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油料加工产业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瑞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644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植物油-油料加工-产业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油料加工产业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篇 深加工产品工程实践3
第二十四章 皂脚生产脂肪酸及其衍生产品3
第一节 皂脚中脂肪酸的含量及其组成3
一、皂脚中脂肪酸的含量3
二、皂脚中脂肪酸的组成3
第二节 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和用途3
一、脂肪酸的理化性质4
二、产品用途4
第三节 皂脚生产脂肪酸工艺及操作4
一、酸化水解冷冻离心分离法5
二、酸化水解冷冻压榨分离法7
第四节 脂肪酸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10
一、产品质量指标10
二、检验方法11
第五节 皂脚生产硬脂酸工艺及操作14
一、硬脂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4
二、生产工艺及操作14
三、主要生产设备14
四、硬脂酸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15
第六节 硬脂酸钡的生产工艺与操作15
一、硬脂酸钡的理化性质和用途15
二、生产工艺及操作15
三、主要生产设备16
四、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16
第七节 皂化油的生产工艺与操作17
一、皂化油的用途17
二、生产工艺及操作17
三、皂化油质量指标18
第二十五章 米糠糠蜡的制取与应用19
第一节 米糠油中糠蜡的含量及组成19
一、米糠油中糠蜡的含量19
二、糠蜡的组成19
第二节 糠蜡的制取和利用19
第三节 压榨皂化法生产糠蜡20
一、压榨皂化法工艺流程20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20
三、产品得率及物料消耗范围20
四、主要生产设备21
第四节 溶剂萃取法生产糠蜡21
第五节 糠蜡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21
一、糠蜡质量指标21
二、检验方法22
第二十六章 米糠油提取谷维素24
第一节 米糠中谷维素的含量及其组成24
一、米糠中谷维素的含量24
二、谷维素的组成24
第二节 谷维素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24
一、谷维素的物理性质24
二、谷维素的化学性质26
三、谷维素的药理作用27
四、谷维素的用途27
第三节 米糠油提取谷维素的方法27
一、酸化蒸馏分离法28
二、甲醇直接萃取法28
三、弱酸取代法28
四、其他谷维素提取方法29
第四节 弱酸取代法生产工艺与操作29
一、新工艺生产谷维素的原理29
二、谷维素新工艺生产流程图29
三、提取工艺和操作方法30
四、产品得率和辅助物料消耗32
五、影响本工艺效果的因素32
六、主要生产设备33
第五节 谷维素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33
一、谷维素的质量指标33
二、检验方法34
第二十七章 米糠中的皂脚提取谷甾醇生产36
第一节 毛糠油中谷甾醇的含量及其组成36
一、毛糠油中谷甾醇的含量36
二、谷甾醇的组成36
第二节 谷甾醇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36
一、谷甾醇的理化性质36
二、谷甾醇的药理作用37
第三节 谷甾醇的制取方法37
一、溶剂结晶法制取植物甾醇工艺技术37
二、分子蒸馏法制取植物甾醇工艺技术38
三、络合法制取植物甾醇工艺技术38
四、制取植物甾醇其他工艺技术38
第四节 谷甾醇生产工艺及操作38
一、生产工艺流程38
二、生产工艺操作方法39
三、成品得率与溶剂的消耗39
四、主要生产设备40
第五节 谷甾醇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40
一、质量指标40
二、检验方法40
第六节 复方谷甾醇片剂的生产41
一、处方(制成1000片)41
二、制法41
三、质量检验41
第七节 克喘片剂的生产41
一、处方(制成1000片)41
二、制法42
三、质量检验42
第二十八章 脱脂米糠饼粕提取植酸钙镁及肌醇43
第一节 植酸钙镁的含量与用途43
一、植物种子中植酸钙镁的含量43
二、植酸钙镁的理化性质43
第二节 植酸钙镁生产工艺及操作43
一、工艺流程43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43
三、影响工艺效果的因素44
四、辅助物料的消耗44
五、主要生产设备(200吨/年)45
第三节 植酸钙镁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45
一、产品质量指标45
二、检验方法45
第四节 用植酸钙镁生产肌醇47
一、肌醇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47
二、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47
三、影响工艺效果的因素48
四、产品得率及辅助材料消耗49
五、主要生产设备49
六、肌醇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49
第五节 脱脂米糠饼粕应用展望51
第二十九章 豆油皂脚生产亚油酸及其衍生产品53
第一节 豆油皂脚中脂肪酸的含量及其组成53
一、豆油皂脚中脂肪酸的含量53
二、豆油皂脚中脂肪酸的组成53
第二节 亚油酸的理化性质和用途53
一、理化性质53
二、用途54
第三节 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54
一、工艺流程54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55
三、产品得率和辅助材料消耗55
四、影响工艺效果的因素56
五、主要生产设备56
六、亚油酸的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56
第四节 亚油酸丸的生产57
一、亚油酸丸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57
二、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57
三、主要生产设备59
四、亚油酸丸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59
第五节 亚油酸乙酯的生产60
一、亚油酶乙酯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60
二、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60
三、主要生产设备61
四、亚油酸乙酯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62
第六节 益寿宁的生产62
一、益寿宁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62
二、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62
三、益寿宁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62
第七节 血脂平的生产63
一、血脂平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63
二、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64
三、血脂平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64
第三十章 豆油提取磷脂的生产65
第一节 油料及毛油中磷脂的含量及其组成65
一、油料中磷脂的含量65
二、磷脂在毛油中的含量65
三、磷脂的组成65
第二节 磷脂的理化性质和用途66
一、磷脂的理化性质66
二、磷脂的用途66
第三节 浓缩磷脂、流质磷脂、漂白流质磷脂生产工艺及操作67
一、生产工艺流程67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68
三、产品得率及辅助物料消耗69
第四节 粉状磷脂的生产工艺及操作69
一、粉状磷脂的生产工艺流程70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70
三、产品得率及辅助物料的消耗70
第五节 卵磷脂生产工艺及操作70
一、生产工艺流程71
二、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71
三、产品得率和辅助物料的消耗71
第六节 生产主要设备71
一、浓缩磷脂和精制磷脂的生产设备71
二、卵磷脂的主要生产设备71
第七节 磷脂产品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72
一、质量指标72
二、检验方法73
第三十一章 油料副产品其他产品的生产75
第一节 花生红衣提取血宁片75
一、血宁片的原料及药理作用75
二、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75
三、生产设备76
四、血宁片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76
第二节 天然维生素E提取技术的介绍76
第三十二章 人造奶油的生产78
第一节 人造奶油的基本概念78
一、人造奶油的含义78
二、人造奶油的种类78
三、人造奶油的品质质量80
第二节 人造奶油基料与辅料的选择及配方81
一、基料与辅料的选择要点81
二、人造奶油的基料与辅料的选择82
三、人造奶油配方85
第三节 人造奶油的加工工艺86
一、基本加工工艺86
二、典型人造奶油的生产工艺88
三、低脂人造奶油工艺88
第四节 人造奶油加工的主要设备89
第三十三章 起酥油的生产92
第一节 起酥油的基本概念92
一、起酥油的含义92
二、起酥油种类的划分92
三、起酥油的功能特性93
第二节 起酥油的基料与辅料的选择96
一、基料油脂96
二、辅料的选择98
第三节 起酥油的生产工艺99
一、可塑性起酥油的工艺过程99
二、液体起酥油的生产99
三、粉末起酥油的生产99
第三十四章 可可脂及代用品的生产100
第一节 可可脂及代用品的特性100
第二节 可可脂替代品的生产101
一、类可可脂101
二、代可可脂102
三、其他脂类产品生产技术103
第三十五章 相关油脂食品的生产104
第一节 调和油的生产104
一、调和油的概念104
二、调和油的分类104
三、调和油的生产加工105
第二节 高级烹调油、色拉油与煎炸油的生产105
一、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的生产105
二、煎炸油的生产105
第三节 蛋黄酱的生产106
第五篇 过程控制109
第三十六章 工艺管理与质量管理109
第一节 工艺管理109
一、工艺规程109
二、技术操作规程109
三、作业机的操作管理109
四、技术测定110
五、工人岗位责任制111
第二节 质量管理111
一、质量的概念112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13
三、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115
第三十七章 节能管理116
第一节 节能意义116
一、生产节能的经济效果116
二、节能的经济概念116
三、节能的潜力116
四、节能的因素与理念116
五、节能降耗能量优化117
第二节 节能理论117
一、油脂生产的技术特点118
二、蒸汽的节能技术118
三、电力消耗方面的节能技术119
四、工艺节能技术120
五、节能发展的展望120
第三节 节能实践120
一、压缩装机容量的途径120
二、加强节能管理121
参考文献122
第三十八章 消防安全管理123
第一节 防火和防爆基本知识123
一、燃烧的条件和类型123
二、防火与防爆措施129
三、灭火基本方法131
第二节 生产防火安全规范134
一、总则134
二、厂房134
三、生产设备和消防设施135
四、电气设施136
五、防雷137
六、生产安全管理139
七、安全操作140
八、溶剂的安全管理140
第三节 粉尘对操作者的危害141
一、粉尘的基本知识141
二、粉尘爆炸的后果142
三、预防措施142
四、限制爆炸蔓延及后果142
第三十九章 环境噪声防治145
第一节 噪声概述145
一、噪声的危害145
二、噪声的本质145
第二节 噪声防治147
一、建议的噪声限度147
二、减少噪声147
三、减少声源噪声148
四、使用噪声防护用具148
第四十章 废渣及废水的处理149
第一节 废水的处理149
一、废水的来源及排放149
二、废水的处理技术149
三、废水处理技术指标150
第二节 废渣的综合治理与利用150
一、废渣的综合治理151
二、废白土的综合利用152
第六篇 产业环境155
第四十一章 产业基础环境155
第一节 植物油料油脂产能环境155
一、我国植物油加工产能发展概况155
二、我国各地区植物油料产能155
第二节 我国人均占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状况157
第三节 国家政策导向及加工业产能增长状况157
一、国家政策导向157
二、加工业产能增长状况158
第四十二章 大豆产业化发展概况160
第一节 世界大豆生产及加工业发展概况160
一、世界大豆生产状况160
二、世界大豆加工业概况160
第二节 大豆产业市场状况161
一、世界大豆产业市场状况162
二、我国大豆产业市场状况163
第三节 豆粕食品的发展趋势166
一、国外豆粕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66
二、中国豆粕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66
第四节 大豆功能食品发展状况167
一、大豆功能食品的市场167
二、大豆异黄酮的发展状况168
第五节 我国大豆加工新技术发展状况168
一、大豆加工技术水平状况168
二、自有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169
三、大豆复合保健功能因子及高蛋白面粉的应用170
第六节 大豆产业总的发展趋势171
第四十三章 中国大豆市场供求环境分析172
第一节 中国大豆市场供求结构形成的框架172
一、中国大豆市场供给结构172
二、中国大豆市场需求结构175
第二节 中国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分析177
一、中国大豆生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177
二、影响中国大豆生产的经济因素178
第三节 大豆市场供需的趋势分析181
一、产量、进口和国内消费是影响供求结构变化的主要力量181
二、自然、政策、经济和技术因素是对中国大豆的影响因素181
三、竞争力弱、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是导致中国大豆进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182
四、价格是调节供求的核心因素182
第四十四章 中国植物油供求环境分析183
第一节 植物油供求模型的设立183
一、局部均衡模型及数据来源183
二、空间均衡模型及数据来源185
三、实地问卷调查186
四、模型建立与预测的局限性186
第二节 植物油料及食用油供求变动分析186
一、植物油供求变动分析186
二、食用油供求变动分析188
第三节 植物油料与食用油供求预测分析193
一、食用油价格指数193
二、植物油料供求预测194
三、食用油供求预测195
第四节 确保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对策200
第四十五章 植物油能源化的发展状况202
第一节 生物能源的发展意义202
第二节 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切入点202
一、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203
二、生物柴油的深加工技术203
第三节 废植物油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204
一、生产原理及方法204
二、生产工艺评价206
三、工艺效果207
第四十六章 世界植物油消费供求预测208
第一节 世界植物油消费状况208
一、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消费国——中国208
二、国民人均消费量最大国家——马来西亚208
三、多样化的消费形态209
第二节 2007年的中国油脂工业及油脂市场210
第三节 世界植物油和油料供需中期预测212
参考文献215
第七篇 产业政策与标准219
第四十七章 产业安全的操作管理219
第一节 食品安全219
一、食品在法律上的含义219
二、食品安全在法律上的含义219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219
四、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职能220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220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220
二、食品生产许可223
三、食品质量安全检验224
四、食品质量安全标志224
五、食品质量安全监督224
第三节 食品卫生许可准入管理225
一、食品卫生管理的内容225
二、食品卫生行政许可225
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身管理226
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226
第四节 产业安全的相关知识226
一、农产品的安全与管理226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228
三、辐照食品的安全228
第五节 GMP与SSOP230
一、GMP概述230
二、我国食品企业的卫生规范和GMP230
三、标准卫生操作规范231
第四十八章 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232
第一节 产业政策232
一、进一步明确油料生产发展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232
二、加大油料生产扶持力度232
三、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233
四、完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市场调控233
五、科学引导社会消费233
六、切实强化组织领导234
第二节 农产品产地、包装与质量安全234
第三节 农产品认证认可的相关法规234
第四十九章 产业标准与标准体系235
第一节 概述235
一、标准的概念235
二、标准的主要分类236
第二节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238
一、食品法典委员会238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239
第三节 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239
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240
二、我国食品标准的内容和技术要求241
第四节 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242
一、法律242
二、法规242
三、标准242
附录A 产业法规243
A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43
A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54
A3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258
A4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260
A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61
A6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67
A7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270
A8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273
附录B 产业标准277
一、原料质量标准277
B1 大豆国家标准(GB 1352—2009)277
B2 油菜籽国家标准(GB 11762—2006)280
B3 花生国家标准(GB 1532—2008)282
B4 棉籽国家标准(GB/T 11763—2008)284
B5 葵花籽国家标准(GB/T 11764—2008)286
二、产品质量标准288
B6 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03)288
B7 菜籽油国家标准(GB 1536—2004)292
B8 花生油国家标准(GB 1534—2003)297
B9 棉籽油国家标准(GB 1537—2003)301
B10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 10464—2003)305
B11 油茶籽油国家标准(GB 11765—2003)310
B12 玉米油国家标准(GB 19111—2003)314
B13 米糠油(GB 19112—2003)318
B14 食用棕榈油国家标准(GB 15680—1995)322
B15 芝麻油国家标准(GB 8233—2008)324
B16 亚麻籽油国家标准(GB/T 8235—2008)327
B17 蓖麻籽油国家标准(摘自GB 8234—87)331
B18 桐油国家标准(摘自GB 8277—87)332
B19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国家标准(GB 23347—2009)332
B20 花椒籽油国家标准(GB/T 22479—2008)339
B21 红花籽油国家标准(GB/T 22465—2008)343
B22 核桃油国家标准(GB/T 22327—2008)346
B23 葡萄籽油国家标准(GB/T 22478—2008)350
B24 人造奶油国家标准(摘自GB 15196—94)354
三、产品卫生标准354
B25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GB 8955—88)354
B2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摘自GB 2716—2005)358
B27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 7102.1—2003)359
B28 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GB 17402—2003)360
B29 人造奶油卫生标准(GB 15196—2003)361
B30 食用油脂的限量卫生标准363
B31 油料和油脂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363
四、辅料标准364
B32 植物油抽提溶剂国家标准(GB 16629—2008)364
B33 食品工业抽提用正己烷(Q/SH 3170 045—2009)366
B34 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行业标准(QB 2395—2007)367
B35 食用盐卫生标准(GB 2721—2003)371
B36 食用烧碱国家标准(GB 5175—2008)373
B37 磷酸国家标准(GB 3149—2004)373
B38 食品级白油国家标准(GB 4853—2008)374
B39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国家标准(CB/T 8979—200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