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犯罪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犯罪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67593.jpg)
- 王牧主编;王牧,赵宝成,吴宗宪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346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犯罪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犯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篇 绪论2
第1章 犯罪学的概念2
第一节 作为一门科学的犯罪学的复杂性2
一、定义犯罪学概念的困难2
二、关于犯罪学概念的各种不同观点3
第二节 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3
一、犯罪学对象本身是个需要确定的问题3
三、犯罪学必须有自己的犯罪概念4
二、确定犯罪学对象的意义4
四、学科任务是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根据5
第三节 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定义和学科特点6
一、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及犯罪学概念的定义6
二、犯罪学的学科特点7
第四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7
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7
二、犯罪学的学科地位8
三、犯罪学的理论体系9
【小结】9
【本章参考文献】10
【思考题】10
第2章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1
第一节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11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11
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2
第二节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15
一、刑事政策学是个独立的学科15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联系与区别15
第三节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16
一、社会学概述16
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17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联系17
第四节 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8
一、心理学概述18
二、犯罪学与心理学的联系18
三、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区别19
【小结】20
【思考题】20
【本章参考文献】20
第3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21
第一节 概述21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及其价值21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23
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则25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25
二、系统论原则27
三、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原则29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30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2
六、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32
七、价值中立原则33
八、伦理性原则33
一、犯罪学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34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34
二、资料收集方法40
三、资料分析方法43
四、成果表述方法46
【小结】48
【思考题】49
【本章参考文献】49
第4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50
第一节 犯罪学的产生50
一、犯罪学的产生涉及犯罪学的概念50
二、对犯罪学概念的不同观点的简单评价52
三、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55
第二节 西方犯罪学简史56
一、概述56
二、18世纪中期以前的犯罪学思想57
三、18世纪中后期的犯罪学萌芽57
四、19世纪的犯罪学研究58
五、20世纪上半期的犯罪学研究60
六、20世纪后期的犯罪学研究63
第三节 我国犯罪学的诞生与发展64
一、我国古代的犯罪学思想64
二、20世纪中期以前的我国犯罪学65
三、新中国犯罪学的成长和发展66
【小结】68
【思考题】68
【本章参考文献】68
第二篇 犯罪现象发生论70
第5章 犯罪概念70
第一节 犯罪概念概述70
一、犯罪是个多学科的概念70
二、犯罪不存在一般概念71
三、犯罪概念中的双因素72
第二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内涵73
二、如何认识法律上的犯罪概念74
一、犯罪学犯罪概念内涵的功能性74
第三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外延76
一、确定犯罪概念外延的方法论意义76
二、确定犯罪概念外延的标准76
三、犯罪概念的外延是社会现象77
【小结】78
【思考题】78
【本章参考文献】78
一、概述79
第6章 犯罪发生的理论学说79
第一节 犯罪人类学理论79
二、龙勃罗梭的理论80
三、其他学者的人类学理论82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理论84
一、概述84
二、遗传生物学研究85
三、体质生物学研究88
一、概述93
二、精神分析学理论93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理论93
三、精神病学理论94
四、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95
五、社会心理学理论96
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理论98
一、概述98
二、社会结构理论99
三、社会过程理论102
第五节 批判犯罪学理论104
一、概述104
三、批判犯罪学理论107
二、冲突理论107
四、激进理论108
第六节 对犯罪原因理论的简要评价109
一、犯罪原因理论研究的贡献109
二、犯罪原因理论研究的局限性109
【小结】110
【思考题】110
【本章参考文献】110
第7章 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112
第一节 个体犯罪发生概述112
一、犯罪行为发生研究概述112
二、犯罪行为机制的主要内容113
三、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115
四、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120
五、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126
第二节 犯罪发生的个体因素129
一、心理学因素129
二、生理学因素135
第三节 犯罪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136
一、概述136
二、不良家庭137
三、有缺陷的学校教育138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139
四、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139
六、经济不平等的影响140
七、犯罪状况与执法水平的影响140
八、犯因性物质的影响141
第四节 犯罪发生的情境因素142
一、犯罪情境概述142
二、犯罪情境构成要素143
三、犯罪情境的功能146
四、犯罪情境与犯罪动机转化147
【小结】147
【本章参考文献】148
【思考题】148
第一节 群体犯罪现象发生概述149
一、群体犯罪现象的概念149
第8章 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149
二、群体犯罪现象的基本特征150
三、研究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意义151
第二节 犯罪现象根源152
一、犯罪现象根源的概念152
二、犯罪根源的特征156
三、研究犯罪根源的意义157
一、犯罪原因论的概念159
四、犯罪根源理论的局限性159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论的系统结构159
二、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160
第四节 犯罪原因论中的基本范畴161
一、在“犯罪”方面的基本范畴161
二、在“原因”方面的基本范畴166
【小结】169
【思考题】169
【本章参考文献】170
一、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提出172
第一节 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172
第三篇 犯罪现象存在论172
第9章 犯罪现象存在论概述172
二、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意义174
第二节 犯罪现象存在的概念和根据174
一、犯罪现象存在的概念174
二、犯罪现象存在的动态性175
三、犯罪现象存在的根据176
一、犯罪现象具有负价值性177
二、犯罪现象具有隐蔽性177
第三节 犯罪现象存在的基本特征177
三、犯罪现象具有非理性178
四、犯罪现象具有被忽视性178
【小结】178
【思考题】178
【本章参考文献】179
第10章 犯罪现象存在的形态180
第一节 犯罪测量概述180
一、犯罪测量的概念180
二、犯罪测量的意义182
三、犯罪测量的方法183
一、犯罪总量与犯罪黑数188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量188
二、犯罪相对数190
三、犯罪指数192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与分布192
一、犯罪现象结构192
二、犯罪分布193
第四节 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196
一、犯罪人的特征196
二、犯罪被害人的特征200
一、概述203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质:犯罪危害量203
二、犯罪代价204
三、公众的社会安全感207
四、对犯罪行为的刑法评价208
五、犯罪现象危害程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209
第六节 犯罪动态与犯罪史210
一、世界范围内的犯罪动态210
二、中国犯罪史:中国犯罪现象的变迁及规律215
【小结】228
【思考题】228
【本章参考文献】228
一、犯罪现象规律的定义230
第一节 犯罪现象规律概述230
第11章 犯罪现象的基本规律230
二、犯罪现象规律的特性231
三、揭示犯罪现象规律的方法231
第二节 犯罪现象必然律231
一、犯罪现象必然律的含义231
二、犯罪现象必然律的表现232
三、认识犯罪现象必然律的意义233
第三节 犯罪现象依存律233
一、犯罪现象依存律的含义233
二、犯罪现象依存关系的判明233
一、犯罪现象概然律的含义235
二、犯罪现象概然性联系的揭示235
三、认识犯罪现象依存律的意义235
第四节 犯罪现象概然律235
三、认识犯罪现象概然律的意义236
第五节 犯罪现象饱和律237
一、犯罪现象饱和律的含义237
二、认识犯罪现象饱和律的意义238
【小结】238
【思考题】238
【本章参考文献】239
一、犯罪分类的概念和意义240
第12章 犯罪现象的基本类型240
第一节 犯罪分类概述240
二、犯罪现象的分类241
三、犯罪行为的分类241
四、犯罪人的分类242
五、关于犯罪的分类标准问题243
第二节 政治犯罪244
一、政治犯罪的概念244
二、政治犯罪形式248
三、政治犯罪的原因与对策249
一、财产犯罪概述250
第三节 财产犯罪250
二、我国财产犯罪的基本状况252
三、财产犯罪的原因253
四、财产犯罪的防治对策256
第四节 暴力犯罪257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257
二、我国暴力犯罪的状况和特点259
三、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及其诱因260
四、暴力犯罪的防治对策262
一、性犯罪概述263
第五节 性犯罪263
二、性犯罪的主要种类266
第六节 法人犯罪268
一、法人犯罪的概念268
二、法人犯罪的现状275
三、我国法人犯罪的特点277
第七节 未成年人犯罪278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278
二、当代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状况288
第八节 女性犯罪293
一、女性犯罪概述293
二、对女性犯罪的解释295
第九节 经济犯罪296
一、经济犯罪概述296
二、经济犯罪的范围299
三、经济犯罪的特征300
四、我国经济犯罪的状况与特点301
五、经济犯罪的原因308
第十节 智能型犯罪315
一、智能型犯罪概述315
二、智能型犯罪的主要类型317
一、无被害人犯罪概述325
第十一节 无被害人犯罪325
二、无被害人犯罪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327
【小结】329
【思考题】329
【本章参考文献】330
第四篇 犯罪现象对策论332
第13章 刑事政策概述332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目的及内容332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332
二、刑事政策的目的335
一、刑事惩罚政策的概念和内容336
三、刑事政策的内容336
第二节 刑事惩罚政策336
二、刑事惩罚政策的地位和作用337
三、刑事惩罚政策的实施338
第三节 社会预防政策341
一、犯罪的社会预防概述341
二、犯罪社会预防措施的种类343
三、犯罪社会预防的原则344
【思考题】346
【本章参考文献】346
【小结】346
第14章 犯罪的刑事惩罚政策347
第一节 犯罪的刑事惩罚政策概述347
一、刑事立法政策347
二、刑事司法政策350
三、刑事执行政策351
第二节 刑罚的概念和意义352
一、刑罚的概念352
二、刑罚的种类353
三、刑罚的意义355
四、刑罚的局限性357
第三节 刑罚目的的实现360
一、刑罚目的学说360
二、刑罚目的的实现363
【小结】367
【思考题】367
【本章参考文献】368
第15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政策369
第一节 犯罪的一般社会预防369
一、社会改革——社会本体的建设与完善369
二、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的控制阀374
三、道德、法制和政府行政——社会控制的三种主要力量377
第二节 犯罪的专门社会预防380
一、环境设计与防卫空间380
二、群体和个人对犯罪预防的参与381
第三节 犯罪的个别社会预防:教育与教化382
一、犯罪个别社会预防的概念及原理382
二、犯罪个别社会预防的基本途径386
【小结】391
【思考题】391
【本章参考文献】391
一、综合治理的内涵及其提出393
第一节 综合治理概述393
第16章 犯罪的综合治理393
二、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和实践原则397
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398
第二节 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惩罚403
一、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403
二、少年犯罪的处置: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405
【小结】410
【思考题】410
【本章参考文献】411
主要参考文献412
后记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