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活动的模型: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习活动的模型: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226971.jpg)
- 周英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4010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教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习活动的模型: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与学习规律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课题研究说明1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
二、本课题研究的角度和方法3
上篇:人类个体的智慧及其发展5
第一节 智慧概说7
一、什么是智慧?7
二、“智”和“慧”的起源7
三、智慧获得和发展的根源10
四、智慧的组织结构12
五、认知信息——知识的结构18
六、智慧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1
第二节 智慧的发展24
一、人类个体的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24
二、人类个体智慧发展的原因26
三、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中的认识方式28
四、人类个体智慧发展中的人际交往31
五、人类个体智慧发展的特点33
六、人类个体智慧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简述37
第三节 人类个体智慧能力的函数表达式40
一、人类个体智慧能力的发展曲线40
二、人类个体智慧能力曲线的函数近似表达式40
三、几个函数近似表达式的推导42
四、个体最高智力的推导及智慧机能系数(k)和社会化系数(b)的关系43
小结——智慧体系及其对教育的启示45
一、智慧理论的体系45
二、智慧理论对教育的影响46
中篇:人类个体的学习模型47
第一节 学与习的定义48
一、学,即教学的定义48
二、习,即自学的定义48
三、学与习的关系49
第二节 信息在学习活动中的特点和作用50
一、信息的概念50
二、学习活动中的信息及其传输特点51
三、学习活动中信息的分类53
四、学习活动中信息的作用和功能54
第三节 学习活动中的自学组织形式56
一、自学活动在人类个体学习活动中的意义56
二、自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图示57
三、自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学习者与学习环境57
四、自学组织形式中学习活动的特点58
五、自学活动中信息的作用59
六、自学活动中学习者智慧结构的变化59
第四节 学习活动中的教学组织形式60
一、教学活动在人类个体学习活动中的意义60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图示61
三、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学习者、学习内容、转发器62
四、学科的结构信息与活性信息62
五、学科结构信息的组织单元——学科结构点63
六、转发结构信息和转发活性信息64
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流通65
第五节 信息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同构体——学科结构70
一、信息结构与认知结构“同构”的意义70
二、学科结构的类型70
三、学科结构的组织71
第六节 学习活动中认知信息的发展机制72
一、融合机制72
二、生长机制73
三、内化机制77
四、外化机制78
第七节 学习活动中的合作学习80
一、社会化是人类个体智慧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条件80
二、社会化的基本手段——社会环境81
三、社会化的核心——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83
四、学习环境对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84
五、合作学习的形式86
六、合作学习对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意义88
第八节 学习活动的环境和客体——家庭与社会90
一、家庭环境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90
二、社会环境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91
三、家庭与社会的关系92
第九节 学习活动的主体——人类个体的特点93
第十节 学习活动的媒介——信息转发系统94
一、信息转发系统的作用和功能94
二、信息转发系统的分类和构成94
三、实用信息转发系统的设计95
小结——建设学习家庭和学习社会98
下篇:教育基本理论的演绎99
第一节 演绎之一——教育哲学简述100
一、教育的概念及教育目的100
二、教育的基本性质100
三、教育思想——社会进步主义101
四、教育的基本关系102
五、教育的基本目标103
六、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104
七、教育的基本观念104
第二节 演绎之二——课程论简述106
一、课程的概念与作用106
二、课程编制的基本观点106
三、课程的基本关系108
四、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108
五、课程编制的基本方法110
六、教学大纲(或学科计划)的编制111
第三节 演绎之三——教学论简述112
一、教学的概念及教学的目的112
二、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112
三、教学的基本原则113
四、教学模式115
五、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125
六、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127
七、学习环境的设计129
八、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131
第四节 演绎之四——教养论简述135
一、教养的概念及意义135
二、教养的基本性质135
三、教养的基本关系136
四、教养及教养培养的基本内容137
五、教养培养的基本原则138
六、教养培养的方式139
第五节 演绎之五——教学组织论简述141
一、教学组织的概念及功能141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基本要素141
三、“社会-个性化”教学制度简介142
四:“社会——个性化”教学转发系统的组成143
五、“社会-个性化”教学制度的主要特点144
六、实现“社会-个性化”教学制度的社会现实基础145
小结——教育基本理论的要点147
结语: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148
一、对当前教育自然的改造148
二、对当前教育自觉的改造148
三、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149
主要参考文献150
附录:一、维新还是革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何去何从?153
二、社会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161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思维172
四、营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180
五、实用为先,应用为本182
六、关于对小学语文中段低谷的补教185
七、初探“黄金比例”在小教学中的和谐功能193
八、语言发展与作文教学198
后记:本书诞生记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