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191670.jpg)
- 沈锡伦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3822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文化和文化科学1
第一节 人类集团对文化的不同理解1
一 “文化”一词的由来1
二 现代社会的文化观3
三 西方语言中的“文化”语义5
四 文化学科的系列化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8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8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10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1
第三节 语言与文化12
一 语言是一种文化12
二 汉语的人文因素17
三 文化语言学19
第二章 汉语和汉民族心理23
第一节 民族心理对语言行为的影响23
第二节 汉语语言心理例析25
一 中庸心理25
二 攀比心理28
三 大一统心理31
四 封闭心理34
五 认同心理35
六 表达心理38
七 随从心理40
第三章 汉语和汉民族传统价值观念41
第一节 自我价值41
第二节 褒贬价值43
第三节 地位价值47
第四节 男女价值50
第四章 汉语和民族文化交流55
第一节 汉语的形成与发展55
一 社会的需要产生了汉语的雏型——雅言55
二 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语的发展56
三 蒙古语对近代汉语的影响60
第二节 古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民族因素63
第三节 汉语和东西方语言的互相影响67
一 外来词在汉语里大量沉积67
二 西方语言对汉语句式的影响69
三 汉语对西方语言的影响71
第五章 宗教传播对汉语的影响72
第一节 宗教传播促进了汉语的变化72
第二节 汉语语音方法论的变化74
一 反切的出现74
二 字母、等韵的出现76
一 汉语一般词汇里的梵语源词78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变化78
二 汉语里来自佛教文化的成语84
三 汉语专名体现的佛教文化影响88
四 伊斯兰教对回族汉语词汇的影响89
第四节 汉语句式的变化91
一 判断句普遍使用系词“是”来连接主语和宾语,句末不再出现“也、矣、耳、焉”等语气词91
二 被字句结构趋于复杂化92
三 把字句的出现93
四 动态助词的出现93
第一节 汉语和中国历史95
一 汉民族的民族共同语与方言95
第六章 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95
二 客家话的形成与中国历史99
三 方言岛与中国历史101
第二节 汉语和中国地理104
一 地名分布能确认古代民族区域和移民流向105
二 地名变化能反映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108
三 地名变化能反映新的内外政策109
四 西北边塞地区的许多地名反映了古代驿传和屯军驻守的历史情形111
五 地名向人们提供了某些地域历史归属的证据和外国侵华的资料112
第七章 姓氏和称谓114
第一节 姓氏的由来114
一 姓的由来114
二 氏:男子身份的标志115
三 姓氏合一和姓的普及116
四 姓的类别举例117
第二节 姓的衍变119
一 历史因素促成的改姓119
二 姓的数量大量增加121
三 从母姓和同姓异支124
第三节 称谓及其变化125
一 亲缘称谓126
二 非亲缘称谓128
三 非亲缘关系的称谓亲缘化133
一 避讳的形成134
第八章 避讳和禁忌、委婉心理134
第一节 避讳的形式和方法134
二 避讳的形式135
三 避讳的方法140
第二节 禁忌心理142
一 语言的符号性和精神象征性142
二 语言禁忌:历史的例子143
三 语言禁忌:民俗的例子146
四 行为、事物象征的禁忌语和吉利语150
第三节 委婉心理的语言表象152
一 委婉语言:战争152
二 委婉语言:死153
三 委婉语言:性156
第九章 婚姻、家庭、亲缘的汉语观照157
第一节 婚姻和汉语157
一 古代文献记载的婚姻制度157
二 汉字反映的婚姻制度158
三 婚姻状况和汉语形式161
第二节 家庭和汉语163
第三节 亲属名称及其文化学意义165
第一节 语言的全民性和集团性169
一 语言是全民所有的169
第十章 汉语表达中的性别因素169
二 语言也有集团性形式171
第二节 汉语语音的性别因素172
一 “女国音”172
二 苏州方言语音的性别因素175
第三节 汉语词汇选择的性别因素177
一 夫妻的称呼178
二 詈词179
三 感叹语181
第十一章 汉语和民俗、民生文化182
第一节 汉语和民俗文化182
一 民俗文化的分类182
二 阴阳五行学说和民俗语言183
三 根土观念和民俗语言185
第二节 汉语和饮食文化187
一 古代社会生活和饮食类语言187
二 现代社会生活和饮食类语言189
第三节 汉语和服饰文化191
一 服饰文化的起源191
二 服饰文化的发展及其语言沉积194
第四节 汉语和建筑文化195
一 建筑文化的出现195
二 汉语和建筑业的发展196
三 汉语和建筑风格198
第十二章 语言图腾和语言联想200
第一节 语言表达中的民族色彩200
第二节 语言图腾201
第三节 语言联想203
一 语言联想的象征义204
二 语言联想的想象义205
三 语言联想的比喻义208
第四节 语义场和联想因素210
一 汉语语义场的建构210
二 联想意义和文化选择212
三 语义场变化的程序操作213
第一节 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天”“人”观216
第十三章 汉语所反映的中国文化哲学216
第二节 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鬼”“神”观218
第三节 汉语和汉民族的审美观222
一 汉民族以“圆”为美223
二 汉民族以“对称”为美224
三 汉民族以“正”为美225
第四节 汉语和汉民族的科学观227
一 地理科学观227
二 天文科学观229
三 医学科学观231
第一节 汉字文化的形成234
第十四章 汉字文化234
第二节 汉字文化的含蓄性235
第三节 汉字文化的游艺性240
第四节 汉字文化和信息识别241
第五节 汉字文化的传播247
第六节 “汉字文化圈”249
第十五章 汉语结构体现的文化特点253
第一节 汉语表达和理解中的悟性特点253
一 同形异义现象254
二 异形同义现象255
三 条件形式相同、结果意义不同的现象257
四 动词谓语句中的主语二重性现象257
第二节 汉语形式对事理的宽容258
一 汉语语法对事理的宽容259
二 汉语修辞对事理的宽容260
第三节 汉语句法和词汇的简约性质261
一 汉语句法结构的简约性261
二 汉语词汇的简约性266
第四节 汉语句群的思维流程269
一 汉语思维的时空特点269
二 汉语思维的方法论特点272
第十六章 从汉语看社会——文化现象274
第一节 语言现象具有社会公约性274
一 汉语公约性的特点275
二 汉语公约性的表现276
第二节 社团语言的文化层次282
一 社团语言的性质282
二 “工农语言”、“知识分子语言”及其他283
三 当代青少年语言287
第三节 语言应用中的文化效应288
一 语言应用的正负文化效应288
二 避免语言应用的负面文化效应291
第四节 实用语言和表达艺术293
一 医生语言293
二 广告语言294
第十七章 汉语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