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
  • 靳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780116302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思想品德课程哲学基础1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唯物主义基础2

一、思想品德现象的客观存在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出发点2

二、思想品德意识与思想品德存在的辩证关系5

三、思想品德课程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7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论原理9

一、思想品德课程要尊重和运用认识辩证过程规律10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真理性认识13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唯物史观内容17

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客观重要性17

二、树立正确的改革观,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品德课程21

第四节 思想品德课程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25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26

二、抽象到具体的方法27

三、归纳和演绎的方法28

四、分析和综合的方法29

附录131

第二章 思想品德课程道德理论41

第一节 人生观41

一、人生观概述41

二、社会主义人生观述要43

三、社会主义人生观建设的多维视角49

第二节 道德观51

一、道德概述51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结构55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操作思路67

第三节 价值观70

一、价值观概述70

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阐释73

三、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基本举措75

附录278

第三章 思想品德课程法律意识93

一、人类认识法的本质的历史进程94

第一节 法的本质论94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99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02

第二节 法的作用论103

一、法的作用原理104

二、法的规范作用105

三、法的社会作用107

第三节 法制论111

一、法制的概念111

二、法制与法治112

三、法制与民主115

第四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论117

一、法与经济118

二、法与政治119

三、法与宗教120

四、法与科学技术121

一、法律体系的含义122

第五节 法律体系论122

二、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123

三、我国的法律体系124

四、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126

附录3127

第四章 思想品德课程美学原则131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131

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131

二、美的基本特性及其与真善的关系134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与真善美137

第二节 美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138

一、美育的性质和特点139

二、美育的任务和作用141

三、美育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144

一、思想政治教育吸收“人格美”的美学知识145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美学原则145

二、世界观教育吸收“审美观”的基本知识147

三、人生观教育吸收“审美价值理想”的基本知识149

四、道德教育吸收“社会美”的基本知识150

第四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审美原则152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结构美153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节奏美156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语言艺术美158

附录4161

第五章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指导170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170

一、心理学的诞生170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72

三、与思想品德课程关系密切的心理学175

一、心理现象182

第二节 心理与心理素质182

二、心理素质与心理品质184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187

一、大学生心理的认识角度187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189

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课题191

第四节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基础193

一、思想政治品德与心理的关系193

二、思想政治品德的心理结构197

三、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品德202

附录5204

第六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对象论206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206

一、大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206

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其特点211

三、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215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220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培养要求2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224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创新能力的培养228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正确评价231

一、正确评价大学生的意义、标准和方法231

二、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237

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241

附录6246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268

第七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论268

一、政治性269

二、思想性271

三、教育性275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2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新要求278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279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含义286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286

二、研究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意义287

三、高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288

附录7299

第八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修养论307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特殊职责307

一、教师的历史地位、社会作用307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特殊职责313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自我修养317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317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自我修养与提高328

第三节 想品德课程教师的选拔与培养333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选拔333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培养334

附录8335

后记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