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推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推拿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3222873.jpg)
- 邵湘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488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推拿学-高等学院: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推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篇1
第一章 推拿学发展源流1
第二章 推拿知要6
第一节 推拿的分类6
第二节 推拿的适应证6
第三节 推拿的禁忌证7
第四节 推拿的注意事项8
第五节 推拿时的体位8
一、患者体位8
二、医者体位8
第六节 推拿的介质9
一、介质的种类与作用9
二、介质的选择10
附 膏摩方10
第七节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12
一、软组织损伤12
二、骨与关节损伤12
三、神经系统损伤14
四、休克14
第三章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15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15
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15
二、理筋整复,舒筋缓急15
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16
四、平衡阴阳,调整脏腑16
五、增强体质,防病保健16
第二节 推拿的治疗原则17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17
二、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缓急兼顾17
三、扶正祛邪19
四、调整阴阳19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0
六、以动为主,动静结合20
七、病治异同21
附 推拿现代医学作用机制研究21
第四章 推拿常用腧穴27
第一节 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27
第二节 推拿特定穴32
一、天门(攒竹)33
二、坎宫34
三、太阳35
四、山根35
五、耳后高骨35
六、天柱骨35
七、乳旁36
八、腹阴阳36
九、腹36
十、丹田37
十一、肚角37
十二、脊柱37
十三、七节骨38
十四、龟尾38
十五、脾经38
十六、肝经39
十七、心经39
十八、肺经39
十九、肾经39
二十、小肠40
二十一、大肠40
二十二、肾纹40
二十三、肾顶40
二十四、四横纹40
二十五、小横纹41
二十六、掌小横纹41
二十七、胃经41
二十八、板门41
二十九、小天心42
三十、内劳宫42
三十一、内八卦42
三十二、运土入水,运水入土43
三十三、总筋43
三十四、大横纹44
三十五、端正44
三十六、老龙44
三十七、二扇门45
三十八、五指节45
三十九、二马45
四十、威灵45
四十一、精宁46
四十二、一窝风46
四十三、膊阳池46
四十四、三关47
四十五、六腑47
四十六、天河水48
四十七、箕门48
四十八、涌泉48
第五章 推拿手法50
第一节 基本手法50
一、一指禅推法50
二、?法52
三、揉法52
四、摩法54
五、擦法55
六、推法56
七、搓法57
八、抹法57
九、按法58
十、点法59
十一、捏法59
十二、拿法60
十三、捻法61
十四、拍法61
十五、击法61
十六、抖法63
十七、振法64
第二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64
一、摇法64
二、扳法68
三、拔伸法72
第三节 小儿推拿手法75
一、基本手法75
二、复式操作法81
第六章 推拿练功85
第一节 基本步型85
一、并步85
二、虚步86
三、弓步86
四、马步87
第二节 易筋经87
一、韦驮献杵一势88
二、韦驮献杵二势89
三、韦驮献杵三势89
四、摘星换斗势90
五、倒拽九牛尾势90
六、三盘落地势91
七、青龙探爪势93
八、出爪亮翅势94
九、九鬼拔马刀势95
十、饿虎扑食势96
十一、打躬势98
十二、工尾势99
附 推拿常用临床检查100
中篇 治疗篇107
第七章 骨伤科病症107
第一节 颈椎病107
附 落枕112
第二节 急性腰扭伤112
第三节 腰肌劳损114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115
第五节 骶髂关节紊乱症118
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120
第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121
第八节 腕管综合征123
第九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24
第十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126
第十一节 踝关节扭伤128
第八章 内、妇、五官科病症130
第一节 头痛130
第二节 失眠132
第三节 胃脘痛133
第四节 高血压135
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137
附 面瘫139
第六节 痛经140
第七节 月经不调141
第八节 近视142
第九章 儿科病症145
第一节 发热145
第二节 咳嗽146
第三节 婴幼儿腹泻147
第四节 疳积149
第五节 夜啼150
第六节 小儿肌性斜颈151
第七节 小儿多动症152
下篇 保健篇155
第十章 自我保健推拿法155
第一节 固肾益精法155
第二节 健脾益胃法156
第三节 疏肝利胆法156
第四节 宣肺通气法157
第五节 宁心安神法157
第六节 消除疲劳法158
第七节 振奋精神法159
附 传统自我保健推拿法159
第十一章 保健推拿法162
第一节 全身保健推拿法162
一、头面部推拿162
二、上肢部推拿163
三、胸腹部推拿163
四、下肢前、内、外侧推拿164
五、腰背部推拿164
六、臀及下肢后侧推拿165
第二节 足部保健推拿法165
一、足部保健推拿须知167
二、足部保健推拿手法169
三、足部反射区的位置170
四、足部保健推拿的操作顺序175
五、足部保健推拿的操作方法176
第三节 美容推拿法177
一、皮肤的特征178
二、美容推拿的作用178
三、美容推拿基本手法178
四、面部按摩操181
五、常用美容推拿法182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185
附录二 《推拿学》教学大纲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