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
  • 高清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179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找回我们失去的“哲学自我”3

1.“哲学自我”的丢失3

上篇 传统现实与哲学3

2.“哲学自我”的寻求5

理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9

1.真实的命运与虚假的命运10

2.实利的触摸与理论的探索12

3.理论的困境与实践的困境15

1.政治、实践与理论19

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19

2.“理解”本身是世界观吗21

3.“无害的神像”真的无害吗24

4.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8

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31

1.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33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35

3.当前哲学与实践的关系问题37

4.关于十年哲学探索的评价问题38

5.哲学在现时代的生长点39

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41

1.为什么必须解放思想42

2.思想要从哪里解放43

3.思想怎样才能解放46

4.改革与“人”的解放48

找回传统,不能失去“民族自我”51

1.当前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1

2.“类本性”与“民族自我”53

3.怎样看待“西方模式”55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59

1.不能忘记“我们自己是谁?”59

2.以中国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传统哲学61

3.重要的是把握中国哲学的总体精神和独特风格64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68

1.“哲学”与“人性”68

2.中西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价值69

时代需要我们去创新学科体系77

1.学科体系的两重性77

中篇 哲学与创新77

2.学科体系的创新性79

哲学体系改革的尝试83

1.哲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83

2.旧体系必须改革的主要根据何在84

3.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85

4.哲学体系应当怎样改革89

5.仅仅是一个初步尝试91

关于哲学体系和内容改革问题的认识93

1.“左”的思潮的影响96

2.简单化、庸俗化倾向的影响97

3.本体论化、实证化倾向的影响98

哲学观念的转变111

1.世界观究竟要解决属于世界的何种矛盾112

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113

3.关于世界统一性内容的理解问题115

4.关于人的问题118

5.关于人的活动规律问题120

6.关于如何看待主观性意义的问题121

7.关于真、善、关统一的问题124

实践观点作为思维方式的意义126

1.哲学思维方式的意义126

2.哲学中的几种思维方式类型129

3.实践作为历史概念的几个基本环节132

4.实践观点作为新思维方式的意义135

5.贯彻实践观点与转变哲学观念138

哲学回归现实世界之路141

1.“现实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本质141

2.“哲学世界”的分化与统一143

3.“本体世界”的抽象统一性145

4.“神学世界”与“科学世界”的矛盾147

5.“现实世界”的回归150

重新评价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154

1.有必要打破这个僵化模式154

2.唯物唯心不是哲学论争的永恒本质155

3.唯物唯心的分野不能成为决定一切的认识路线157

4.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能等同于真谬对立158

5.唯物唯心的对立并不具有不可超越性160

20世纪西方哲学变革的主题与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163

1.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164

2.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主题167

3.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与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168

4.转向现实生活世界与中国哲学的走向172

下篇 人与哲学179

从人的生成发展看市场经济179

1.促使人走向独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历史作用179

2.社会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的个体发展史180

3.人只有在世界历史性的广泛社会联系中才是能独立的动物181

4.市场经济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化交往形式182

5.资本主义是市场活动自发联系方式的制度化产物185

6.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解放生产力首要的就是解放个人186

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190

1.哲学、经济与人的关系190

2.市场经济与独立个人的生成193

3.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哲学观念的现代变革198

人的“本性”202

1.认识“人”的方法论原则:对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不能运用“物种”观点去认识203

2.物性与超物性交接的“关节点”:必须从人的“生命”入手去理解人的特异本性204

3.人之为人的特异本性所在:人已非单一生命,应当把人看作“双重生命”的存在206

4.从双重生命观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按其本质与“人的生存世界”是内在一体性的关系208

5.从双重生命观点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社会本性与生命本性一样也具有“群”和“类”的双重本性210

从人的本性理解哲学的本性214

1.“哲学”与“人性”的内在关联214

2.“人”的内在本性需要“哲学”216

3.“人性特质”与“哲学理论品格”217

4.“人的觉醒”与“早期哲学形态”220

5.“哲学走向自觉”与“人的自我理解”222

6.新时期“人性逻辑”要求人与哲学的更新观念224

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229

1.主体形态的历史生成229

2.主体形态的人性根据231

3.主体的呼唤是人的自我解放呼声233

4.今日弘扬主体的时代内涵234

5.培植个人主体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36

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240

1.人被“抽象化”的思想原因在于“物种”的认识方法241

2.突破“物种哲学”的思维才能进入人的现实世界243

3.从抽象的人走向具体的人245

“人”只能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249

1.“人”:人的认识对象中的难解之“谜”249

2.“哲学”:探索人的奥秘的特种意识形式251

3.哲学史:对人特殊认识途径和方法的探寻历程253

4.“类”原则:把握人之本性的特有逻辑理念256

人的“类本性”与“类哲学”261

1.怎么想起提出“类哲学”问题的261

2.怎样才能具体把握“人”的本性263

3.“类”本性和“种”本性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68

4.怎样理解“类哲学”272

5.“类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什么279

转变“哲学”的传统观念282

1.理解“哲学”:首先须确定我们理解的基点和视野282

2.哲学的理论性质:“人对自我本性的自觉意识”286

3.哲学的理论品格:哲学之秘密在于“人”的秘密290

4.关于哲学的“误导”:需要澄清的几个流行观念(一)295

5.关于哲学的“误导”:需要澄清的几个流行观念(二)301

6.认知、悟知与觉知:哲学的“思想性”品格313

西方的哲学历史316

1.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本体论”的意义和局限316

2.古代“理念论”的形成:“心灵直观”的产物321

3.哲学本体论走向神学:合乎历史也合乎逻辑的演变326

4.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哲学内在矛盾的全面展现334

5.“种哲学”走向“类哲学”:“辩证法”的理论真义345

辩证法的性质和革命批判精神359

1.如何理解辩证法的理论性质360

2.如何理解辩证法就是认识论362

3.如何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368

人是哲学的奥秘372

1.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372

2.人与哲学的思考方式377

3.人与哲学的演化特征379

4.人与哲学的历史性变革383

附 录389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序389

中西哲学思维的不同特质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