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黄遂清,吴九占主编;马超,杨新新,张永祥,孟凤英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738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论一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引论1

一、教学模式概述1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1

(二)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3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5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7

(五)教学模式的功能与选择运用8

二、国内外教学模式述评10

(一)国外教学模式述评10

(二)我国高校及中学教学模式概说19

三、建立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28

(一)建立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28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建立的基本原则30

四、构建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意义33

专论二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主题35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主题35

(一)素质教育散论35

(二)素质教育对高等师专教师的要求41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必须实施素质教育45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51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51

(二)领导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58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机制64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71

(一)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切实实施素质教育71

(二)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实现从学科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77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3

专论三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目标95

一、总体目标95

(一)制定总体目标的依据和原则95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97

二、六类课程的分目标98

(一)公共课程98

(二)学科课程99

(三)教育课程100

(四)特设课程102

(五)实践课程102

(六)活动课程103

三、各专业课程的具体目标10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03

(二)政治经济学104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104

(四)科学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理论105

(五)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106

(六)形式逻辑106

(七)道德概论107

(八)法学概论107

(九)经济法概论108

(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08

(十一)现代科学技术概论109

专论四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程序110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110

(一)传授知识111

(二)培养技能111

(三)增长智能113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114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115

(一)教学内容及其逻辑安排116

(二)教学方法124

(三)教学组织及其特点139

三、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价142

(一)智能评价143

(二)素质评价144

(三)综合能力评价146

专论五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条件148

一、教学与训育相统一148

(一)教学与训育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149

(二)教学与训育相统一是高等师专政教专业的首要教学原则152

(三)实现教学与训育相统一的方法和途径155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统一158

(一)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的辩证关系159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62

(三)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统一的基本途径166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173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辩证关系173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措施176

四、其他教学条件的合理利用179

(一)师资队伍建设及合理配置179

(二)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181

(三)教育实习和学科教学法的改革与运用183

专论六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评价186

一、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评价概述186

(一)评价的涵义186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概念187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意义188

(四)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191

(五)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功能195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理论模式和种类199

(一)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理论模式199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种类及各类评价的特点和用途200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209

(一)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评价的原则209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216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228

专论七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几个问题236

一、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36

(一)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必要性236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重要性237

二、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操作特点与方法特色237

(一)自始至终贯彻“三统一”思想,建立保障机制237

(二)自始至终贯彻“三分”原则,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238

(三)自始至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38

(四)自始至终用科学理论作指导,保证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方向性239

(五)自始至终坚持“三性”统一的研究思路239

三、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突破240

(一)突破了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旧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了教学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240

(二)突破了“教学模式”的主题局限,形成了新的“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体系240

(三)突破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传统认识,形成了新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的目标体系241

(四)突破了原有的教学安排,建立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实施方案242

(五)突破了原有的教学策略,形成了新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教学操作规范242

(六)突破了旧的教学评价观念,形成了新的评价思想、原则、标准、方式和方法等243

四、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特点与价值244

(一)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244

(二)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245

(三)研究成果具有方向性246

(四)研究成果具有操作性247

(五)研究成果具有应用性248

(六)研究成果具有超前性249

(七)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249

(八)研究成果具有简明性251

五、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意义252

(一)为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作出了贡献252

(二)为高等师专政教专业教学改革开辟了道路252

(三)为初中政治课教学提供了质量保障252

(四)为其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253

(五)为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的确立提供了依据253

附论 高等师专政教专业课程教学探索254

一、高等师专公共音乐课教学模式探讨254

二、素质培养与考核方式相结合259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267

四、运用案例分析,搞好《经济法概论》教学273

五、注重教学实践,提高能力素质276

六、《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283

七、改革《中共党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87

八、实施素质教育,搞好《政治经济学》教学293

九、重视美育,提高审美能力298

十、哲学原理教学中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性301

十一、《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307

十二、加强口语教学,培养职业技能315

十三、加强《教育学》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20

主要参考文献327

后记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