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诗歌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多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7490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诗歌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诗歌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上古至战国时期的诗歌(上古~前221年)3
第一章 上古诗歌3
第一节 诗歌的起源3
第二节 古代的神话3
第二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5
第一节 《诗经》概述5
第二节 国风6
第三节 雅颂12
第四节 诗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14
第三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16
第一节 楚辞概况16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16
第三节 离骚17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18
第五节 屈原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0
第六节 楚辞的其他作家21
第二编 两汉诗歌(前206~220)25
第一章 汉代辞赋25
第一节 辞赋形成期25
第二节 辞赋全盛期26
第三节 辞赋发展后期27
第四节 抒情短赋期28
第二章 汉代乐府民歌29
第一节 乐府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29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29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32
第四节 孔雀东南飞32
第五节 汉代民谣35
第三章 汉代五言诗的兴起及其影响37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发展和影响37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37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诗歌(190~589)43
第一章 概述43
第二章 建安诗歌45
第一节 三曹45
第二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49
第三章 正始诗歌51
第一节 竹林七贤51
第二节 阮籍和嵇康51
第四章 两晋诗歌53
第一节 太康诗歌53
第二节 左思56
第五章 陶渊明58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58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58
第三节 陶渊明的影响62
第六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63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63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64
第三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影响66
第七章 南北朝诗人67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67
第二节 鲍照和七言诗68
第三节 谢朓和新体诗69
第四节 梁陈诗人和宫体诗70
第五节 庾信及北朝诗人72
第一章 隋代诗歌77
第二章 初唐诗歌79
第一节 初唐宫体遗风到边体诗的演变79
第二节 王绩和初唐四杰81
第三节 陈子昂84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85
第一节 孟浩然85
第二节 王维86
第四章 盛唐边塞诗人90
第一节 高适90
第二节 岑参91
第三节 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等人93
第五章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97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97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98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02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影响105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106
第六章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106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07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性114
第四节 杜甫诗歌的影响115
第七章 中唐前期诗人117
第一节 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117
第二节 刘长卿、韦应物119
第三节 大历十才子120
第四节 李益121
第八章 白居易与中唐新乐府运动123
第一节 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123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论和新乐府运动124
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24
第四节 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131
第九章 中唐其他诗人134
第一节 韩愈134
第二节 孟郊、贾岛、姚合136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138
第四节 李贺140
第十章 晚唐诗歌143
第一节 杜牧143
第二节 李商隐145
第三节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148
第四节 陆龟蒙、罗隐150
第五节 韦庄、司空图151
第十一章 唐代其他诗人153
第十二章 晚唐五代词159
第一节 词的起源与发展159
第二节 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160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161
第五编 宋代诗歌(960~1279)167
第一章 概述167
第二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68
第一节 西昆派和宋初诗歌168
第二节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69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171
第四节 王安石172
第三章 北宋前期的词175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175
第二节 柳永178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180
第二节 苏轼的诗和词180
第四章 苏轼180
第三节 苏轼诗词的影响185
第五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186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186
第二节 秦观、周邦彦及其他词人188
第一节 李清照191
第六章 南宋前期诗词191
第二节 张孝祥及其他爱国词人194
第三节 陈与义和南渡初期诗人199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202
第七章 爱国诗人陆游205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205
第二节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206
第三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209
第四节 陆游的影响211
第八章 爱国词人辛弃疾212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212
第二节 辛词的思想内容213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218
第四节 辛派词人218
第一节 姜夔及其他词人223
第九章 南宋后期诗词223
第二节 四灵和江湖诗人228
第三节 朱熹、严羽的诗歌批评230
第四节 文天祥和宋末爱国诗人231
第十章 两宋其他诗人词人235
第一节 两宋诗人补遗235
第二节 两宋词人补遗238
第十一章 宋代民间歌谣242
第十二章 辽金诗词243
第一节 元好问243
第二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245
第六编 元代诗歌(1279~1368)249
第一章 概述249
第一节 元曲的特点252
第二节 元曲前期作家252
第二章 元曲的特点和主要作家252
第三节 元曲后期作家255
第三章 元代诗歌265
第一节 刘因和前期作家265
第二节 王冕及后期作家267
第三节 元代民间歌谣270
第七编 明代诗歌(公元1368~1644)275
第一章 概述275
第二章 明前期诗歌277
第一节 宋濂、刘基、高启277
第二节 台阁体和茶陵诗派281
第三章 明代散曲和民歌284
第一节 王磐及其他散曲作家284
第二节 冯惟敏及其他散曲作家285
第三节 明代民歌286
第四章 明中叶后的诗歌289
第一节 前后七子复古运动289
第二节 归有光等唐宋派291
第三节 李贽292
第四节 公安派和竟陵派292
第五节 明末爱国文社和爱国诗人293
第五章 明代诗人诗歌补遗296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歌(1644~1839)303
第一章 概述303
第二章 清初诗词304
第一节 顾炎武等爱国作家的诗词304
第二节 清初的诗派和诗人308
第三节 清初的词派和词人319
第三章 清朝中叶的诗歌325
第一节 乾嘉间的诗派和诗人325
第二节 民间歌曲331
第九编 近代诗歌——晚清至五四时期的诗歌(1840~1918)335
第一章 概述335
第二章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诗歌336
第一节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龚自珍33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诗歌337
第三节 宋诗运动与桐城派340
第三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诗歌344
第一节 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344
第二节 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作家345
第三节 宋诗派及其他诗派348
第四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诗歌352
第一节 章炳麟、秋瑾等革命作家352
第二节 柳亚子及其他南社内外诗人354
第五章 近代民间歌谣359
第十编 现代诗歌(1919~1949)363
第一章 概述363
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重要文学社团和作家365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365
第二节 创造社366
第三节 新月社366
第四节 《新青年》在传播新思想中的重要作用368
第五节 胡适等人创造新诗歌的尝试369
第三章 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散文诗373
第一节 鲁迅的思想发展和著作373
第二节 鲁迅的散文诗374
第三节 领导“左联”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大围剿375
第四章 中国新诗奠基人郭沫若377
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和思想发展377
第二节 最初的诗歌创作集《女神》378
第三节 郭沫若的其他诗集和诗歌特色380
第五章 “左联”时期的诗坛382
第一节 蒲风382
第二节 30年代的臧克家383
第六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385
第一节 诗歌创作新成就385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89
第三节 解放区的诗歌389
第四节 袁水柏、沙鸥、卞之琳、徐迟392
第一节 消沉的原因与现状394
第二节 毛泽东诗词394
第七章 消沉时期的古典诗词394
第三节 其他名家名人的诗词397
第一节 解放初期诗界成员的复杂性403
第一章 概述403
第二节 解放初期诗界的三次思想大斗争403
第十一编 当代诗歌(1949~今)403
第二章 老诗人经历的风风雨雨405
第一节 何其芳、穆旦的创作405
第二节 艾青的遭遇与复出406
第三节 《白毛女》歌剧执笔者之一贺敬之407
第四节 闻捷、郭小川、蔡其矫407
第三章 1978年后的诗歌410
第一节 诗歌的春天410
第二节 朦胧诗的出现与论争412
第三节 近百年来白话诗的成绩与缺点413
第四章 古典诗词的复兴415
第一节 “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和《中华诗词》的刊行415
第二节 《中华诗词》十年来优秀的作者与作品417
第三节 中华诗词当前存在的问题425
第五章 中国诗歌今后的出路426
后记429
第四编 隋唐五代诗歌(581~96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