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移民史 第4卷 辽宋金元时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移民史 第4卷 辽宋金元时期](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112539.jpg)
- 吴松弟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2933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移民史 第4卷 辽宋金元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辽宋金元时期移民的社会与自然背景1
第一节 辽朝2
第二节 北宋4
第三节 南宋7
第四节 金朝8
第五节 西夏10
第六节 大理、高昌、黑汗、西辽、吐蕃等12
第七节 蒙古国和元朝14
第八节 自然环境的变迁16
一 境内的契丹、渤海和汉族移民21
第二章 辽北宋西夏时期华北地区的人口迁移21
第一节 燕云地区的人口迁移21
二 本区对北宋的移民24
第二节 北宋初期被征服国人民向开封的迁移27
一 迁移过程28
二 移民与开封和北宋的文化发展32
第三节 北汉国人民的外迁36
图目图2-1 北汉移民分布图39
第四节 北宋中后期京西地区的人口迁移41
一 西夏境内的汉族移民45
第五节 西夏国的汉族移民和西北边族的内迁45
二 西北非汉族人民的内迁48
第六节 北宋的西北屯田和移民52
图2-2 北宋陕西沿边主要府、州、军、县、堡、寨分布图58
第三 章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上)59
第一节 辽代汉族的迁入60
一 迁移过程60
二 分布状况64
表目表3-1 《辽史·地理志》所载东北的汉人分布65
一 迁移过程69
第二节 金代汉族的迁入69
二 分布状况72
一 辽代的迁移75
第三节 契丹族的迁移75
二 金代的第一次迁移76
三 金代的第二次迁移79
四 金末的契丹人80
第四节 奚族的迁移81
第五节 渤海族的迁移84
表3-2 各时期渤海移民的空间分布85
一 自东北东部向西部和南部的迁移85
二 在东北西部和南部的再迁移88
表3-3 《辽史·地理志》所载东北的渤海人分布90
第六节 女真族的迁移92
一 辽代的迁移93
二 金代的迁移95
表3-4 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的主要分布地96
三 金中期东北女真人的数量98
一 突厥99
第四章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下)99
第一节 其他民族或部族的迁移99
二 回鹘100
四 党项101
三 吐浑101
五 高丽103
六 室韦104
七 乌古104
八 阻卜105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东北经济106
九 兀惹106
一 移民与辽代契丹地区的经济107
二 移民与金代女真地区的经济110
三 移民与东北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112
第三节 人口迁移与东北文化113
一 移民与契丹文化113
二 移民与女真文化117
第四节 人口迁移与东北的民族构成、分布和融合121
一 移民与民族构成和分布121
图3-1 辽代东北主要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分布图 卷末图4-1 金中叶东北人口与民族分布图123
二 移民与民族融合124
第五节 耶律大石的西迁125
一 内迁过程129
第一节 女真等东北民族的内迁129
第五章 金代华北地区的人口迁移129
二 分布状况134
表5-1 各总管府女真司吏人数135
1.女真族移民的分布135
2.契丹、渤海、奚等族移民的分布139
一 东北移民与华北经济141
第二节 东北移民与华北社会141
3.小结141
图5-1 金中叶华北地区的东北移民分布图142
二 东北移民与华北文化146
第三节 东北移民与汉族的融合148
第四节 贞祐南渡和金亡北迁154
一 贞祐南渡154
表5-2 贞祐南渡和金亡北迁移民实例157
二 金亡北迁160
三 贞祐南渡的影响162
第五节 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163
第六章 宋代南方地区土著人民的迁移(上)166
第一节 迁出地区研究166
表6-1 太平兴国至元丰三年全国和南北方的户数增长167
表6-2 北宋元丰年间南方五路著籍户数与田亩数比较169
第二节 移民广东和海南173
一 广府系176
表6-3 65个外省迁入的广府氏族迁移实例分类统计177
表6-4 191个广府氏族自南雄迁出的时间和迁入地178
二 福佬系184
三 客家系187
表6-5 209个客家氏族迁入广东的时间188
表6-6 宋末元代62个入广客家氏族的分布188
四 明清以后广东人口的来源190
表6-7 广府系移民实例193
表6-8 广东客家系移民实例200
第三节 移民广西206
第四节 移民浙南208
第一节 移民淮南211
第七章 宋代南方地区土著人民的迁移(下)211
第二节 移民湖北217
第三节 移民湖南221
表7-1 宋代迁入湖南的南方氏族分县统计表223
表7-2 湖南各州军宋代迁入的南方氏族数目及占全路比重223
第四节 移民四川的北部和非汉族地区229
第五节 南宋后期四川难民的东迁233
图6-1 南宋南方土著人民的迁移 卷末图7-1 南宋后期四川难民的东迁238
表7-3 南宋末四川对外移民实例239
第六节 移民与区域开发和文化发展240
第八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迁移过程246
一 南迁之始247
第一节 靖康之乱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247
二 高宗南迁和移民浪潮的形成249
三 南渡长江252
四 向山区和边远地区的迁移257
五 余波犹兴:绍兴元年至十一年的移民258
第二节 南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261
一 海陵南侵之役262
二 开禧北伐之役264
三 宣宗南侵之役265
四 宋蒙灭金之役267
第三节 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268
一 蒙元攻宋之役269
二 蒙元灭宋之役271
第四节 迁移过程总结272
表8-1 列表始迁者的阶段分布273
第一节 江南276
第九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分布地区(上)276
表9-1 江南各府州列表北方移民分布277
一 临安府278
二 平江、建康、镇江三府280
三 北部地区的其他府州285
四 南部各府州289
表9-2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江南部分)292
表9-3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迁入地不明部分)318
一 概说327
第二节 江西327
表9-4 江西各府州列表北方移民分布329
二 吉州、信州、江州和饶州330
三 洪州和其他府州333
表9-5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江西部分)334
第三节 福建341
表9-6 福建各府州列表北方移民分布343
表9-7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福建部分)343
第四节 汀、赣二州移民和客家人的形成350
一 汀、赣二州的北方移民350
二 客家源流研究的若干限定353
三 客家南宋源流说357
表9-8 38个客家氏族的迁移类型361
四 余论363
表9-9 客家氏族移民实例365
第十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分布地区(下)369
第一节 四川369
一 概说370
表10-1 四川各府州列表北方移民分布373
二 利州路374
第二节 两湖378
三 其他三路378
表10-2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四川部分)379
表10-3 两湖各府州列表北方移民分布381
一 荆襄地区382
二 长江以南地区386
表10-4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两湖部分)391
第三节 淮南394
表10-5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淮南部分)400
第四节 岭南401
一 概说401
二 广西路405
三 广东路406
表10-6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实例(岭南部分)407
第五节 小结408
第一节 移民数量估计412
第十一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移民数量、迁移路线和入籍过程412
第二节 移民迁出地416
第三节 移民迁移路线417
一 东线417
二 中线420
三 西线421
第四节 移民的入籍422
一 流民武装集团出现的背景425
第一节 北方流民武装集团和南宋初期时局425
第十二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移民与南宋政治425
二 流民武装集团:特殊的移民形式427
三 流民武装的规模和活动地域429
四 流民武装与南宋初期的经济政治433
五 流民武装与宋金和战问题436
第二节 北人主军,南人主政:南宋政治的一个特点439
一 前期和后期军人多来自北方移民440
二 宰执和路级长官多为南方籍人士445
三 南宋政治舞台的北人、南人之争447
第十三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移民与南宋经济451
一 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政府的措施452
第一节 地区经济开发的进展452
二 江淮和陕南、陇南的地区开发455
表13-1 北宋崇宁元年至元至元二十七年各路户数升降百分比458
三 东南和四川盆地的地区开发459
四 岭南的地区开发468
五 小结469
一 麦、粟种植面积的扩大470
第二节 麦、粟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畜牧业的发展470
二 畜牧业的发展475
一 某些手工业技术的南传477
第三节 某些手工业技术的南传和商业的发展477
二 移民和南宋商业的发展480
第四节 人口南迁和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481
表13-2 公元280-1820年南方著籍户口占全国的比重变化481
第一节 思想文化484
第十四章 靖康乱后北方人民的南迁:移民与南宋文化484
一 北方思想家南迁与理学中心的南移485
二 北方思想家南迁与理学影响的扩大490
三 南、北籍理学家的思想交流与理学的发展492
表14-1 《宋元学案》北方籍传主的迁移和分布494
四 结论494
第二节 文学和艺术495
一 移民与文学496
二 移民与表演艺术和音乐499
三 孝宗以后胡化音乐舞蹈的影响502
四 移民与绘画504
第三节 饮食文化506
一 面食507
二 羊肉、羊酒和牛、羊乳及其制品508
三 喝冰水消夏与冬季藏冰509
第四节 社会风尚510
一 服饰510
二 节日风俗512
三 观赏花木、坐轿和火葬514
四 庙宇515
第五节 方言517
第六节 地区文化水平的提高520
一 文化比较发达地区520
二 文化比较落后地区523
第七节 论移民对南宋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524
第一节 蒙古人的迁移529
第十五章 蒙元时期非汉民族的内迁(上)529
一 迁居原因530
二 移民分布534
1.漠南534
2.京畿536
3.中州538
4.东北539
5.陕甘540
6.东南541
7.川滇543
图10-1 靖康乱后南迁的北方移民分布图 卷末图11-1 靖康乱后北方移民的南迁路线 卷末图15-1 元代蒙古族分布图544
8.新疆545
第二节 色目人的迁移(上)546
一 西夏人553
第三节 色目人的迁移(中)553
图15-2 元代西夏移民分布图557
二 汪古人557
三 吉利吉思人558
四 畏兀儿人560
图15-3 元代畏兀儿移民的迁移和分布564
五 哈剌鲁人565
六 康里人566
七 阿儿浑人566
八 啰哩人567
九 犹太人568
十 南亚人569
十一 钦察人570
十二 阿速人572
十三 斡罗思人574
十四 其他欧洲人574
第十六章 蒙元时期非汉民族的内迁(下)577
第一节 色目人的迁移(下)577
一 京畿580
二 河西582
三 江南583
四 云南586
五 中州587
六 新疆588
七 广州588
图16-1 元代回回移民分布图590
第二节 契丹人和女真人的迁移591
一 契丹人591
二 女真人594
第三节 高丽人的迁移596
一 迁移过程596
二 移民分布599
第十七章 非汉民族内迁与蒙元社会603
第一节 移民与经济604
一 经济的新特点604
二 吃粮当差:元代中国社会的倒退609
第二节 移民与文化612
一 繁花竞放的宗教信仰612
二 兼行并用的语言文字615
三 来自异方殊域的音乐、建筑618
四 域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620
五 社会风尚的部分胡化626
一 民族变化和新的民族杂居局面的形成631
第三节 移民与民族631
二 民族融合634
第一节 迁移原因641
第十八章 蒙元时期汉族人民的迁移641
第二节 汉族移民与漠北草原的经济发展646
图18-1 元代漠北和西域东部的汉族移民或屯田分布图647
第三节 西域地区的汉族移民652
第四节 河南、陕甘和四川的汉族移民与重新开发654
一 河南655
二 陕甘659
三 四川663
第五节 京畿地区的汉族移民666
一 上都开平府666
二 大都668
三 两京的外围地区671
四 移民与京畿地区的音乐和理学发展673
第六节 北方人民往东南地区的迁移675
表18-1 北方汉人在若干地区户数中所占比例680
第七节 其他地区682
附表1 北宋南、北方各府州军主客户数683
附表3 南方地区宋元户数686
附表2 南宋各路户数升降686
卷后记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