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资源共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资源共享](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19207.jpg)
- 程焕文,潘燕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338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资源共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基本概念1
第一节 信息资源1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1
二、信息资源的本质特性2
第二节 信息资源建设3
一、藏书建设3
二、文献资源建设5
三、信息资源建设7
第三节 信息资源服务10
一、信息资源服务的概念10
二、信息资源服务的理念11
三、信息资源服务的内容12
四、用户研究与教育13
第四节 信息资源共享14
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14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15
一、资源是有用的18
第二章 基本定理18
第一节 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18
二、没有无用的信息资源19
三、保存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21
第二节 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24
一、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根本目的24
二、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最终目标25
三、为人找书,为书找人27
第三节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28
一、平等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29
二、自由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30
三、免费服务是自由平等利用的保障31
第四节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32
一、用户决定图书馆的一切32
二、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33
三、对用户永远不要说“不”34
四、用户的一切过错都是有益的35
一、实用性原则37
第一节 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37
第三章 基本原则37
二、系统性原则38
三、发展性原则38
四、合作性原则39
第二节 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原则40
一、平等原则40
二、自由原则41
三、人性化原则42
第三节 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43
四、满意原则43
一、自愿原则44
二、平等原则44
三、互惠原则45
第四章 基本理论47
第一节 中国经典理论47
一、郑樵《求书之道有八论》47
二、祁承?《藏书训略》48
三、孙庆增《藏书记要》50
四、叶德辉《藏书十约》51
第二节 图书馆学五定律52
一、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52
二、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53
三、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54
四、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54
五、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55
第三节 贮存图书馆理论55
一、贮存图书馆的概念55
二、贮存图书馆的作用56
三、贮存图书馆的模式57
四、外国贮存图书馆的发展57
第四节 文献老化理论60
一、文献老化的概念60
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61
三、文献老化的研究方法63
四、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64
五、文献老化理论的意义66
二、零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67
第五节 零增长理论67
一、何谓零增长理论67
三、零增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68
第六节 拥有与获取理论70
一、拥有与获取理论的发展70
二、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意义71
三、拥有与获取的关系72
第五章 信息资源分析75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类型75
一、图书75
二、连续出版物75
三、特种文献76
四、非书资料77
五、网络信息资源78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特征80
一、共享性与选择性80
二、稀缺性与时效性80
四、分散性与交叉性81
三、积累性与保存性81
五、居增性与多样性82
六、不稳定性与价值差异性82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社会作用83
一、信息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83
二、信息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阶梯83
三、信息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工具83
四、信息资源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途径84
五、信息资源是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84
一、基本概念85
第六章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85
第一节 基本问题85
二、制定政策的必要性86
三、政策的作用89
四、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概况91
第二节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内容95
一、概况分析95
二、信息资源分析95
三、确定目标96
四、规划结构97
五、文献信息资源采访政策98
六、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103
七、书刊交换政策107
八、经费分配政策107
九、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108
第三节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108
一、基本问题108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111
一、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原则114
第四节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制定114
二、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程序116
第七章 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118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选择采集118
一、信息源118
二、供应源120
三、采集方法122
四、采购流程125
一、数量与质量126
第二节 馆藏信息资源的配置126
二、一般与重点127
三、品种与复本127
四、纸本与电子本128
第三节 馆藏信息资源的布局130
一、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原理130
二、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基本要求131
三、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方法131
一、基本原则137
第四节 信息资源的整合137
二、可查即可得138
三、数据库建设与发展141
第五节 信息资源整体布局143
一、信息资源整体布局的概念与作用143
二、信息资源整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44
三、信息资源配置与调控146
四、我国信息资源整体布局的模式148
第六节 信息资源的评估149
一、信息资源质量评估150
二、网络信息资源评估152
三、信息资源使用成本155
第八章 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157
第一节 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概念与作用157
一、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概念157
二、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作用160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影响因素164
一、社会因素164
二、自然因素166
第三节 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方法与措施172
一、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基本原则172
二、预防性保护的方法173
三、补救性保护的方法178
四、信息安全180
第九章 信息资源服务的方法183
第一节 用户研究与培训183
一、用户研究与用户培训的关系183
二、用户信息需求分析186
三、用户培训的方法188
第二节 信息资源服务模式190
一、用户驱动模式191
二、用户中心模式191
三、两个面向模式192
四、一站式服务模式192
五、中介服务模式192
六、垂直门户模式193
八、资源主导模式194
七、网络咨询模式194
九、综合开发模式195
十、集团作战模式196
十一、元素集成模式196
第三节 文献借阅服务197
一、外借服务197
二、阅览服务200
三、文献复制服务202
一、参考咨询服务的概念203
第四节 参考咨询服务203
二、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和范畴205
三、信息检索服务206
四、科技查新服务208
五、专题信息服务209
六、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210
七、网络参考咨询服务211
八、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213
一、概述215
第五节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215
二、馆际互借工作模式及基本工作流程218
三、馆际互借规则221
四、组织、管理与评估226
五、协作联盟与自动化系统229
六、版权问题230
第六节 馆际互借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文献传递233
一、馆际互借自动化系统233
二、馆际互借自动化系统实例234
三、电子文献传递237
四、电子文献传递应用软件Ariel239
第七节 信息资源服务的评价241
一、评价的重要性241
二、评价理论242
三、评价指标244
四、评价方法245
第一节 美国文献资源建设协作计划248
一、格林威计划248
第十章 文献资源建设协作计划248
二、法明顿计划250
三、美国公法480号254
四、美国国家采购与编目计划257
五、全国期刊中心计划259
第二节 拉丁美洲合作采访计划262
一、产生背景262
二、执行情况263
三、经验与教训265
一、产生背景266
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计划266
二、执行情况268
三、经验与教训269
第四节 全国图书协调方案270
一、产生背景270
二、执行情况271
三、经验与教训274
一、OCLC成功的三大要素276
第一节 OCLC模式276
第十一章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276
二、OCLC主要服务与产品282
第二节 PRDLA模式288
一、PRDLA概况288
二、PRDLA的活动及资源291
三、PRDLA成功经验293
第三节 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模式294
一、成立背景294
二、成立经过295
三、合作项目296
第四节 OhioLINK模式297
一、历史概况297
二、任务和目标299
三、管理架构和运作方式299
四、经费来源与分配302
五、产品服务和效益303
一、历史概况306
第五节 Minitex模式306
二、目标与任务309
三、管理框架和运作模式310
四、经费来源与使用311
五、产品服务与效益312
第六节 NACSIS模式317
一、日本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概况317
二、日本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典型实例——NACSIS318
第七节 CALIS模式320
一、CALIS的建设目标320
三、文献信息服务系统321
二、三级保障系统321
四、集团采购322
第十二章 IFLA核心计划329
第一节 世界书目控制与国际机读目录(UBCIM)332
一、世界书目控制(UBC)332
二、国际机读目录(IM)333
三、UBCIM的宗旨和任务334
四、UBCIM的活动和成就335
一、UAP的概况339
第二节 世界出版物共享(UAP)339
二、UAP的宗旨和目的340
三、UAP的活动与成就342
第三节 出版物的保护与保存(PAC)346
一、PAC的概况346
二、PAC的宗旨和目的347
三、PAC的活动与成就349
第四节 发展图书馆事业(ALP)353
一、ALP的概况353
二、ALP的宗旨和目的355
三、ALP的活动和成就356
第五节 世界数据流与远程通信(UDT)357
一、UDT的概况357
二、UDT的宗旨和目的358
三、UDT的活动与成就359
第六节 信息获取自由与表达自由(FAIFE)363
一、FAIFE概况363
二、FAIFE的宗旨和目的364
三、FA1FE的主要活动和成就366
一、CLM概况369
第七节 版权与其他法律事宜(CLM)369
二、CLM的宗旨和目的370
三、主要活动和成就371
第八节 IFLA-CDNL书目标准联盟(ICABS)372
一、ICABS的概况372
二、ICABS的宗旨和目的374
附录一: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375
附录二:UNESCO公共图书馆宣言378
附录三:IFLA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声明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