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著指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著指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3093552.jpg)
- 马庆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622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著指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编 论文摘要1
漫谈语法研究 吕叔湘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朱德熙2
语词搭配问题是不是语法问题 邢公畹3
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语法札记 文炼5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胡裕树、范晓6
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 王维贤7
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施关淦8
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 范晓、胡裕树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 邢福义10
小句中枢说 邢福义12
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 马庆株13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研究:课题与问题 程工14
汉语语法场浅探 胡正微15
论句法结构 朱德熙16
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 吕冀平18
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 朱德熙20
句子分析漫谈 胡附、文炼21
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吕叔湘22
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 李临定23
“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 徐通锵24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吕叔湘25
主干成分分析法 陆丙甫26
语言的多重性与层—核分析法 史有为27
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 陆俭明28
汉语语法的再研究 张志公30
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 徐枢31
说“自由”和“黏着” 吕叔湘33
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 吕叔湘34
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 王洪君37
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 马庆株38
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 高名凯39
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 尹斌庸40
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 胡明扬41
兼类与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徐枢41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陆俭明42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 张伯江43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袁毓林44
汉语词分类的设想 高更生45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 朱德熙、卢甲文、马真46
汉语名、动、形兼类词的两种鉴别方法 温锁林、刘开瑛48
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 马庆株49
关于数词“一”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 宋玉柱50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 陆俭明51
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马庆株53
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 邵敬敏55
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 邵敬敏56
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 张万起57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陈平58
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线的考察 陈宁萍59
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 袁毓林60
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 袁毓林62
现代汉语命名性处所词 储泽祥63
现代汉语时间参照定位的语表形式——X前/后 李向农64
人称代词的变换 张炼强64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敬语制约现象的考察 木村英树65
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 徐赳赳66
人称代词“他”的照应功能研究 王灿龙67
北京话指代词三题 方梅、张伯江68
试论非谓形容词 吕叔湘、饶长溶70
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 李宇明71
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 贺阳72
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 马庆株73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马庆株75
非自主动词的分类补议 袁明军77
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 马希文78
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 张国宪、周国光79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朱德熙80
试论黏着动词 尹世超81
说标题动词及相关的标题格式 尹世超82
有凭动词和无凭动词 吴继光83
动词的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 李临定84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 范晓85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 陆俭明87
单向动词及其句型 吴为章88
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 戴耀晶89
位置句中动词的配价研究 齐沪扬90
致使动词的配价 邢欣92
兼语动词与非兼语动词的区别 邢欣93
动词“以为”的考察 张邱林94
略谈汉语动词时体研究的思路——兼论语法分类研究中的对立原则 马庆株95
现代汉语中的两个体标记 王士元97
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 石毓智99
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左思民101
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 邓守信102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 郭锐103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 郭锐107
带继续意义的动词性短语 刘叔新108
动词重叠 王还110
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 王希杰、华玉明111
论词语重叠的意义 李宇明112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 张敏114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 李宇明115
论助动词 刘坚116
能愿动词的连用 马庆株117
能愿动词的意义与能愿结构的性质 马庆株119
作为助动词的“容易”和“好” 奥田宽119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马庆株120
“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 吴为章122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朱德熙123
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 吕叔湘124
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 吕叔湘125
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 崔永华126
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 刘丹青127
说量度形容词 陆俭明129
现代汉语的肯定性形容词 石毓智130
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 谭景春131
汉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 黄国营、石毓智132
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次序 马庆株133
论双价形容词 张国宪134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 沈家煊135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 张国宪136
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 卞觉非137
论汉语副词的范围 张静139
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 周小兵140
“也”的构句条件及其语用问题 卢福波141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 张谊生142
说“也” 马真143
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 沈开木144
说“反而” 马真145
“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 沈开木146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沈家煊148
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 白梅丽149
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 史锡尧150
唯补词初探 刘丹青152
把字用法研究 吕叔湘152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方梅154
说“哪儿上的”及其“的” 马学良、史有为155
现代汉语和台语里的助词“了”和“着” 邢公畹156
“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了” 郑怀德159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 刘勋宁160
动态助词“过2”“过1”“了1”用法比较 刘月华161
谈谈“了1”和“了2”的区别方法 卢英顺162
汉语里的“在”与“着(著)” 徐丹163
北京方言里的“着” 马希文164
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 陈刚165
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 范继淹166
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 朱德熙167
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 赵元任168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明扬169
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 尹世超170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 方梅171
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 陆俭明172
“吗”字句用法初探 黄国营173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174
表反问的“不是” 史金生175
北京话的拟声词 孟琮176
拟声词研究 马庆株177
关于结构和短语问题 范晓178
词组的研究 马庆株179
现代汉语里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施关淦180
汉语句法成分特有的套叠现象 陆俭明181
周遍性主语句及其他 陆俭明182
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 廖秋忠183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 朱德熙184
隐蔽性施事定语 萧国政185
由指人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 陆俭明186
定语的处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 陆丙甫187
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 刘宁生188
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沈阳189
从指称角度看名词性定语的特点和分类 刘永耕190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 袁毓林191
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 刘月华193
非修饰性“副+形”结构 宋玉柱193
副词修饰“是”字情况考察 古川裕194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 张旺熹195
“把OV在L”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金立鑫196
谓语前介词结构的同现次序 周小兵197
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 萧国政198
宾语使用情况考察 李临定199
材料宾语和工具宾语 谭景春201
动词+处所宾语 孟庆海202
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郭继懋203
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考察 邢福义204
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 杨成凯206
“V个N”结构 李炜207
论语义结构中的与事 陈昌来208
动宾组合带宾语 饶长溶209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 马庆株210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式 张伯江212
试论汉语双宾语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顾阳213
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 余志鸿214
动词和趋向性后置成分的结构分析 范继淹215
与“[动词+‘出’]+宾语”有关的几个问题 邱广君216
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 刘月华217
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 张伯江218
现代汉语补语位置上的“在”和“到”及其弱化形式“·de” 赵金铭219
与“V到NP”格式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 项开喜220
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 马希文222
述结式的配价结构与成分的整合 郭锐223
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 王红旗224
可能补语用法的研究 刘月华225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陆俭明226
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 鲁健骥228
说词组的自由与黏着 侯学超229
汉语完句成分试探 贺阳229
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 孔令达231
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 吕叔湘232
动词谓语句句型简论 施关淦233
动补格句式 李临定234
含[+属性]义动词和属性句 洪波235
“被”字句、“把”字句动词带宾语 吕叔湘236
“把”字句与主谓宾句的转换及其条件 傅雨贤238
“把”字句谓语中动作的方向 詹开第239
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 沈阳241
现代汉语里的受事主语句 龚千炎242
“被”字句 李临定243
“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 吕文华244
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 徐枢244
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 杉村博文246
“比”字句新探 马真247
“比”字句替换规律刍议 邵敬敏248
儿童比较句和介词“比”习得情况的考察和分析 李向农、周国光、孔令达250
多项NP句 范继淹250
说“NP了”句式 邢福义251
无定NP主语句 范继淹252
汉语“连”字句 周小兵253
具有提示作用的“是”字句 方梅254
前项隐含的“又”字句 吴振国255
存在句 范方莲256
经历体存在句 宋玉柱257
由“V给”引起的兼语句及其变化 龚千炎258
儿童语言中的连谓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 周国光259
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 项开喜260
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 邢福义261
复句句式语义层次刍议 张学成263
说汉语的“连锁复句” 邢公畹264
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 邢福义265
“越X,越Y”句式 邢福义267
“更”字复句 邢福义267
反递句式 邢福义269
论“转折” 王维贤270
关于正反问句和“可”问句分合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 吴振国271
选择问句的删除规则 吴振国272
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 邵敬敏273
疑问·否定·肯定 吕叔湘274
谈疑问句 林裕文275
疑问句功能琐议 张伯江276
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黄正德277
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 袁毓林278
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 于根元279
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 郭继懋280
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朱德熙281
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 陆俭明283
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 徐杰、李英哲283
疑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 李宇明285
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 袁毓林286
现代汉语补语轻音现象反映的语法和语义问题 林焘287
现代汉语轻音和句法结构的关系 林焘288
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 吕叔湘289
“动+名”结构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功能差异初探 张国宪290
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一 刘丹青292
论汉语的韵律结构及其对句法构造的制约 冯胜利292
“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 朱德熙293
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 朱德熙294
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 朱德熙296
汉语词序和词序变化 黎天睦297
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 陆俭明298
口语里的一种重复——兼谈“易位” 孟琮299
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文炼、胡附300
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 邵敬敏301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 戴浩一303
语序共性与歧义结构 刘丹青304
“的”字结构和判断句 朱德熙305
“X得”及其句型——兼谈动词的“向” 吴为章306
动词的“向”札记 吴为章307
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造成的非价成分:“占位NP’”与“分裂NP” 沈阳309
语法配价、参与者、价语及介词性价语 杨宁310
“语义价”、“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 邵敬敏312
名词的指称性质对动词配价的影响 张伯江313
句式和配价 沈家煊314
说“省略” 王维贤315
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 陈平316
动词的句位和句位变体结构中的空语类 沈阳317
灵活性和原则性——简谈移位和省略 徐思益319
句子的解释因素 文炼320
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 陆丙甫320
句子的理解策略 文炼322
施事的分化与理解 史有为323
“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324
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 沈家煊326
“V双+N双”短语的理解因素 张国宪327
转指和转喻 沈家煊328
有关“为”类词的认知解释 古川裕329
独词句阶段的语言特点 李宇明330
句法语义的几个语义问题 刘叔新331
“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 沈家煊332
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 陆俭明333
再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胡明扬335
现代汉语的语义网络 鲁川336
什么是意合语法?——关于意合语法的讨论之一 张黎337
“形容词+‘点’”的信息功能与语义取值 萧国政338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赵元任339
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朱德熙340
歧义类例 吕叔湘342
说歧义 石安石344
“语义的不确定性”和无法分化的多义句 沈家煊345
“V来了”试析 陆俭明346
动词的特征与“别V了1”的歧义指数 王红旗347
语用分析说略 范开泰348
口误类例 沈家煊350
“语用否定”考察 沈家煊352
现代汉语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 廖秋忠353
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 刘宁生354
表达的需要对汉语某些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张炼强355
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及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邹韶华356
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 张伯江、方梅357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 朱德熙358
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 方梅359
现代汉语篇章中指同的表达 廖秋忠360
篇章中的管界问题 廖秋忠361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 廖秋忠362
乙编 著作摘要365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365
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366
中国现代语法 王力367
汉语语法纲要 王了一368
语法修辞讲话 吕叔湘、朱德熙369
中国语法教材 黎锦熙、刘世儒369
汉语语法常识 张志公37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A.A.龙果夫371
现代汉语语法(上册) 陆宗达、俞敏371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 胡附、文炼372
语法和语法教学 张志公主编373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373
文法简论 陈望道374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郭绍虞375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安妮Y.桥本375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刘月华、潘文娱、故韡376
语法讲义 朱德熙377
汉语语法基础 吕冀平378
汉语语法问题 张静378
现代汉语语法学 傅雨贤379
实用汉语参考语法 李英哲、郑良伟、Larry Foster、贺上贤、侯炎尧、Moira Yip编著380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高更生380
汉语语法学 邢福义381
汉语语法学 张斌382
北京口语语法 赵元任383
中国话的文法 赵元任384
中国文法论 何容385
中国语法理论 王力386
汉语语法论 高名凯387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388
语法答问 朱德熙389
文化的深层选择——汉语意合语法论 张黎390
句法理论概要 宋国明390
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 方经民391
语法研究入门 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392
词汇语法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 郑定欧393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范开泰、张亚军394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陈望道等395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朱德熙396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册) 文炼、胡附编396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 吕叔湘397
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 范继淹398
语法问题探讨集 邢福义399
汉语语法研究 张斌、胡裕树399
语法论稿 方光焘400
语法丛稿 朱德熙401
廖秋忠文集 廖秋忠401
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 史有为402
语法问题发掘集 邢福义403
陆俭明自选集 陆俭明403
邢福义自选集 邢福义404
日本近、现代汉语研究论文选 大河内康宪主编405
汉语描写语法十论 徐杰406
语言文字探究 龚千炎406
李临定自选集 李临定407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萧国政407
语法问题思索集 邢福义408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范晓408
句法·语义·篇章——汉语语法综合研究 周小兵409
台湾学者汉语研究文集·语法篇 曹逢甫等410
汉语层次分析录 饶长溶411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王维贤412
语法·语义·语用 史锡尧413
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 邢福义主编413
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 邵敬敏414
汉语句法论集 郭继懋414
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十) 中国语文杂志社编415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陆俭明主编424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陆志韦425
汉语的构词法 陆志韦等426
汉语的词类问题(一、二) 中国语文杂志社编426
词类问题考察 胡明扬主编427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 马庆株428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 何杰429
汉语量范畴研究 李宇明430
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 储泽祥431
汉语的动词范畴 S.雅洪托夫431
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 龚千炎432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 戴耀晶433
现代汉语时制研究 李铁根434
现代汉语的时点时段研究 李向农434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马庆株435
动词研究 胡裕树、范晓主编436
动词研究综述 胡裕树、范晓主编437
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系”研究 郑贵友437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张谊生438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 陆俭明、马真439
现代汉语虚词 张谊生440
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 金昌吉441
短语 范晓442
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 吕冀平等442
宾语和补语 徐枢443
趋向补语通释 刘月华主编443
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 齐沪扬444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 吴竞存、侯学超445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 中国语文杂志社编446
现代汉语句型论 陈建民446
现代汉语句型 李临定447
汉语的句子类型 范晓主编447
句型和动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编448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宋玉柱449
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 张旺熹450
把字句、被字句 饶长溶451
现代汉语非受事宾语句研究 任鹰451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 沈阳、郑定欧主编453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 袁毓林、郭锐主编455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袁毓林455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沈阳456
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沈阳主编456
国语变形语法研究——第一集:移位变形 汤廷池457
现代汉语复句新解 王维贤、张学成、卢曼云、程怀友458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 袁毓林459
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 邵敬敏460
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 李宇明、唐志东461
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 周国光461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詹卫东462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胡壮麟463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彭宣维464
汉语句群 吴为章、田小琳464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赵世开主编465
朝汉语语法对比 柳英绿466
汉语语法场导论 胡正微466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张敏467
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石毓智467
不对称和标记论 沈家煊470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 石毓智471
语言的理解与发生——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 李宇明、陈前瑞472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张伯江、方梅473
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 曹逢甫473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 徐烈炯、刘丹青474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冯胜利475
汉语韵律句法学 冯胜利476
比较文法 黎锦熙477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 吕文华477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 高更生、王红旗等478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 卢福波478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479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吕叔湘主编479
形容词用法词典 郑怀德、孟庆海480
现代汉语疑难词词典 李临定480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480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侯学超481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 张涤华、胡裕树、张斌、林祥楣主编481
语法学词典 王维贤主编481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 陈高春主编482
中国语法学史稿 龚千炎48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 朱一之、王正刚选编482
汉语语法学史稿 邵敬敏483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 陆俭明484
丙编 论著索引485
论文索引485
著作索引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