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预防医学专业 医师类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53178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7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8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预防医学专业 医师类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资格考试指南1
第一篇 基础学科3
第一章 流行病学3
第一节 绪论3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4
第三节 病因和病因推断7
第四节 描述性研究9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11
第六节 队列研究14
第七节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16
第八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18
第九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19
第十节 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21
第十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23
第十二节 血清流行病学29
第十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29
第十四节 遗传流行病学30
第二章 医学免疫33
第一节 绪论33
第二节 免疫分子33
第三节 免疫细胞43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反应46
第五节 临床免疫52
第三章 卫生统计61
第一节 概述61
第二节 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63
第三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t检验65
第四节 方差分析67
第五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69
第六节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70
第七节 泊松分布及其应用71
第八节 卡方(x2)检验72
第九节 非参数统计73
第十节 直线相关与回归73
第十一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77
第十二节 调查设计78
第十三节 实验设计79
第十四节 居民健康统计80
第四章 卫生法83
第一节 卫生法学83
第二节 行政法学84
第三节 行政处罚法86
第四节 行政复议88
第五节 行政诉讼90
第六节 卫生法学概述92
第七节 公共卫生执法法律关系93
第八节 公共卫生执法依据和实施手段94
第九节 公共卫生执法程序95
第十节 卫生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管理97
第十一节 公共卫生执法的法律责任97
第五章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98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98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04
第六章 社会医学113
第一节 绪论113
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13
第三节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和卫生工作方针114
第四节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15
第五节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116
第六节 社会心理与健康117
第七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119
第八节 人群健康状况120
第九节 社会卫生策略122
第十节 卫生服务研究123
第十一节 社会卫生保健127
第七章 计算机应用129
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129
第二节 中文Windows9x及其操作131
第三节 中文Word97及其操作132
第四节 电子表格Exce197及其操作133
第五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134
第六节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135
第八章 卫生经济136
第一节 绪论136
第二节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136
第三节 卫生服务的供给137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的作用138
第五节 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139
第二篇 专业学科142
第一章 急慢性传染病142
第一节 鼠疫142
第二节 霍乱144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146
第四节 艾滋病150
第五节 脊髓灰质炎158
第六节 麻疹162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163
第八节 埃博拉出血热166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166
第十节 登革热169
第十一节 流行性感冒170
第十二节 狂犬病171
第十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173
第十四节 风疹174
第十五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75
第十六节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77
第十七节 细菌性痢疾178
第十八节 伤寒和副伤寒183
第十九节 白喉186
第二十节 百日咳187
第二十一节 炭疽189
第二十二节 猩红热191
第二十三节 布鲁菌病192
第二十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193
第二十五节 新生儿破伤风195
第二十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98
第二十七节 肺结核199
第二十八节 麻风病203
第二十九节 感染性腹泻205
第三十节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及人类克雅病208
第三十一节 森林脑炎208
第三十二节 手足口病209
第三十三节 水痘210
第三十四节 尖锐湿疣211
第三十五节 生殖器疱疹212
第三十六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213
第三十七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214
第三十八节 军团菌病214
第三十九节 莱姆病216
第四十节 软下疳221
第四十一节 幽门螺杆菌病222
第四十二节 大肠杆菌226
第四十三节 侵袭性链球菌感染227
第四十四节 媒介生物控制229
第四十五节 预防接种233
第四十六节 消毒242
第四十七节 医院感染250
第二章 寄生虫病264
第一节 总论264
第二节 疟疾266
第三节 血吸虫病269
第四节 丝虫病271
第五节 黑热病273
第六节 阿米巴痢疾275
第七节 包虫病276
第八节 华支睾吸虫病278
第九节 并殖吸虫病280
第十节 带绦虫病与猪囊尾蚴病283
第十一节 旋毛虫病285
第十二节 弓形虫病287
第十三节 钩虫病288
第十四节 蛔虫病289
第十五节 鞭虫病290
第十六节 蛲虫病291
第三章 地方病292
第一节 地方病学绪论292
第二节 克山病294
第三节 大骨节病299
第四节 碘缺乏病303
第五节 地方性氟中毒307
第六节 地方性砷中毒312
第四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16
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316
第二节 慢性病的综合防治320
第三节 针对危险因子的干预321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323
第五节 糖尿病324
第六节 肿瘤防治325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26
第八节 意外损伤预防327
第九节 监测327
第十节 慢性病综合防治评价330
公共卫生专业、职业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指南333
第一篇 基础知识335
第一章 卫生法335
第二章 卫生标准335
第三章 预防性卫生监督343
第四章 社会医学350
第五章 卫生统计350
第六章 计算机应用350
第七章 流行病350
第八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50
第九章 卫生经济350
第二篇 营养与食品卫生351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352
第二章 食品污染及其防治356
第三章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361
第四章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卫生365
第五章 食品企业建筑设计卫生要求368
第六章 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管理372
第七章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管理375
第八章 食品卫生监测377
第九章 食品卫生监督与许可379
第十章 食源性疾患与食物中毒382
第三篇 环境卫生384
第一章 环境卫生概述384
第二章 生活饮用水卫生391
第三章 公共场所卫生397
第四章 化妆品卫生412
第四篇 职业卫生423
第一章 概论423
第二章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与工效424
第三章 人类工效学426
第四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434
第五章 粉尘危害及预防措施443
第六章 高温、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447
第七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453
第八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控制455
第九章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468
第十章 职业安全474
第十一章 职业性健康检查与职业病管理475
第十二章 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478
第十三章 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480
第十四章 职业病防治法482
职业病防治法484
第一章 总则484
第二章 前期预防486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487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490
第五章 监督检查492
第六章 法律责任493
第七章 附则496
第五篇 放射卫生497
第一章 放射卫生学绪论497
第二章 电离辐射剂量学498
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509
第四章 放射卫生防护520
第五章 放射卫生监督533
第六章 放射生物效应542
第六篇 学校卫生550
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550
第二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553
第三章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553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555
第五章 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营养556
第六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557
第七章 教育过程卫生559
第八章 学校卫生监督561
第九章 学校卫生管理564
第十章 学校卫生服务565
妇幼保健专业资格考试指南569
第一篇 基础学科571
第一章 妇产科学571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571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572
第三节 妊娠生理574
第四节 妊娠诊断575
第五节 孕期监护与保健576
第六节 正常分娩578
第七节 正常产褥579
第八节 妊娠病理580
第九节 高危妊娠588
第十节 妊娠合并症590
第十一节 异常分娩590
第十二节 分娩期并发症590
第十三节 异常产褥590
第十四节 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外阴营养不良)591
第十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591
第十六节 女性生殖器肿瘤596
第十七节 滋养细胞疾病598
第十八节 月经失调598
第十九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598
第二十节 不孕症599
第二十一节 计划生育600
第二章 儿科学604
第一节 绪论604
第二节 生长发育605
第三节 营养和营养性疾病608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608
第五节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609
第六节 遗传性疾病610
第七节 免疫性疾病612
第八节 感染性疾病613
第九节 结核病616
第十节 消化系统疾病617
第十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622
第十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626
第十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628
第十四节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631
第十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634
第十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635
第三章 内科学636
第一节 常见症状与体征636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640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41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642
第五节 呼吸衰竭642
第六节 肺炎643
第七节 肺结核644
第八节 高血压646
第九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48
第十节 胃、十二指肠疾病651
第十一节 肝硬化651
第十二节 尿液检查652
第十三节 肾小球疾病653
第十四节 泌尿系感染654
第十五节 贫血654
第十六节 糖尿病655
第十七节 病毒感染658
第十八节 脑血管疾病661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662
第一节 绪论662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663
第三节 心理卫生669
第四节 心身疾病670
第五节 心理评估672
第六节 心理治疗与咨询674
第七节 病人心理677
第八节 医患关系679
第五章 妇幼营养学682
第一节 绪论682
第二节 特殊条件人群的营养682
第六章 流行病学687
第七章 卫生统计687
第八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87
第九章 社会医学687
第二篇 专业学科(妇女保健学)688
第一章 妇女保健学概论688
第一节 妇女保健学688
第二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688
第三节 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688
第四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内容和特点689
第五节 妇女保健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690
第二章 女童保健693
第三章 少女保健695
第一节 少女的生理特点695
第二节 少女的心理、行为和社会特点696
第三节 少女保健要点697
第四章 围婚保健699
第一节 婚前保健699
第二节 婚前医学检查699
第三节 婚前卫生指导701
第四节 婚前卫生咨询701
第五章 围产保健702
第一节 母亲安全702
第二节 孕前保健703
第三节 妊娠期保健703
第四节 分娩期保健704
第五节 产褥期保健705
第六章 围产监护706
第七章 围产保健管理709
第一节 围产保健的组织管理709
第二节 围产保健的资料管理710
第三节 评价围产保健工作的指标711
第四节 高危管理712
第五节 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评审713
第六节 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评审714
第八章 母乳喂养716
第九章 更年期保健717
第一节 更年期妇女的特点717
第二节 更年期妇女的生理特点717
第三节 更年期保健要点717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妇女健康719
第一节 环境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和防护719
第二节 职业危害对妇女健康的影响719
第三节 妇女劳动保护和保健措施及法规723
第十一章 妇科病普查普治726
第三篇 儿童保健学728
第一章 绪论728
第二章 体格生长发育728
第三章 神经心理发育732
第四章 合理营养734
第五章 生活安排及体育锻炼736
第六章 心理卫生737
第七章 计划免疫738
第八章 儿童各年龄期保健740
第九章 社区儿童保健743
第十章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744
第十一章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750
健康教育专业资格考试指南753
第一篇 基础知识755
第一章 流行病学755
第二章 卫生统计学755
第三章 社会医学755
第四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概述755
第五章 环境卫生概述755
第六章 职业卫生概述756
第七章 妇幼保健756
第八章 学校卫生756
第二篇 专业知识757
第一章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757
第二章 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757
第一节 传播757
第二节 干预776
第三节 培训778
第三章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784
第一节 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784
第二节 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790
第三节 健康评价796
第四章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06
第一节 概述806
第二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要素808
第三节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810
第四节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健康教育814
第五章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18
第一节 概述818
第二节 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820
第三节 患者教育内容与程序822
第六章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26
第一节 概述826
第二节 意义827
第三节 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827
第七章 学校健康促进831
第一节 涵义及特征831
第二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832
第三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833
第四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836
第八章 老年人健康教育837
第九章 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843
第一节 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的意义843
第二节 遗传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844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846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的健康教育850
第十章 不同危险因子的干预853
第一节 控制吸烟853
第二节 营养干预指导856
第三节 高血压防治860
第四节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862
第五节 性病和艾滋病预防控制865
第六节 意外损伤干预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