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大学校史 1953-200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石油大学校史 1953-2003](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106840.jpg)
- 余世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182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石油大学-校史-1953~2003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石油大学校史 1953-200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创建时期(1953年—1956年) 1
第一节 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备 1
一、旧中国的石油工业及其教育事业 1
(一)闻名的石油古国 1
(二)微弱的近代石油工业及几乎空白的石油教育 2
二、建国初期的石油工业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2
(一)石油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2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石油工业 3
(三)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
三、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校的筹备5
(一)石油教育的开创5
(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7
(三)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建工作8
第二节 北京石油学院的成立9
一、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校的成立9
(一)北京石油学院的校址及建设9
(二)北京石油学院正式开学10
(三)学院成立初期的基本情况11
二、艰苦创业,在困难条件下开始工作和学习14
(一)边建校边进行教学14
(二)各职能机构的建立16
(三)团结、紧张、愉快的校园生活18
第三节 学院在开拓中前进19
一、学院领导机构的逐步健全19
(一)领导体制19
(二)院行政各级领导班子20
二、学院各项建设的发展21
(一)教师情况21
(二)职工情况 22
(三)苏联专家到院工作情况22
(四)基本建设情况24
(五)实验室、设备及图书资料的建设24
(六)各项制度的建设26
(一)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鼓舞27
三、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开展27
(二)教学情况28
(三)向科学进军的热潮31
四、思想政治工作及党的建设32
(一)政治运动情况32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34
(三)《北京石油学院》校报创刊35
(四)工会、青年团、学生会及各种社团活动35
(五)中共北京石油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36
本章小结37
第二章 全面建设时期(1957年—1966年)39
第一节 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反右斗争39
一、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39
(一)教学工作的开展39
(二)科研工作的开展40
(三)其他工作的开展40
(一)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41
二、在首都幸福地学习和工作41
(二)北京石油学院的早期毕业生 42
三、反右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42
(一)党的整风运动 42
(二)反右斗争情况 43
第二节 办学道路的探索 44
一、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出现,党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44
(一)“大跃进”运动 44
(二)劳动、红专、教育革命“大辩论”及“拔白旗”运动45
二、纠正已认识到的“左”倾,教学科研得到新发展 49
(一)纠“左”和第二次党代会 49
(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新发展 50
三、学院在曲折中前进 52
(一)纠“左”的曲折,批判“党内小专家” 52
(二)北京石油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53
(一)“八字方针”和“高校六十条” 54
一、贯彻“八字方针”和“高校六十条” 54
第三节 纠正错误,战胜困难 54
(二)学校秩序的恢复和党的两次代表大会 55
(三)教学科研的恢复和发展 57
二、甄别、平反,进一步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59
(一)甄别、平反,纠正错误 59
(二)广泛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60
三、战胜经济困难,保证正常教学 60
(一)采取多种措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 60
(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61
四、参加石油会战,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贡献 62
(一)参加大庆等石油会战 62
(二)庆祝建校10周年 63
第四节 学院具有相当规模,“左”的倾向继续发展64
一、加强领导,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而努力 64
(一)院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加强 64
(二)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65
(三)科研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67
二、学院的发展规模及校风的初步形成 68
(一)“文革”前学院的规模 68
(二)良好校风逐渐形成 69
(三)桃李满天下 69
三、 “左”的倾向继续发展 70
(一)政治思想方面“左”的倾向继续发展 70
(二)大庆、胜利两地的建校准备71
本章小结 71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89
第一节 停课“闹革命”,全校大动乱89
一、 “文革”开始,知识分子遭迫害89
(一)停课“闹革命”,“红卫兵运动”出现89
(二)“横扫一切”,广大教师、干部和群众遭迫害90
二、“一月风暴”,全院陷入瘫痪 91
(一)“二月逆流”冤案,派性斗争尖锐化92
三、“二月逆流”,派性大泛滥 92
(一)“一月风暴” 92
(二)“造反派”夺权,学院全面瘫痪 92
(二)群众组织山头林立,派性大泛滥93
四、“工军宣队”进校,开展“斗批改”94
(一)派斗更加升级94
(二)“工军宣队”进驻学院94
(三)成立“革命委员会”95
(四)开始“斗批改”95
(一)仓促迁校,改称华东石油学院97
第二节 迁校东营,改称华东石油学院97
一、迁校东营,学院元气大伤97
(二)迁校造成的严重损失98
(三)艰苦的建校劳动99
(四)院领导班子变化情况99
二、克服困难,开始招生99
(一)筹备招生99
(三)背负重压,埋头工作102
(二)工农兵学员入校102
三、清查“五一六”的错误及其教训 104
(一)清查“五一六”的情况104
(二)清查“五一六”的教训105
第三节 “开门办学”106
一、“批林整风”,形势有所好转106
(一)批判林彪极左106
(二)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招生质量106
二、“四人帮”破坏,学校再度陷入混乱107
(一)“批林批孔”及“开门办学”107
(二)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108
(三)为维系祖国第一所石油高校而斗争110
三、粉碎“四人帮”,全院一片欢腾113
(一)“四人帮”被粉碎113
(二)“文革”结束,学院获新生113
本章小结 115
(一)揭发批判江青集团 116
一、揭、批、查运动 116
第四章 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1977年—1988年)116
第一节 学院在徘徊中前进116
(二)清查运动 117
二、恢复教学秩序,开始正常招生 118
(一)领导班子、领导机构的开始转变和健全118
(二)开始正常招生和教学活动 118
(三)师资队伍建设开始改善 119
三、学院在徘徊中前进119
(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19
(二)在徘徊中前进 120
第二节 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学院逐步恢复120
一、办学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20
(一)历史性的转折 120
(二)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121
二、落实各项政策,加强队伍建设 122
(一)平反冤假错案 122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建设124
三、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开展 125
(一)教学工作 125
(二)科学研究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128
(三)函授部及钻井技术培训中心的建立 130
四、校舍等各项基本建设加快进行 131
(一)校舍建设 131
(二)重建实验室 131
(三)图书馆和图书资料的建设 132
(四)电教中心、仪器分析中心、计算中心及校办工厂的建立和发展132
五、学院基本恢复 133
(一)建校30周年大庆 133
(二)整党取得成效 136
(三)学院基本恢复 136
第三节 北京研究生部的成立和发展138
一、北京研究生部的成立138
(一)研究生部的筹备和成立138
(二)首届研究生开学140
(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扩大招生141
二、北京研究生部的发展141
(二)领导机构不断健全,教学科研迅速发展142
三、加紧昌平建校,探索两地办学143
(一)昌平建校 143
(二)华东石油学院两地办学的新格局 143
一、制定新的战略目标 145
(一)领导成员的部分调整 145
第四节 以改革为动力,为办好石油大学而奋斗 145
(二)中共华东石油学院第六次代表大会 146
二、推进改革,学院各方面出现新气象 148
(一)围绕“培养人才”,加快、加深改革 148
(二)教学方面 149
(三)科研方面 151
(四)各项工作的新气象 152
(五)学校的影响不断扩大 155
(一)学校“七五”发展规划 158
三、为办好石油大学而奋斗 158
(二)学院更名为石油大学 159
本章小结 160
第五章 两地办学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88年—1993年)177
第一节 “巩固提高东营,加速建设北京”177
一、总公司对石油高校发展战略的构想与实施177
二、石油大学(华东)的巩固与提高180
(一)领导班子的变化及干部队伍情况180
(二)本科教育的巩固与提高181
(三)“产、学、研”三结合的探索183
(四)科学研究的巩固与提高183
(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84
三、石油大学(北京)的加速建设186
(一)加快基建进度186
(二)迎接开学186
(三)建校初期管理机构的沿革187
(四)办学实体的形成188
一、石油大学校本部的成立191
(一)校本部的功能191
(二)校本部的决策、审议、咨询机构191
第二节 两地办学的探索191
(三)校本部的执行机构192
二、石油大学校本部的早期工作192
三、校本部在两地办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195
第三节 建校40周年大庆 197
一、石油大学40年的成就和基本经验197
二、筹备和迎接40周年校庆 200
三、隆重而热烈的40周年校庆庆典 203
(一)北京“双庆”大会 203
(二)东营校庆大会 208
本章小结 209
一、抓住历史的新机遇210
(一)“211工程”210
第一节 “211工程”的立项及两校区党代会的召开210
第六章 “九五”“211工程”建设时期(1994年-2000年)210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新机遇211
(三)“211工程”的立项 212
二、校务委员会的成立和两校区党代会的召开 214
(一)校务委员会的成立及其运行机制214
(二)两校区党代会的召开及领导班子的变更216
第二节 “211工程”的建设及取得的成效218
一、“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218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两地共建“211工程”218
三、“九五”“211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及验收220
(一)“九五”“211工程”建设的成绩 220
(二)“九五”“211工程”的验收 225
第三节 “九五”期间两校区的新发展 227
一、石油大学(华东)的新发展 227
(二)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228
(一)教学实力、办学规模显著增强、增大 228
(三)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229
(四)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备 230
(五)发扬石大精神 230
二、石油大学(北京)的新发展 232
(一)李岚清等视察学校 232
(二)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233
(三)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观念 234
(四)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235
(五)以改革促进办学实力的提高 236
本章小结 237
第七章 与新世纪同步行进的石油大学(2000年-2003年) 238
第一节 石油大学管理体制的变更238
一、国家石油企业的改革和改制238
二、石油大学管理体制的变更240
一、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243
第二节 “十五”“211工程”建设的立项243
二、“十五”“211工程”建设立项244
三、促进“共建”石油大学248
第三节 在新世纪为建设新石大而奋斗250
一、在国家教育部直属新体制下运转的石油大学250
(一)石油大学的新变化250
(二)教育部部长等领导视察石油大学252
(三)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工作253
(四)校内机构改革及干部队伍情况254
二、石油大学的今天和明天255
三、群星灿烂,石大学子遍天下260
本章小结 264
附录 289
一、石油大学历届主要领导人简介289
二、石油大学两院院士简介 294
三、石油大学基本情况统计 295
四、石油大学简介(英文)304
编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