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诉讼法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诉讼法新论
  • 叶永禄,李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ISBN:780677573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诉讼法-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诉讼法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

第一章 诉讼法概述2

第一节 诉讼2

一、诉讼的概念和特征2

目录2

二、诉讼的种类4

第二节 诉讼法5

一、诉讼法的概念5

二、诉讼法的分类6

三、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9

一、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0

第三节 诉讼法学10

二、诉讼法学体系11

三、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12

第四节 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3

一、国外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3

二、我国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5

第二章 诉讼法律关系17

第一节 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7

一、诉讼法律关系是司法机关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17

一、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8

第二节 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8

二、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既分立又统一的社会关系18

二、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19

三、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21

第三节 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22

一、诉讼法律规范22

二、诉讼法律事实22

第三章 诉与诉权24

第一节 诉24

一、诉的概念24

二、诉的类型26

三、诉的要素28

第二节 诉权30

一、诉权的理论30

二、诉权的概念32

三、诉权与诉讼权利33

四、对诉权的保护34

总论38

第四章 我国诉讼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38

第一节 我国诉讼法的任务38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38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39

三、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任务41

一、对人的效力42

第二节 我国诉讼法的适用范围42

二、对事的效力43

三、对空间的效力44

二、对时间的效力44

第五章 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6

第一节 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46

一、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46

二、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46

三、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意义47

第二节 我国诉讼法的共有原则47

一、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和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原则47

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8

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49

四、两审终审原则50

五、审判公开原则50

六、合议原则51

七、回避原则52

八、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53

九、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53

十、辩论原则54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55

一、职权原则55

三、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56

二、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56

四、法院统一定罪原则57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58

六、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59

七、依法不追究原则60

第四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61

一、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原则61

二、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62

三、处分原则62

四、支持起诉原则63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64

第五节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64

二、不停止执行原则65

三、不适用调解原则65

第六章 诉讼中的司法机关67

第一节 诉讼中的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67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及职权67

二、国家安全机关的性质、地位及职权67

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组织体系68

第二节 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68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68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与地位69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69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70

第三节 诉讼中的人民法院70

二、人民法院的职权和地位71

三、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72

第七章 诉讼管辖73

第一节 诉讼管辖概述73

一、诉讼管辖的概念和种类73

二、确定诉讼管辖的原则和意义75

第二节 刑事诉讼管辖75

一、职能管辖75

二、审判管辖78

一、级别管辖81

第三节 民事诉讼管辖81

二、地域管辖82

三、裁定管辖85

第四节 行政诉讼管辖89

一、行政诉讼中的主管89

二、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规定90

第八章 诉讼当事人92

第一节 刑事诉讼当事人92

一、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92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的种类93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96

第二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96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97

三、原告和被告98

四、共同诉讼人98

五、诉讼代表人101

六、第三人103

第三节 行政诉讼当事人107

一、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概念107

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108

三、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108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110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110

第九章 诉讼代理人与刑事辩护人110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111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113

第二节 刑事辩护人115

一、刑事辩护人的概念和特征115

二、刑事辩护人的种类和范围117

三、刑事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及其诉讼权利义务118

第十章 强制措施119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119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119

二、强制措施的性质120

一、刑事诉讼强制措施适用的条件122

第二节 强制措施适用的条件122

三、诉讼强制措施的意义122

二、民事和行政诉讼强制措施适用的条件123

第三节 强制措施及其适用125

一、拘传及其适用125

二、训诫及其适用126

三、责令退出法庭及其适用126

四、罚款及其适用127

五、责令具结悔过及其适用127

六、取保候审及其适用127

八、拘留及其适用129

七、监视居住及其适用129

九、逮捕及其适用131

第十一章 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133

第一节 期间133

一、期间的概念和种类133

二、期间的计算134

三、期间的耽误及其处理135

四、期日136

第二节 送达136

一、送达的概念和特点136

二、送达的方式137

第三节 诉讼费用140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140

三、送达的效力140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和标准141

三、诉讼费用的负担143

四、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和免交144

第十二章 法院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145

第一节 法院调解145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及其意义145

二、法院调解的原则146

三、法院调解的程序147

四、调解协议和调解书的法律效力148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150

一、财产保全的概念150

第二节 财产保全150

三、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152

四、财产保全的程序153

五、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154

第三节 先予执行155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155

二、先予执行的范围和条件155

三、先予执行的程序156

证据论158

第十三章 诉讼证据概述158

第一节 证据制度概述158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基本特征158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基本特征159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特征159

五、新中国证据制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60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60

一、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60

二、诉讼证据的意义162

第三节 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163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63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64

三、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165

四、本证与反证166

第十四章 证据的法定种类168

第一节 物证169

一、物证的概念和特征169

二、物证的种类169

三、物证的收集、审查和判断170

四、物证的作用170

第二节 书证171

一、书证的概念和特征171

二、书证的分类172

三、书证的收集、审查和判断173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点174

二、证人和证人的资格174

第三节 证人证言174

三、证人证言的收集、审查和判断175

第四节 视听资料177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点177

二、视听资料的收集、审查和判断177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179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179

二、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审查和判断179

第六节 被害人陈述180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180

二、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审查和判断181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182

第七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82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审查判断183

第八节 鉴定结论183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183

二、鉴定结论的审查和判断184

第九节 勘验、检查笔录185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185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和判断185

第十五章 诉讼中的证明187

第一节 诉讼证明概述187

一、诉讼证明的概念187

二、诉讼证明的意义187

一、证明对象188

第二节 证明对象188

二、免证事实189

第三节 证明责任190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190

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191

三、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192

第四节 证明标准193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193

二、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194

一、诉讼程序的概念198

二、诉讼程序的特点198

第十六章 诉讼程序概述198

第一节 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198

程序论198

三、诉讼程序的意义199

第二节 我国诉讼程序的主要阶段199

一、起诉和受理阶段200

二、审判阶段200

三、执行阶段200

第三节 诉讼程序中的审判组织201

一、审判组织的概念201

二、审判组织的形式201

一、人民法院的判决203

第四节 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203

二、人民法院的裁定205

三、人民法院的决定207

第十七章 刑事诉讼程序208

第一节 立案208

一、立案的概念和意义208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208

三、立案的程序209

第二节 侦查211

一、侦查的概念211

二、侦查行为212

三、侦查终结218

一、提起公诉的概念219

第三节 提起公诉219

二、审查起诉220

三、提起公诉221

四、不起诉222

第四节 第一审程序223

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任务223

二、对公诉案件的审查224

三、开庭审判前的准备225

四、法庭审理226

五、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230

六、简易程序231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任务232

第五节 第二审程序232

二、提起上诉、抗诉的程序233

三、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234

四、上诉不加刑237

第六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38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238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239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240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241

第七节 死刑复核程序244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44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44

三、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47

第八节 审判监督程序249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49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和决定249

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程序251

第九节 执行252

一、执行的概念和意义252

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程序253

三、变更执行程序258

四、减刑和假释260

五、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261

六、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262

一、普通程序263

第十八章 民事诉讼程序263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263

二、简易程序271

三、对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273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277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77

二、上诉的提起与受理279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判280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281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281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动281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283

第四节 民事非诉讼程序284

一、民事非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284

二、特别程序285

三、督促程序290

四、公示催告程序293

第五节 企业破产还债程序296

一、破产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96

二、破产的申请和受理296

三、债权人会议297

四、和解与破产还债程序的中止297

一、执行和执行的根据298

五、破产宣告与破产清偿298

第六节 执行程序298

二、执行组织300

三、执行的一般程序300

四、对执行过程特殊情况的处置302

第十九章 行政诉讼程序306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306

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306

二、起诉与受理306

三、审理前的准备307

四、开庭审理308

五、审理程序的延阻309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10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310

二、上诉的提起311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312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313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313

二、再审程序的提起314

三、再审程序314

第四节 执行程序315

一、行政诉讼执行的概念315

二、执行的条件315

四、执行对象与范围316

三、执行主体316

六、执行程序317

五、执行措施317

七、执行中止318

八、执行终结319

第五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319

一、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和特征319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321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322

四、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325

五、行政赔偿诉讼程序326

一、涉外诉讼和涉外诉讼程序的概念329

第二十章 涉外诉讼程序329

第一节 涉外诉讼程序概述329

二、涉外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330

第二节 涉外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334

一、涉外诉讼管辖334

二、涉外诉讼的期间和送达336

三、涉外诉讼的财产保全338

四、涉外仲裁339

五、司法协助341

主要参考书目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