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工膝关节外科学 从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 primary and revision surgery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工膝关节外科学 从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 primary and revision surgery](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90759.jpg)
- 吴海山,吴宇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536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人工关节:膝关节-外科手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工膝关节外科学 从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 primary and revision surger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人工膝关节置换外科的历史与发展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人工膝关节的发展历史2
一、早期设计2
二、铰链假体3
三、双间室假体3
四、三间室假体3
五、限制性髁假体5
六、可活动衬垫假体5
七、单间室假体5
八、分级系统的概念6
第三节 全膝关节置换现状和研究方向6
一、现状7
二、研究方向10
三、小结12
第二章 膝关节解剖概要14
第一节 膝关节的构成14
一、骨性结构14
二、半月板解剖16
三、交叉韧带解剖17
四、侧副韧带解剖19
五、脂肪垫21
六、滑膜、滑膜皱襞与滑膜囊21
第二节 与膝关节置换术相关的解剖特点22
一、胫股角与下肢对线22
二、膝关节的稳定结构23
三、髌股关节的解剖特点23
第三章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26
一、膝关节的负荷26
二、膝关节的运动模式26
三、胫股及髌股关节力学特点28
四、膝关节的力学稳定29
五、人工膝关节术后生物力学特点30
第四章 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与分类34
第一节 基本设计理念34
一、假体的设计原则34
二、膝关节假体的设计特点35
第二节 现代人工膝关节系统的分类和选择40
一、分类41
二、选择41
第五章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43
第一节 基本原则43
第二节 导向器械使用原则46
一、胫股对线47
二、股骨部件47
三、胫骨部件48
五、胫骨准备49
四、髌骨部件49
六、股骨准备50
七、髌骨准备50
第三节 人工膝关节适应证和禁忌证51
一、适应证51
二、禁忌证52
第四节 术前准备53
一、术前教育53
二、术前评估54
三、体检54
四、放射学检查55
第五节 手术入路56
一、皮肤切口56
二、手术暴露58
三、内侧髌旁入路的手术技巧59
成形术的暴露61
四、股直肌瓣技术61
五、胫骨结节截骨和V-Y股四头肌61
六、髌旁内侧入路62
七、股四头肌下入路63
八、股四头肌中间入路64
九、膝关节外侧入路65
第六节 固定内翻畸形的内侧松解术66
一、术前计划66
二、内侧松解技术66
三、并发症67
第七节 固定外翻畸形的外侧松解术67
一、内植物的选择68
二、截骨术68
三、软组织的松解69
五、并发症70
第八节 膝关节屈曲挛缩的处理70
四、术后处理70
一、术前评估71
二、手术要点71
三、术后处理72
四、并发症72
第九节 复杂畸形的矫正72
一、术前计划73
二、手术入路73
三、内侧松解73
四、外侧松解73
五、截骨73
六、屈曲挛缩的矫正73
七、术后处理74
第十节 股骨部件的植入75
一、股骨部件的旋转对线75
三、手术要点76
二、胫骨干轴线76
第十一节 胫骨部件的植入77
一、内外翻77
二、屈曲-伸直78
三、内外侧/前后侧78
四、近侧-远侧78
五、旋转79
第十二节 髌骨部件的植入79
一、髌骨表面置换80
二、髌骨部件的设计80
三、带金属背衬的可旋转髌骨部件80
四、不置换髌骨81
第十三节 固定方式的选择81
一、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81
二、非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83
三、混合型人工膝关节87
第十四节 羟基磷灰石涂层88
一、羟基磷灰石的基础研究和相关的磷酸钙陶瓷88
二、涂层的应用88
三、羟基磷灰石涂层内植物的应用89
第十五节 髌骨运动轨迹的评估及处理89
一、术前评估89
二、术中评估89
三、髌骨运动轨迹不良的处理89
第十六节 双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90
一、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优点90
二、前后交叉韧带保留的缺点92
三、保留交叉韧带的方式92
第十七节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92
一、人工膝关节术中的韧带92
四、后交叉韧带与假体的设计93
二、正常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功能93
三、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人工膝关节的优点93
第十八节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94
第十九节 围手术期处理和康复96
一、术前练习96
二、抗生素96
三、密闭式引流97
四、切口愈合98
五、肺部护理98
六、胃肠道的处理98
七、泌尿生殖系统的处理98
八、出血的处理及与出血相关的贫血99
九、术后疼痛的处理100
十、持续被动活动100
十四、术后练习101
十三、负重101
十二、深静脉栓塞的预防101
十一、腓总神经损伤101
十五、住院时间103
十六、随访103
第二十节 影响初次全膝置换假体使用寿命的因素103
第六章 防止全膝置换技术失误的注意事项108
一、检查108
二、手术入路108
三、置换术平衡及预防不稳的一般原则109
第七章 活动衬垫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16
第一节 概述116
第二节 设计原理117
第三节 功能特点118
一、耐磨性119
二、稳定性120
三、活动性122
二、临床随访结果123
第四节 外科技术与临床随访结果123
一、外科技术123
第五节 活动衬垫脱位与更换124
一、活动衬垫脱位124
二、活动衬垫更换125
第八章 单髁置换术127
第一节 单髁置换127
一、手术对象127
二、手术过程127
三、假体的类型130
四、康复130
第二节 膝关节手术的假体位置130
一、手术对象与方法131
二、结果132
三、讨论133
一、发展概况135
第九章 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135
第一节 概述135
二、存在的问题136
第二节 现代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137
一、病例选择138
二、临床评估138
三、临床结果和并发症138
四、假体设计问题140
五、现代髌股关节置换术142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进展146
一、股骨滑车形态学146
二、髌骨轨迹147
三、髌股接触面积148
第四节 髌股、胫股关节运动重叠接触区域149
二、髌股、胫股接触区域染色法描记150
一、膝关节测试模型150
三、重叠区域髌股关节、胫股关节接触区压敏法测定151
四、实验结果151
第十章 亚洲人膝关节的处理方法155
一、亚洲人膝关节特点155
二、获得人工膝关节术后最大活动度的方法156
第十一章 术后评估160
第一节 临床评估160
一、鉴别诊断160
二、症状评估161
三、体检评估161
第二节 放射学评估163
一、术后检查163
二、CT或MRI检查169
第三节 膝关节评分系统170
一、HSS评分系统171
二、KSS评分系统172
三、膝功能评分173
四、WOMAC评估174
五、小结175
第十二章 特殊病情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78
第一节 严重骨质疏松的膝关节置换178
第二节 僵硬膝关节的人工膝关节技术178
一、术前评价178
二、手术路径179
三、软组织平衡问题179
四、受累多关节的手术选择180
五、融合膝关节的置换180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181
一、术前评估181
三、长期效果182
二、技术因素182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膝关节置换术183
第五节 骨坏死的膝关节置换术184
第六节 血友病性关节病的膝关节置换术184
第七节 膝关节外畸形的全膝置换术186
一、膝关节外畸形原因及对TKA的影响187
二、手术技术188
三、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后的TKA手术193
第八节 髌骨切除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术198
一、髌骨及其生物力学198
二、手术效果评价198
三、病例选择198
四、假体选择198
二、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199
一、定义及其原因199
第九节 髌骨高位和髌骨低位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199
五、术中处理199
三、手术要点200
第十三章 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203
第一节 人工膝关节术后疼痛203
一、疼痛评估203
二、病史203
三、体检204
四、辅助检查204
五、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205
六、疼痛评估的原则207
第二节 深静脉栓塞及其预防207
一、临床表现207
二、诊断208
三、预防208
一、膝关节血管解剖209
第三节 切口愈合不良209
四、治疗209
二、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因素210
三、临床表现210
四、治疗210
第四节 假体松动211
一、胫骨假体松动211
二、股骨假体松动212
三、髌骨假体松动213
第五节 胫骨假体周围骨折213
一、分型213
二、治疗214
三、翻修216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217
三、治疗217
第六节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17
一、分型217
第七节 髌骨骨折220
一、病因220
二、分型220
三、诊断221
四、治疗221
第八节 膝关节机械力学不稳222
一、伸膝不稳222
六、预防措施222
五、翻修术222
二、屈膝不稳224
第九节 膝关节僵硬和活动度受限224
一、术前因素225
二、术中因素225
三、术后因素226
三、关节镜技术227
二、适应证227
第十节 关节镜在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227
一、患者评价227
第十四章 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失败与翻修231
第一节 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病因231
一、分类231
二、危险因素231
三、来源或途径231
四、微生物学研究232
第二节 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预防232
一、术前环节232
二、手术室环节232
三、术后环节233
第三节 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诊断234
一、临床表现234
二、实验室检查234
三、影像学检查235
四、分子免疫技术236
五、术中冷冻组织学检查236
第四节 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临床处理236
一、深部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236
二、一期翻修术237
三、分期翻修术238
第五节 人工膝关节感染翻修的结局245
一、疼痛缓解和功能结局245
二、膝关节评分245
三、影像学表现245
四、手术并发症245
第六节 影响分期翻修手术成功的因素246
一、感染类型246
二、二期手术的间隔时间246
四、危险因素247
三、抗生素应用247
第七节 关节融合术248
一、适应证248
二、术前处理248
三、治疗方案248
四、手术技术249
五、固定方法249
六、促进愈合的方法251
第八节 膝关节切除成形术251
一、关节切除成形技术251
二、临床效果252
第十五章 非感染性因素的失败255
第一节 磨屑和骨溶解255
一、颗粒在骨溶解中的作用255
二、巨噬细胞-成骨细胞联合培养模型258
三、药物对颗粒-诱导骨质吸收的抑制作用259
第二节 术后骨缺损机制260
一、机械性骨缺损260
二、应力遮挡261
三、骨溶解261
四、骨坏死264
五、感染264
第三节 聚乙烯损害问题265
一、损害机制265
二、预防措施266
第十六章 假体失败后的翻修手术269
第一节 失败模式和术前评价269
一、对患者的评价269
二、失败的病因学270
三、暴露272
二、术前计划272
第二节 翻修手术原则272
一、失败机制272
四、假体取出273
五、骨缺损273
六、恢复关节线273
七、假体选择和固定273
八、膝关节稳定273
九、康复273
十、并发症预防273
第三节 翻修术的术中评估273
一、皮肤和皮下组织274
二、伸膝装置显露275
三、假体取出277
四、骨缺损评估277
第四节 假体取出278
一、术前评估和计划278
五、侧副韧带完整性评估278
二、失败假体的暴露279
三、股骨假体取出279
四、胫骨假体取出280
五、髌骨假体取出282
第五节 翻修假体的选择282
一、韧带缺损283
二、节段性骨缺损285
第六节 翻修技术286
一、重建胫骨平台287
二、屈膝稳定287
三、伸膝稳定时股骨假体的安装288
第七节 翻修术的软组织平衡288
一、内外侧软组织平衡289
二、伸屈膝间隙平衡289
三、内外侧软组织平衡和伸屈膝平衡的关系292
三、X线技术293
二、分类前提293
第十七章 骨缺损的翻修293
一、分类方案293
第一节 股骨和胫骨骨缺损的分类293
四、AORI分类294
五、分类系统的应用298
第二节 骨缺损的处理方法299
一、胫骨缺损299
二、股骨缺损302
三、假体固定303
第三节 胫骨组合假体的应用304
一、初次TKA304
二、翻修TKA305
三、组合假体与三体磨损305
第四节 异体骨移植在全膝翻修术中的应用306
一、生物学转归与免疫学研究306
二、骨移植的应用与效果307
三、胫骨异体骨309
四、股骨异体骨311
第五节 骨水泥固定313
一、手术技术314
二、假体选择314
三、翻修效果314
第六节 非骨水泥固定315
一、骨准备技术316
二、植骨技术317
第七节 翻修植骨与髓内延长柄的应用317
一、非骨水泥柄318
二、骨水泥柄318
三、植骨319
第八节 压配柄固定319
一、术前计划320
二、手术技术322
一、髌股关节功能力学323
二、髌股关节评价323
第九节 髌骨翻修术323
三、非创伤性研究324
四、髌骨翻修326
第十节 失败单髁置换术的翻修328
一、UKA翻修的原因329
二、UKA翻修术的优点329
三、术前计划329
四、手术技术330
五、翻修效果331
第十八章 翻修术并发症的处理335
第一节 股四头肌腱断裂335
一、胫骨结节撕脱336
二、髌腱断裂336
第二节 髌腱断裂336
三、重建技术338
第三节 髌骨脱位339
一、危险因素339
二、评价和术前计划339
三、处理方法339
第四节 神经血管损伤340
一、神经血管并发症340
二、血管并发症340
三、血栓形成341
第十九章 膝关节翻修术后评价345
第一节 重度骨缺损翻修的结果345
一、翻修效果评价345
二、大块结构异体骨重建效果评价347
三、小块异体骨重建效果评价349
第二节 人工膝关节翻修效果评估350
四、翻修失败的处理350
一、翻修的发病率351
二、评价方法351
三、严重性指数351
四、大样本分析351
第二十章 肿瘤保肢手术中人工膝关节的应用353
第一节 肿瘤保肢手术的发展现状353
第二节 综合治疗方案与术式选择354
一、肿瘤特点354
二、分期355
三、治疗355
第三节 假体种类与选择357
一、假体类型358
二、假体材料360
三、固定方式360
第四节 假体重建的适应证361
第五节 人工假体重建技术362
一、术前准备362
二、手术技术362
第六节 术后处理与并发症处理367
一、术后处理367
二、并发症处理368
第七节 其他关节重建技术369
一、异体骨关节移植369
二、异体骨-假体的复合移植370
第二十一章 导航技术在人工膝关节外科中的应用373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导航373
一、对线的重要性373
二、手术技术373
第二节 亚洲人膝关节的导航376
一、亚洲人TKA手术的缺点376
三、导航系统的优点376
二、亚洲人膝关节的特点377
三、人工膝关节术后活动度378
四、展望378
第二十二章 微创技术381
第一节 微创全膝置换术381
一、术前评估381
二、手术技术381
三、术后处理384
四、效果评价384
第二节 微创单髁置换术385
一、术前计划385
二、手术技术386
三、效果评价391
第一节 髌骨处理问题393
第二十三章 膝关节置换外科领域争论的问题393
一、生物力学和运动学394
二、外科技术394
三、假体设计395
四、是否置换髌骨396
第二节 可活动衬垫与固定衬垫问题397
一、设计特点397
二、临床争议398
第三节 后交叉韧带保留或替代问题399
一、争议的焦点399
二、保留或替代的优点403
第四节 双侧膝关节的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问题405
第五节 中国人胫骨平台后倾角问题406
一、对中国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研究407
二、效果评价407
第六节 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问题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