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数据库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级数据库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153319.jpg)
- 汤庸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86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级数据库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1
1.1.1 数据库系统1
1.1.2 数据库体系结构3
1.1.3 数据库二级映射6
1.2 数据模型7
1.2.1 概念数据模型7
1.2.2 结构数据模型9
1.2.3 层次模型10
1.2.4 网状模型11
1.2.5 关系模型12
1.2.6 面向对象模型13
1.3 数据库理论基础14
1.3.1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14
1.3.2 数据库完整性16
1.3.3 数据库的事务处理18
1.3.4 数据索引与查询处理20
1.4 数据库新技术概述23
1.4.1 数据模型的新特征23
1.4.2 数据库系统的新要求24
1.4.3 数据库新技术的范畴25
1.4.4 现代数据库实现途径26
本章小结28
习题28
第2章 对象数据库技术29
2.1 对象数据库系统概述29
2.2 面向对象方法30
2.2.1 面向对象与面向计算机30
2.2.2 面向对象方法基本概念31
2.2.4 继承关系34
2.2.3 类的概念34
2.2.5 组合关系38
2.2.6 面向对象的结构化方法39
2.3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41
2.3.1 基本概念41
2.3.2 基本模型41
2.4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44
2.4.1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44
2.4.2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45
2.5.1 数据定义46
2.5 面向对象数据操作46
2.5.2 扩充的数据类型及抽象数据类型49
2.5.3 数据查询50
2.6 对象关系数据模型54
2.6.1 关系数据模型扩充55
2.6.2 组合类型56
2.6.3 聚集类型56
2.6.4 引用类型58
2.6.5 对象与类型58
2.7.1 数据类型定义59
2.7 ORDB中的定义语言59
2.7.2 继承性的定义61
2.7.3 引用类型的定义62
2.8 ORDB中的查询语言63
2.8.1 以关系为值的属性63
2.8.2 路径表达式64
2.8.3 函数的定义和使用65
2.9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65
本章小结67
习题67
3.1.1 开创与形成时期69
第3章 时态数据库技术69
3.1 时态数据库的起源与发展69
3.1.2 理论与模型探索时期70
3.1.3 应用与发展时期71
3.1.4 研究与应用现状72
3.2 基本时态元素73
3.2.1 时间模型73
3.2.2 时间点74
3.2.3 时间区间与时间跨度74
3.2.4 时间粒度与时间量子75
3.2.5 时间元素Now与UC78
3.3 时态数据库基本概念80
3.3.1 三种基本时间80
3.3.2 两个时间维82
3.3.3 快照数据库85
3.3.4 回滚数据库86
3.3.5 历史数据库87
3.3.6 双时态数据库88
3.4 时态关系操作89
3.4.1 基本概念和术语89
3.4.2 HRDM数学模型90
3.4.3 历史关系代数91
3.5 时态数据库查询语言95
3.5.1 双时态概念数据模型BCDM96
3.5.2 TempSQL模型及语言98
3.5.3 TQuel模型及语言102
3.5.4 TSQL2语言107
3.6 时态数据库软件TimeDB112
3.6.1 TimeDB基础113
3.6.2 TimeDB的时态扩展114
3.6.3 与商业DBMS兼容性问题116
3.6.4 一个例子118
本章小结119
习题120
第4章 实时数据库技术121
4.1 实时应用的数据处理121
4.2 实时数据库简介121
4.2.1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定义122
4.2.2 实时系统的主要特性122
4.2.3 实时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123
4.2.4 实时数据库与其他高级数据库的联系124
4.3 实时数据库的特征125
4.3.1 RTDB的数据特征126
4.3.2 RTDB的事务特征127
4.4 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129
4.4.1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主要问题129
4.4.2 实时数据库系统结构130
4.4.3 实时数据库执行模型132
4.5 实时事务模型132
4.5.1 实时事务的建模特性133
4.5.2 实时事务的分类133
4.5.3 实时事务的特性135
4.5.4 实时事务模型136
4.5.5 嵌套实时事务模型136
4.6 实时事务调度与并发控制137
4.6.1 实时事务调度138
4.6.2 实时事务的并发控制138
4.7 实时数据库应用140
4.7.1 国内外实时数据库的发展现状140
4.7.2 实时数据库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141
4.7.3 基于实时数据库的高级数据应用技术141
习题145
本章小结145
第5章 主动数据库技术146
5.1 主动数据库的产生146
5.1.1 数据库的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146
5.1.2 实际应用的主动性需求147
5.1.3 什么是主动数据库147
5.2 触发器技术148
5.2.1 标准SQL中的主动数据库功能148
5.2.2 在商业DBMS中的触发器149
5.2.3 触发器的使用150
5.2.4 触发器的优缺点152
5.3 主动数据库体系结构153
5.4 主动(ECA)规则155
5.4.1 ECA规则的构成155
5.4.2 ECA规则描述156
5.4.3 事件157
5.4.4 条件161
5.4.5 动作162
5.5 主动数据库的实现163
5.5.1 实现途径163
5.5.2 事件监视器164
5.5.3 基于组件的主动数据库模型探讨165
5.6 面向主动对象的数据库167
5.6.1 面向主动对象数据库的组成168
5.6.2 主动对象类及面向主动对象的数据库模型168
5.6.3 面向主动对象数据库的ECA规则169
5.6.4 面向主动对象数据库的实现途径169
5.6.5 面向主动对象数据库的优点170
本章小结170
习题171
6.1.1 Web数据库的主要优点172
6.1 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172
第6章 Web数据库172
6.1.2 主机集中式模式173
6.1.3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173
6.1.4 三层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174
6.1.5 N(N≥4)层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175
6.2 Web数据库的访问技术176
6.2.1 ODBC176
6.2.2 OLE DB177
6.2.3 JDBC180
6.2.4 对象/关系映射181
6.3.1 XML技术的基本思想183
6.3 Web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技术183
6.3.2 主要的数据交换技术189
6.4 Web数据库中的安全问题190
6.4.1 防火墙技术190
6.4.2 用户身份认证191
6.4.3 授权控制192
6.4.4 监视跟踪193
6.4.5 审计193
习题194
本章小结194
6.4.6 备份与故障核复194
第7章 移动数据库196
7.1 移动数据库简介196
7.1.1 移动数据库与移动计算196
7.1.2 移动数据库的特点197
7.1.3 移动数据库的典型系统模型198
7.2 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199
7.2.1 移动数据库的复制与缓存技术199
7.2.2 数据广播203
7.2.3 移动查询技术204
7.2.4 移动事务处理技术207
7.3 移动Agent技术210
7.3.1 Agent与移动Agent211
7.3.2 开发移动Agent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213
7.3.3 Agent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支持214
7.3.4 基于Agent的移动数据库模型214
7.4 一个移动数据库的应用例子222
7.4.1 RMS存储系统简介222
7.4.2 股票查询示例程序的系统结构及相关实现222
7.4.3 移动数据库的应用前景展望225
习题226
本章小结226
第8章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228
8.1 多媒体数据库概述228
8.1.1 多媒体数据228
8.1.2 多媒体数据分类229
8.1.3 多媒体数据特征230
8.1.4 多媒体数据库233
8.1.5 多媒体数据库的主要技术234
8.2 多媒体数据模型235
8.2.1 多媒体数据模型的层次235
8.2.3 面向对象模型237
8.2.2 扩展的关系数据模型237
8.2.4 语义数据模型238
8.3 多媒体元数据及其生成238
8.3.1 多媒体元数据238
8.3.2 多媒体元数据生成239
8.4 多媒体数据库查询242
8.4.1 多媒体数据库查询实例242
8.4.2 多媒体数据库的查询类型243
8.4.3 查询过程的选择243
8.4.4 多媒体数据库查询语言244
8.5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246
8.5.1 多媒体数据库视图247
8.5.2 物理存储视图248
8.5.3 概念数据视图248
8.5.4 分布视图251
8.5.5 过滤视图251
8.5.6 用户视图252
本章小结253
习题253
9.1.1 知识的概念254
9.1 知识库系统概论254
第9章 知识库系统254
9.1.2 知识库、知识库管理系统和知识库系统256
9.1.3 知识库语言259
9.2 传统的知识表示模式260
9.2.1 知识表示基本概念260
9.2.2 知识的谓词逻辑表示260
9.2.3 知识的产生式表示261
9.2.4 知识的语义网络表示262
9.2.5 知识的框架表示263
9.3.1 知识对象的结构266
9.3 面向对象的时态知识表达方法266
9.3.2 描述事实的时态知识267
9.3.3 描述时序关系的时态知识268
9.3.4 面向对象时态知识表达举例269
9.4 知识库系统原理272
9.4.1 知识库系统中的一阶谓词逻辑表示272
9.4.2 子句273
9.4.3 Horn子句274
9.4.4 Datalog表示方法274
9.4.5 基于证明论的知识库系统275
9.4.6 基于模型论的知识库系统277
9.5 知识库系统体系结构279
本章小结280
习题280
第10章 空间数据库281
10.1 空间数据库概述281
10.1.1 空间数据库的意义281
10.1.2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282
10.1.3 空间数据库作为常规数据库的扩充283
10.2 空间数据模型283
10.2.1 空间数据模型283
10.2.3 空间对象之间关系284
10.2.2 空间对象所处的环境284
10.2.4 空间数据操作的谓词描述285
10.2.5 空间关系的集合描述与判断287
10.2.6 空间关系的代数描述与运算288
10.2.7 空间数据查询语言289
10.3 空间索引289
10.3.1 空间索引概述290
10.3.2 空间对象的近似表示291
10.3.3 基于大小非零空间对象查询的R树292
10.4.1 以RDBMS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系统结构295
10.4 空间数据库的系统结构295
10.4.2 以OODBMS或ORDBMS为基础的集成空间结构296
10.5 地理信息系统(GIS)296
10.5.1 GIS概述296
10.5.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97
10.5.3 Oracle Spatial在GIS中的应用299
10.5.4 GIS在各领域中的应用300
10.5.5 GIS应用实例302
10.6 时空数据库304
10.6.1 时空变化的分类304
10.6.2 时空数据建模305
10.6.3 时空索引和时空数据查询306
本章小结307
习题307
第11章 数据仓库309
11.1 关于数据仓库309
11.1.1 从事务数据到决策知识309
11.1.2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312
11.1.3 数据仓库的特征314
11.1.4 数据仓库类型315
11.1.5 数据仓库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316
11.1.6 数据仓库的典型应用317
11.2 构建数据仓库318
11.2.1 数据仓库的开发流程318
11.2.2 确定主题319
11.2.3 数据仓库的多维建模320
11.2.4 数据仓库的数据建模步骤323
11.2.5 确定数据仓库的集成和维护体系结构324
11.2.6 确定粒度的级别326
11.2.7 确定分割标准327
11.2.8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327
11.2.9 数据预处理328
11.2.10 数据维护模块331
11.2.11 数据仓库的元数据332
11.2.12 数据仓库管理334
11.3 数据仓库的应用技术335
11.3.1 OLAP技术335
11.3.2 数据挖掘339
11.3.3 领域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343
本章小结348
习题348
12.1.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350
第12章 协同数据库与综合实例350
12.1 数据库中的协同工作350
12.1.2 基于XML的数据库协同工作354
12.1.3 时态XML扩展356
12.2 工作流技术359
12.2.1 工作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359
12.2.2 工作流的定义360
12.2.3 工作流的相关概念361
12.2.4 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362
12.2.5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类363
12.2.6 WfMC工作流参考模型364
12.2.7 现代的工作流产品介绍366
12.3 一个综合实例368
12.3.1 SIDSS系统框架368
12.3.2 工资信息的时态性369
12.3.3 工资的时态数据模型372
12.3.4 工资政策时态知识模型376
12.3.6 系统的协同机制385
本章小结386
习题387
参考文献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