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黄牛文化和产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黄牛文化和产业
  • 陈幼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000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黄牛-文化-中国-汉、英;黄牛-养牛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汉、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黄牛文化和产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黄牛的中文含义3

1.1 黄牛的含义3

1.2 ?牛属大额牛3

第二章 原牛的迁移5

2.1 古代原牛的迁徙5

2.2 中国考古发现牛的野生祖先9

2.3 新石器文化时期家牛的发现9

2.4 有关伏羲氏的传说:伏羲是中国原始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神之一13

2.5 最早的关于耕牛文化的记录15

2.6 “相牛经”17

2.7 养牛要著19

2.8 家畜种质的记载21

2.9 中国第一次畜牧业的大发展21

2.10 中国有峰牛的转移21

2.11 第二次中国畜牧业的大发展23

第三章 边陲热带亚热带的牛种多样性29

3.1 云南牛的发源和多元性29

3.2 云南高峰牛29

3.3 独龙牛——驯化中的牛种29

3.4 爪哇牛31

3.5 果下牛——迷你牛的存在31

第四章 中国现代牛业的旧貌新颜35

4.1 20世纪早期的牛种概况35

4.2 20世纪40年代中国牛业概况37

4.3 中国几种牛的来源和分布41

4.4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养牛业概况45

4.5 20世纪60年代初耕牛生产情况的变化47

4.6 20~21世纪牛业新貌51

4.7 20世纪末中国黄牛品种资源的调查61

4.8 “赶着黄牛奔小康”号召的作用63

4.9 规模化养牛生产的发展65

4.10 赛牛会的推动71

4.11 秸秆养畜项目73

4.12 对肉牛育肥性能的重视77

4.13 关于肉牛生产统计数的问题79

4.14 完善肉牛业产业链一体化的必要性81

4.15 现代化屠宰场建设的重要性83

4.16 第三次中国畜牧业的大发展83

4.17 21世纪初肉牛业的新挑战91

4.18 小结101

第五章 中国古代黄牛的毛色105

5.1 各时期牛毛色变异105

5.2 现代牛毛色名称107

5.3 巴厘牛毛色与南方牛毛色的关系109

5.4 有关地方牛种毛色特征113

5.5 牛的毛色名称中英对照115

5.6 牛品种的毛色描述举例121

第六章 牛的生态体型123

6.1 择布牛(zebu)的定义123

6.2 高峰牛的定义123

6.3 普通有峰牛的定义125

6.4 生态体型构成的主要外貌特征125

6.5 古文物所描述的牛种属性129

第七章 中国黄牛分类135

7.1 早期的黄牛分类135

7.2 以血液蛋白多态性为主的黄牛分类137

7.3 以分子遗传多样性为主的分类分析143

7.4 线粒体DNA RFLP多态性的分类149

7.5 Y染色体的多态性分析153

7.6 小结155

第八章 牛种的开发163

8.1 扬长避短地利用中国牛种163

8.2 保种策略原则讨论165

8.3 荷斯坦牛的利用165

8.4 婆罗门牛的利用167

8.5 西门塔尔牛的利用169

8.6 夏洛来牛的利用171

8.7 利木赞牛的利用173

8.8 安格斯牛和劳来恩牛的利用173

8.9 皮埃蒙特牛的利用175

8.10 日本黑牛的利用177

8.11 几个黄色引入牛种的应用177

8.12 培育品种的利用179

第九章 彩图演义181

9.1 韩滉《五牛图》说181

9.2 牛文物记181

9.3 高背型和高峰型牛(一)183

9.4 高背型和高峰型牛(二)(同9.3)183

9.5 三北地区牛组183

9.6 华北平原牛组183

9.7 华北山区牛组和长三角牛组183

9.8 青藏高原牛组183

9.9 长江珠江水稻区牛组185

9.10 海南牛图组185

9.11 云贵高原牛组185

9.12 四川盆周山区牛组187

9.13 浅化毛色与尻白斑牛种的区别187

9.14 体侧圆白斑带牛种187

9.15 婆闽牛杂交生态特征187

9.16 不常见毛色示例187

彩图集图录189

致谢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