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164447.jpg)
- 周金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207292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中国;县-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工业化与县域经济的整体关联1
1.1 壮大县域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必须从国情、省情、县情出发,在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内涵、功能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实施县域工业化战略1
1.2 运用工业化的力量,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工业化的主要特征和工业结构的演化有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了解与把握18
1.3 县域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孵化”和“催化”,必须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对两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37
1.4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主体运作规则,加快工业企业的改组、改造,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45
第2章 工业化与县域经济现代化51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工业化与县域经济的成长模式和过程51
2.2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决定着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54
2.3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是县域经济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66
2.4 要加速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正确地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努力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77
2.5 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任务,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要求88
2.6 科技革命与信息化,是县域经济加速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的99
“发动机”99
第3章 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10
3.1 在推进工业化、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10
3.2 我国在六大领域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114
3.3 加速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正确对待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119
3.4 运用工业化的推动力,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认识126
3.5 依靠国家工业化的支撑力、带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140
第4章 片面的工业化战略与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156
4.1 片面的工业化战略的推行,对农业、农村、农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157
4.2 片面工业化战略的形成、实施及其惯性作用的存在,特别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有着复杂的历史、经济和现实原因166
4.3 促进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必须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纠正片面的工业化战略182
4.4 要有效地处理好片面工业化战略导致的片面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与协调解决“三农”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204
4.5 纠正片面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紧紧抓住解决“三农”核心问题的关键,通过积极推行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208
4.6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提高县域经济的素质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关键218
第5章 新型工业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223
5.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23
5.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根据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要求来发展县域经济230
5.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按生态和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242
5.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事求是、因县制宜,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举措,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252
5.5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科学地认识我国的要素禀赋,坚持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城镇就业率为抓手,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就业容量的关系,始终把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64
5.6 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县域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279
参考文献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