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史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侯外庐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780678302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篇 中国奴隶制社会及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第一章 殷代与西周的思想21
第一节 殷代和西周的传统思想21
第二节 西周末年天道观的动摇27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思想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显学31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思想和唯物主义的发展31
第二节 孔子的思想36
第三节 前期墨家的思想43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与诸子学派的发展50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思潮特点50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道家流派53
第三节 战国前期的儒家——子思和孟轲66
第四节 战国前期的唯物主义思潮和进步思想69
第五节 战国时代认识论、逻辑思想中两条路线的斗争80
第四章 百家学说的总结92
第一节 战国末年社会的封建化过程92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化94
第三节 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99
第四节 法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的结束105
第五节 战国末年结束“百家争鸣”的思潮110
第二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前期的思想115
第一章 经学成为官方正宗思想115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115
第二节 汉初的子学余绪与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120
第三节 司马迁的唯物主义观点128
第二章 反对统治阶级神学思想的斗争的高涨132
第一节 两汉之际的谶纬、古文经学和异端思想132
第二节 王充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附张衡思想)139
第三节 汉末对政治、法律、道德的批判思想147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与反玄学156
第一节 玄学的社会根源156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流派161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反玄学的思想167
第四章 佛教、道教的传布与神灭论的发展173
第一节 南北朝的社会及其意识形态173
第二节 南北朝的佛学和道教思想177
第三节 范缜的神灭论182
第三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第一阶段的思想189
第一章 唐初的社会和思想189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发展及其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189
第二节 隋唐之际的佛学193
第三节 傅奕的反佛斗争和吕才对术数迷信的批判198
第四节 武周时期新兴的佛学宗派202
第五节 刘知幾史学中的哲学思想206
第二章 唐中叶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潮及其和唯心主义的斗争210
第一节 唐代后半期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210
第二节 道学的先驱者韩愈和李翱217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222
第四节 牛僧孺的无神论思想232
第三章 北宋的社会矛盾与理论斗争235
第一节 宋初的学术思想与王安石新学的兴起235
第二节 北宋唯心主义道学的形成245
第三节 关学与张载的哲学思想253
第四章 南宋的道学与反道学的斗争259
第一节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259
第二节 陆九渊的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264
第三节 陈亮、叶適对道学唯心主义的批判268
第四节 封建制社会后期的道教277
第五章 元代与明代前期的思想280
第一节 元代与明代前期的社会及其思想界280
第二节 元代进步学者的思想282
第三节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及其学派285
第四节 黄绾和王廷相对道学的批判291
第四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第二阶段的思想299
第一章 晚明进步社会思潮的流派及其特点299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社会历史与进步社会思潮的概貌299
第二节 泰州学派创始者王艮的思想304
第三节 泰州学派继承者何心隐与罗汝芳的思想311
第四节 李贽的反封建思想与哲学观点318
第五节 吕坤对道学的叛离327
第六节 东林、复社的活动及其社会思想331
第七节 明中叶以后传入的西学338
第八节 晚明的自然科学思想343
第二章 清初早期启蒙思潮353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潮的特点353
第二节 方以智的学术思想与哲学观点354
第三节 王夫之的思想及其学术贡献362
第四节 黄宗羲、陈确对道学的批判和唐甄的政治与军事思想370
第五节 顾炎武的学术思想(附李颙的思想)377
第六节 颜元学派及其思想382
第七节 清初其他进步思想家387
第三章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清代思想394
第一节 乾嘉时期的中国社会与思潮394
第二节 戴震的思想及其对道学的批判399
第三节 洪亮吉的无神论思想及其社会观点406
第四节 浙东学派的史学思想(附汪中思想)411
第五节 焦循的学术和思想417
第六节 阮元的学术观点及其唯心主义认识论423
第五篇 中国近代的社会思潮433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思潮433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与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界概况433
第二节 龚自珍的社会思想与哲学观点442
第三节 魏源的社会思想与哲学观点448
第二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与封建反动思想的对立456
第一节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456
第二节 洪仁玕的思想468
第三节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点476
第三章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的社会思潮483
第一节 洋务派思想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483
第二节 李善兰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思想491
第三节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潮496
第一节 变法维新思潮的高涨及其历史特点502
第四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社会思潮502
第二节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507
第三节 康有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514
第四节 谭嗣同的《仁学》及其思想521
第五节 严复介绍的西学及其思想529
第六节 旧学对新学的反动538
第五章 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543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43
第二节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思想论战558
第三节 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及其哲学观点567
第四节 章太炎早期的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580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思潮和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591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思潮591
第二节 蔡元培和鲁迅的思想599
第三节 陈独秀的早期思想和李大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