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城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城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87179.jpg)
- 叶连松主编;鲁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3344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城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城镇化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城镇的涵义1
一、我国古代城镇的概念1
二、我国现阶段城镇的涵义3
第二节 城镇化基本概念5
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区别5
二、各学科对城镇化涵义的理解6
三、中国对城镇化概念的理解和使用7
第三节 城镇形成与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8
一、有关城镇起源的理论8
二、城镇形成的经济基础9
三、城镇形成的社会基础11
第四节 城镇的设置标准12
一、城镇的界定方法12
二、中国城镇设置标准13
第五节 城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6
一、城镇的基本特征16
二、城镇的基本功能18
第二章 世界城市化道路25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化道路25
一、发达国家城市化历史沿革25
二、发达国家城市化多种发展模式29
第二节 世界城市化一般规律32
一、政治和民族独立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32
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伴生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32
三、城市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33
四、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前领先发展,是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35
五、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劳动生产率,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37
六、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生活环境差、低收入地区向生活环境好、高收入地区流动,是世界多数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38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38
一、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38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增长最快39
三、世界人口更多地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大都市区超常发展39
四、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化将朝着中小城市专业化的方向继续推进41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城市化的最终目标41
第四节 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41
四、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样化模式的路子42
三、城镇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适应42
一、城镇化必须以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为前提42
二、城镇化必须运用市场经济原则,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为动力,现代化为目标42
五、城镇化必须运用市场机制,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实行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43
第三章 中国城镇化道路44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进程44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镇化44
二、经济体制转型期的中国城镇化47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因素52
一、要考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52
二、要考虑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53
三、要考虑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8
四、要考虑城市经济规模净收益59
五、要考虑维护亿万农民的合法权益59
六、要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迁移成本60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特色60
一、坚持城市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走以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61
化的发展路子61
二、坚持合理发展大城市,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理的城镇体系的路子63
三、坚持以农村工业化为动力,走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在城乡结合部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路子73
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采取不同发展战略和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复合型的城镇化路子75
五、坚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走出一条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的路子77
六、坚持在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集中型、分散型、就地型相统一的城镇化路子78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以人为本,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子80
八、坚持改革开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出一条在城镇化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路子85
九、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各具特色的城镇化路子88
十、坚持在政府引导下,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路子93
一、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95
第四节 中国城镇化意义95
二、城镇化是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增收乏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96
三、城镇化是加快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96
四、城镇化是加大投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97
五、城镇化是实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98
六、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别与区域发展差距的重大步骤99
七、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99
第五节 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100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100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101
四、城镇规划缺乏科学性102
三、城镇规模结构不适当102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103
六、管理体制不适应103
七、社会保障不完善103
八、建设资金不足103
九、领导认识不到位104
第六节 中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趋势预测104
一、中国城镇化将加速发展105
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106
五、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106
二、城镇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106
三、城镇发展突出个性和特色106
六、一些城市将向“国际性大都市”迈进107
七、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107
八、城镇可持续发展势不可挡107
第四章 城镇化与城镇指标体系108
第一节 城镇化指标体系及编制原则108
一、编制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意义108
二、城镇化指标体系的编制原则109
三、城镇化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110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测度及评价111
一、城镇化水平的界定方法111
二、城镇化水平测算方法112
三、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115
四、城镇化的效应与测度120
第三节 城镇化预期测度及评价122
一、城镇化速度测算122
二、城镇化发展的预期测度方法124
第五章 国际性大都市与中国城镇化129
第一节 国际性大都市的内涵与特征129
一、国际性大都市的内涵129
二、国际性大都市的特征130
三、国际性大都市的功能131
四、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国际性大都市136
第二节 国际性大都市的现状和作用137
一、我国国际性大都市的现状137
二、国际性大都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38
一、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规律142
第三节 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模式142
二、大都市密集区145
三、都市圈149
四、城市群151
五、城市带152
第六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与中国城镇化153
第一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状与作用153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状153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156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殊性157
第二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157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殊功能159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变化161
第三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162
一、跨省区区域性中心城市163
二、省会城市164
三、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164
四、港口辐射区域性中心城市165
一、中小城市获得了较快发展167
第一节 中小城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67
第七章 中小城市与中国城镇化167
二、中小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69
第二节 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170
一、对以往中小城市功能定位的评价170
二、中小城市功能的科学定位171
第三节 中小城市发展模式及重点选择173
一、中小城市的发展原则173
二、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174
三、中小城市的发展重点176
一、小城镇在中国城镇化中的特殊意义177
第八章 小城镇与中国城镇化177
第一节 小城镇在中国城镇化中的地位177
二、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小城镇179
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179
第二节 小城镇发展现状182
一、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成就182
二、小城镇发展的问题与不足184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战略186
一、发展战略的内涵、依据186
二、经济发展战略187
三、社会发展战略189
第四节 小城镇发展指导原则190
一、优先发展重点中心镇的原则190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90
三、聚与散相结合的原则190
四、质与量相结合的原则191
第五节 小城镇发展模式191
一、苏南模式191
二、温州模式192
三、北方商贸型模式194
第九章 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196
第一节 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196
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镇化进程196
二、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199
三、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200
四、服务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205
第二节 小城镇特色经济205
一、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内涵205
二、城镇特色经济的决定因素206
三、区域特色经济的本质特征与生成机理207
四、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道路209
第三节 小城镇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211
一、技术创新是小城镇发展的持久动力211
二、体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保障213
第四节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15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215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215
三、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218
五、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220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220
第十章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222
第一节 小城镇规划222
一、小城镇规划编制的作用222
二、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和任务223
三、小城镇规划应坚持的原则224
四、小城镇规划中应把握的重点226
第二节 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27
一、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227
二、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228
三、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保证措施230
第三节 小城镇总体规划231
一、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231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232
三、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237
第四节 详细规划238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238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241
三、详细规划要点241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原则243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243
第五节 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243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内容244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244
五、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246
第六节 小城镇设计246
一、城镇设计的内涵246
二、不同阶段的城镇设计247
三、城镇设计的有效实施249
一、小城镇规划的实施原则250
第七节 小城镇规划的实施原则和措施250
二、小城镇规划的实施措施251
第十一章 小城镇的开发开放253
第一节 小城镇开发开放的任务253
一、小城镇开发开放的重要性253
二、小城镇开发开放的内容和目标255
三、小城镇开发开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58
四、小城镇开发开放的主要措施260
第二节 小城镇市场体系建立与完善261
一、小城镇市场体系建立的重要性262
二、小城镇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263
三、小城镇市场体系完善的途径264
第三节 小城镇工贸小区建设266
一、小城镇工贸小区建设的必要性267
二、小城镇工贸小区建设的原则与模式268
三、小城镇工贸小区建设的对策269
第四节 小城镇的对内对外开放270
一、小城镇对内对外开放的目标271
二、小城镇开放的方向与重点271
三、小城镇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273
第十二章 小城镇政府管理职能275
第一节 小城镇政府主要职能275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275
二、经济管理职能276
三、社会管理职能277
四、小城镇政府职能的不完善性277
第二节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77
一、行政管理体制现状278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79
第三节 小城镇财税体制改革284
一、财政体制现状284
二、财税体制改革285
第四节 经营城市290
一、“经营城市”的基本内涵290
二、经营城市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90
三、经营城市的实践方式和保障条件291
第五节 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291
一、小城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291
二、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292
三、有关保障措施295
第十三章 城镇化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297
第一节 城镇化中的思想道德建设297
一、思想建设298
二、道德建设300
三、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301
第二节 城镇化中的科教文卫事业302
一、大力发展城镇科技事业302
二、着力发展城镇教育事业304
三、努力繁荣城镇文化事业306
四、全力办好城镇卫生事业308
五、城镇体育事业311
第三节 城镇民主法制建设312
一、严肃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312
二、加强城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13
三、强化人大监督和各种社会监督314
四、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314
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314
七、深入开展普法教育315
六、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15
第四节 创建文明城镇316
一、开展创建文明家庭和文明户活动316
二、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317
三、开展城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317
四、共同营造城镇良好秩序318
五、创建洁净优美的城镇环境318
六、创建活动的要求及原则319
一、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21
第一节 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必要性321
第十四章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321
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323
第二节 城镇可持续发展特点及趋势325
一、城镇化及城镇可持续发展特点325
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327
第三节 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328
一、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28
二、城镇人口、经济与可持续发展330
三、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335
四、生态环境与城镇可持续发展339
五、城镇整体可持续协调发展345
第十五章 小城镇发展的组织与领导347
第一节 小城镇发展的观念更新347
一、树立市场经济观念347
二、树立质量效益观念348
三、树立流动性观念348
四、树立经济区域观念349
五、树立协调发展观念349
一、制定促进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350
第二节 加强领导,形成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合力350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351
三、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52
四、加强对城镇建设的领导354
第三节 小城镇区划调整与并乡扩镇355
一、乡镇规模过小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55
二、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重要意义356
三、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思路357
主要参考文献359
后记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