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 下
  • 董小麟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2334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

二 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3

三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7

本章小结10

第一章 所有制与产权关系12

第一节 所有制与产权关系的基本原理12

一 所有制关系的基本原理12

二 产权关系的基本原理15

三 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18

第二节 产权的分割与重组21

一 产权分割21

二 产权重组24

第三节 产权制度在经济改革中的地位29

一 传统产权制度的矛盾和改革尝试29

二 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31

本章小结3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经济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36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地位36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以及在现阶段的特点37

三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联合所有制42

一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2

二 社会主义联合所有制经济形式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46

一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革及实现形式46

二 城镇集体所有制改革49

三 我国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50

四 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54

本章小结5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形式59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经济59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经济60

三 外资经济62

第二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65

一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性65

二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66

三 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公平竞争67

第三节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69

一 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69

二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影响70

三 多种所有制在企业内部的并存与结合71

本章小结7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75

第一节 物质利益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75

一 获取物质利益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75

二 物质利益差别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第一推动力77

三 获得物质利益的约束条件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主体80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主体的基本类型80

二 个人独立物质利益存在的基础81

三 企业的物质利益存在的基础83

四 国家的物质利益存在的基础86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87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特点87

二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90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93

本章小结95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7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7

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97

二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弊端99

三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1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0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10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105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和要求107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作用107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109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110

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112

本章小结11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企业经营管理117

第一节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117

一 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117

二 企业的内部关系120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经营效益121

一 企业经营及基本原则121

二 企业的经营目标122

三 企业的收益和成本123

四 企业的资金与盈利126

五 企业的经济效益129

第三节 完善企业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132

一 转变企业经营机制132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5

三 加强企业管理137

本章小结13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结构与作用141

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市场结构141

二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社会基础144

三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作用1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育现状及培育重点150

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目标模式150

二 中国现阶段市场体系的发育仍处在初级阶段151

三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153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与完善155

一 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完善155

二 技术市场的运行与完善159

三 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与完善160

四 产权市场的运行与完善162

五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与完善163

本章小结166

第八章 中国国民经济结构168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原理168

一 国民经济和国民经济结构168

二 关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几种重要的分类法171

第二节 产业结构174

一 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174

二 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演变的动因177

三 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分析180

四 产业结构的规划和调整182

第三节 地区经济结构183

一 地区经济结构及其影响因素183

二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标志185

三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原则和途径186

第四节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188

一 城市经济188

二 农村经济191

第五节 人口与消费结构195

一 人口与人口构成195

二 消费结构198

第六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201

一 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的一般评价标准201

二 影响国民经济结构的主要因素203

三 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途径204

本章小结206

第九章 国民财富的核算与分配208

第一节 国民财富核算的基本范畴和方法208

一 国民财富核算的基本范畴208

二 国民财富核算体系及方法211

第二节 国民财富的分配途径217

一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17

二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19

三 国家财政与国民财富的分配220

四 银行信贷与国民财富的分配222

第三节 国民财富合理分配的原则223

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223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26

三“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229

本章小结23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阶段个人收入的实现2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233

一 按劳分配的含义233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客观性235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非按劳分配239

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239

二 其他带有非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支配与调节244

一 个人的经济行为244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调节246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249

本章小结252

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增长254

第一节 经济增长因素254

一 经济增长的涵义254

二 经济增长理论概要254

三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258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周期265

一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特征265

二 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的历史分析267

三 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269

四 适度经济增长272

第三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75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75

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76

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和途径278

本章小结282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发展284

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因素284

一 经济发展的含义284

二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287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294

一 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含义294

二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296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条件299

一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99

二 经济效益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301

三 经济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305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战略308

一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08

二 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310

本章小结316

第十三章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3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意义318

一 对外经济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318

二 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320

三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322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324

一 对外贸易324

二 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326

三 技术进出口贸易329

四 劳务合作330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与格局331

一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内容331

二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334

三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335

四 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景展望336

本章小结337

第十四章 “一国两制”条件下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关系339

第一节“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与基本原理339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339

二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342

三 “一国两制”理论的主要意义344

第二节“一国两制”理论的科学依据346

一 “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具体运用和发展346

二 “一国两制”是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运用和发展347

三 “一国两制”具有经济学的理论依据348

第三节“一国两制”下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关系350

一 “一国两制”的实施对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350

二 “一国两制”条件下大陆与港澳经济关系发展中的限定因素354

本章小结35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359

第一节 实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59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及其转变359

二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361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与目标363

一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363

二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364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和手段368

一 宏观调控模式368

二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371

本章小结381

结语 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完善和继续发展383

一 从本国实际出发去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383

二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385

三 社会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实践与发展过程387

本章小结389

后记390

修订后记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