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工智能 AI 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语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工智能 AI 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语言](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3193916.jpg)
- 雷英杰,邢清华,王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429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人工智能-高等学校-教材;PROLOG语言-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工智能 AI 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语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1部分 基础知识2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2
1.1 人工智能的概念2
1.1.1 人工智能2
1.1.2 为什么要研究人工智能3
1.1.3 人类智能的计算机模拟4
1.2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7
1.3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9
1.3.1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9
1.3.2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10
1.3.3 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特点12
1.4.1 经典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14
1.4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14
1.4.2 基于脑功能模拟的领域划分24
1.4.3 基于实现技术的领域划分28
1.4.4 基于应用领域的领域划分28
1.4.5 基于应用系统的领域划分33
1.4.6 基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领域划分34
1.4.7 基于实现工具与环境的领域划分35
1.5 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35
1.5.1 推理技术35
1.5.2 搜索技术36
1.5.3 知识表示与知识库技术37
1.5.4 归纳技术37
1.5.5 联想技术37
1.6.2 符号主义学派38
1.6.1 人工智能学科的产生38
1.6 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38
1.6.3 连接主义学派40
1.6.4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41
1.6.5 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42
本章小结42
习题144
第2章 知识表示方法45
2.1 知识的基本概念45
2.1.1 知识层次45
2.1.2 知识的属性46
2.1.3 知识分类47
2.1.4 知识表示48
2.2.2 论域和谓词51
2.2.1 命题与真值51
2.2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51
2.2.3 谓词公式与量词52
2.2.4 谓词逻辑表示方法53
2.2.5 谓词逻辑表示方法的BNF描述54
2.2.6 谓词逻辑表示方法的特点54
2.3 产生式表示法55
2.3.1 产生式55
2.3.2 产生式系统56
2.3.3 产生式表示法的特点61
2.3.4 产生式表示法与其他知识表示方法的比较61
2.4 语义网络表示法62
2.4.1 语义网络的基本结构62
2.4.2 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62
2.4.3 语义网络与Prolog64
2.4.4 语义网络的求解流程65
2.4.5 基本的语义关系65
2.4.6 语义网络表示法的特点67
2.4.7 语义网络法与其他知识表示方法的比较67
2.5 框架表示法68
2.5.1 框架的基本结构68
2.5.2 框架的BNF描述70
2.5.3 框架系统中的预定义槽名71
2.5.4 框架系统的问题求解过程72
2.5.5 框架系统的程序语言实现73
2.5.6 框架系统的特点73
2.6 脚本表示法73
2.6.2 脚本的结构74
2.6.1 概念依赖理论74
2.6.3 脚本的推理75
2.6.4 脚本表示法的特点76
2.7 过程表示法76
2.7.1 表示知识的方法77
2.7.2 过程表示的问题求解过程78
2.7.3 过程表示的特点79
2.7.4 过程性与说明性表示方法的比较79
2.8 Petri网表示法79
2.8.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80
2.8.2 表示知识的方法80
2.8.3 Petri网表示法的特点81
2.9 面向对象表示法81
2.9.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81
2.9.3 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83
2.9.2 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83
2.9.4 面向对象表示方法的特点84
2.10 状态空间表示法85
2.11 问题归约表示法85
本章小结86
习题286
第3章 AI编程基础88
3.1 命题逻辑88
3.1.1 命题88
3.1.2 命题定律90
3.1.3 范式92
3.1.4 命题逻辑的推论规则94
3.1.5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94
3.2.1 谓词95
3.2 一阶谓词逻辑95
3.2.2 量词96
3.2.3 谓词逻辑的合式公式97
3.2.4 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97
3.2.5 谓词公式的解释98
3.2.6 含有量词的等价式和蕴含式99
3.2.7 谓词逻辑中的推论规则101
3.2.8 谓词公式的范式与斯柯林标准形102
3.3 产生式系统104
3.3.1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组成104
3.3.2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过程106
3.3.3 基于产生式系统的具体问题建模107
3.3.4 产生式系统的类型108
3.3.5 产生式系统的搜索策略109
3.3.6 两种典型的产生式系统112
3.4.1 专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17
3.4 专家系统117
3.4.2 专家系统的类型120
3.4.3 专家系统的特点122
3.4.4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123
3.4.5 新一代专家系统研究124
本章小结126
习题3127
第2部分 编程指南130
第4章 Visual Prolog概述130
4.1 Visual Prolog 6概述130
4.2 Visual Prolog 6基本特性131
4.2.1 语言特性131
4.2.4 链接器132
4.2.5 调试器132
4.2.2 图形化开发环境132
4.2.3 编译器132
4.3 创建项目133
4.4 建立项目134
4.5 浏览项目135
4.6 开发项目137
4.7 调试项目140
本章小结142
习题4142
第5章 Prolog基础143
5.1 Horn子句逻辑143
5.2 Prolog推理机145
5.3 扩展家庭定理146
5.4 Prolog是一种编程语言147
5.5 程序控制148
5.5.1 失败149
5.5.2 回溯149
5.5.3 改进家庭定理151
5.5.4 递归152
5.5.5 副效应153
5.5.6 小结154
5.6 Prolog算符154
5.6.1 算符155
5.6.2 深入理解算符156
5.6.3 算符与谓词158
5.6.4 算符作为参数158
5.6.5 算符递归160
5.6.6 算符使用策略161
5.6.7 小结161
本章小结161
习题5162
第6章 类与对象164
6.1 对象模型164
6.2 类实体165
6.3 模块166
6.4 创建和访问对象166
6.5 接口对象类型167
6.6 多重实现167
6.7 包容多态性168
6.8 support类型扩展168
6.10 继承169
6.9 object超类型169
6.11 对象体系的其他特点171
6.12 Visual Prolog 5与VisualProlog 6的差异171
6.12.1 句点171
6.12.2 谓词171
6.12.3 谓词论域172
6.12.4 引用论域172
6.12.5 函数子句172
6.12.6 常量173
6.12.7 事实173
6.12.8 事实变量173
6.12.10 编译器命令174
6.12.11 条件编译174
6.12.9 嵌套表达式与函数174
6.12.12 输入输出及特殊论域175
6.12.13 省略与匿名参数类型175
6.12.14 对象与类176
6.12.15 库支持176
本章小结180
习题6180
第7章 Visual Prolog编程182
7.1 Visual Prolog基础182
7.1.1 程序结构182
7.1.2 目标184
7.1.3 文件考虑185
7.1.4 作用域访问185
7.1.5 面向对象186
7.1.6 一个完整的例子:family1.prj6186
7.1.7 程序的取舍192
7.2 Visual Prolog的GUI编程193
7.1.8 小结193
7.2.1 GUI概述194
7.2.2 GUI对事件的响应195
7.2.3 开始一个GUI项目195
7.2.4 创建模态对话框196
7.2.5 修改菜单200
7.2.6 修改工具栏202
7.2.7 在程序中添加主代码204
7.2.8 压缩相关代码206
7.2.9 分析所做的工作209
7.2.10 运行程序211
7.3.1 初始准备阶段212
7.3.2 创建业务逻辑层212
7.3 VisualProlog的逻辑层212
7.2.11 小结212
7.3.3 在业务逻辑层上工作213
7.3.4 创建业务逻辑类214
7.3.5 理解业务逻辑类217
7.3.6 连接业务逻辑层到GUI217
7.3.7 理解事件处理程序220
7.3.8 运行代码221
7.3.9 细节考虑221
7.3.10 小结221
7.4 Visual Prolog的数据层222
7.4.1 基本概念222
7.4.2 程序222
7.4.3 非模态对话框225
7.4.5 接口226
7.4.4 FamilyData包226
7.4.6 FamilyDL包227
7.4.7 FamilyDL包的代码228
7.4.8 FamilyBLL包的代码229
7.4.9 数据层的特征230
7.4.10 小结231
本章小结231
习题7231
第8章 编写CGI程序232
8.1 概述232
8.2 编写CGI程序基础232
8.2.1 公共网关接口232
8.2.2 CGI程序235
8.2.3 测试CGI程序238
8.2.4 用Visual Prolog 6创建CGI程序239
8.2.5 测试example1241
8.2.6 应用程序功能分析242
8.2.7 输入流分析242
8.3 编写实用的CGI应用程序242
8.3.1 将信息从HTML文件传输至CGI程序242
8.3.2 解释信息流的高级CGI应用程序244
8.3.3 信息从网络服务器到浏览器的传输246
8.3.4 CGI应用程序简评247
8.3.5 取代CGI程序的候选方案247
8.3.6 加速CGI应用程序247
8.3.7 CGI程序的客户端247
8.3.8 使用Javascript对象的高级CGI应用程序249
8.3.9 安全性问题251
8.3.10 防止CGI程序被盗链252
8.4 CGI应用程序测试实例253
8.4.1 安装TinyWeb网络服务器253
8.3.11 小结253
8.4.2 TinyWeb的根目录254
8.4.3 TinyWeb的端口254
8.4.4 调试例子程序254
8.4.5 用其他网络服务器运行例子程序254
本章小结254
习题8255
第9章 编码风格256
9.1 基本元素256
9.1.1 关键字256
9.1.2 半关键字256
9.1.6 变量257
9.1.7 谓词257
9.1.3 文字257
9.1.5 常量257
9.1.4 标识符257
9.1.8 论域258
9.1.9 类和接口258
9.2 推荐格式258
9.2.1 折行258
9.2.2 缩排259
9.2.3 对齐259
9.2.4 空格字符259
9.3 程序结构259
9.3.1 段259
9.3.4 论域260
9.3.2 类、接口及实现260
9.3.3 谓词声明260
9.3.5 子句261
9.3.6 不确定性循环261
9.3.7 Word格式化代码261
9.4 程序设计语用学262
9.4.1 常规技巧262
9.4.2 布尔值263
9.4.3 截断263
9.4.4 红色截断和绿色截断264
9.4.5 指派输入格式265
9.4.6 异常和错误处理266
9.4.7 内部错误和其他错误266
9.5.2 运行堆栈267
9.5.1 存储器267
9.5 存储管理267
9.5.3 尾部调用优化268
9.5.4 运行栈耗尽268
9.5.5 全局栈268
9.5.6 G-堆栈耗尽268
9.5.7 堆和垃圾回收269
9.5.8 垃圾回收269
9.5.9 Finalizers270
9.5.10 数据在什么地方分配270
9.5.11 堆中数据270
9.5.12 多线程和存储271
9.6 异常处理271
9.6.1 如何捕获异常271
9.6.2 如何构造自己的异常273
9.6.3 如何继续另一个异常274
本章小结276
习题9276
第3部分 语言参考280
第10章 Visual Prolog语言元素280
10.1 类型280
10.2 对象系统281
10.2.1 外部视图281
10.2.2 内部视图282
10.3 作用域和可视性283
10.3.1 名字分类283
10.3.2 可视性、隐蔽性及限定性285
10.4.1 程序单元286
10.4 词法结构286
10.4.2 标记287
10.4.3 文字289
本章小结291
习题10291
第11章 Visual Prolog数据元素292
11.1 论域段292
11.1.1 类型名292
11.1.2 复合论域293
11.1.3 列表论域295
11.1.4 引用论域296
11.1.5 谓词论域296
11.1.6 整型论域301
11.1.7 实型论域302
11.2.1 通用类型303
11.2 通用类型和根类型303
11.2.2 根类型304
本章小结304
习题11304
第12章 Visual Prolog程序元素305
12.1 项305
12.1.1 项的基本概念305
12.1.2 运算符306
12.1.3 类成员访问307
12.1.6 论域、算符和常量访问308
12.2.1 常量段308
12.2 常量308
12.1.5 全局实体的访问308
12.1.4 对象成员访问308
12.2.2 常量定义309
12.3 谓词309
12.3.1 谓词段309
12.3.2 构造段310
12.3.3 接口谓词311
12.3.4 变元313
12.4 子句313
12.4.1 子句段313
12.4.2 目标段314
12.5 事实315
12.5.1 事实段315
12.5.2 事实声明315
12.5.4 事实316
12.5.3 事实变量316
12.6 评估317
12.6.1 回溯317
12.6.2 谓词调用317
12.6.3 合一318
12.6.4 引用论域319
12.6.5 匹配319
12.6.6 嵌套的函数调用320
12.6.7 变量与常量320
12.6.8 算术表达式321
12.6.9 事实断言与撤销322
12.6.10 失败谓词和成功谓词322
12.6.11 逻辑与322
12.6.12 逻辑或322
12.6.14 截断323
12.6.13 逻辑非323
12.6.15 谓词finally/2324
12.7 程序段325
本章小结325
习题12326
第13章 编译单元327
13.1 接口327
13.1.1 接口的基本概念327
13.1.2 接口与对象328
13.1.3 开放限定328
13.1.4 支持限定329
13.2 类声明330
13.3 类实现332
13.3.1 类实现的基本概念332
13.3.3 归结限定334
13.3.2 继承限定334
13.3.4 委托限定337
13.3.5 This修饰339
13.3.6 构造器341
13.3.7 终结344
13.4 类型转换345
13.4.1 隐式转换345
13.4.2 显式转换346
13.5 条件编译349
13.6 异常处理349
13.7 预处理程序指令350
13.7.1 条件编译指令350
13.7.3 编译时间信息351
13.7.2 源文件包含351
本章小结353
习题13354
第14章 内部论域、谓词和常量355
14.1 概述355
14.2 内部常量详解357
14.3 内部论域详解358
14.4 内部谓词详解363
本章小结380
习题14380
第15章 与其他编程语言接口381
15.1 外部代码381
15.2 关键问题381
15.3 调用约定和链接名382
15.4.1 举例383
15.4 数据表示383
15.4.2 外部链接库384
15.5 存储管理385
15.5.1 典型解决方案385
15.5.2 垃圾收集和全局堆栈386
15.6 Win32 API函数386
本章小结388
习题15388
附录 术语表389
A389
B390
C391
D394
E396
F397
G398
H399
I399
K401
L401
M402
N403
O404
P405
R407
S408
T411
U412
V413
参考文献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