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关系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居延安主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385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公共关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关系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 理论篇3
第一章 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3
第一节 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3
一、公共关系的丰富涵义4
二、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8
第二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10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1
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14
三、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17
第三节 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20
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1
二、新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23
三、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改革、开放、透明创新25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30
第一节 现代社会以前的类公共关系30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31
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32
三、古代在类公共关系活动方面的实践35
第二节 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37
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37
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39
三、公共关系创始人艾维·李与伯内斯41
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的发展44
一、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44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46
三、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的发展基础51
第三章 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54
第一节 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形态55
一、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55
二、社会关系的形态61
第二节 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67
一、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67
二、社会关系的调节手段69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72
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73
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75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79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79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80
二、社会组织的形象83
三、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84
四、社会组织的另种形态:公众人物86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89
一、公众及其特点89
二、公众的分类93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过程——信息沟通传播98
一、信息和信息方法98
二、信息载体——传播媒介100
三、信息沟通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103
四、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互换105
一、采集信息的职能109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109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109
二、提供咨询的职能111
三、参与决策的职能112
四、协调沟通的职能114
五、指导全员公关的职能117
六、策划专题活动的职能119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作用120
一、监测作用120
二、凝聚作用122
三、调节作用123
四、应变作用124
一、企业公共关系127
第一节 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127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类型127
二、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129
三、金融业公共关系130
四、政府公共关系131
五、事业、团体公共关系134
六、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135
第二节 对象公共关系137
一、员工关系137
二、消费者关系138
三、政府关系139
四、媒介关系141
五、社区关系142
六、股东关系143
七、竞争对手关系144
八、国际公共关系145
第三节 功能型公共关系147
一、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148
二、宣传型公共关系149
三、征询型公共关系150
四、矫正型公共关系152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154
第一节 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154
一、满足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155
二、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156
三、满足公众不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157
一、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159
第二节 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159
二、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160
第三节 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163
一、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163
二、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165
三、必须实事求是地传播事实167
第四节 公共关系以不断创新为灵魂169
一、观念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169
二、方法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170
三、内容项目创新乃公共关系活力所在171
下篇 实务篇175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多学科方法175
一、传播学及其同公共关系的关系176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与现代传播176
二、传播层次观念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178
三、现代传播三维整合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184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与形象管理187
一、组织形象和组织形象管理187
二、形象管理的重要方法:实施CIS战略193
第三节 公共关系与公众协调198
一、公众协调的形态和内容198
二、公众协调的主要方法201
三、公众协调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203
第九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一:调查与策划206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207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概述207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科学性211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213
四、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215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概述226
一、公共关系策划及其基本原则226
二、公共关系策划与创造性228
三、公共关系策划过程分析232
第十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二:言语传播237
第一节 言语传播概述237
一、言语传播的特点238
二、言语传播的技巧239
第二节 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247
一、日常接待247
二、新闻发布249
三、沟通性会议250
四、公务谈判252
五、游说策动254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三:文字传播257
第一节 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技巧257
一、文字和文字传播的特点258
二、文字传播的技巧261
第二节 文字传播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运用265
一、新闻稿撰写265
二、广告文案267
三、宣传资料制作268
四、内部报刊编辑270
五、公共关系常用文书272
第十二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四:实像传播279
第一节 实像传播的特点和技巧279
一、实像传播的特点280
二、实像传播的技巧运用282
第二节 实像传播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运用287
一、推销活动287
二、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289
三、橱窗陈列291
四、作业场所布置293
五、实用饰品设计配套295
第十三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整合传播297
第一节 整合传播的特点和技巧297
一、整合传播的特点298
二、整合传播的技巧300
第二节 整合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304
一、广告运动305
二、媒介事件308
三、社会公益事业赞助313
四、主题活动315
第十四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六:网络传播318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技巧318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特点318
二、网络传播的原则和技巧327
第二节 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332
一、电子邮件(E-mail)333
二、网上论坛(BBS)337
三、万维网(WWW)信息浏览341
四、信息的个人化346
第十五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管理351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管理351
一、危机定义、特点及类型351
二、危机管理内涵354
三、加强危机管理的意义354
第二节 危机管理的组织落实356
一、危机管理组织架构的设置356
二、“发言人”制度的确立357
三、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的建立358
四、危机形态的预测358
五、潜在危机的评估359
第三节 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361
三、安抚受众,缓和对抗362
一、深入现场,了解事实362
二、分析情况,确立对策362
四、联络媒介,主导舆论363
五、多方沟通,加速化解363
六、有效行动,转危为机364
第四节 危机处理的原则368
一、著名的三“T”368
二、公众至上原则369
三、维护声誉原则371
第十六章 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373
第一节 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公共关系373
一、公共关系职业与市场经济374
二、公共关系职业的两种类型375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专职机构377
一、组织内设置公共关系机构的必要性378
二、组织内公共关系机构的设置模式379
三、组织内公共关系机构的人员配置和预算383
四、组织内公共关系机构的工作385
第三节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387
一、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387
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395
三、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鉴定397
二版序399
一版序411
二版作者前言414
一版作者前言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