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与翻译过程 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与翻译过程 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132309.jpg)
- (英)Roger T.Bell著;秦洪武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756004730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与翻译过程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部分:模式8
1 翻译的多维透视10
1.1 何谓翻译?12
1.1.1 语义对等与风格对等14
1.1.2 规则:描写性与规定性20
1.1.3 翻译过程与产品23
1.2 何谓译者?25
1.1.4 小结25
1.2.1 记忆、意义和语言27
1.2.2 交际过程29
1.2.3 翻译过程33
1.2.4 小结34
1.3 何谓翻译理论?34
1.3.1 理论、模式和类比36
1.3.2 翻译理论应达到的要求39
1.3.3 翻译研究方法论43
1.3.4 小结47
1.4 结语47
2 翻译过程的模式化50
2.1 译者:知识和技能51
2.1.1 理想的双语能力54
2.1.2 专门知识55
2.1.3 交际能力58
2.1.4 小结59
2.2 翻译过程模式61
2.2.1 成分与过程61
2.2.2 分析65
2.2.2.1 句法分析65
2.2.2.2 语义分析73
2.2.2.3 语用分析74
2.2.3 合成80
2.2.3.1 语用合成80
2.2.3.2 语义合成82
2.2.3.3 结构合成82
2.2.4 小结83
2.3 将这一过程用于翻译83
2.3.1 分析:阅读源语语篇85
2.3.1.1 语篇85
2.3.1.2 程序85
2.3.2 译前准备92
2.3.3 合成:写出目的语语篇96
2.3.4 小结102
2.4 结语103
第二部分:意义105
3 词义与句义108
3.1 探讨词义的三个路径109
3.1.1 指称理论109
3.1.2 成分分析113
3.1.3 意义公设118
3.1.4 小结124
3.2 分类词典125
3.2.1 词场和语义场127
3.2.2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129
3.2.3 语义差示法131
3.2.4 小结134
3.3 句义135
3.3.1 词和句子135
3.3.2 语段、句子和命题139
3.3.3 情景、语境和论域144
3.3.3.1 语段的直接情景145
3.3.3.2 语段语境146
3.3.4 小结149
3.3.3.3 论域149
3.4 结语150
4 逻辑、语法和修辞152
4.1 认知意义、概念功能和及物性159
4.1.1 参与者和过程159
4.1.2 环境成分165
4.1.3 逻辑和译者168
4.1.4 小结173
4.2 互动意义、人际功能和语气174
4.2.1 交际性交换和小句选项178
4.2.2 链条和选择:短语选项184
4.2.2.1 常用结构存储:短语层186
4.2.2.2 名词短语中修饰语的次序187
4.2.3 语法与译者189
4.2.3.1 形容词的词序189
4.2.3.2 情态190
4.2.4 小结192
4.3 话语意义、语篇功能和主位系统193
4.3.1 组织信息与语篇结构195
4.3.2 主题化196
4.3.2.1 无标记主位198
4.3.2.2 有标记主位199
4.3.3 连接小句:语篇衔接202
4.3.4 修辞与译者205
4.3.5 小结207
4.4 结语207
5 语篇与话语209
5.1 语篇性标准212
5.1.1 衔接与连贯213
5.1.2 意图性与可接受性217
5.1.3 信息性、关联性和互文性217
5.1.4 小结223
5.2 言语行为与合作原则224
5.2.1 成分与规则226
5.2.2 间接言语行为231
5.2.3 合作原则235
5.2.4 小结237
5.3 话语参数238
5.3.1 语旨240
5.3.1.1 正式程度240
5.3.1.2 礼貌程度242
5.3.1.3 无人称程度242
5.3.2.1 信道限制243
5.3.2 语式243
5.3.1.4 易得程度243
5.3.2.2 自发性244
5.3.2.3 参与性245
5.3.2.4 私密性245
5.3.3 语场246
5.3.3.1 传统模式247
5.3.3.2 雅各布森的六种功能模式247
5.3.4 小结251
5.4 结语252
第三部分 记忆253
6 语篇处理255
6.1 语篇类型256
6.1.1 形式类型257
6.1.2 功能类型258
6.1.3 语篇类型:形式和样本259
6.1.4 小结261
6.2 语篇处理:知识262
6.2.1 句法知识263
6.2.2 语义知识264
6.2.3 语用知识266
6.2.4 小结268
6.3 语篇处理:技能269
6.3.1 问题解决和语篇处理272
6.3.3.1 处理语篇274
6.3.2 合成:写作280
6.3.3 分析:阅读284
6.3.4 小结288
6.4 结论289
7 信息、知识和记忆291
7.1 人类信息处理293
7.1.1 三个阶段293
7.1.2 三个过程297
7.1.2.3 互动处理过程298
7.1.2.1 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298
7.1.2.2 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298
7.1.3 五个守护程序299
7.1.3.1 意象守护程序300
7.1.3.2 特征守护程序302
7.1.3.3 认知守护程序302
7.1.3.4 决策守护程序303
7.1.3.5 监管守护程序303
7.1.4 小结304
7.2 知识305
7.2.1 概念范畴和输入项306
7.2.1.1 逻辑输入309
7.2.1.2 词条输入310
7.2.1.3 百科知识输入310
7.2.2 百科知识输入项311
7.2.3 图式316
7.2.4 小结322
7.3 记忆系统323
7.3.1 事件记忆和概念记忆324
7.3.1.1 事件记忆324
7.3.1.2 概念记忆325
7.3.2 寻址系统326
7.3.3 从记忆中回忆328
7.3.3.1 阶段1:对问题的预处理328
7.3.3.2 阶段2:访问数据库332
7.3.3.3 阶段3:寻找答案333
7.3.4 小结334
7.4 结语335
8 结束语336
附录337
参考文献343
索引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