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200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2004](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113894.jpg)
- 叶朗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699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文化-产业-研究报告-中国-200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精神经济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序一)1
编写说明1
1.1 报告的数据来源3
1.2 报告的分析对象3
1.3 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来源4
1.4 产业政策的选取依据4
1.5 企业创新4
1.8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人物志5
1.7 中国文化产业企业五十强5
1.6 文化产业企业经营案例的取舍5
1.9 《年度报告》的理事单位6
1.10 年度报告的编写团队6
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序二)8
第一部分 总论9
一 文化产业的范畴界定11
二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2
2.1 “非典”冲击下的文化产业12
2.2 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多元主体渐趋融合13
2.3 多元化的投融渠道渐趋完善14
2.4 规模经济性渐趋重要16
3.1 完善市场规则,强化监管意识17
三 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17
3.2 全面营造市场环境,稳步推进改革试点18
3.3 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取向19
四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21
4.1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边界日渐清晰21
4.2 文化产业主体的市场化特征渐趋显著22
4.3 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22
4.4 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23
五 文化产业企业的创新25
5.1 理念与机遇25
5.4 产品与业务创新26
5.2 管理机制创新26
5.3 商业模式的创新26
第二部分 分论27
分论1 纸质传媒业年度发展报告之一——图书出版业29
一 发展概况29
二 人力资源31
2.1 图书出版业的人力资源31
2.2 图书发行业的人力资源33
三 经营业绩34
4.1 图书出版业的产品和服务36
四 产品与服务36
4.2 图书发行业的产品和服务40
五 企业创新42
5.1 出版产业价值链的横向扩张42
5.2 出版产业内并购模式的兴起43
六 投资和融资44
七 产业政策47
7.1 外商正式进入出版物发行企业47
7.2 出版物市场管理有章可循48
八 发展趋势49
九 结束语52
分论2 纸质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之二——报刊产业53
一 发展概况53
1.1 报纸出版行业概况54
1.2 报纸发行业概况55
1.3 期刊出版行业概况56
1.4 期刊发行行业概况57
二 人力资源57
2.1 报刊出版业的人力资源概况58
2.2 报刊发行业的人力资源状况59
3.1 报刊出版主体的发行业绩概况60
三 经营业绩60
3.2 报刊出版主体的广告收入业绩概况61
3.3 报刊典型企业的经营业绩63
3.4 报刊市场竞争高度同质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66
3.5 “非典”疫情对报刊出版和发行业绩的影响68
四 产品与服务69
4.1 报业的产品和服务69
4.2 期刊业的产品与服务71
4.3 报刊发行业的产品与服务71
五 企业创新73
5.1 市场创新的经典之作74
5.2 发行市场的创新产品75
六 投资与融资77
6.1 报刊出版环节的投资与融资77
6.2 报刊经营环节的投资与融资78
七 产业政策81
7.1 中国报纸和期刊业结构性调整81
7.2 入世与我国报刊产业的应对之策82
八 发展趋势83
九 结束语85
1.1 2003年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动态87
一 发展概况87
分论3 中国影音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之一——广播电视电影产业87
1.2 2003年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89
二 人力资源92
2.1 广播电视产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概况93
2.2 广播电视业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93
2.3 电影业的人力资源94
2.4 广播电视业人力资源的趋势特征95
三 经营业绩96
3.1 广播电视业的经营业绩96
3.2 电影业的经营业绩100
4.1 广播电视业的产品和服务102
四 产品与服务102
4.2 电影产业的产品和服务106
五 企业创新107
5.1 广电媒体的集团化发展趋势107
5.2 广电媒体的集团化进程108
5.3 我国广电集团的创新之路110
5.4 电影产业的创新之路111
六 投资与融资117
6.1 WTO对中国广电业的影响118
6.2 广播电视业的投资和融资119
6.4 境外传媒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的形式121
6.3 境外媒体落户中国市场动态121
6.5 电影产业的投资和融资123
七 产业政策125
7.1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控制广告时间126
7.2 广电总局大力支持数字电视127
7.3 电影界相关政策128
八 发展趋势130
8.1 广电媒体的数字化浪潮130
8.2 广电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132
8.3 广电业节目形态发展趋势133
8.4 我国电影业的发展趋势134
九 结束语135
分论4 中国影音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之二——音像产业137
一 发展概况139
1.1 音像市场结构逐步优化139
1.2 音像出版继续回升140
1.3 SARS冲击141
1.4 版费上涨142
1.5 政企联合打击盗版143
二 人力资源144
3.1 第35届南方音像订货会顺利举行146
三 经营业绩146
3.2 音像出口发展良好147
3.3 广东成为音像业大省147
四 产品和服务150
4.1 音像制品助抗“非典”150
4.2 唱片音乐风格趋于多元151
4.3 国际合作推出新产品151
4.4 电视剧进军音像市场152
4.5 电子商务蓬勃兴起153
五 企业创新154
5.1 音像公司联手结盟154
5.2 连锁经营迅速发展155
六 投资与融资158
6.1 业外资本进入159
6.2 产业内部进一步整合160
6.3 对港澳与国外资本管制放松161
七 产业政策161
7.1 连锁经营161
7.2 电子商务162
7.3 降低增值税163
7.4 音像制品年度出版计划备案164
8.1 优化所有制结构,改变单一国有制的状况165
八 发展趋势165
8.2 深化体制改革,转变企业机制166
8.3 扩张企业规模,打造品牌效应166
8.4 利用国内外资金,优化产业结构166
8.5 发展新产品,拓展新的营销方式167
8.6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167
九 结束语167
分论5 中国网络传媒业年度发展报告169
一 发展概况170
1.1 我国网络传媒业发展概况170
1.2 各类网络传媒概况171
二 人力资源174
2.1 网络传媒业的人力资源分布174
2.2 网络传媒业人力资源的学科背景175
2.3 网络传媒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176
三 经营业绩177
3.1 网络传媒业经营业绩概况177
3.2 网络传媒业的微观经营业绩179
四 产品和服务182
4.1 网络传媒的传统产品与服务182
4.2 新兴的网络传媒产品与服务186
4.3 网络传媒产品与服务存在的若干问题187
五 企业创新189
5.1 自主完善190
5.2 创新与改制190
5.3 自律与维护企业形象192
六 投资与融资193
6.1 网络传媒业的投融资概况193
6.2 网络传媒投融资的微观情况分析193
6.3 2003年网络传媒的并购195
七 产业政策197
八 趋势分析199
九 结束语202
分论6 中国广告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3
一 发展概况204
1.1 宏观发展概况204
1.2 广告传媒企业概况204
1.3 广告公司概况206
1.4 广告客户概况207
二 人力资源208
2.1 中国广告教育现状208
2.2 广告产业人力资源状况209
三 经营业绩210
3.1 纸质广告媒体的经营业绩210
3.2 广电广告媒体的经营业绩211
3.3 网络广告媒体的经营业绩213
3.4 户外广告媒体的经营业绩215
四 产品和服务215
4.1 广告媒体的产品和服务215
4.2 广告公司的产品与服务222
五 企业创新224
六 投资与融资225
七 产业政策227
7.1 CEPA227
7.2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228
7.3 制定户外广告法规229
7.4 其他相关法规政策230
八 趋势分析231
8.1 中国广告业持续高速发展232
8.2 广告公司向两级化发展232
8.3 广告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232
九 结束语233
8.5 媒体改革对广告业带来重大影响233
8.4 和新技术形式的关系更加密切233
分论7 中国旅游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35
一 发展概况235
1.1 旅游产业宏观发展概况235
1.2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概况237
1.3 旅游经纪概况239
二 人力资源240
2.1 旅游业人力资源概况240
2.4 全国旅游培训工作242
2.3 旅游经纪类公众公司242
2.2 景点开发和经营类公众公司242
三 经营业绩244
3.1 总体经营业绩概述244
3.2 旅游资源类企业的经营业绩245
3.3 旅游经纪类企业的经营业绩246
四 产品和服务248
4.1 旅游资源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249
4.2 旅游经纪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252
4.3 旅游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257
5.1 外资进场259
五 企业创新259
5.2 国企重组改制忙261
5.3 民营化262
5.4 机制创新264
六 投资与融资264
6.1 我国旅游业的总体投资现状与发展空间265
6.2 我国旅游企业的投资与融资267
七 产业政策271
7.1 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企业的产业政策271
7.2 旅游经纪企业的产业政策272
7.4 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273
7.3 关于“非典”的政策调整273
八 趋势分析274
九 结束语276
分论8 中国艺术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之一——艺术品经营业277
一 发展概况278
二 人力资源281
2.1 艺术专业类人才的培养281
2.2 艺术产业类的从业人员概况282
三 经营业绩285
3.1 宏观业绩概况285
3.2 具体行业的经营业绩286
4.1 艺术品制作业的产品和服务289
四 产品和服务289
4.2 艺术品销售业290
4.3 艺术品服务业292
五 企业创新297
5.1 产品细分的经营创新297
5.2 网络拍卖服务299
六 投资与融资300
6.1 国家投资300
6.2 企业投资301
6.3 个人投资302
6.4 境外投资303
七 产业政策303
7.1 主要法律法规简析304
八 发展趋势307
8.1 艺术品经营与其他产业的互相融合307
8.2 准艺术品制作和经营的发展趋势309
8.3 艺术品的鉴定评估将成为行业内的热点和焦点问题310
九 结束语311
一 发展概况312
1.1 演出业发展概况312
分论9 中国艺术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之二——演出产业312
1.2 2003年演出市场回顾314
二 人力资源315
三 经营业绩317
3.1 演出团体经营业绩318
3.2 演出团体收支情况319
3.3 我国演出业总体收支情况320
3.4 演出市场具体业绩分析321
四 产品和服务326
4.1 演出市场产品327
4.2 演出业的相关服务328
五 企业创新332
5.1 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创新332
5.2 演艺经纪业的企业创新334
5.3 演出场所的企业创新335
六 投资与融资336
6.1 国家财政投资制度的改革337
6.2 关于艺术基金的建立338
七 产业政策339
7.1 立足自身,树立信心,强化国际经营理念340
7.2 建立保险机制规避演出行业自身风险340
7.3 勇于探索,主动出击,探索国际市场道路341
7.4 坚持改革,迎接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建设342
7.5 倾力打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品牌343
八 趋势分析345
8.1 社会资金纷纷注入演出行业345
8.2 演出公司横向强强联合,演出集团纵深整合345
8.3 新兴演出管理商迅速崛起346
8.4 国际企业抢滩演出市场346
九 结束语347
分论10 中国体育产业年度发展报告349
一 发展概况350
1.1 宏观发展概况350
1.2 地方体育产业发展概况351
二 人力资源354
2.1 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354
2.2 微观主体的人力资源状况356
三 经营业绩357
3.1 体育核心产业的经营业绩357
3.2 体育中介产业经营业绩364
3.3 体育外围产业的经营业绩366
3.4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367
四 产品与服务368
4.1 电子竞技368
4.2 户外运动369
4.3 体育经纪370
4.4 体育营销371
4.5 体育旅游371
4.6 体育产业园区373
五 企业创新373
5.1 融资领域的创新模式373
5.2 体育俱乐部的可行创新模式374
六 投资与融资376
6.1 体育彩票的融资功能376
6.2 资本市场与体育产业376
6.3 体育产业与民营资本377
6.4 体育产业与其他资本378
七 产业政策380
八 趋势分析382
九 结束语384
附录385
附录1 中国文化产业企业五十强(2003年度)387
附录2 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发展人物志(2003年度)(共15名)390
附录3 中国优秀文化产业企业经典经营案例编撰邀约403
附录4 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基本信息调查问卷405
参考文献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