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指标与评价方法 科技计量学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技术指标与评价方法 科技计量学应用
  • 罗式胜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1529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指标与评价方法 科技计量学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一、科技计量学的概念1

二、科技计量学研究的目的2

三、科技计量学研究的对象3

四、科技计量学研究的手段4

五、科技计量学研究的内容4

六、科技计量的主体5

七、科技计量的基本计量特征6

八、科技计量学的现实意义10

第二章 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投入评价一)12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12

一、专业技术人员12

二、各国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指标12

三、各省、市、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指标13

四、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指标13

五、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指标14

六、各技术职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指标15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16

一、专业技术人员按地区分布比重指标16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比例指标17

第三节 人均专业技术人员比重18

一、人均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指标18

二、人均专业技术人员比重的年增长率指标19

第三章 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投入评价二)21

第一节 科技活动人员与科学家、工程师数量21

一、科技活动21

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指标21

三、人均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比重指标22

四、科学家、工程师22

五、各国家、省、市、县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指标22

六、各部门科学家、工程师数量指标23

第二节 科学家、工程师比重23

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比重指标24

二、各部门科学家、工程师在其科技活动人员中的比重指标24

三、人均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数指标25

四、省、市、县人均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指标26

五、国民人均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的年增长率指标26

六、省、市、县人均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的年增长率指标26

第四章 研究与发展人员(科技投入评价三)28

第一节 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及其分布28

一、研究与发展活动28

二、研究与发展人员28

三、折合全时当量29

四、各国家、省、市、县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指标29

五、各部门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指标30

第二节 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31

一、各国、省、市、县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比重指标31

二、三大执行部门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重指标32

三、大学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重指标33

四、企业和其他部门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重指标34

第三节 研究与发展人员数的年增长率34

一、各国家、省、市、县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年增长率指标34

二、各大学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年增长率指标35

三、各企业或部门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年增长率指标35

第五章 学位专业人员(科技投入评价四)37

第一节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数量37

一、学位专业人员37

二、各国家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数量指标37

三、各省、市、县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数量指标38

四、各大学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数量指标38

第二节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分布比重39

一、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按学科分布比重指标39

二、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量指标40

三、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的年增长率指标41

第三节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数量41

一、研究生数量指标41

二、研究生按学科的分布比重43

三、每万人中拥有研究生数指标44

四、研究生数年增长率指标44

第六章 第一著者(科技投入评价五)46

第一节 第一著者数量46

一、各国家第一著者人数指标46

二、各省、市、县第一著者人数指标49

三、各机构第一著者人数指标49

四、各学科第一著者人数指标50

五、《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在统计第一著者人数中的应用51

第二节 国民人均第一著者数量51

一、各国、省、市国民人均第一著者数指标51

二、各机构人均第一著者人数指标52

三、各学科人均第一著者人数指标52

第三节 第一著者数的年增长率52

一、第一著者人数年增长率指标52

二、国民人均第一著者年增长率指标53

第七章 科技经费(科技投入评价六)54

第一节 科技经费筹集额及其年增长率54

一、科技经费筹集额指标54

二、科技经费筹集额年增长率指标55

三、科技经费筹集额的来源比重指标56

第二节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8

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数量指标58

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59

三、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59

四、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指标60

五、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60

六、科技三项费用占政府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标61

七、科技三项费用占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的比重指标62

八、国民人均政府科技经费指标62

九、研究与发展机构科技职工人均科技经费收入指标63

十、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各省分配比重指标64

十一、政府财政科技拨款量的年增长率指标66

第八章 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投入评价七)67

第一节 研究与发展经费数量67

一、研究与发展经费数量指标67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数量的年增长率指标68

第二节 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年增长率69

一、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指标69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年增长率指标70

第三节 研究与发展经费分布71

一、研究与发展经费在各部门分布比重指标71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在各类活动中的比重指标71

第九章 课题、项目及其经费(科技投入评价八)74

第一节 课题、项目、规划及其他74

一、课题、项目与规划74

二、课题与项目的开题75

三、课题与项目开题的条件75

四、课题与项目定量评价方法76

第二节 科技项目招标及其评标方法77

一、科技招标77

二、科技项目招标模式77

三、科技项目招标管理程序79

四、科技招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法83

第三节 科研项目数量91

一、科研项目数量指标91

二、科研项目数量年增长率指标92

三、科研项目数量的分布92

第四节 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3

一、国家级科技项目93

二、项目资金数量与分配比重94

三、项目人员分类比重指标95

四、项目进展情况统计指标95

五、项目承担单位性质分布96

六、项目的地区分布96

第五节 课题活动经费评价97

一、课题经费数量指标97

二、课题经费分布比重98

三、课题经费的年增长率指标99

第十章 科技专利产出评价100

第一节 专利申请量100

一、三种专利的申请量指标100

二、专利的国内和国外申请量指标101

三、中国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指标101

四、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指标101

第二节 专利申请量分布102

一、专利申请量按技术领域的分布指标102

二、职务专利申请量的分布指标103

三、国内申请专利量按地区分布指标105

四、人均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指标105

五、人均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专利申请量指标105

第三节 专利批准数量106

一、专利批准量指标106

二、三种专利的批准量指标106

三、国内和国外申请的专利批准量指标107

四、职务申请与非职务申请专利批准量指标107

五、国内职务申请授权专利按机构分布指标108

六、获得中国专利的国家和地区比较108

七、人均每百万人口专利批准量指标109

八、人均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专利批准数量指标109

第十一章 科技论著产出评价110

第一节 科技著作产出110

一、科技著作产出总数量指标110

二、科学家、工程师人均科技著作产出数指标111

三、国民人均科技著作产出数指标112

四、人均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产出科技著作数指标112

五、科学家、工程师人均科技著作产出数的年增长率指标112

六、国民人均科技著作产出的年增长率指标113

七、人均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著作产出年增长率指标113

第二节 国内科技论文产出113

一、国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指标114

二、国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的学科分布114

三、国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的机构分布116

四、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的地区分布118

五、人均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国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指标119

第三节 国际科技论文产出119

一、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指标120

二、我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在世界的排序120

三、我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的学科分布121

四、我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按机构类型分布122

五、我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的地区分布123

六、人均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指标124

第四节《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统计国内科技论著产出的工具124

一、《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的结构特点125

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的综合使用方法126

三、《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127

第五节 美国《科学引证索引》——统计我国国际科技论著产出的工具之一128

一、美国《科学引证索引》的结构特点129

二、美国《科学引证索引》的综合使用方法130

三、美国《科学引证索引》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130

第六节 美国《工程索引》——统计我国国际科技论著产出的工具之二132

一、美国《工程索引》简介132

二、美国《工程索引》的构成132

三、美国《工程索引》的综合使用方法133

第十二章 科技论著产出质量评价134

第一节 被引次数134

一、以科学家为主体的被引次数指标134

二、以国家为主体的被引次数指标134

三、以学科为主体的被引次数指标135

四、以学术机构为主体的被引次数指标135

五、以学术期刊为主体的被引次数指标136

第二节 科学文献影响因子136

一、某科学家文献影响因子指标136

二、某部门文献影响因子指标138

三、某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指标138

四、某国家(或地区)文献影响因子指标139

五、某出版社学术影响指标139

第三节 期望被引量与相对被引率140

一、期望被引次数指标140

二、相对被引率指标141

第四节 即年索引率141

第五节 未被引论文占有率和高频被引论文占有率142

一、未被引论文占有率指标142

二、高频被引论文占有率指标143

第六节 科学声誉系数144

一、学术期刊声誉系数指标144

二、著者声誉系数指标145

三、论文声誉系数指标145

第七节 科学影响权重146

一、某国家(或地区)某年科学文献的影响权重指标146

二、某科学家某年影响权重指标146

三、某机构某年影响权重指标146

四、某期刊某年影响权重指标146

第十三章 科研成果产出评价148

第一节 科研成果管理148

一、科研成果148

二、科研成果的类别149

三、成果管理149

第二节 科研成果评价150

一、科研成果的科技效果评价150

二、科研成果技术鉴定152

三、科技成果评价的方法(评分法)153

四、科研成果的社会效果指标153

第三节 科研成果的经济评价153

一、科研成果的经济效果指标153

二、科研成果的潜在经济效果指标154

三、科研成果的宏观经济效果指标155

四、科研成果的微观经济效果指标155

五、科研成果的单位收益指标155

六、科研成果实用价值指标155

七、科研成果经费投资指标155

八、科研成果研究周期指标156

第十四章 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评价与科技奖励157

第一节 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分布157

一、重大科技成果157

二、重大科技成果按成果性质的分布指标157

三、重大科技成果按任务来源的分布指标158

四、重大科技成果按应用范围的分布指标159

五、重大科技成果按完成单位的分布指标159

第二节 国家级科技奖励评价160

一、国家级科技奖励及获奖成果数量指标160

二、获奖项目的等级分布指标161

三、获奖成果的学科分布指标162

四、获奖项目的完成单位分布指标162

五、获国家级科技奖人员分布指标163

六、各地区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评价164

第三节省、部级科技奖励评价165

一、省、部级科技奖励及获奖成果数量指标165

二、获省、部级奖项目的等级分布指标166

三、获省、部级奖成果的学科分布指标166

四、获省、部级奖项目的完成单位分布指标166

五、获省、部级科技奖人员分布指标166

六、每百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获地市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数指标167

第十五章 科技成果开发评价168

第一节 科技成果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68

一、科技成果开发评价指标体系168

二、事前、中间和事后评价169

三、非容忍因素分析评价169

第二节 科技效果评价170

一、技术水平评价170

二、技术标准指标171

三、科学性价值指标171

四、可靠性与寿命指标171

五、结构和工艺评价指标172

六、美学和人类工程学评价指标172

第三节 生产组织效果评价173

一、生产组织效果指标173

二、下料利用率指标173

三、残料率指标173

四、原材料利用率指标174

五、劳动消耗系数指标174

六、设备自动化程度指标174

七、电气化系数指标175

八、生产机械化程度指标175

第四节 技术经济效果评价176

一、技术经济效益评价176

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176

三、经济分析法176

四、技术组织措施费用指标177

五、技术组织措施节约额指标177

六、技术组织措施费用回收期指标178

七、设备评价178

八、八项经济技术指标179

第五节 技术社会效果评价180

第六节 技术方案评价180

一、技术方案经济衡量指标180

二、技术方案社会劳动消耗量指标181

三、技术方案社会使用价值指标182

四、技术经济效果指标182

第七节 技术经济分析183

一、技术经济分析183

二、技术方案比较法183

三、技术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184

四、技术方案数学分析法184

五、现金流量贴现法185

第八节 对技术投资的经济效果评价185

一、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185

二、投资比较经济效果指标186

三、投资报酬率指标187

四、风险报酬率187

五、投资效果系数指标187

第九节 对技术的投资分析188

一、投资分析188

二、外汇偿还能力指标188

三、外汇偿还率指标189

四、使用外汇收益率指标189

第十节 对技术投资的机会研究189

一、机会研究189

二、静态分析方法190

三、动态分析方法190

四、现值法191

五、净现值法191

六、年金法(年值法)191

七、净年金法191

八、投资收益率法192

九、投资还本期法192

第十六章 技术创新评价193

第一节 企业技术创新活跃程度评价193

一、技术创新企业比重指标193

二、有R&D活动企业比重指标194

三、企业平均技术创新数指标194

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比重指标195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质量评价195

一、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指标195

二、企业技术创新费用指标196

三、企业技术革新周期指标197

四、企业技术引进与转让合同数指标197

第三节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评价198

一、国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布198

二、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期望分布199

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方式的分布200

第十七章 技术贸易评价202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评价202

一、国际技术贸易额指标202

二、国际技术贸易顺逆差指标203

三、国际技术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指标203

四、技术引进所需费用与工业R&D经费支出的比例指标204

五、技术引进所需费用年增长率指标204

第二节 技术引进评价205

一、技术引进合同金额指标205

二、技术引进类型分布指标205

三、技术引进的国别分布指标206

四、技术引进的行业分布指标206

第三节 技术出口评价207

一、技术出口金额量指标207

二、技术出口类型分布指标207

三、技术出口的国别分布指标208

四、技术出口的行业分布指标208

第四节 国内技术贸易评价209

一、国内技术贸易合同金额量指标209

二、国内技术贸易合同类型分布指标210

三、国内技术贸易的买方类型分布指标210

四、国内技术贸易的卖方类型分布指标211

五、国内技术贸易地区分布指标212

第十八章 高技术产业评价213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213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基本规模评价214

一、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和人员数指标214

二、高技术产业的资产规模指标215

三、高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指标215

四、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指标216

五、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指标216

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指标217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研究与发展活动投入评价217

一、高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及其强度指标217

二、高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人员及其强度指标218

第四节 高技术业经济效益评价220

一、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220

二、高技术产业的资金利税率指标220

三、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利税率指标221

第十九章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评价222

第一节 高技术产品贸易基本概况评价222

一、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金额指标222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金额的技术领域分布指标223

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额指标224

第二节 高技术产品出口评价226

一、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指标226

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增长率指标227

三、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比重指标227

四、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指标227

五、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按技术领域的分布227

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按地区分布228

第三节 高技术产品进口评价229

一、高技术产品进口额指标229

二、高技术产品进口额按技术领域的分布229

三、高技术产品进口额按地区分布230

第二十章 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学科发展趋势预测232

第一节 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232

一、概述232

二、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32

三、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建立235

四、评价实例239

第二节 学科发展趋势评价244

一、科技文献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244

二、科技文献逻辑增长曲线规律247

第三节 学科分散趋势评价247

一、科技文献分散规律247

二、布拉德福分散定律248

第四节 学科老化趋势评价250

一、科技文献老化250

二、科技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半衰期251

三、普赖斯指数252

四、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253

五、巴尔顿—凯普勒方程的修正式254

六、莫地列夫修正式求文献老化半衰期254

七、科技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255

八、科技文献老化规律的应用256

第五节 引证分析与学科依赖、交叉趋势评价258

一、引证分析的概念258

二、引证分析的应用259

三、引证过程中科学家的行为规律260

第六节 引证分析的基本指标261

一、引文率指标261

二、引证率指标263

三、被引证率指标265

四、期刊平均响应时间指标267

五、被引文量分布指标267

六、被引文年代分布指标268

七、被引文语种分布指标269

八、被引文类型分布指标269

第七节 自引分析与学科趋势评价270

一、自引概念270

二、自引类型270

三、自引现象与科学活动规律272

四、自引率指标273

五、被自引率指标274

第八节 同引与学科趋势评价276

一、同引概念276

二、同引分析276

三、同引类型276

第九节 耦合与学科趋势评价278

一、耦合概念278

二、耦合类型279

第十节 科技词频规律与齐普夫定律281

一、齐普夫定律282

二、齐普夫定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282

三、齐普夫第二定律283

四、低频词临界值公式283

五、最小努力原则与词频分析283

第十一节 著者规律与洛特卡定律284

一、科学发展与著者规律284

二、洛特卡其人285

三、洛特卡定律286

四、洛特卡定律的另一种形式287

五、普赖斯定律287

六、普赖斯关于杰出科学家的评选界限287

七、二八定律288

第十二节 测定学科核心期刊的方法288

一、引证法测定学科核心期刊288

二、文摘法测定核心期刊288

三、流通分析法289

四、累积80%法289

五、相对百分比法290

六、综合分析法290

参考文献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