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理论
  • 本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773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2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5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11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11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13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16

一、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16

二、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18

三、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20

四、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24

五、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28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31

一、文学发展的方向31

二、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32

三、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34

四、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35

五、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39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39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39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4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5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发展的背景5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54

第三节 关于文学队伍建设的理论64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64

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66

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68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75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75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75

一、认识性75

二、倾向性80

三、实践性83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86

一、情感性86

二、形象性90

三、超越性93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97

一、间接性97

二、精神性99

三、韵律性100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05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105

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105

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108

三、文学的真、善、美价值112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115

一、文学功能的整体性115

二、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116

三、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121

第三编 文学活动的构成131

第五章 文学创作131

第一节 文学创作过程131

一、创作动因131

二、艺术构思135

三、语言呈现138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141

一、艺术直觉141

二、艺术情感143

三、艺术想象146

四、艺术理解150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152

一、作家与生活体验152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153

三、创作个性与独创性156

四、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157

第六章 文学作品161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161

一、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161

二、文学语言的特征16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象165

一、文学形象的特征166

二、文学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现168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69

一、文学象征170

二、文学意境174

三、文学典型178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意蕴181

一、意蕴及其构成方式181

二、作品意蕴的层次182

三、意蕴层次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183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184

一、文学体裁概说185

二、文学体裁的主要类型186

第七章 文学接受199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构成199

一、读者的作用和地位199

二、从潜在的作品到现实的作品202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过程205

一、阅读前的素养储备205

二、审美感受207

三、审美评价208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211

一、文学接受与二度创造211

二、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215

三、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217

第八章 文学批评221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221

一、文学批评的含义和性质221

二、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标准224

三、文学批评的意义233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235

一、文学批评的类型235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237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互动242

第三节 文学批评实践244

一、文学批评的主体244

二、文学批评的写作247

第四编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255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255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255

一、劳动与文学的发生255

二、语言、审美意识与文学的发生259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262

第二节 文学的历史发展264

一、文学发展的动力265

二、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267

三、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72

第三节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273

一、文学风格274

二、文学流派279

三、文学思潮281

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289

第一节 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89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时代性289

二、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两重性290

三、当代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92

第二节 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294

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发展295

二、文学与图像文化298

三、文学与网络文化300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302

一、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学的发展302

二、全球化与文学的跨文化交流305

阅读文献311

人名译名对照表313

后记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