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音与数据通信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音与数据通信 第4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8/33175318.jpg)
- (美)Regis J.(Bud) Bates,(美)Donald W.Gregory著;酆广增,潘苏,卢敏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862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5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计算机通信-语音数据处理-教材;数据通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音与数据通信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信史1
1.1 电话的发明者1
目录1
1.2 电信的发展2
1.4 调控3
1.3 首批电话公司的成立3
1.6 竞争的引入4
1.5 Hush-a-Phone4
1.7 拆分5
1.9 1996年电信法案6
1.8 资费6
1.10 加拿大市场8
习题9
2.1 媒介10
第2章 语音特性10
2.2 声音11
2.3 带宽12
2.5 其他服务14
2.4 语音14
习题15
3.1 拓扑连接16
第3章 电话网16
3.2 本地环路18
3.3 网络体系结构(1984年之前)19
3.4 网络体系结构(1984年以后)20
3.5 公用交换网21
3.7 长途区号22
3.6 北美编号方案22
3.10 专用通信网23
3.9 用户分机号23
3.8 交换局号23
3.11 混合网络24
3.13 有线连接25
3.12 本地接入和传送区(LATA)25
习题26
3.15 设备26
3.14 通信类型26
第4章 电话机28
4.1 电话机的功能29
4.2 组成部分30
4.3 新的话机36
习题37
5.1 模拟传输系统38
第5章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38
5.2 模/数转换41
5.3 数字信号42
5.4 模拟方式下的数字数据通信44
习题45
6.1 本地交换公司(ILEC)47
第6章 电话公司47
6.2 竞争性本地交换通信公司(CLEC)57
6.4 长途交换公司(IEC/IXC)58
6.3 数据本地交换公司(DLEC)58
习题65
6.5 竞争性接入服务商65
7.2 干线67
7.1 线路67
第7章 线路与干线67
7.4.1 DID69
7.4 常规配置69
7.3 线路与干线的比较69
7.43 FX70
7.4.2 DOD70
7.4.4 OPX71
7.4.5 TIE线路72
7.4.6 E M73
7.5 信令74
7.7 专用线路75
7.6 WATS75
习题76
8.1 流量工程研究78
第8章 流量工程计算78
8.2 从哪儿可以获取信息79
8.3 完成任务80
8.4.1 收集数据81
8.4 信息的利用81
8.4.3 选择适当的工具82
8.4.2 将数据转变为每日和每小时的使用数据82
8.4.5 确定所需的服务等级83
8.4.4 泊松分布83
8.4.6 爱尔兰分布85
习题88
9.1 专用小交换机(PBX)90
第9章 设备:专用小交换机90
9.3 数字式PBX93
9.2 模拟系统93
9.4 中心局用户交换系统95
习题97
9.5 外围设备97
第10章 键控电话系统99
10.1 使用键控系统的目的101
10.2 键控系统销售商接口装置的特性104
10.3 键控系统的革新——IP电话105
习题106
10.4 销售商提议106
11.2 控制方法:按键式或语音识别108
11.1 交互式语音应答108
第11章 语音处理108
1 1.4 自动值机员109
11.3 语音拨号109
11.5 对话中未直接阐明的一些要点112
11.6 自动呼叫分配器113
11.7 语音邮件116
11.8 交互式语音应答120
习题122
第12章 计算机与电话集成(CTI)124
12.1 其他的应用126
12.2 为什么做这么多广告128
12.3 连接计算机和通信129
12.4 技术的进步130
12.5 最终的结合131
12.6 技术的增强132
12.7 其他技术133
习题135
第13章 数据通信137
13.1 概念138
13.3 协议139
1 3.2 体系结构139
13.4 传输协议(同步和异步)140
13.5 差错检测142
13.6 奇偶校验/垂直冗余校验(VRC)143
13.7 纵向冗余校验(LRC)144
13.8 循环冗余校验145
13.9 通信信道的方向性146
13.10 压缩148
1 3.11.2 FDM150
13.11.1 SDM150
13.11 复用150
13.11.3 TDM151
13.12.1 ASCII153
13.12代码153
13.12.4 Unicode154
13.12.3 EBCDIC154
13.12.2 扩展ASCII154
13.13.1 幅度调制(AM)155
13.13 调制155
13.13.3 相位调制(PM)156
13.13.2 频率调制(FM)156
13.13.5 V.90调制解调器157
13.13.4 QAM157
13.15 DTE的种类和例子158
13.14 设备158
习题159
第14章 T1和T载波160
14.1 模拟传输基础161
14.2 向数字化演进162
14.3 模/数转换164
14.4 终端用户的变动165
14.5 T1的基本概念166
14.6 数字容量172
14.7 信令174
14.9 比特同步175
14.8 时钟(网同步)175
14.13 性能问题176
14.12 潜在的同步问题176
14.10 时隙176
14.11 帧同步176
14.14 D3/D4帧177
14.16 误码检测178
14.15 维护问题178
14.17 漏/多误码179
14.18 ESF——改进问题的一个步骤180
14.20 CRC-6181
14.19 帧同步181
14.22 ESF的优点182
14.21 设施数据链路182
习题183
14.23 ESF存在的问题183
第15章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185
15.2 SNA197
15.1 其他网络体系结构197
15.4 SSCP198
15.3 SNA的组成部分198
15.5 物理单元199
15.6 逻辑单元200
15.7 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201
15.9 IP202
15.8 因特网协议(TCP/IP)202
15.10 TCP203
习题204
16.1 短暂的历史206
第16章 因特网206
16.2 结构208
16.3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沉迷于网络209
16.4 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出版者210
16.6 电子广告211
16.5 商业机会211
16.8 网站212
16.7 网络广告212
16.9 协议215
16.10 命名的标准217
16.11 获得接入218
16.12 Internet的发展前景219
16.1 3通过Internet传送语音220
16.14 VoIP221
16.15 服务质量(QoS)222
习题223
第17章 远程接入和虚拟专用网(VPN)225
17.1 VPN的组成227
17.2 远程接入228
17.4 远程接入的定义229
17.3 竞争的压力229
17.5 安全的话题231
17.5.2 微软和其他公司推荐的L2TP233
17.5.1 作为PPP一部分的PAP和CHAP233
习题237
第18章 内联网239
18.1 相关问题240
18.2 网络架构241
18.3 接入网络243
18.4 Intranet:逻辑发展244
18.5 每个用户都可以享受Intranet服务吗245
18.6 提供完全服务的Intranet246
18.7 应用247
18.8 由此及彼248
18.9 其他相关事宜249
习题250
19.1 数据通信的问题252
第19章 分组交换技术(X.25)252
19.3 分组交换的定义253
19.2 数据通信回顾253
19.3.2 分组交换的类比254
19.3.1 分组交换的概念254
19.4 分组的概念256
19.5 开销257
19.6 分组格式小结258
19.8 用户连接259
19.7 分组网络259
19.10 其他好处262
19.9 使用分组传输方法的好处262
19.11 分组交换的优点263
19.12 分组交换的其他组成部分264
19.13 X.25编号方案265
19.14 X.25业务的应用266
19.15 其他形式的分组267
习题268
20.1 局域网的定义270
第20章 局域网(LAN)270
20.3 当使用者使用网络时,他们会看到什么272
20.2 局域网的另一个名字272
20.4 为什么要使用局域网273
20.6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276
20.5 分布式系统276
20.8.1 节点配置的要素277
20.8 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77
20.7 可扩展性277
20.8.2 局域网节点所需的局域网软件278
20.8.3 局域网接口卡279
20.9.1 物理拓扑280
20.9 拓扑结构280
20.9.3 混合拓扑结构——真实的世界282
20.9.2 逻辑拓扑结构282
20.10 网际互联283
20.11 局域网交换和不交换285
习题289
第21章 以太网291
21.1.1 总线——CSMA/CD292
21.1 概念292
21.1.2 半双工293
21.1.5 源地址294
21.1.4 目的地址294
21.1.3 带宽294
21.1.8 CRC295
21.1.7 数据295
21.1.6 长度295
21.2.1 10Base-5296
21.2 部件296
21.2.2 10Base-2300
21.2.3 10Base-T302
21.2.5 10Broad36303
21.2.4 10Base-F(光纤)303
21.2.6 快速以太网305
21.2.8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310
21.2.7 虚拟局域网310
习题315
22.2 IBM的令牌概念317
22.1 令牌环317
第22章 令牌环局域网317
22.4 产生的问题318
22.3 最初的结构318
22.5 解决物理上的问题320
22.6 使用的线路类型322
22.8 媒质接入控制层323
22.7 速率323
22.9.1 令牌324
22.9 帧的类型324
22.9.3 数据帧326
22.9.2 中断序列326
22.10 示例328
习题331
第23章 基带与宽带的比较333
23.2 作出使用局域网决定的出发点334
23.1 基带和宽带334
23.4 基带线路系统337
23.3 专用小交换机(PBX)337
23.5 宽带线路系统339
习题344
23.6 基带与宽带的比较344
24.1 FDDI的设计346
第24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346
24.2 FDDI的配置349
24.3 FDDI映射到OSI模型351
24.4 FDDI 帧353
24.6 FDDI的应用354
24.5 同步354
24.7 城域网(MAN)中的FDDI356
24.8 FDDI的恢复357
24.9 第二代FDDI358
习题359
25.1 什么是SMDS360
第25章 SMDS: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360
25.2 本地环境362
25.4 SMDS的目标363
25.3 SMDS中所用的技术363
25.6 城域网接入364
25.5 SMDS的接入速率364
25.7 IEEE 802.6体系结构366
25.8 DQDB体系结构367
25.9 城域网接入单元368
25.11 分段和重组369
25.10 数据处理369
25.12 SMDS数据单元370
25.13 局域网环境中的SMDS371
25.14 信息吞吐量372
习题373
26.1 帧中继的定义374
第26章 帧中继374
26.3 帧中继的意义375
26.2 为什么帧中继获得了发展375
26.4 帧中继与其他业务的比较376
26.5 帧中继的速率378
26.6 有保障传输379
26.7 帧中继业务的优势380
26.8 帧中继可提供的业务381
26.10 标准说明了什么383
26.9 主要的标准制定者383
26.11 基于帧中继的语音385
26.13 优点386
26.12 同际范围386
习题387
26.14 缺点387
第27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389
27.2 谁在制定规则390
27.1 ISDN的定义390
27.3 我们为何需要ISDN391
27.4 ISDN的整体概念392
27.6 ISDN的体系结构394
27.5 集成394
27.7 物理层面395
27.8.2 分组模式业务396
27.8.1 电路模式业务396
27.8 逻辑层面396
27.8.4 交换运营网络397
27.8.3 应用业务397
27.8.6 驻地网络399
27.8.5 长途交换网络399
27.9 基本操作特性400
习题401
27.10 承载业务401
28.1 ATM的定义403
第28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403
28.3 信元的概念404
28.2 宽带通信404
28.4 信元的重要性405
28.5 信元长度与格式406
28.7 适配层407
28.6 用户数据的信元结构407
28.8 ATM标准协议409
28.9 通过ATM的LAN与LAN之间的通信412
28.10 ATM与帧中继的比较413
习题415
29.1 xDSL416
第29章 数字用户线(DSL)416
29.3 调制解调技术417
29.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417
29.4 DSL技术的策略421
29.5.2 通用ADSL业务中使用DMT(G.Lite)422
29.5.1 离散多频(DMT)调制422
29.5 xDSL的编码技术422
29.6 关于ADSL业务开展的评价423
29.5.3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423
29.7 在DSL上传送语音424
习题427
30.1 以太网电缆428
第30章 电缆调制解调器系统及其技术428
30.2 CATV技术429
30.3 新的市场430
30.5 电缆调制解调器431
30.4 系统升级431
30.7 返回通道433
30.6 标准433
30.9 联合机构和终端用户网络策略434
30.8 应用434
30.10 CATV的安全问题435
习题436
31.2 SS7以前的信令系统437
31.1 信令系统的发展437
第31章 7号信令系统(SS7)437
31.3 SS7的介绍438
31.5 带外信令439
31.4 SS7网络的用途439
31.7 SS7网络架构440
31.6 为什么要使用带外信令440
31.9 SS7网络的基本功能441
31.8 SS7互联441
31.10 信令链路442
31.10.3 组合链路集443
31.10.2 链路和链路集443
31.10.1 信令链路结构443
31.11 路由和路由集444
31.12 SS7协议栈445
31.13 ISDN用户部分(ISUP)的基本呼叫建立过程446
习题447
31.14 SS7的应用447
32.1 LNP的三个阶段449
第32章 本地号码可携带性(LNP)449
32.2 LNP给蜂窝和个人通信业务供应商带来的影响450
32.4 LNP究竟是什么451
32.3 LNP的不同之处451
32.5 如何获得收益452
32.7 基本的LNP网络453
32.6 无线运营商的决策453
32.9 位置路由号码(LRN)454
32.8 LNP业务管理454
32.10 LNP对选路和资费的影响455
32.12 LNP操作、管理及维护456
32.11 对LNP的需求456
32.13 参考模型457
32.14 无线和有线E-911呼叫459
32.16 使用LNP和漫游功能的好处460
32.15 2001年的最终目标460
习题462
33.1 AMPS/IMTS所遇到的问题464
第33章 蜂窝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464
33.2 蜂窝通信465
33.3 蜂窝通信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468
33.5 语音技术与应用471
33.4 数字化传输471
33.6 传真技术472
33.8 数字化蜂窝系统的发展474
33.7 数据传输474
33.9 个人通信业务475
33.10 技术476
33.11 PCS/PCN的概念477
习题479
第34章 无线应用协议(WAP)481
34.1 WAP协议栈482
34.2 WAP客户机和网关485
34.3 应用486
34.4 WAP论坛487
34.4.2 标准非常重要488
34.4.1 WAP论坛的目标488
34.6 设备独立性489
34.5 承载业务的独立性489
34.4.3 整个行业的参与489
34.9 市场区别490
34.8 为什么选择WAP490
34.7 互操作性490
34.11 设备明显不同491
34.10 细微的网络差别491
习题492
第3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93
35.1 进入数据时代494
35.2 如何定义未来的数据系统495
35.4 IS-2000-A/cdma2000 3X496
35.3 CDMA族496
35.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497
35.6 3G的应用498
35.7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499
习题500
第36章 光系统501
36.1 系统结构502
36.2.2 散射503
36.2.1 吸收503
36.2 大气条件503
36.3 基站位置的选择504
36.2.3 微光504
36.4 许可证需要505
36.6 应用506
36.5 带宽容量506
36.7 系统是否可以透明承载局域网流量509
36.10 光纤兼容系统510
36.9 红外线的缺点510
36.8 红外技术的优点510
习题511
第37章 SONET和SDH513
37.1 SONET发展的背景513
37.2 SONET线路速率514
37.3 SONET拓扑结构516
37.3.1 点对点516
37.3.2 点对多点517
37.3.3 集线器和辐射结构517
37.3.4 环517
37.4 同步数字序列518
37.5 同步通信518
37.6 准同步519
37.7 SDH帧519
37.8 光纤中的光波520
习题521
37.9 联合网络的优点521
第38章 通信财务523
38.1 收益524
38.1.1 硬收益524
38.1.2 软收益525
38.2 开支526
38.2.1 开支和收益的计算527
38.2.2 生命周期527
38.3 定价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529
38.3.1 决策过程529
38.3.2 证明开支的合理性530
38.3.3 维护问题530
38.3.5 抽样计算531
38.3.6 初始开支531
38.3.4 降低成本与提高服务质量531
38.3.7 附加开支532
习题533
第39章 电缆系统535
39.1 双绞线537
39.2 同轴电缆541
39.3 光纤542
39.4 光纤的应用544
39.5 光纤的分类545
习题546
第40章 制定通信规划547
40.1 起点547
40.2 整理收集到的信息551
40.3 给规划定计划552
40.4 实施计划552
40.5 跟踪结果553
40.6 报告结果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