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地理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地理学 上
  • 吴玉麟,李玉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760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地理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目录1

第一节 西方人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5

一、古希腊时期的人口地理思想与人口地理材料5

二、近代人口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8

第二节 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2

一、我国古代的人口地理材料12

二、我国古代主要的人口地理思想14

三、近代以来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19

第三节 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0

一、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22

第二章 人口地理学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中的人口思想22

二、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23

三、斯密的人口经济学说24

四、李嘉图的人口经济学说25

五、西斯蒙第的人口经济学说26

第二节 两种生产理论27

一、两种生产的涵义27

二、两种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辨证统一关系29

三、两种生产相适应的规律30

四、两种生产在历史中的作用31

一、人地关系的涵义33

第三节 人地关系论33

二、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论点34

第四节 适度人口理论39

一、西方早期经济适度人口学说39

二、现代适度人口理论42

第五节 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46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内涵46

二、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47

第三章 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区差异55

第一节 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56

一、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的概念及公式56

二、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的地区差异特点58

三、影响人口出生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60

第二节 人口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异及成因64

一、人口粗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平均预期寿命的涵义64

二、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差异66

三、影响人口死亡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68

第三节 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分布75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75

二、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差异77

第四章 人口自然结构及其分布80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分布81

一、人口年龄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变动因素81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差异89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97

一、人口性别结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01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及其分布101

二、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103

三、人口性别结构的地区差异106

第三节 世界人口种族结构及其地区差异112

第五章 人口经济结构及其分布116

第一节 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116

一、劳动力资源人口116

二、经济活动人口和人口经济活动率117

三、从业人口和从业比例121

第二节 人口产业结构122

一、产业划分与人口产业结构122

二、人口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130

三、人口产业结构模式比较分析134

四、影响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138

第三节 人口职业结构142

一、职业与职业结构142

二、从业人员职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机制分析143

第四节 人口消费结构149

一、人口消费结构的基本内涵149

二、人口消费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149

三、世界人口消费结构的空间分布大势152

四、人口消费结构形成机制分析154

第六章 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分布156

第一节 人口与社会156

一、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156

二、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社会因素分析158

第二节 人口的阶级结构160

一、人口的阶级结构与阶层160

二、人口阶级结构的产生和发展161

三、不同阶级、阶层人口再生产特点163

第三节 人口的民族结构165

一、人口的民族结构及其发展变化165

二、人口民族结构的现状和特点168

第四节 人口的语言结构169

一、语言的概念及分类169

二、世界主要语系及其分布171

三、人口语言结构的产生和变化174

四、人口语言结构类型176

五、人口语言结构的发展趋势177

第五节 人口的宗教结构178

一、宗教的本质、产生与消亡178

二、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地理分布180

第六节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182

一、人口婚姻结构的历史演变182

二、世界人口婚姻结构现状及地区差异184

三、世界人口家庭结构的历史演变185

四、世界人口家庭结构的现状及地区差异186

第七节 人口的文化素质结构186

一、人口质量的概念186

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187

三、人口文化水平结构188

一、农村社区人口问题190

第八节 社区人口问题190

二、城市社区人口问题192

第七章 人口移动和人口再分布194

第一节 人口移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194

一、人口移动的基本概念194

二、人口移动的类型195

第二节 人口移动机制分析200

一、自然环境作用力200

二、社会因素作用力204

三、经济因素作用力215

四、人口移动机制综合分析219

一、年龄特征221

第三节 迁移人口特征分析221

二、性别特征224

三、迁移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228

第四节 人口迁移的统计与计算230

一、人口迁移的统计范围230

二、获取人口迁移数量的主要方法231

三、人口迁移相对量的计算240

第五节 人口移动效果242

一、人口迁移对迁移者的影响242

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246

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249

一、城镇254

第一节 城乡人口及其划分254

第八章 人口城镇化与乡城人口迁移254

二、城乡人口255

三、城乡的划分256

第二节 人口城镇化测度指标及其特点262

一、人口城镇化262

二、人口城镇化测度指标262

三、世界人口城镇化的特点266

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特点269

第三节 劳动力非农化与城镇化272

一、劳动力非农化的理论渊源273

二、劳动力非农化理论模式和类型277

一、乡城人口迁移理论渊源281

第四节 乡城人口迁移与城镇化281

二、乡城人口迁移形式及其发展规律288

三、人口迁移在城镇化中的作用290

第九章 人口地域分布294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度量指标294

一、人口分布的涵义294

二、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295

第二节 人口地域分布的趋向性301

一、趋向暖湿地区301

二、趋向低平地区302

三、趋向沿海304

第三节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305

一、自然因素305

二、社会经济因素311

第四节 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317

一、世界人口分布特征317

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动趋势320

第十章 人口地理调查与制图326

第一节 人口普查326

一、人口普查的意义326

二、国内外人口普查概况327

第二节 人口地理专题(典型)调查339

一、调查的任务339

二、调查方法341

三、调查步骤343

二、点值图347

一、人口地理制图的意义347

第三节 人口地理制图347

三、分区统计图349

四、分级比值图350

五、定点符号图352

六、动线图354

七、人口地理合成图355

第十一章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359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359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内涵359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363

三、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374

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380

五、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块结构和功能382

六、GIS中数据标准化、数据库的建立、可视化与空间查询385

七、建立GIS应用系统的一般流程392

第二节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以上海市为例)396

一、设计目标397

二、建立过程398

三、总体结构与功能模块404

四、SPGIS的应用410

第十二章 人口地理预测415

第一节 人口规模预测415

一、回归预测415

二、灰色预测416

三、逻辑斯蒂模型417

四、系统动态学模型419

第二节 人口结构预测421

一、单指标预测422

二、人口发展方程预测423

三、人口就业结构预测425

第三节 人口与环境、经济系统预测427

一、Lotka—Volterra模型427

二、多维灰色系统模型429

第四节 空间人口预测430

一、齐夫定则与分形学模型430

二、城市体系人口规模结构预测433

参考文献435

后记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