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发展之魂 理论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德祥总主编;杨新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08965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发展之魂 理论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5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历史地位5
(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理论内涵1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1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条件18
(四)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20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判断标准22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里程碑23
(七)注重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26
(八)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27
(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9
(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与发展阶段3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含义3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和发展阶段37
四、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及历史意义43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43
(二)“毛泽东思想”概念提出的历史意义50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5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理论5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理论5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65
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7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70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创新和发展72
(三)过渡时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78
七、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83
(一)揭示了支配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理论83
(二)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8
(三)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95
八、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阶段99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99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阶段105
九、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伟大意义114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14
(二)邓小平理论是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旗帜120
(三)以科学的态度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22
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特色12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24
(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特色130
十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38
(一)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概括138
(二)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熟141
十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及过程1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4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过程150
十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及理论目的155
(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155
(二)应对新形势,解答新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目的159
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6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6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6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17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173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174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175
十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核心与关键178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178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180
(三)坚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185
十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191
(一)坚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又大大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91
(二)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195
(三)以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为重点,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198
十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202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204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始终206
(四)以人为本,必须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207
(五)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躬身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210
(六)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西柏坡精神214
十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创新216
(一)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重点推进思想路线的深化与创新216
(二)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执政理念的深化与创新219
(三)以统筹协调为重点推进发展观的深化与创新221
(四)以为民谋利为重点推进政绩观的深化与创新226
(五)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创新228
十九、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33
(一)坚持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234
(二)坚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236
(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性质239
(四)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241
(五)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243
(六)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45
(七)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246
后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