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舍全集》补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老舍全集》补正](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181799.jpg)
- 张桂兴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750782101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6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老舍全集》补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空前的学术价值难以弥补的遗憾——《老舍全集》十九卷本读后(代序)1
本卷说明3
《老舍全集》第13卷校读3
上编 《老舍全集》校读3
游击战4
贺新约5
生产就业6
改编“绕口令”7
维生素(改编菜单子)7
活“武松”7
铃铛谱8
假博士(改编文章会)8
家庭会议9
对对子9
神仙辞职11
试验田11
我们选举了毛主席12
过新年12
小相声一则12
陈各庄上养猪多13
吓一跳14
中苏同盟14
打小日本15
西洋景词画16
成渝路上(长诗)17
英雄赞17
音乐的生活18
海外新声18
微笑19
国葬19
恋歌20
救国难歌20
红叶20
教授21
慈母21
空城计22
长期抵抗22
希望23
青年23
军民联欢24
保我河山24
新青年24
怒25
二期抗战25
从军乐25
她记得!26
壁报诗26
新恋歌27
抗战民歌27
打(游击队歌)27
贺张伯苓先生七十大庆28
元旦铭28
清明29
祝贺儿童节30
山高挡不住太阳——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而作30
欢迎曲31
听王少堂老人评讲《武松打虎》有感31
新春之歌32
春暖花开32
祝贺北京解放十年32
定战地于石景、金顶二山。我军驻石景作战两次,我先胜而后败。同学各有记,乃为诗以志胜概33
歌唱伟大的党33
札兰屯的夏天33
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34
诗三律34
赠关友声34
题静庐写秃松小品35
题静庐归雁图35
诗四首35
赠吴组缃35
赠潘孑农36
为关良《凤姐图》题诗36
为《茶馆》人物速写配诗37
元旦试笔37
赠田仲济37
为内蒙古百万民歌展览会献诗38
元旦高兴38
访东风人民公社38
改编《荷珠配》脱稿有感39
庆元宵39
贺北京市美术展览会开幕39
春游小诗40
内蒙东部纪游40
包头颂40
内蒙即景(小诗九首)40
迎春41
大好春光41
亿众学雷锋42
观豫剧《花打朝》42
诗一首42
诗三首43
津门吟43
赠玛拉沁夫43
赠李慕良44
祝捷44
诗谢郭老秋雨中来访45
献诗祝贺45
凯歌45
向日本话剧团献诗46
诗三首——中国人民坚决站在多米尼加人民一边46
游日十七首46
赠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47
一些印象(四、五、六、七)48
目录48
《老舍全集》第14卷校读48
趵突泉的欣赏(济南通信)49
非正式的公园(济南通信)49
头一天50
小麻雀50
记涤洲51
小动物们52
还想着它52
青岛与山大53
何容何许人也53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54
勿忘今日54
我的几个房东54
三个月来的济南55
善心55
吊济南57
事情要大家作58
我们携起手来59
到武汉后59
不泄气真诠59
新气象新气度新生活60
一年来之文艺61
这一年的笔62
关于“文协”64
别武汉64
且在生活上表现点爱国样子吧,哪怕是假的也可以!66
文武双全66
“国宝”66
血点67
在新都文化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大会上的演讲(摘要)67
工作起来吧69
在成都69
努力,努力,再努力!70
“文协”与青年70
血债——敌机狂炸重庆71
以雪耻复仇的决心答复狂炸71
“五四”之夜71
归自西北72
去年今日73
宗月大师73
自谴74
希望与祝贺74
敬悼许地山先生75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76
剧教77
哀莫大于心死78
成绩欠佳,收入更欠佳78
青蓉略记79
述志80
批评与偏见81
贺中国艺术剧社首次公演81
“四大皆空”82
一年之计在于春83
我说85
给茅盾兄祝寿85
谈献金85
美国人的苦闷86
由三藩市到天津87
北京的春节88
介绍北京相声改进小组88
大地的女儿89
我热爱新北京89
挑起新担子90
曲艺的新军90
和平与文艺91
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91
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91
学习笔记92
生活,学习,工作92
大喜92
幸福的保证书93
当作家并无捷径94
拥护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94
吴祖光为什么怒气冲天95
创作的自由95
祝贺《收获》创刊96
白石夫子千古97
应当感谢党的领导97
树立新风气——1957年9月17日在中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98
三点期望100
勖青年作家——1957年10月7日在批判刘绍棠大会上的发言100
庆祝国庆100
红与专101
曲艺界拿出干劲来101
北京戏剧界别让上海赶过101
安国访问述感102
粉碎杜勒斯的强盗逻辑102
过新年103
金黛莱103
北京干净——为北京解放十周年而作105
悼念罗常培先生105
《老舍全集》第15卷校读105
今天的儿童有幸福105
归自莫斯科106
向妇女同志们致敬106
悼于非闇画师107
眼福107
人健国强108
思想跃进的结果108
观众与演员都真幸福109
一点期望109
公社花开大院红110
民族团结万岁110
朝鲜人民永远胜利111
致贺致敬111
祝贺朝鲜人民的伟大节日112
立春大吉113
内蒙风光(节选)113
人的跃进113
锦绣江山114
敬悼我们的导师114
五十而知使命114
记忆犹新115
一些印象(一、二、三)116
与日本友人的一次谈话116
更大一些的想象(济南通信)117
耍猴(济南通信)118
济南的药集(济南通信)118
祭子路岳母文119
一天120
关于个人生活的梦想120
广智院(济南通信)120
真正的学校日刊121
当幽默变成油抹121
估衣(济南通信)121
打倒近视122
写信122
路与车(济南通信)122
吃莲花的122
自传难写123
新年醉话123
特大的新年123
抬头见喜124
考而不死是为神125
观画记125
大发议论125
神的游戏126
小病126
习惯128
老舍创作129
读书129
西红柿130
谈教育130
有钱最好130
暑避131
歇夏(也可以叫作“放青”)131
立秋后132
檀香扇132
我的理想家庭133
婆婆话133
鬼与狐133
在青岛青年会的讲演134
搬家134
英国人与狗猫135
理想的文学月刊135
大明湖之春135
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136
外行话137
在民国卅年元旦写出我自己的希望137
短景137
在乡下138
筷子139
“七七”抗战五周年纪念139
多鼠斋杂谈140
割盲肠记140
入城141
今年的希望141
闲谈142
在火车上142
我怎样投稿143
文艺学徒143
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144
乍看舞剑忙提笔144
致友人书145
致黎烈文145
致陶亢德146
答友人书147
致《论语》147
致胡风148
致××兄148
致重庆友人149
致周扬149
致××150
一封公开信150
家书151
致西南的文艺青年151
致×兄152
致××兄152
致吴祖光153
致茅盾153
致史超明154
作家书简154
海外书简154
有关《西望长安》的两封信155
致赵建源155
致邵力子155
致臧克家156
致秦兆阳157
答匿名信157
致吴海法158
致《新港》编辑部158
致日本青年朋友们158
致华小冬159
谈幽默160
我怎样写《火葬》160
《老舍全集》第16卷校读160
景物的描写161
人物的描写162
语言、人物、戏剧——与青年剧作者的一次谈话163
言语与风格163
事实的运用163
人物、语言及其他164
儿童剧的语言165
话剧的语言165
语言与生活165
对话浅论166
戏剧语言——在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166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167
文病168
谈叙述与描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的讲话摘要168
比喻169
多练基本功——对石景山钢铁公司初学写作者的讲话摘要170
看宽一点170
谈简练——答友书170
谈读书170
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发言171
勤有功171
论文学的形式173
臧克家的《烙印》175
小说里的景物175
我的创作经验——在市立中学之讲演176
诗与散文177
中国民族的力量——在国立山东大学1934年上学期第五次总理纪念周上的讲演177
我的创作经验(讲演稿)179
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我最爱的作者——康拉得180
《关友声画集》序180
几句不得人心的话181
文艺中的典型人物181
通俗文艺散谈182
《古城的怒吼》演出了182
《抗日三字经》序182
论通俗文艺183
在新歌剧改进诸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183
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184
答客问185
抗战中的通俗文艺185
对于抗战诗歌的意见——在“文协”第二次诗歌座谈会上的发言186
艺术家也要杀上前去187
《抗战诗歌集》(二集)序187
抗战中的中国文艺(对苏广播)187
怎样维持写家们的生活188
三年来的文艺运动190
《国家至上》说明之一190
宣传工作还不够190
灵的文学与佛教191
《凤》序193
怎样学诗194
诗人194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195
我的“话”195
略谈抗战文艺196
怎样写小说198
知难而“进”199
献曝201
《老舍全集》第17卷校读201
谈诗——在文华图书馆专校演词202
一点点写剧本的经验204
形式·内容·文字205
如何接受文学遗产206
抗战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形208
妇女与文艺——为妇女辅导院讲演215
多习多写215
诗·戏剧·小说215
怎样读小说216
读与写——卅二年三月四日在文化会堂讲演217
文学遗产应怎样接受223
习作二十年224
答客问224
创作经验谈227
文艺的工具——言语227
关于文艺诸问题——在复旦大学讲演229
怎样写文章231
《偷生》之前232
写与读233
走向真理之路——在文艺欣赏会致词234
邵恒秋先生画展234
谈中国现代木刻——《中国版画集》序235
习作新曲艺的一些小经验236
谈相声的改造236
从技巧上说238
大众文艺怎样写238
“现成”与“深入浅出”239
相声改进了240
民间曲艺问题——在北大纪念“五四”文艺晚会上的讲话240
《老舍选集》自序241
暑中写剧记241
略谈戏改问题243
锦绣的城243
略谈普及工作243
《方珍珠》的弱点244
大众文艺创作问题244
怎么写快板244
宣传文字要通俗、结实245
谈《将相和》246
谈《方珍珠》剧本246
《龙须沟》写作经过247
《龙须沟》的人物248
散文并不“散”250
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在全国文工团工作会议上的发言251
对于观摩演出节目的意见251
青年朋友们,再多多创作吧!253
我怎样学习语言254
谈文艺通俗化255
谈用字256
关于写作的几个问题256
新曲艺应更进一步257
怎样运用口语257
要为目前的政治任务写作257
我怎么写的《春华秋实》剧本258
学习民间文艺258
介绍《柳树井》258
请多注意通俗文艺262
《骆驼祥子》和两种《龙须沟》262
诗与快板263
看了一部好片子——《侦察兵》264
关于文学翻译工作的几点意见264
跟战士们谈写作265
谈“粗暴”和“保守”265
谈翻译266
论悲剧266
关于阅读文学作品266
就业余创作和正确反映民族特点等问题答记者问267
文学修养268
八年所得268
打倒洋八股——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发言269
答某青年269
看《茶馆》排演270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271
观画271
听曲感言272
我们的国家是诗的国家272
读诗272
新风格273
答友问273
小故事274
我的几句话274
我的几点体会274
热爱今天275
全面地准备275
我为什么写《全家福》275
一点小经验276
要真钻,也要大胆创造276
喜剧点滴276
谈修改文字277
出色的报道277
天山文彩——介绍《新疆兄弟民族小说选》278
向张士珍学习278
读了《娥并与桑洛》279
一点印象279
要言不烦,有戏可做280
诗与创造280
读诗感言281
读王培珍的日记281
《老舍全集》第18卷校读281
从盖老的《打店》说起282
阿根廷的伟大作家和民主战士——纪念多明戈·富斯蒂诺·萨米恩托诞生一百五十周年282
舞台花甲283
对曲剧的发展说几句话283
生活与读书284
勤学苦练,提高作品质量——在大同市一个文艺报告会上的讲话284
本固枝荣——对天津市爱好文学的青年的一次讲话摘要285
说好新书288
新的香花288
观画短记288
谈现代题材288
新《王宝钏》289
文学创作和语言——在作协湖南分会举办的文学讲座会上的报告290
积极发挥文艺尖兵的战斗作用294
从记事练起,天天练,认真练294
戏剧漫谈294
五个了不起295
曲艺的跃进295
祝贺话剧的新胜利295
谈快板296
银幕上的《一百个放心》296
《北京话语汇》小序296
《齐大月刊》编辑部的一两句297
与英国人斯图尔特·格尔德、罗玛·格尔德的谈话297
抗战与文艺——两年来全国文艺活动的报告298
文艺界动员情况述略300
对三十二年文艺界的希望302
让我们团结起来——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发起人大会上的讲话303
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大会的开幕词304
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工作总结报告——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305
北京市“文联”去年工作简述305
祝北京市“文联”成立305
我们的新生力量在成长306
壮大青年作家的队伍306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306
基督教的大同主义307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307
出毛病的大幺308
学者309
客309
隐者309
几封信310
维廉·韦子唯兹310
“我发明的死”310
文学与作家311
批评与批评者311
文艺中理智的价值312
文艺中道德的价值313
战壕脚314
一九六一年日记(7月29日~10月16日)315
一九五○年日记(1月1日~12月31日)315
《老舍全集》第19卷校读315
目录315
一九六二年日记(1月1日~19日,2月22日~4月12日)317
一九六五年日记(3月20日~4月29日)318
儿童主日学与儿童礼拜设施之商榷319
一九六六年调查资料(猪多肥多粮多的陈各庄大队)319
老舍年谱321
北京缸瓦市伦敦会改建中华教会经过纪略321
全集篇目索引371
参观津、保小学校特别调查报告375
下编 《老舍全集》补遗375
参观苏省小学教育报告385
论滑稽——在北平青年会的讲演摘要416
国庆与重阳的追记(济南通信)419
新年的梦想425
吃莲花的427
写信431
小动物们(鸽)续433
闲话创作439
在怎样编制士兵通俗读物座谈会上的发言441
会务报告443
为于志恭题词448
在阿特丽女士欢迎会上的致词449
且在生活上表现点爱国样子吧,哪怕是假的也可以!451
在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晚会上的讲演(摘要)453
抗战民歌二首455
写给《中央日报》的公开信458
打(游击队歌)460
在西安的一次演讲462
在新诗漫谈会上的发言465
在“蜀道”首次座谈会上的发言466
在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467
在“文协”小说晚会上的发言469
在文艺讲演会上的讲演471
自谴472
敬悼许地山先生475
赠赵清阁478
谈献金479
《四世同堂》预告481
维生素(改编菜单子)482
相声改进了486
在戏剧改革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487
在诗歌朗诵座谈会上的发言489
《龙须沟》人物介绍491
我热爱新北京494
深入了解北京,写出更多的作品来——与《光明日报》记者的谈话498
世界人民要求释放季洛姆501
在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闭幕词502
拥护“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的谈话504
顶可爱的北京505
拥护“声讨胡风反党集团”507
与沈阳文艺工作者的谈话508
与《文汇报》驻京记者谈“双百”方针511
在兰谈“放”、“鸣”及业余创作513
白石夫子千古515
在如何改进文风座谈会上的发言518
《茶馆》群像522
春联四副527
谈中学语文教学——答《北京日报》记者诸有琼528
十年笔墨531
过新年535
新春之歌543
祝日本前进座剧团永远前进549
春联550
内蒙风光551
内蒙东部记游564
我想唱一支歌567
拉郎配569
你看见过肯尼迪吗611
谈少数民族创作——和青年剧作家谈有关剧本创作问题(摘要)613
在研究林斤澜作品小型座谈会上的发言615
致高利克617
《骆鸵祥子》斯洛伐克文译本序618
与青年剧作者新年联欢时的谈话619
多写些小戏620
访问日本仙台时的讲话623
后记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