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本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本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60087.jpg)
- 王利民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4969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7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民法(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民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本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法导论1
第一节 民法的本质1
一、民法的定义1
二、民法的特征3
三、民法的手段5
第二节 民法与邻接范畴6
一、民法与市民社会6
二、民法与民法文化9
三、民法与市场经济18
四、民法与法制社会21
第三节 民法的渊源与发展25
一、民法的渊源25
二、民法的发展28
三、中国民法产生与发展33
四、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40
第四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45
一、民法调整对象的定义45
二、民法调整之财产关系47
三、民法调整之人身关系51
第五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54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本质54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58
第六节 中国民法典制定72
一、中国民法体系基本结构与设计思考72
二、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继承性分析77
三、中国民法典制定应当为之理性选择85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论93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93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定义93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96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98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100
一、民事法律关系类别100
二、积极民事法律关系101
三、消极民事法律关系103
第三节 民事主体105
一、民事主体的定义105
二、民事主体的分类106
三、民事主体的构成110
第四节 民事权利111
一、民事权利的本质111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116
三、知识产权的性质119
四、民事权利的行使130
五、民事权利的保护133
六、相对之民事义务134
第五节 权利客体138
一、权利客体的定义138
二、权利客体的种类141
三、行为非权利客体144
第六节 法律事实147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设定147
二、法律事实的定义与分类147
三、法律事实之事实构成149
第三章 自然人论151
第一节 自然人的本质151
一、人的民法定义151
二、自然人的定义152
三、自然人的地位153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54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本质154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始与终157
三、自然人死亡后的人身权保护159
第三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62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162
二、确认民事行为能力价值标准164
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167
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173
第四节 监护174
一、监护的定义174
二、监护的设立175
三、监护的指定178
四、监护的职责179
五、监护的终止181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182
一、宣告失踪182
二、宣告死亡185
第六节 自然人的人身权191
一、人身权的本质191
二、人身权的特征195
三、人身权的历史196
四、自然人人格权199
五、自然人身份权207
六、人身权的保护212
第七节 自然人的身份和住所216
一、自然人的身份216
二、自然人的住所217
第四章 法人论222
第一节 法人的本质222
一、法人的定义222
二、法人的特征224
三、法人本质的学说226
四、法人制度的历史231
五、法人制度的作用233
第二节 法人的分类235
一、西方的法人分类235
二、我国的法人分类237
第三节 法人的成立241
一、法人成立的条件241
二、法人成立的原则243
三、法人成立的程序244
四、我国法人之虚设246
第四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250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50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255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258
第五节 法人的名称、住所和机关261
一、法人的名称261
二、法人的住所263
三、法人的机关264
第六节 法人财产275
一、法人财产的定义275
二、法人财产的范围277
三、法人财产的限制279
四、法人的财产责任281
第七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285
一、法人的变更285
二、法人的终止288
第五章 合伙论293
第一节 合伙的本质293
一、合伙的定义293
二、合伙的特征294
三、合伙的地位297
四、合伙的分类304
五、合伙的历史306
第二节 合伙的成立要件308
一、主体要件308
二、事实要件309
三、形式要件310
四、程序要件311
第三节 合伙出资与合伙财产311
一、合伙出资311
二、合伙财产314
第四节 合伙的事务317
一、合伙事务的决定317
二、合伙事务的执行318
三、合伙事务的监控321
四、合伙事务的后果321
第五节 入伙和退伙323
一、入伙323
二、退伙323
第六节 合伙债务的承担327
一、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327
二、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329
第七节 合伙的解散与清算330
一、合伙的解散330
二、合伙的清算330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论33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333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333
二、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336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338
四、法律行为理论之反思341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347
一、单方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347
二、有偿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348
三、诺成与实践民事法律行为348
四、主、从之民事法律行为349
五、独立与辅助民事法律行为349
六、物权与债权民事法律行为350
七、财产与人身民事法律行为351
八、有因与无因民事法律行为351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352
一、民事法律行为形式的定义352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明示形式353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357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358
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状态的定义358
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状态之成立359
三、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状态之有效361
四、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状态之生效364
第五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366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366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372
第六节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375
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375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377
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转变387
四、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确认389
五、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390
第七节 可撤销或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394
一、可撤销或可变更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394
二、可撤销或可变更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395
三、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与无效行为之别398
第八节 意思表示400
一、意思表示的意义400
二、意思表示的解释401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403
四、意思表示的瑕疵405
五、意思表示的撤销407
第七章 代理论410
第一节 代理的本质410
一、代理的定义410
二、代理的特征412
三、代理的基本概念414
四、代理与邻接概念420
五、代理的社会意义422
六、代理的适用范围423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426
一、代理的基本种类426
二、代理的其他分类431
第三节 代理的成立与代理权行使434
一、代理的成立434
二、代理权行使436
第四节 无权代理438
一、无权代理的定义438
二、无权代理的后果439
第五节 表见代理442
一、表见代理的定义442
二、与无权代理之别443
三、表见代理的要件445
四、表见代理的类型446
五、表见代理的后果447
第六节 代理的终止448
一、代理终止的原因448
二、代理终止的后果451
第八章 民事责任论452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本质452
一、民事责任的定义452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454
三、与其他责任之别456
四、民事责任的分类458
五、责任制度的意义461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构成462
一、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462
二、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467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免除473
一、民事责任免除的定义473
二、民事责任免除的条件474
第四节 责任竞合481
一、责任竞合的本质481
二、主要的责任竞合483
第五节 侵权责任486
一、侵权责任的本质486
二、侵权行为与侵权行为法487
三、特殊的侵权责任501
第六节 违约责任515
一、违约责任的本质515
二、违约责任与邻接概念518
三、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520
四、违约行为的主要形态524
五、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534
第九章 时效论546
第一节 时效的本质546
一、时效的定义546
二、时效的性质546
三、时效的意义547
四、时效制度史548
第二节 取得时效550
一、取得时效的定义550
二、我国取得时效观551
三、取得时效的客体553
四、取得时效的种类554
五、取得时效的中止558
六、取得时效的中断559
第三节 诉讼时效560
一、诉讼时效的定义560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561
三、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562
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564
第四节 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规定565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565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起止567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障碍570
后记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