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农”问题症结所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农”问题症结所在
  • 何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55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农”问题症结所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陈锡文 1

前言 何伟 1

(一)“三农”问题症结所在2

一 “三农”问题症结所在2

(一)“三农”问题核心之一——土地问题3

(二)“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两种公有制理论4

(三)突破两种所有制的禁锢——发家致富9

二 杜老(润生)的不变与变11

(一)农民的权益不许侵犯11

(二)在承包制下可变13

三 土地承包制下变的必然性16

(一)目前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

(二)承包制的不变17

(三)承包制下的变18

四 关于“三农”三个关键性问题23

(一)到了废除集体所有制概念的时候了24

(二)到了明确土地产权的时候了27

(三)到了农民应有自己组织的时候了30

五 应重新界定集体所有制32

(一)集体所有制内涵非常混乱32

(二)实践证明集体所有制已失败33

(三)集体经济应重新界定34

六 对待农民问题应先反省而后行——有关农转非地价合理补偿的问题36

(一)对农民问题应彻底反省37

(二)国家应对农民还债38

(三)应再一次解放农民39

七 解决“三农”问题应另辟途径43

(一)资金支农44

(二)知识支农45

八 政策反哺>经济反哺47

(一)政策反哺的重要性47

(二)政策反哺与经济反哺相结合51

(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52

(二)走转变农民身份之路58

九 走转变农民身份之路58

(一)资本主义强迫农民转变身份59

(二)我国顺应潮流转变农民身份60

(三)转变农民身份的政策措施60

十 农民工:一个大战略63

(一)农民工的战略意义64

(二)对农民工的战略部署67

十一 呼吁大中城市为三产农民工建宿舍69

(一)三产农民工的贡献70

(二)建立集体宿舍是对三产农民工的回报71

(三)建立集体居住有如下好处72

十二 转变观念 发展个体工商户74

(一)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的重要意义75

(二)城管部门应引导个体工商户的发展77

(三)对个体工商户应轻赋或免税80

十三 发展小城镇和扩大内需82

(一)小城镇建设是房地产业的广大市场82

(二)抓住目前小城镇建设的机遇84

(三)小城镇建设应注意几个问题86

十四 电力行业应平等对待农村87

(一)电价是电力行业改革的首要问题88

(二)电力是家电下乡的先行保障88

(三)如何加强电监管90

十五 家电下乡的后续思考91

(一)家电下乡的重要意义92

(二)家电下乡中应注意的问题93

(三)家电下乡的后续思考94

十六 推广、普及农村信息化——致陈锡文同志一封信98

(一)推广、普及农村信息化的意义98

(二)推广、普及农村信息化的具体做法99

十七 “菜篮子”工程中的经济学101

(一)计划经济体制把政府变笨了101

(二)市场经济把政府变聪明了102

(三)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者的矛盾103

(四)建立中介机构的深远意义104

十八 农行支农的一个范例106

(一)发挥“两个优势”为“三农”服务106

(二)以金融支持把农民引入市场107

(三)农行应为农民工服务108

(三)应树立大农业观112

十九 “三农”问题内部三个关键问题112

(一)发展产品加工业——建立新的农业结构体制112

(二)发展中介组织——建立新的农业组织形式114

(三)发展农村教育——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16

廿 农产品加工业应成为独立产业119

(一)应树立大农业观119

(二)农产品加工业是大农业的关键一环120

(三)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121

廿一 应树立大农业观123

(一)树立大农业观的必要性123

(二)农产品加工业是大农业的关键一环124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作用和意义125

廿二 农业应从官办过渡到民办128

(一)官办农业已过时128

(二)干部下乡扶贫是暂时措施129

(三)大力推广民办农业130

廿三 农业应推进标准化生产133

(一)入关后第一个趔趄——新东北现象133

(二)“粉红女士”——提高农民素质136

廿四 对农业战略的几点看法138

(一)制度创新 改进土地制度139

(二)关于政府退出问题140

(三)应抓住农产品加工业141

(四)关于农村教育问题142

(四)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146

廿五 以“三化”促进新农村建设146

(一)信息化147

(二)物流化148

(三)科技化149

廿六 “常平模式”的理论启迪153

(一)常平模式153

(二)常平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154

(三)股份制是公有和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好形式156

(四)“三个执政”是常平致富的法宝159

廿七 “常平模式”的意义162

(一)需要重新商讨的三个问题163

(二)值得参考的三个问题165

廿八 应县的支部+协会是一个重大创举167

(一)以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党建168

(二)支部+协会是一个重大创举168

廿九 为广灵县经济发展提出三点建议172

(一)利用好水资源、保持好环境173

(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民素质174

(三)利用“三化”引导农民进入现代化1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