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茶话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茶话全书](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3214466.jpg)
- 李少林,王达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ISBN:75402084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茶话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茶史3
第一章 中国的茶树3
第一节 茶树的性状3
一、茶树的科目分类3
二、茶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3
第二节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和原始分布中心4
一、茶树的原产地之争4
二、古今中国野生茶树5
三、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6
四、茶树的演化7
第二章 中国饮茶的起源与发展9
第一节 中国茶事的起源9
一、六朝以前的茶事9
二、《茶经》的记载10
三、古老的茶文物11
四、最早的茶字和世界各国对茶字的音译12
第二节 关于饮茶起源的传说14
一、神农说14
二、秦汉说14
三、六朝说14
第三节 中国茶史发展概述15
一、三国两晋15
二、南北朝15
三、唐朝15
四、宋朝16
五、元代16
六、明代16
七、清代17
第三章 从秦汉开始到中国茶业的鼎盛发展18
第一节 秦汉和六朝时期的茶业发展18
一、两汉时期的茶业18
二、三国两晋时期的茶业发展19
三、南北朝时期的茶业概述20
第二节 盛唐时期茶业的繁荣21
一、隋唐五代茶业的兴起21
二、茶禅的相互吸收和促进27
三、陆羽及其《茶经》27
四、唐代的宫廷和民间茶俗29
五、五代茶事附述30
第三节 宋元茶业的发展和变革30
一、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的迁移31
二、茶书的繁荣与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32
三、宋代的贡茶32
四、茶类生产的改制和演变32
五、城镇茶肆的兴起34
六、榷茶和茶马34
七、辽金茶事36
第四节 明清茶业的发展与革新38
一、散茶的兴起38
二、绿茶的出现和发展39
三、红茶的崛起39
第四章 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41
第一节 传统茶学的由盛转衰41
一、茶书的种类41
二、茶的生产技术与制作工艺42
第二节 古代茶业的骤起和大落43
一、中国茶的传播与输出43
二、茶业出口的兴衰44
三、中国古代茶业的终结44
第三节 中国历代的贡茶45
一、贡茶的起源45
二、唐代贡茶45
三、宋代贡茶46
四、元、明、清代贡茶48
第五章 近代茶业的艰难发展50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中国茶叶科技的向近代转化50
一、西方工业的入侵50
二、振兴茶业组织和派员出国情况53
三、茶树栽培和管理科技的发展54
四、中国近代茶业改革中的机器制茶55
五、清末民初茶叶科技的普及和推广56
第二节 抗战前后中国茶叶科技的艰难发展58
一、北伐战争前中国茶业的继续衰落58
二、抗战前中国茶业和茶叶科技的改革发展59
三、抗战期间茶业和茶叶科技的发展60
四、战后茶叶科技的凝滞和结语62
第三节 近代茶业的分布与特征62
一、茶区划分的意义和历史的回顾62
二、中国现代茶区的分布64
第二篇 茶的分类69
第一章 制茶和茶类演变69
第一节 从生煮羹饮到干藏69
第二节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69
第三节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70
第四节 从蒸青到炒青70
第五节 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71
一、黄茶的产生71
二、黑茶的出现72
三、白茶的由来和演变72
四、红茶的产生和发展72
五、乌龙茶的起源72
第六节 从素茶到花香茶73
第二章 茶叶分类74
第一节 历代茶叶类别概要74
第二节 现代中国茶叶类别概述74
一、茶叶品类的命名74
二、茶类的划分75
第三节 基本茶类介绍76
一、绿茶76
二、红茶78
三、乌龙茶79
四、白茶79
五、黄茶80
六、黑茶80
第四节 再加工茶类81
一、花茶81
二、紧压茶82
第三章 历代名茶84
第一节 古代名茶84
一、唐代名茶84
二、宋代名茶85
三、元代名茶86
四、明代名茶87
五、清代名茶88
第二节 现代名茶89
第四章 基本茶类详述92
第一节 绿茶种类92
第二节 红茶种类165
一、工夫红茶165
二、小种红茶172
三、红碎茶173
第三节 乌龙茶种类174
一、福建武夷岩茶174
二、福建其他乌龙茶177
三、台湾乌龙茶183
第四节 白茶种类185
第五节 黄茶种类186
第六节 黑茶种类195
第五章 再加工茶的种类198
第一节 花茶种类198
第二节 紧压茶种类202
第三节 非茶之茶208
第三篇 饮茶习俗217
第一章 品茶环境与饮茶艺术217
第一节 饮茶概述217
一、饮茶习俗的演变217
二、煎茶、点茶与泡茶218
三、品茶与喝茶、吃茶219
第二节 茶与水质220
一、选水220
二、天下名泉222
三、烧水讲究225
第三节 茶的冲泡技术225
一、冲泡要领225
二、冲泡方式228
第四节 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232
一、绿茶的泡饮方法232
二、红茶的泡饮方法235
三、乌龙茶的泡饮方法236
四、黄茶泡饮方法238
五、白茶的泡饮方法239
六、黑茶的泡饮方法239
七、花茶的泡饮方法240
第五节 品茶内容241
一、观形241
二、察色242
三、赏姿242
四、闻香243
五、尝味243
第六节 品茶环境的塑造244
一、品茶环境244
二、品茶环境的塑造244
三、茶(艺)馆布置特色245
第七节 茶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246
一、从远古彩陶饮器到魏晋青瓷茶具246
二、隋唐五代茶具概述248
三、宋元茶具概述249
四、明清茶具概述250
五、近现代茶具概述252
第二章 文人茶情253
第一节 饮茶寄情253
第二节 饮茶与喝酒、吟诗255
第三节 居士好饮茶256
一、居士多茶人256
二、居士因何爱茶257
第四节 饮茶重情趣258
一、千里致水,松风自煎258
二、茶竹为友,竹下品茗260
第五节 用茶取名作号262
第三章 饮茶的社会风尚265
第一节 家庭饮茶之道265
一、客来要敬茶265
二、奉茶讲礼仪265
三、沏茶重技艺266
四、送茶为敬客267
第二节 斗茶习俗267
一、斗茶的兴起267
二、因何斗茶267
三、斗茶的方式268
四、斗茶的影响269
第三节 点茶与分茶269
一、点茶及其要领269
二、分茶及其影响270
第四节 茶宴、茶会与茶馆271
一、古今茶宴271
二、茶话会272
三、坐茶馆273
四、施茶会275
第四章 饮茶礼俗与成规276
第一节 饮茶礼仪与风俗276
一、饮茶之礼276
二、吉祥与祝福278
三、饮茶中的拟人与比喻279
第二节 饮茶方圆与规矩281
一、老茶壶泡和嫩茶杯泡281
二、高冲和低斟281
三、恰到好处282
四、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282
五、巡回倒茶282
六、其他寓意和礼俗283
第三节 饮茶与婚丧祭祀283
一、饮茶与婚配283
二、茶与祭天祀神286
三、茶与丧葬288
第五章 茶的存储与鉴评289
第一节 茶的存储与保质289
一、坛藏法289
二、罐藏法289
三、袋藏法289
四、冷藏法289
五、藏茶禁忌:289
第二节 茶叶的品质鉴别与评定289
一、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290
二、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290
三、高山茶与平地茶的甄别291
四、新茶与陈茶的辨别292
五、真假茶的鉴别292
六、香花茶与拌花茶的区分292
七、茶叶质量优次的审评293
第四篇 茶故事297
第一章 帝王与官员们的茶故事297
茶与神农297
周武王茶称贡品298
蜀王封邑名“葭萌”298
以茶为廉299
称诸葛亮为“茶祖”的传说300
孙皓赐茶代酒300
“水厄”与“酪奴”301
隋文帝饮茶治头痛302
武则天茶喻祸福303
煎茶圣手303
良马千匹换《茶经》304
“水递”惠山泉305
茶痴皇帝306
“茶博士”品鉴茶茗306
王安石品茶鉴水308
东坡巧设提梁壶308
范仲淹与《斗茶歌》309
文思因茶而泉涌311
朱元璋与灵山茶312
太祖斩婿缘私茶314
一瓯足可通仙灵315
御笔亲题“碧螺春”316
“君不可一日无茶”316
荷露煮香茗317
第二章 古代文人们的茶故事319
王褒《僮约》武阳买“荼”319
李白与仙人掌茶320
陆羽与《茶经》321
诗僧皎然乐咏茶322
辨水谷帘泉324
“且尽卢仝七碗茶”325
饮茶行家白居易326
“皮陆”茶诗千古传327
醉翁之意亦在茶328
“从来佳茗似佳人”329
茶谜、茶诗与茶联330
苏学士鉴水梦泉331
奇茶·妙墨·美德332
分宁茶客黄庭坚333
武夷精舍隐“茶仙”334
“易安居士”角茶助学335
桑苎家风竟陵翁336
“不是名泉不合尝”337
杨万里嗜茶如命338
虞集妙诗颂龙井339
“铁笛道人”夜梦茶340
绝俗清雅的“清泉白石茶”341
唐伯虎诗画写茶情341
竹符调水343
“青藤道士”以扇赌茶344
张岱与“兰雪茶”345
茶情偶记346
蒲松龄路设大碗茶347
寒夜客来茶当酒348
郑板桥茶结良缘349
才情茶思写红楼350
纪晓岚茶谜救亲家351
“过江不愧真名士”352
袁枚品茶武夷山353
吴昌硕戒毒嗜茶354
第三章 名茶掌故356
石茶356
崂山茶357
朵儿茶359
午子绿茶360
信阳毛尖361
苏仙黄尖茶364
黄山毛峰365
太平猴魁茶367
茶女红370
兰花茶373
碧螺春374
君山银针377
鸠坑毛峰381
庐山云雾茶382
十八片茶叶383
大红袍384
白毫银针388
茶姑390
御茶园391
绿雪芽392
云雾茶与凤凰泪394
第四章 茶学术与茶文艺395
第一节 历代茶书395
一、唐代茶书395
二、宋代茶书397
三、明代茶书398
四、清代茶书398
五、现代茶书399
第二节 茶文化与宗教哲学399
一、茶文化与儒家学术399
二、茶文化与道教思想401
三、茶文化与佛教文化403
第三节 茶诗、茶词与茶画404
一、茶诗404
二、茶词423
三、茶画427
第四节 茶联、茶歌、茶舞、茶戏431
一、茶联431
二、茶歌434
三、茶舞441
四、茶戏442
第五篇 饮茶与保健447
第一章 饮茶保健的基本知识447
第一节 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元素构成447
一、茶叶中含有哪些有益成分447
二、茶叶的药效成分及疗效449
三、茶叶可以嚼食451
第二节 科学饮茶452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茶452
二、注意饮茶时机452
三、妇女“四期”少饮茶452
四、不要空腹饮茶453
五、不宜过量饮用浓茶453
六、不要用茶水服药453
七、睡前不宜饮茶453
八、怎样饮茶更相宜454
九、泡茶不宜用保温杯454
十、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宜454
十一、茶为什么宜热饮454
十二、盛夏饮热茶的好处455
十三、喝隔夜茶不会致癌455
第三节 饮茶与季节气候的关系456
一、春季饮花茶456
二、夏季饮绿茶456
三、秋季饮青茶456
四、冬季饮红茶456
第二章 茶的药用与保健功能457
第一节 茶的药用知识457
一、茶的药用起源457
二、中医学对茶药用的认识457
三、茶的有效成分与作用459
第二节 饮茶保健功效461
一、饮茶保健须知461
二、提倡边看电视边喝茶461
三、儿童饮茶宜忌462
第三节 饮茶与美容463
一、饮茶可美容463
二、茶叶美容妙招464
三、饮茶与减肥464
第四节 饮茶与治病465
一、红茶菌能健身治病465
二、饮茶可防皮肤瘙痒465
三、饮茶可解哪些毒466
四、饮茶为何能解烟毒466
五、饮茶为何能解酒毒467
六、饮茶有助消化的作用467
七、茶叶可治菌痢467
八、饮茶可防治胃炎468
九、饮茶可保护肝脏468
十、饮茶可缓解头痛469
十一、饮茶可降血压469
十二、饮茶可预防脑血管疾病469
十三、饮茶可防治冠心病470
十四、饮茶可减肥、降血脂470
十五、饮茶有明目作用471
十六、饮茶可防治糖尿病471
十七、饮绿茶能抗癌472
十八、饮红、白、黑茶也抗癌472
十九、饮茶能增强性功能473
二十、饮茶可预防骨质疏松473
二十一、饮茶能抗衰老473
二十二、饮茶可坚齿防龋474
二十三、冠心病病人饮茶的宜忌475
二十四、贫血病人不宜多饮茶475
二十五、服用药物时忌饮茶475
第三章 茶疗与茶膳便方476
第一节 茶疗便方476
一、治感冒16方477
二、治中暑5方478
三、治高血压13方479
四、治咳喘20方480
五、治肺病5方482
六、治消化不良6方482
七、治胃痛10方483
八、治头痛16方484
九、治呃逆、噎嗝、梅核气7方485
十、治泄泻5方486
十一、治痢疾11方487
十二、治便秘2方488
十三、治呕血、便血6方488
十四、治糖尿病6方489
十五、治眩晕5方489
十六、治冠心病3方490
十七、治肺源性心脏病3方490
十八、治失眠3方490
十九、治肝炎9方491
二十、治心悸、贫血3方492
二十一、治黄疸3方492
二十二、治臌胀3方492
二十三、治泌尿系感染5方493
二十四、治肾炎、水肿9方493
二十五、治腰痛3方494
二十六、治痹痛7方494
二十七、治中毒6方495
二十八、治疮痈8方496
二十九、治梅毒疮3方496
三十、治阴疮2方497
三十一、治痔瘘4方497
三十二、治虫毒2方497
三十三、治癫痫、癫狂病4方497
三十四、治小儿咳喘3方498
三十五、治小儿消化不良6方498
三十六、治小儿泄泻6方499
三十七、治小儿痢疾3方499
三十八、治小儿惊厥3方500
三十九、治小儿夜啼2方500
四十、治遗尿症2方500
四十一、治小儿痘疹5方501
四十二、治皮肤病4方501
四十三、抗癌9方501
四十四、治口腔溃疡5方502
四十五、治牙痛5方503
四十六、治牙龈出血3方503
四十七、治咽痛失声6方504
四十八、治鼻出血3方504
四十九、治鼻窦炎4方505
五十、治结膜炎6方505
五十一、治眼病4方506
五十二、治耳疾5方506
五十三、养生保健11方507
五十四、排毒养颜3方508
五十五、减肥美容8方508
五十六、治产后腹痛3方509
五十七、催乳2方509
五十八、治官颈炎、盆腔炎3方509
五十九、治闭经3方510
六十、治月经量过多8方510
六十一、治痛经不孕5方511
六十二、治妊娠呕吐、胎动不安5方511
六十三、治产后便秘、脏躁4方512
六十四、治乳腺炎2方512
第二节 茶膳便方512
一、保健茶粥15方513
二、保健茶膳45方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