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检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3068273.jpg)
- 殷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904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术1
第一节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性能1
目录1
一、原理2
二、性能指标2
第二节 医用显微镜的基本构造6
一、光学系统6
二、机械系统8
第三节 显微镜的组装与调试10
一、显微镜的组装10
二、显微镜的调试与使用10
三、显微镜的维护与保管12
四、光学系统的清洁12
二、荧光显微镜13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医用显微镜13
一、暗视野显微镜13
三、透射式荧光显微镜15
四、落射式荧光显微镜15
第五节 显微摄影术15
一、显微摄影的常用装置15
二、感光胶片的性能及选择15
三、显微摄影中滤光片的选择18
四、正确测光与曝光18
第二章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血涂片的制备20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20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20
二、静脉采血法22
一、常用抗凝剂24
第二节 血液标本的抗凝24
二、抗凝标本的应用25
第三节 血涂片的制备26
一、载玻片的清洁26
二、制作血涂片的标本26
三、血涂片的制备26
第三章 血细胞计数技术与细胞染色技术30
第一节 血细胞计数技术30
一、直接计数法30
二、间接计数法32
第二节 血细胞染色技术32
一、染料与染色32
二、染色技术34
第三节 瑞氏(Wright)染色法34
二、试剂35
一、染色原理35
三、染色步骤36
四、染色结果36
五、注意事项36
第四节 吉姆萨(Giemsa)染色法37
一、吉姆萨染色法37
二、瑞氏(Wright)-吉姆萨(Giemsa)混合染色法37
第四章 血液学一般检验39
第一节 概论39
一、血液的组成39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39
三、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41
第二节 血液常用检查41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41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DIFF)44
三、白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of leucocyte)47
四、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52
五、血红蛋白测定54
六、红细胞形态检查59
七、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61
八、血小板的形态检查63
第三节 血液其他检查64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64
二、血细胞比容测定67
三、红细胞平均值计算70
四、红细胞平均直径和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71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73
六、嗜碱点彩红细胞计数77
七、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78
八、红斑狼疮细胞检验81
第五章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84
第一节 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84
一、细胞计数及体积测定原理84
二、白细胞分类原理86
三、红细胞测定原理90
四、血小板分析原理91
五、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配置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91
六、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流程91
第二节 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92
一、半自动二分群血细胞分析仪92
二、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93
三、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93
四、全自动五分类连接网织红细胞分析仪94
一、血细胞分析仪报告方式95
二、结果判断95
第三节 血细胞分析仪报告方式举例95
第四节 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直方图临床意义96
一、WBC、RBC、PLT、HCT、MCV、MCHC、MCH96
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96
三、血小板参数97
四、血细胞体积直方图的应用98
第五节 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102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102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104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106
第六章 血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108
第一节 概述108
一、临床检验质量评价标准及要求108
二、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109
二、仪器校正110
第二节 血细胞检验的预防性质量控制110
一、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110
三、对试剂和参考品的质量要求112
四、技术考核113
第三节 血细胞检验的回顾性质量控制113
一、质量控制物114
二、质量控制图115
三、利用红细胞参数均值进行回顾性质量控制117
第四节 血细胞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117
一、质控物的准备与靶值的确定117
二、统计评价117
第七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119
第一节 概述119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119
三、凝血因子及血液凝固机制120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120
四、血液抗凝及纤溶系统121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试验122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122
二、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测定123
三、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124
四、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测定126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est,APTT)测定127
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测定128
七、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129
八、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测定130
九、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131
十、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133
二、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的检测原理134
一、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其特点134
第三节 血凝仪及其临床应用134
三、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的临床应用136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质量控制136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136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36
三、检测试剂的选择137
四、仪器的选择和校准137
五、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38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进展138
一、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一般步骤138
二、血栓与止血的分子标志物139
三、血栓与止血检测仪器的应用140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142
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142
第八章 血液流变学检查142
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45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常用参数的测定146
一、血液黏度测定146
二、红细胞变形性测定149
三、红细胞聚集性测定150
四、红细胞电泳152
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质量控制153
一、仪器质量153
二、仪器校正154
三、抗凝剂的选择154
四、常规肝素抗凝管的制备方法154
五、标本采集及处理154
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156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156
第九章 血型与输血156
二、ABO血型系统157
三、Rh血型系统170
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177
五、红细胞血型系统的交叉配血180
第二节 其他血型系统183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183
二、血小板血型系统186
三、血清蛋白抗原187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188
一、发病机制188
二、临床表现188
三、实验室检查189
三、质量控制190
二、主要特点190
一、原理及临床意义190
第四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仪190
第五节 输血血库工作191
一、概述191
二、采血、储血与供血192
三、成分输血196
四、输血反应及处理198
五、血液质量管理200
第十章 尿液检验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一、尿液的形成202
二、尿液检验的范围和目的204
三、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和处理205
一、尿液感官检查206
第二节 尿液理学检查206
二、尿相对密度测定208
三、尿渗透浓度测定210
四、尿液浓缩稀释试验212
第三节 尿液化学检验214
一、尿液酸度测定214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215
三、尿液糖的检验221
四、尿中酮体的检验223
五、尿液胆色素检验225
六、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查227
七、尿液亚硝酸盐定性检查228
第四节 尿液其他蛋白质的检查228
一、尿液本周蛋白定性检查229
二、尿液肌红蛋白定性检查230
三、尿液清蛋白定量测定231
五、尿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232
四、尿液β2微球蛋白的测定232
第五节 尿液酶的检查233
一、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234
酶测定234
二、尿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235
三、尿丙氨酸氨基肽酶测定236
四、尿淀粉酶测定237
五、尿胰蛋白酶Ⅱ检查238
第六节 尿液其他化学成分检查238
一、乳糜尿定性检查238
二、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239
三、尿含铁血黄素定性检查242
四、尿卟啉定性检查242
第七节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243
五、尿苯丙酮酸定性检查243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应用244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质量控制247
第八节 尿沉渣检查250
一、尿沉渣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查法250
二、尿液细胞及管型的计数253
三、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及检查的临床意义254
四、尿液沉渣(细胞)分析仪265
第九节 尿液检验的质量保证267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268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268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269
二、粪便检验的意义271
一、粪便的组成271
第一节 概述271
第十一章 粪便检查271
三、粪便标本的采集、保存和检验后处理272
第二节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272
一、量272
二、外观272
三、气味274
四、酸碱度274
五、寄生虫及结石274
第三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274
一、细胞275
二、寄生虫卵及原虫276
五、食物残渣277
四、细菌277
三、结晶277
第四节 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查278
一、粪便隐血试验278
二、粪胆色素定性检查280
第十二章 脑脊液检查283
第一节 概述283
一、脑脊液的生成283
二、脑脊液的生理功能283
三、适应证和标本采集284
第二节 脑脊液的一般性状检查284
一、颜色284
一、蛋白质检验285
第三节 脑脊液常用化学检验285
三、薄膜或凝块285
二、透明度285
二、葡萄糖定量测定287
三、氯化物定量测定288
四、谷氨酰胺定量测定289
第四节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290
一、细胞计数290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291
第五节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293
一、涂片细菌检查293
二、新型隐球菌检查293
三、寄生虫检查293
二、遵守操作规程,统一操作方法和报告方式294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294
第六节 脑脊液检查质量控制294
三、建立良好的室内质控制度,保证质控工作的落实295
四、脑脊液质控物的制备295
第七节 脑脊液检验的进展296
一、脑脊液蛋白分子谱检查296
二、脑脊液酶类检查297
三、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查298
第十三章 浆膜腔积液检查300
第一节 概述300
一、正常浆膜腔液的形成以及浆膜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300
二、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意义301
三、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301
第三节 浆膜腔积液常用化学检查302
三、酸碱度302
一、蛋白质定性检查302
一、外观302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一般性状检查302
二、相对密度302
二、蛋白质定量测定303
三、葡萄糖定量测定303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显微镜检查304
一、有核细胞计数304
二、有核细胞分类计数304
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病原学检查305
一、微生物检查305
二、寄生虫检查305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进展306
一、浆膜腔积液检测指标306
二、浆膜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指标309
一、标本采集与保存311
二、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311
第十四章 其他体液检查311
第一节 滑膜液检查311
三、生化及免疫学检查313
四、常见关节疾病滑液的特征314
第二节 泪液检查315
一、泪液标本采集315
二、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315
三、化学及免疫学检查316
第三节 唾液检查317
一、标本采集317
二、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318
三、生化及免疫学检查319
第四节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320
一、胃液检查320
四、微生物学检查320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325
第五节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327
一、痰液检查327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331
第十五章 精液及前列腺液检查334
第一节 概述334
第二节 精液一般性状检查334
一、标本采集334
二、一般性状检验335
第三节 精液显微镜检查335
一、精子活力检查335
二、精子计数337
三、精子形态及生精细胞形态观察337
五、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340
四、精子凝集检查340
第四节 精液常用化学检查341
一、精浆果糖测定341
二、精浆α-葡萄糖苷酶测定341
三、精浆肉毒碱测定341
四、精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活性测定341
五、精浆酸性磷酸酶(ACP)测定342
六、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342
七、精浆锌测定342
第五节 精液微生物学检查343
一、标本采集343
二、涂片检查343
三、培养343
第六节 精液免疫学检查344
一、抗精子抗体测定344
第七节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及其临床应用345
三、精浆免疫抑制物测定345
二、精浆免疫球蛋白测定345
一、基本原理346
二、基本组成346
三、CASA有关术语及含义346
四、CASA分析参数346
五、CASA的临床应用347
第八节 精液检验的质量控制348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348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348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349
四、室间质量评价349
第九节 前列腺液检查349
一、概述349
三、前列腺液的显微镜检查350
二、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查350
第十六章 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的检查352
第一节 概述352
一、宫颈黏液标本的采集352
二、宫颈黏液的一般性状352
三、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353
四、宫颈黏液的功能354
第二节 宫颈黏液的评价指标354
一、黏液量354
二、黏稠度354
三、羊齿状结晶355
四、成丝性356
五、细胞数量356
第三节 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检查的试验357
六、酸碱度357
一、性交后试验358
二、体外试验359
第四节 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检查的质量控制362
第十七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364
第一节 概述364
第二节 常用阴道分泌物检查365
一、一般性状检查365
二、清洁度检查365
三、病原学检查366
第三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的质量控制374
一、羊水的来源375
三、羊水的成分375
二、羊水的代谢375
第一节 概述375
第十八章 羊水检查375
四、羊水的功能377
五、羊水标本的采集377
六、羊水检查的临床意义377
第二节 羊水一般性状检查378
一、量378
二、颜色与透明度378
三、其他理学检查379
第三节 胎儿成熟度检查379
一、胎儿肺成熟度检查379
二、胎儿肾成熟度检查381
三、胎儿肝成熟度检查382
四、胎儿皮脂腺成熟度检查382
五、胎儿唾液腺成熟度检查382
一、染色体核型分析383
第四节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383
二、羊水细胞性染色质检查384
三、羊水生化及免疫学检查385
第十九章 脱落细胞及针吸细胞学检查388
第一节 概述388
一、正常上皮细胞形态388
二、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391
三、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形态392
四、肿瘤细胞形态395
五、恶性肿瘤涂片的背景特点398
六、放射治疗后的细胞形态改变398
一、标本采集399
二、涂片制作399
第二节 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技术399
三、涂片观察及报告方式403
四、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质量控制404
第三节 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404
一、标本的采集405
二、阴道正常细胞形态405
三、阴道上皮细胞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407
四、女性生殖道炎症的细胞形态408
五、宫颈癌细胞形态409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411
一、标本的采集与制片411
二、正常及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412
三、浆膜腔积液内恶性肿瘤细胞形态413
第五节 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416
一、标本的采集与制片416
三、泌尿道良性病变细胞形态417
二、尿液中正常细胞形态417
四、泌尿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419
第六节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420
一、标本的采集与制片420
二、食管正常细胞形态420
三、食管良性病变细胞形态421
四、食管恶性肿瘤细胞形态422
第七节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423
一、标本的采集与制片423
二、痰液中的正常细胞形态425
三、痰液中炎症变性细胞形态425
四、痰液中非上皮细胞形态427
五、痰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形态427
一、乳腺穿刺标本的采集与制片430
第八节 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430
六、肺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细胞学特点430
二、乳腺穿刺常见正常细胞形态431
三、乳腺穿刺良性病变细胞形态431
四、乳腺穿刺恶性肿瘤细胞形态432
第九节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433
一、淋巴结穿刺标本的采集与制片433
二、淋巴结正常细胞形态433
三、淋巴结良性病变细胞形态434
四、淋巴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435
第十节 体表和软组织针吸细胞学检查436
一、皮肤囊肿436
二、脂肪瘤437
三、纤维瘤437
参考文献438
英中文名词对照表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