 CNC数控装置实例1462

6.3.1 经济型数控装置技术参数1464

6.3.2 经济型数控装置实例1464

6.3 经济型数控装置1464

6.4.1 标准型数控装置技术参数1466

6.4.2 标准型数控装置实例1466

6.4 标准型数控装置1466

6.5.1 概述1468

6.5.2 ONC系统的特征及功能1468

6.5 开放式数控装置1468

6.5.3 ONC系统基本体系结构1469

6.5.4 结语1470

参考文献1471

1.1.1 主参数1472

1.1 主参数和基本参数1472

1.1.2 基本参数1472

第1章 机床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1472

第8篇 传动系统和辅助系统设计1472

1.2.1 主要尺寸参数(主参数)的确定1473

1.2.2 其他尺寸参数的确定1473

1.2 尺寸参数的确定1473

1.3 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确定1474

1.3.1 运动参数的计算1474

1.3.2 动力参数的计算1476

1.4 通用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1477

1.4.1 按典型加工条件确定通用机床的基本参数1477

1.4.2 各类通用机床主要技术参数1478

2.2 主传动系统设计1498

2.1 机床传动系统组成1498

2.2.1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1498

第2章 机床传动系统设计1498

2.2.2 无级变速系统设计1519

2.3 进给和切削螺纹传动系统的设计1522

2.3.1 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1522

2.3.2 切削螺纹系统的设计1525

2.4 快速传动系统设计1539

2.5 分度传动系统设计1542

第3章 润滑系统1547

3.1 润滑剂1547

3.1.1 润滑油1548

3.1.2 润滑脂1574

3.2 润滑方式及系统设计1588

3.2.1 润滑方式分类1588

3.2.2 润滑方式选择1590

3.2.3 轴承润滑剂的供给1593

3.2.4 常用机床润滑方式及润滑系统设计1596

3.2.5 机床自动润滑系统设计1615

3.2.6 辅助润滑元件的设置1630

3.2.7 典型的机床润滑系统1634

3.2.8 润滑系统设计注意事项1636

3.3 标准润滑元件1638

3.3.1 油泵1638

3.3.2 分油器1641

3.3.3 定量阀1644

3.3.4 油杯1646

3.3.5 过滤器1649

3.3.6 安全阀1651

3.3.7 压力继电器1653

3.3.8 油标1654

3.3.9 管接头1657

4.1.1 金属切削过程的润滑特点1680

4.1 切削液1680

4.1.2 切削液的性能与作用1680

第4章 冷却系统1680

4.1.3 切削液产品分类及组成1688

4.1.4 切削液的选用1693

4.2 切削液的加注方法及冷却系统组成1703

4.2.1 切削液的加注方法1703

4.2.2 冷却系统的组成1705

4.3.1 冷却液用量1706

4.3.2 冷却液泵1706

4.3 冷却装置1706

4.3.3 冷却液箱1711

4.4.1 管道1714

4.4.2 喷嘴1714

4.4 输液装置1714

4.5 净化装置1716

4.5.1 对净化装置的要求1716

4.5.2 净化装置的类型1717

4.5.3 磁性分离器1718

4.5.4 磁性集屑器1720

4.5.5 离心分离器1721

4.5.6 涡旋分离器1721

4.5.7 纸质过滤器1727

4.6.1 油雾的形成及吸雾装置的工作原理1730

4.6.2 吸雾装置的组成1730

4.6 吸雾装置1730

4.7.1 通过主轴中心的刀具冷却1732

4.7.2 通过主轴冷却液套冷却主轴1732

4.7 特种冷却1732

4.7.3 电子元件冷却主轴1733

4.7.4 砂轮内冷却1734

4.7.5 高压喷射冷却1738

4.7.6 低温冷却1750

4.7.7 空气涡流制冷的切削冷却1758

4.8.1 油气冷却润滑系统的构造1759

4.8.2 冷却液给油的不均匀度1759

4.8 油气冷却1759

4.8.3 冷却液的粘度1760

4.8.4 冷却液的供给量1760

4.8.5 空气的供给量1761

4.8.6 喷嘴的形状及喷射位置1761

4.8.7 高速主轴的油气冷却实例1762

4.9.1 机床冷却方式对机床冷却的影响1763

4.9.2 减小主轴轴承自身的过大热源1763

4.9 机床设计中应全面考虑的机床冷却问题1763

4.10 高速磨削机床冷却系统1766

5.1.2 切屑的搬运1767

5.1.1 加工部位切屑的排除1767

5.2 总体布局结构设计中的排屑系统安排1767

5.1 切屑的排除和搬运1767

第5章 排屑系统1767

5.2.1 切屑的自动搬运1770

5.2.4 磁力螺旋排屑器1771

5.2.3 螺旋排屑器1771

5.2.5 磁辊排屑器1771

5.2.2 刮板排屑器1771

5.2.8 底面磁力排屑器1772

5.2.7 钢带排屑器1772

5.2.9 切屑搬运小车1772

5.2.6 磁力排屑器1772

5.2.10 切屑集中处理系统1773

5.3 排屑装置产品类型的选择1774

5.3.1 排屑装置的选用1775

5.3.2 排屑装置产品规格和性能1776

6.1.1 机床基础的作用1778

6.1 机床基础的作用、类型和选择1778

6.1.2 机床基础的类型1778

第6章 机床基础1778

6.1.3 机床基础的选择1779

6.1.4 机床基础用混凝土1783

6.1.5 机床基础的防油1783

6.2 机床的安装、固定和调整1784

6.2.1 机床的安装1784

6.2.2 机床的固定1786

6.2.3 机床的调整1799

6.3 机床的基础和隔振1801

6.3.1 机床的基础1801

6.3.2 机床的隔振1804

参考文献1820

第9篇 柔性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1821

第1章 柔性制造单元(FMC)1821

1.1 概述1821

1.1.1 FMC的概念及其发展前景1821

1.1.2 FMC设计的主要内容1821

1.2 概念设计1822

1.2.1 功能设计方面的方案设计1822

1.2.2 FMC应用设计中的方案设计1830

1.3.1 FMC的类型和组成1836

1.3 加工设备1836

1.3.2 各类FMC的特点和应用范围1839

1.4.1 托板的定位系统1840

1.4.2 托板的交换装置1840

1.4 工件的储存和运输1840

1.5 刀具的储存和输送1841

1.5.1 刀具的管理和储存1841

1.4.3 工件的储存和输送1841

1.6 设计举例1842

1.5.3 刀具的识码和更换1842

1.6.1 典型FMC的应用设计1842

1.5.2 刀具的寿命管理1842

1.6.2 加工特殊零件的FMC的设计和应用1847

2.1.1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及其特点1850

2.1 概述1850

2.1.2 FMS在我国的应用前景1850

第2章 柔性制造系统(FMS)1850

2.1.3 FMS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1851

2.2.1 FMS的分类1852

2.2.2 FMS的构成1852

2.2 FMS的分类及构成1852

2.3.3 回转体零件1857

2.3.2 杂类零件1857

2.4 任务的分配和调度1857

2.3.1 箱体类零件1857

2.3 工件型谱分析1857

2.4.1 零件的工艺分析1858

2.4.2 负荷平衡1859

2.5.2 FMS仿真的主要步骤1860

2.5.1 FMS仿真的基本要求1860

2.5.3 应用举例1860

2.5 FMS规划与仿真1860

2.6 实例1861

3.1 概述1868

3.2 CIMS的构成1868

第3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868

3.3 CIMS递阶控制结构和体系结构1869

3.3.1 AMRF的递阶控制模型1869

3.4 CIMS的主要单元技术1870

3.4.1 管理信息系统MIS1870

3.3.2 CIMS体系结构—CIM/OSA1870

3.4.2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1873

3.4.3 车间自动化与自动化制造系统1875

3.5.2 CIMS数据库1877

3.5.1 CIMS网络系统1877

3.5.3 CIMS设计方法1877

3.5 CIMS的集成技术1877

参考文献18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