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
  • 陆士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352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城市-青少年-现状-研究-中国;城市-青少年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排斥与整合: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理论视角 陆士桢 陆玉林 吴鲁平 1

一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1

目录1

二 理论探讨2

(一)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2

(二)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分类5

(三)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成因6

三 研究设计7

(一)研究设计的总体思路7

(二)研究方法8

(三)研究假设8

四 研究结果与发现9

(一)从一般意义讲,青少年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的命题是成立的9

(二)青少年弱势群体面临不同的“社会排斥”,生存与发展状态堪忧11

(四)在目前的社会保护政策或司法保护制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3

(三)相关的社会政策在整合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3

(五)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已引发了其他若干问题15

五 对策建议17

(一)在保持国民经济有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社会公平问题17

(二)完善青少年法律政策,切实保障青少年群体的合法权益18

(三)实施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实现从生存扶贫到发展扶贫的转变19

(四)应当尽快建立立体、多层次的社会保护网络19

(五)强化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家庭保护,为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少年提供更为有效的家庭支持20

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的问题与需求研究 孙莹 周晓春 24

一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24

二 文献综述26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26

(二)贫困家庭青少年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探讨32

(三)资料收集方法40

(二)研究方式40

三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40

(一)研究目的40

(四)测量工具或量表43

四 调查结果分析44

(一)家庭经济压力44

(二)家庭居住环境48

(三)子女健康状况51

(四)教育支出与教育期待54

(五)日常交流58

(六)社会关怀与互助63

五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64

(一)研究结论64

(二)对策建议65

一 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及社会救助政策研究概述7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目标75

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研究 吴庆 75

(二)课题相关文献综述77

(三)课题研究方法78

二 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研究79

(一)城市贫困大学生的标准80

(二)城市贫困大学生分布不均匀82

(三)贫困给大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影响83

三 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政策研究87

(一)关于奖学金政策的研究87

(二)关于学生贷款政策的研究92

(三)关于勤工助学政策研究99

(四)关于特殊困难补助及减免学费政策研究103

(五)关于社会资助政策研究105

四 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政策评价及对策109

(一)对政策的评价及建议109

(二)现有政策体系的不足与完善113

(三)对政策过程的评价及改进117

(四)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及制度创新120

城市残疾青少年社会保障问题评估报告——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 卢德平 123

一 国际社会对于残疾人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其发展过程124

(一)从“医学模式”到“人权模式”124

(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进展127

二 中、美、日、印四国残疾人立法体系的比较128

(一)中、美、日、印四国残疾人立法体系一览128

(二)中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初步评估130

(三)日本《障碍者基本法》的初步评价132

(四)美国《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的初步评价133

(五)印度《残疾人法案》的初步评价134

(六)部分部门法的初步评价135

(七)部分政府法规、文件、政策、行动计划等的初步评价137

(一)特殊教育的总体状况:中日对比139

三 残疾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特殊教育的点和面139

(二)特殊教育的要素分析141

(三)部分省市特殊教育调查的启示146

四 残疾青少年的就业问题:就业准备和就业实践150

(一)两个理论侧面:就业准备与就业实践150

(二)三种就业方式的统计数据152

(三)检点与批评154

(四)不同残疾类型的就业差异与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深层次问题157

(五)就业意向的偏差:上海长宁初职的个案调查159

(六)最低生活保障金:两种变异结果160

(七)残疾青年的精神诉求:来自福利企业的报告161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现状与政策评估研究——对北京大兴礼贤镇192户寄养家庭和7名工作人员的调查分析 吴鲁平 韩小雷 刘文斌 168

一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168

二 文献回顾173

(一)被寄养儿童及其需求173

(二)寄养家庭接纳孤残儿童的动机174

(三)家庭寄养的模式175

(四)家庭寄养的社会支持系统176

(五)家庭寄养的效果:有助于孤残儿童的发展177

(六)影响家庭寄养效果的因素179

(七)家庭寄养评估181

三 研究设计183

(一)理论框架183

(二)研究方法185

(三)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186

四 研究结果188

(一)寄养家庭接纳被寄养儿童的动机188

(二)寄养家庭的行动与经验190

(三)家庭寄养的社会支持系统200

(四)家庭寄养的效果评估204

(五)寄养家长的收养意向211

(六)对被访寄养家庭3照顾被寄养儿童的经历的情景分析216

五 结论与讨论218

(一)寄养家庭参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活动,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218

(二)家庭寄养基本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孤残儿童照顾理念218

(三)社会支持系统对寄养家长照顾被寄养儿童具有重要作用219

(四)从政策的执行、绩效和需求评估看,该项政策执行较好,成绩比较显著,满足了国家、寄养家庭和被寄养儿童三方的需求219

(五)家庭寄养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220

六 对策与建议222

(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快制定与《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222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家庭寄养评估体系,加强对寄养家庭的管理力度223

(三)要不断完善对家庭寄养政策的评估,使家庭寄养工作可持续发展223

(四)提高家庭寄养指导中心等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加人性化地完成服务工作225

(五)吸引寄养家长更加积极地参加家庭寄养服务机构组织的专门培训,更多地关注孤残儿童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226

普通城市流动知识青年群体研究 周拥平 高明华 230

一 关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说明230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230

(二)研究方法232

二 流动知青的生活状态233

(一)流动的根源233

(二)艰难的求职过程238

(三)居无定所241

(四)时有时无的羁绊——户口246

(五)融入当地社会250

(六)浪漫而现实的情感体验255

(七)进取、拼搏、平和是生活的基调262

三 关于改善流动知青生存环境的政策建议269

(一)对流动知青生存状态的基本判断269

(二)有关政策建议273

待业大学生生存状态与就业对策研究 张华 276

前言276

一 待业大学生:失业青年中比重不大但格外引人注目的群体277

二 待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待业原因、心理状态与承受阈限282

三 待业大学生的社会态度、未来预期与职业价值取向294

四 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对策305

城市青年失业群体现状及再就业扶持政策研究 徐章辉 毕先萍 韩勇 313

一 城市青年失业群体现状及政策研究概述313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313

(二)我国城市失业青年群体的界定315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316

(四)研究方法319

二 我国城市青年群体的就业现状319

(一)我国城市青年失业问题回顾319

(二)当前城市青年群体的就业现状分析320

(三)城市青年失业群体的基本特征322

(四)青年失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327

(一)城市青年的失业成因328

三 我国城市失业青年群体的现状研究328

(二)失业青年的技能及培训状况330

(三)失业青年的经济状况332

(四)失业青年的求职愿望与求职途径333

(五)失业青年再就业扶持情况334

(六)失业青年精神状态调查335

(七)基本结论337

四 国外促进青年再就业扶持政策评价339

(一)国外治理青年失业问题的沿革及发展趋势339

(二)发达国家促进青年再就业的政策与实践342

(三)国外促进青年再就业政策的评价及启示347

五 我国促进青年再就业政策回顾及展望349

(一)我国促进青年再就业政策回顾及评价349

(二)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展望及对策建议353

城市青年农民工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对103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 吴鲁平 俞晓程 闫晓鹏 郑丹娘 359

(三)学科视角362

(二)作者单位构成362

一 103篇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362

(一)文献发表的年代362

(四)研究方法363

(五)研究主题363

二 城市青年农民工流动的基本特征363

(一)流动方向上的反向阶梯性363

(二)流动动向上的季节性、自发性364

(三)流动行动的盲目性还是理性364

三 城市青年农民工流向城市的基本原因365

(一)总体成因: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365

(二)城市:拉力的形成365

(三)农村:推力的回应366

(四)城乡差距促使“拉”、“推”二力的相互作用367

(五)流动者的主观动机:以经济性动因为主367

(一)遭遇到城市社会难以改变的偏见和歧视368

四 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弱势特征368

(二)受到较大的经济排斥,就业状态堪忧369

(三)受到较大的社会排斥,民工实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比较严重370

(四)受到较大的文化排斥,处于城市社会的文化边缘,面临较大的文化冲突371

五 弱势中的弱势——“双重弱势群体”372

(一)城市中的“打工妹”372

(二)“第二代移民”374

六 青年农民工改变弱势性的两种方式——内部依赖与犯罪377

(一)由弱势性所带来的团体意识与组织体系:外来人口中的三种权威377

(二)犯罪——改变弱势性的极端方式378

七 城市青年农民工所带来的正负影响380

(一)积极影响380

(二)消极影响383

(三)一个重要的争论——“抢饭碗”还是“挣饭碗”的讨论384

(二)改革前提:理清“堵”与“疏”的关系385

八 相关政策与对策评析385

(一)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模式僵化,以“堵”为防,效率低下385

(三)几种可行的模式或思路386

(四)专项解决方案393

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研究 郝银钟 408

一 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基本经验408

(一)外国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基本经验408

(二)中国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的历史沿革411

二 中国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8

(一)中国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418

(二)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426

三 国际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研究430

(一)国际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概述430

(二)国际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国际公约432

(三)国际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国际组织440

(四)国际青少年法律与司法保护国际标准441

四 完善我国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的具体构想443

(一)构建以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为核心的新的青少年法学体系443

(二)青少年法律与司法特别保护制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445

中国青少年相关政策综述 皇娟453

前言453

一 中国青少年的基本权利454

(一)规定中国青少年基本权利的相关政策454

(二)中国青少年基本权利的主要内容455

二 中国青少年司法保护政策456

(一)中国青少年司法保护的相关政策456

(二)中国青少年司法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457

(三)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少年司法保护政策462

三 中国青少年教育政策462

(一)中国教育政策的发展462

(二)中国青少年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463

(三)中国教育政策的不足和改进468

四 中国青少年就业政策469

(一)中国青少年劳动就业的相关政策470

(二)中国青少年劳动就业政策的内容470

(三)中国青少年劳动就业政策的不足和改进474

五 中国青少年健康服务政策475

(一)中国青少年健康服务的相关政策475

(二)中国青少年健康服务的政策内容476

六 中国青少年社会保障政策480

(一)中国青少年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480

(二)中国青少年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481

结语484

(一)政策零散、不系统484

(二)政策还有许多盲点484

(三)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矛盾484

后记4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