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荆楚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荆楚文化
  • 罗运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2151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21页
  • 文件大小:345MB
  • 文件页数:849页
  • 主题词:文化-研究-湖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荆楚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荆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3

第二节 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7

第三节 荆楚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12

第一章 荆楚文化的生态环境21

第一节 荆楚文化的地理环境23

一 范围与政区23

二 区位与交通28

三 气候变化32

四 地貌及其演变36

第二节 荆楚文化的经济基础41

一 农业经济发展的轨迹41

二 城市的发展47

第三节 荆楚文化的社会政治背景52

一 政治地位的升降52

二 统治制度的特点57

三 宗法、宗族制度的嬗变及其特点61

第二章 初民、民族、移民与荆楚文化67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土著先民和移民69

一 土著初民与远古文化69

二 三苗的流徙71

三 芈姓楚人入主荆楚73

四 “楚蛮”与汉阳诸姬77

五 战国末年秦汉时期的民族和移民79

第二节 六朝至明清时期的民族和移民83

一 六朝时期北人南迁及蛮族的流布83

二 唐宋时期的北人南迁91

三 “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98

第三章 教育与楚才105

第一节 楚国的教育和秦、汉郡国学风107

一 楚国的太子教育及私学107

二 秦汉时的郡国官学和私学110

第二节 州学与书院111

一 州学及县学111

二 书院的兴盛115

第三节 “唯楚有才”121

一 “楚才实多”与楚国的用人制度121

二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荆楚人才123

第四章 语言文字129

第一节 出土的荆楚古文字131

一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的产生131

二 极为丰富的荆楚出土文字资料133

三 楚文字的演进136

第二节 独特的女性文字——女书143

一 女书的发现143

二 女书概况145

三 女书的基本内容148

四 女书文字源于纺织女红的图案150

五 独特的女性社会与女书153

第三节 楚语及湘语155

一 先秦楚语155

二 楚语演变及湘语157

第五章 文学大观163

第一节 楚辞、楚赋和屈原精神165

一 楚辞以前的荆楚歌谣165

二 楚辞艺术与屈原精神171

三 宋玉辞赋及其他180

第二节 汉赋与《楚辞章句》185

一 楚辞热与《楚辞章句》185

二 荆楚诗魂与汉赋188

第三节 六朝风骨193

一 风姿多彩的诗文创作194

二 楚风乐府—西曲歌204

第四节 唐风宋韵212

一 众体纷呈的唐代荆楚诗歌213

二 散文创新与楚辞感怀224

三 从“大江东去”到“怒发冲冠”230

第五节 “独抒性灵”与“文学启蒙”235

一 个性解放的先声236

二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239

三 “幽辟孤峭”,抒发“灵心”244

四 王夫之的文学理论和研究246

五 饱含爱国激情的时代心声249

第六章 表演艺术255

第一节 荆楚乐器及乐理257

一 先秦时的乐器及乐律文书258

二 汉至清时的乐器及律吕题记267

第二节 荆楚乐舞273

一 “楚声”273

二 楚舞281

第三节 荆楚戏曲290

一 戏曲源流290

二 楚调新声296

三 湘剧、祁剧303

四 黄孝花鼓戏与楚剧307

第七章 造型艺术315

第一节 荆楚书法317

一 垂露篆、鸟虫书及修长楚线篆317

二 简帛隶书及其他322

三 名家书法329

第二节 荆楚绘画354

一 帛画及漆画355

二 画家与名画及画论360

第三节 荆楚雕塑372

一 远古、商代的荆楚雕塑372

二 周代崛起的楚雕塑375

三 雕塑艺术的走向380

第四节 建筑艺术384

一 荆楚城建385

二 楚宫、明陵390

三 黄鹤楼和岳阳楼394

四 儒释道建筑风格396

第八章 科学技术405

第一节 采矿与冶铸407

一 铜矿的开采和冶炼407

二 青铜器及金银器的铸造技术412

三 铜镜的铸造工艺417

四 铁器的冶铸423

第二节 纺织、髹漆、制瓷及其他431

一 纺织及刺绣431

二 髹漆工艺441

三 青瓷和彩瓷447

四 相马、造纸及《茶经》454

第三节 天文、数学和医学459

一 天文、历法及数学459

二 荆楚医学472

第九章 史地学术503

第一节 先秦至西汉时的荆楚史地505

一 从左史倚相到司马迁的奉献505

二 珍贵的地理文献与地图510

第二节 东汉至唐代的荆楚“郡国之书”514

一 从《南阳风俗传》的修撰到《渚宫旧事》的完稿515

二 荆楚地志的编纂517

第三节 宋至清代的荆楚史地学术520

一 方志的体例完备与全盛520

二 地理学与史学的成就526

第十章 巫术和宗教535

第一节 多神崇拜与巫术537

一 楚人的多神崇拜537

二 先秦楚人的巫术541

三 巫术的流变549

第二节 土生土长的道教557

一 从民间信仰到道观修炼557

二 帝王信仰与道教兴盛560

第三节 西天传来的佛教571

一 佛教的传播与研究571

二 新派的创立与繁衍580

第四节 天主教与新教590

一 先来的天主教591

二 后到的新教597

第十一章 生活与风俗603

第一节 饮食和服饰605

一 “饭稻羹鱼”605

二 衣着及妆饰610

第二节 住与行621

一 荆楚居室621

二 舟车之便630

第三节 岁时节令636

一 普遍的节日636

二 独特的节日644

第四节 婚丧礼俗650

一 婚恋嫁娶650

二 丧葬习俗663

第十二章 哲学思想677

第一节 先秦哲学及政治思想679

一 道家及其学说679

二 儒家及农家学说683

三 荆楚民本思想686

第二节 汉唐哲理688

一 汉代荆楚哲学中的儒与道688

二 儒道释的碰撞与融会696

三 中唐时期的荆楚哲学704

第三节 理学在荆楚711

一 周敦颐与宋代理学的开创711

二 胡安国、胡宏的学说与湖湘派的形成715

三 湖湘学派大师张栻的哲学720

四 流寓、游宦荆楚的宋代理学家726

五 元代荆楚理学727

六 明代中后期荆楚“心学”突起729

第四节 晚明清初的荆楚思想界735

一 李贽在荆楚的“独创特解”736

二 集大成的王夫之哲学思想741

第十三章 荆楚传统文化的转型755

第一节 “制夷”与“师夷”758

一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及曾国藩等人的忧患意识758

二 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洋务事业765

第二节 改革文化教育制度771

一 两湖近代教育的形成771

二 影响两湖社会思想的近代报刊出版业780

第三节 近代文明的传播与“武昌首义”788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创新790

一 冲击与倡导790

二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796

三 抉择与创新798

第五节 荆楚传统文化转型的特征806

参考文献811

后记8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