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 第2版
  • 纪越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854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1

第1章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1

1.1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1

1.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2

1.1.3 现代通信网的分层结构4

1.1.4 通信网组网结构5

1.1.5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7

1.2 现代通信网的支撑技术8

1.2.1 信息应用技术8

1.2.2 业务网技术9

1.2.3 接入与传送网技术10

1.3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本章小结14

习题14

第二篇 信息应用技术15

第2章 通信业务15

2.1 模拟与数字视音频业务15

2.1.1 视音频信息基本概念15

2.1.2 视音频信息数字化20

2.1.3 视音频压缩编码21

2.1.4 视音频业务种类30

2.2 数据通信业务35

2.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5

2.2.2 数据通信业务36

2.3 多媒体通信业务38

2.3.1 多媒体通信业务及其特点38

2.3.2 多媒体通信技术规范与标准41

本章小结44

习题44

第3章 通信终端44

3.1 音频通信终端45

3.2 图形、图像通信终端45

3.3 视频通信终端46

3.3.1 彩色电视摄像机46

3.3.2 多媒体计算机用摄像头47

3.3.3 视频显示终端47

3.4 数据通信终端48

3.5 多媒体通信终端50

3.5.1 多媒体终端形式51

3.5.2 多媒体通信终端接口55

3.5.3 多媒体通信终端软件系统56

本章小结57

习题57

第三篇 业务网技术59

第4章 业务网技术基础59

4.1 业务网概述59

4.1.1 业务网的基本技术要素及分类59

4.1.2 交换在业务网中的地位与作用61

4.2 节点交换技术63

4.2.1 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63

4.2.2 窄带交换技术64

4.2.3 宽带交换技术66

4.2.4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节点交换技术68

4.2.5 网络技术72

4.3 节点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73

4.3.1 连接功能的数学描述73

4.3.2 连接功能的基本技术75

4.3.3 接口功能79

4.3.4 信令功能79

4.3.5 控制功能82

本章小结82

习题83

第5章 电话网技术84

5.1 电话网概述84

5.1.1 电话网的组成84

5.1.2 电话网结构84

5.1.3 电话网的路由选择89

5.1.4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92

5.1.5 电话信令网的组成与结构92

5.2 数字电路交换技术93

5.2.1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分类93

5.2.2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硬件功能结构94

5.2.3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软件功能结构103

5.2.4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性能指标108

5.3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109

5.3.1 ISDN的概念109

5.3.2 ISDN的网络功能110

5.3.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112

5.3.4 ISDN的业务功能及应用114

5.4 智能网技术115

5.4.1 智能网概述115

5.4.2 智能网的结构与功能116

5.4.3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117

5.4.4 智能网的应用122

5.5 电信管理网125

5.5.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125

5.5.2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126

5.5.3 电信管理网的逻辑分层与管理功能128

本章小结130

习题130

第6章 数据网技术132

6.1 数据网概述132

6.1.1 数据网的分类132

6.1.2 数据通信系统构成133

6.1.3 数据网的构成133

6.2 分组交换网及相关技术134

6.2.1 分组交换的概念134

6.2.2 分组交换网技术137

6.3 帧中继技术142

6.3.1 帧中继的基本概念142

6.3.2 帧中继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143

6.3.3 帧中继的应用146

6.4 数字数据网技术146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146

6.4.2 DDN的构成和一般结构形式147

6.4.3 DDN中64 kbit/s数字信道复用及数字交叉连接的概念149

6.4.4 DDN网络业务类别及用户入网方式150

6.5 以太网技术151

6.5.1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51

6.5.2 以太网的协议结构和网络系统组成152

6.5.3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153

6.6 ATM技术155

6.6.1 ATM技术基本原理155

6.6.2 ATM交换系统161

本章小结166

习题166

第7章 IP网技术167

7.1 互联网概述167

7.2 IP网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地址168

7.2.1 IP网协议的体系结构168

7.2.2 互联网的协议地址169

7.3 IP网数据报转发与路由器组网172

7.3.1 数据报的转发与路由器工作过程172

7.3.2 路由器组网体系结构172

7.3.3 路由器的组网特点173

7.4 IP电话网技术174

7.4.1 IP电话网基本模型174

7.4.2 IP电话通信流程175

7.4.3 IP电话网与传统电话网(PSTN)的比较176

7.5 ATM与IP融合技术177

7.5.1 IP Over ATM177

7.5.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177

本章小结178

习题178

第四篇 接入与传送网技术181

第8章 传送网技术基础181

8.1 传送网概述181

8.1.1 传送与传输181

8.1.2 传送网分层结构182

8.2 同步数字传送网技术182

8.2.1 SDH传送网产生背景183

8.2.2 SDH帧结构与段开销188

8.2.3 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196

8.2.4 SDH网络中的基本网元211

8.2.5 SDH自愈网原理216

8.3 传送网主要性能指标226

8.3.1 误码特性226

8.3.2 抖动特性227

8.3.3 可靠性与可用性228

本章小结229

习题229

第9章 光纤通信技术230

9.1 光纤通信概述230

9.1.1 电磁波谱230

9.1.2 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结构与特点232

9.2 光纤传输原理与特性234

9.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234

9.2.2 光纤的导光原理236

9.2.3 光纤的传输特性240

9.2.4 单模光纤245

9.3 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247

9.3.1 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247

9.3.2 光发送机256

9.3.3 光检测器259

9.3.4 光接收机263

9.4 光纤通信系统266

9.5 光放大技术269

9.5.1 光放大器269

9.5.2 EDFA的应用形式与特点272

9.6 光波分复用技术273

9.6.1 WDM系统构成273

9.6.2 WDM技术的特点275

9.7 光时分复用技术276

9.7.1 OTDM系统构成276

9.7.2 OTDM技术特点277

9.8 光纤孤子通信技术278

9.8.1 光纤孤子通信系统构成278

9.8.2 光纤孤子通信关键技术279

9.9 光传送网技术279

9.9.1 光传送网的引入279

9.9.2 光传送网结构与特点281

9.9.3 光传送网的节点技术284

本章小结286

习题286

第10章 无线通信技术287

10.1 无线通信概述287

10.2 无线传播环境及其特性288

10.2.1 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288

10.2.2 电波传播的几何模型289

10.2.3 电波的多径传播和衰落293

10.2.4 链路预算298

10.3 无线传输技术299

10.3.1 天线基本知识299

10.3.2 调制技术300

10.3.3 抗衰落及抗干扰技术301

10.3.4 多址技术310

10.4 陆地移动通信系统319

10.4.1 概述319

10.4.2 蜂窝的概念322

10.4.3 系统模型326

10.4.4 无线资源管理327

10.4.5 移动性管理328

10.4.6 安全性管理329

10.4.7 GSM系统329

10.4.8 CDMA系统331

10.4.9 无线局域网334

10.4.1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36

10.4.11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340

10.5 数字微波通信340

10.5.1 概述340

10.5.2 数字微波在整个通信网中的位置341

10.5.3 数字微波线路341

10.5.4 数字微波的波道及其射频频率配置345

10.6 卫星通信系统348

10.6.1 概述348

10.6.2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率349

10.6.3 卫星通信基础350

10.6.4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355

10.6.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359

10.6.6 平流层通信366

本章小结369

习题369

第11章 综合业务接入技术370

11.1 接入网概述370

11.1.1 接入网的产生370

11.1.2 接入网的定义372

11.1.3 接入网的接口类型373

11.1.4 接入网的协议参考模型375

11.1.5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375

11.1.6 接入网的特点378

11.1.7 接入网的接入技术分类378

11.2 铜线接入技术380

11.2.1 数字用户线技术380

11.2.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382

11.3 光纤接入技术386

11.3.1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387

11.3.2 光纤接入网的种类389

11.3.3 无源光网络中的复用技术390

11.4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394

11.4.1 系统结构394

11.4.2 频谱安排395

11.4.3 交互式数字视频396

11.5 无线接入技术397

11.5.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397

11.5.2 移动接入技术400

11.6 接入网的维护管理400

11.6.1 接入网管理功能的概述400

11.6.2 接入网的管理功能402

本章小结402

习题402

第五篇 下一代网络技术405

第12章 下一代网络技术405

12.1 下一代网络概述405

12.1.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和特征405

12.1.2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406

12.2 软交换技术407

12.2.1 软交换的概念407

12.2.2 软交换系统的构成及通信流程408

12.3 Ipv6技术410

12.3.1 Ipv6技术的引入及其特点410

12.3.2 IPv6地址体系结构412

12.3.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414

12.4 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416

12.4.1 ASON结构与特点416

12.4.2 ASON控制平面419

12.4.3 ASON关键技术421

本章小结424

习题424

结束语425

参考文献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