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对话的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对话的艺术
  • 谭文丽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4786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对话的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对话的意蕴与追求3

一、教学对话的价值追求4

(一)走向以人为本4

1.弘扬主体精神5

2.加强人际交往6

3.促进个性发展7

(二)推进素质教育11

1.注重道德教化12

2.实现知识共享12

3.开发创造潜能13

(三)体现时代精神17

1.强调平等与民主18

2.凸显信任与尊重18

3.倡导开放与宽容19

二、教学对话的认识取向22

(一)体认教学本质23

1.对话与交往互动23

2.对话与知识学习24

3.对话与师生发展25

(二)重塑师生关系27

1.真诚的关爱28

2.悦纳的情怀28

3.高度的信赖29

(三)改进课堂学习31

1.促进自主建构32

2.畅通交流渠道32

3.实现教学交融33

三、教学对话的实践形式35

(一)统合教学对话的关系36

1.师生与教学文本的对话37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38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38

(二)构建教学对话的环境41

1.创设分享空间42

2.推动合作学习43

3.促进自主探究43

(三)优化教学对话的行为46

1.问答主体的变换47

2.商议讨论的施行48

3.问题生成的承领48

第二章 教师的提问与正答52

一、提问的功能53

(一)启发学生思维53

1.引出愤悱状态54

2.造成认知失衡55

3.激起思考活动55

(二)提供教学线索58

1.集中学生注意58

2.聚焦关键问题58

3.搭建学习阶梯59

(三)教会学生学习62

1.展现思考路径62

2.进行学法点化63

3.推动自省反思63

二、提问的结构65

(一)提问的要素65

1.提问内容的选择66

2.提问语言的运用68

3.提问环境的营造71

(二)提问的链接73

1.发问与诱导77

2.候答与叫答80

3.反应与指引82

(三)提问的技巧84

1.表述与排序86

2.分配与指点88

3.追问与处理90

三、提问的方式92

(一)针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水平92

1.记忆与理解93

2.运用与分析94

3.综合与评价95

(二)按照问题指向的特定要求96

1.聚合性问题96

2.发散性问题98

3.层进式问题101

(三)适应掌握教材的实际需要102

1.强调学习的重点102

2.揭示隐含的意义104

3.辨析内容的关系105

第三章 学生的发问与诱导107

一、推进提问主体的有序变换107

(一)问答形式变化的动向108

1.互为主客体109

2.深化参与度109

3.注重启发性110

(二)学生主动发问的意义113

1.深化自觉思考113

2.形成良好个性114

3.培养创造品质114

(三)教师提问行为的调整116

1.转变观念117

2.调整角色117

3.掌握方法118

二、创造学生发问的有利条件120

(一)构建宽松的对话环境121

1.推行教学民主121

2.营造心理气氛122

3.实施延迟判断123

(二)变革教师的行为方式125

1.转变领导方式125

2.鼓励奇思妙想126

3.引发成功体验127

(三)提升学生发问的水平129

1.增强问题意识130

2.提高对话能力131

3.进行适当训练131

三、掌握有效激疑设问的策略134

(一)创设问题情境134

1.直面真实任务135

2.接触复杂情境137

3.组织问题教学139

(二)推动积极思维140

1.注重示范引导140

2.精心布疑设障141

3.鼓励求异探新142

(三)拓宽学习领域144

1.贴近生活世界144

2.引导实践应用145

3.推进探究学习146

第四章 讨论的组织与引领149

一、讨论的意义149

(一)讨论的功能150

1.推动社会性发展151

2.支持建构式学习151

3.促进共同体形成152

(二)讨论的特点153

1.全方位的互动154

2.多角度的认知154

3.有意义的合作155

(三)讨论的要求157

1.重视启发引导157

2.加强相互作用158

3.关注共同发展159

二、讨论的组织162

(一)充分的准备162

1.奠定讨论的认知基础163

2.确定讨论的基本形式163

3.推进讨论的小组合作164

(二)认真地选题166

1.根据掌握教材的需要167

2.针对学习的共性问题167

3.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168

(三)有序地推进170

1.讨论的启动171

2.讨论的展开172

3.讨论的结束173

三、讨论的引领176

(一)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176

1.认清讨论的利弊177

2.利用问题的引领178

3.优化讨论的环境178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181

1.确定协作的形式182

2.选择恰当的方法182

3.习得必要的技能183

(三)解决讨论过程的问题184

1.化解“引而不发”185

2.校正“主题偏移”186

3.修补“对话中断”186

第五章 生成的问题与回应189

一、对话中问题生成的解析190

(一)问题生成的原因190

1.课程发展的需要191

2.教学过程的必然191

3.主体意识的唤起192

(二)问题生成的特点194

1.不确定性194

2.可利用性195

3.新异性195

(三)问题生成的价值197

1.促进学生发展198

2.落实课程目标198

3.推动教学创新199

二、课堂中问题生成的应对201

(一)深化对生成与预设的认识201

1.教学设计是一种构想202

2.教学应当具有开放性203

3.课堂情境充满复杂性203

(二)促进预设与生成的统一206

1.深化与文本的对话207

2.定位于“最近发展区”208

3.运用好教学的机智208

(三)调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11

1.做好多种行动准备212

2.设计弹性教学方案212

3.做好教学模块设计213

三、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处理217

(一)创造问题生成的条件218

1.促使学生敢动218

2.加强实质互动219

3.利用问题驱动220

(二)应对问题生成的策略222

1.主动调整的策略222

2.顺势而为的策略226

3.反思求进的策略230

(三)加强问题生成的引导233

1.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234

2.鼓励学生的自我超越234

3.更新教师的思维方式235

主要参考书目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