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30184.jpg)
- 阎志民,夏文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64076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马恩列毛邓著作及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1
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1
二 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前途光明7
第一章 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2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12
一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12
二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结构的探索与“跨越”论的提出17
三 所谓马克思晚年的“困惑”21
四 马克思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方法论26
第二节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28
一 列宁的理论探索和俄国跨越的实践28
二 世界历史进程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32
三 胜利和挫折的思考3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39
一 回到马克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39
二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7
三 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路向54
第二章 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重新定位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践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客观依据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历史地位7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76
第五节 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82
第三章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87
一 从发展动力的高度认识改革的伟大作用88
第一节 对改革性质和作用的科学定位88
二 把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来对待91
第二节 关键是对市场经济的重新认识9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9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含义100
三 一个崭新的重大的历史课题108
第三节 中国改革的进程和成就112
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为第一阶段112
二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世纪末为第二阶段114
三 从2001年到2010年为第三阶段115
第四节 二十多年改革的基本经验117
一 正确处理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117
二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统一思想和行动118
三 根本在于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120
四 实行全面协调渐进的改革战略122
第四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126
本质理论126
第一节 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126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观126
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观132
三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136
第二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138
一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138
二 在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142
一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新在哪里148
第三节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148
二 江泽民“七一”讲话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发展149
第五章 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153
第一节 效率的界定及功能153
第二节 公平与平等157
一 公平与平等的区分157
二 公平:平等与效率的一种制衡159
一 效率对公平的制约162
第三节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162
二 公平反作用于效率163
第四节 资本主义效率与公平167
一 资本主义经济效率的产生和发展167
二 资本主义公平的形成及其本质171
三 资本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困境174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179
一 社会主义公平的本质179
二 公有制与效率181
三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必然归宿185
第一节 理论背景19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进程193
一 理论奠基时期194
二 初步成型时期194
三 曲折发展时期196
四 不断完善时期198
第二节 主体框架200
一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地位的理论200
二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理论204
三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动力的理论210
四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途径的理论220
五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条件的理论227
第七章 依法治国:历史的呼唤233
第一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233
一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234
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涵236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37
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245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的必然245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248
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49
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52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253
一 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54
二 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256
三 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257
四 保障公民权利259
五 监督制约权力261
六 强化法制观念263
第四节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269
一 加强党的领导269
二 改善党的领导272
三 党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法律的监督274
第八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278
第一节 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279
一 基本的依据279
二 统一的基础280
三 问题的症结282
四 探索的思路283
第二节 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286
一 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286
二 怎样有效进行正确思想导向290
三 坚持正确思想导向的意义295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研究298
一 思想导向机制298
二 道德约束机制301
三 市场调节机制304
四 法律保障机制306
五 综合协调机制308
第九章 知识经济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312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313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定位314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机遇319
一 知识经济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跨越的平台322
二 信息技术的迅速扩散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324
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325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的当代取向326
一 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326
二 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路328
三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329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当代选择33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32
一 国际贸易比重加大335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335
二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337
三 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339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340
第四节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345
一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46
二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347
三 扩大开放,警惕和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348
后记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