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广州深圳实地调查为例的广东特色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广州深圳实地调查为例的广东特色分析
  • 郑杭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 ISBN:978750990061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社区-城市建设-研究-广州市;社区-城市建设-研究-深圳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广州深圳实地调查为例的广东特色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和谐共同体和硬实力/意义共同性和软实力——从广州深圳的实践看社区建设的两大层面及其基本问题&郑杭生1

一、“特色”、“特色分析”及其意义1

(一)“特色”和“特色分析”1

(二)“特色分析”的意义6

二、和谐共同体与意义共同性/基层硬实力与软实力7

(一)社会建设的两个层面8

(二)社会建设的根本: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13

(三)社会建设的两个层面及其根本问题相结合形成的两种力量14

(四)社会建设的实质:社会公平的落实15

三、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广州特色18

(一)“广州探索”是在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的经验19

(二)“广州探索”是把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社区制度各个方面的试验26

四、在价值多元化中培育意义认同的广州特色45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广州文化建设的推进45

(二)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的特色47

(三)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的形式创新49

(四)广州社区文化的发展趋势51

(五)从社区居民消费力检测广州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52

五、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深圳特色54

(一)“深圳经验”也是在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的经验54

(二)“深圳经验”对社区大党建新格局的探索和实践58

(三)“深圳经验”对“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在社区建设中的探索61

六、在价值多元化中培育意义认同的深圳特色70

(一)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深圳经验”:理念、思路、出路70

(二)狠抓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意义共同性构建的物质基础73

(三)狠抓文化活动的建设,在实践中培育增强意义共同性75

(四)注重文化精神的凝聚,提炼能够表达意识共同性的标志77

(五)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提升”与“势位提升”的问题82

上篇 广州社区建设调查研究报告87

第一章 广州市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制度创新87

一、广州市社区建设概况87

(一)广州市社区分布和主要特征87

(二)从安全文明小区到平安和谐社区91

二、广州市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制度创新93

(一)社区组织体制创新93

(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95

(三)社区服务体制创新98

(四)共建共享“绿色社区”102

(五)风尚:奉献在社区,友爱在邻里105

三、广州市社区建设的成效和改进方向107

(一)广州市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突出成效107

(二)广州市社区建设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108

第二章 广州警务战略转型与社区警务模式构建111

一、战略转向:从传统警务到社区警务111

(一)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112

(二)广州市社区警务战略的确立114

二、广州社区警务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115

(一)抓基础,落实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队伍建设115

(二)抓参与,构筑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116

(三)抓管理,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118

三、广州社区警务战略的中心任务:重构三大关系,实现三大转型121

(一)重构警民关系,实现管理型警务向服务型警务的转型122

(二)重构专群关系,实现专业性警务向社会型警务的转型123

(三)重构打防关系,实现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的转型125

四、因地制宜,探索社区警务的多种运行模式127

(一)居民生活社区警务运作模式128

(二)商业繁华社区警务运作模式128

(三)开放杂居社区警务运作模式128

(四)重点复杂社区警务运作模式129

五、广州社区警务经验与改进129

(一)经验概括130

(二)不足与改进132

第三章 广州社区居民消费力分析134

一、私人产品:广州社区居民的主体消费力134

(一)居住135

(二)主要耐用消费品137

(三)日常消费支出139

二、公共产品:广州社区居民消费力的强力支撑141

(一)市政建设与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142

(二)社会保障与专款专项:中低收入群体家庭的社区福利144

(三)财政转移支付与体制补助:盘活社区集体经济147

三、混合产品:广州社区居民消费力的重要源泉148

(一)物业管理:公与私的合作149

(二)慈善事业:GONGO运作与社区服务150

四、体制和谐:部门功能协调与社区建设151

(一)健全市场机制:提高区位竞争力152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打造宜居环境154

(三)培育民间组织:活跃第三部门155

(四)营建平安和谐社区,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156

第四章 和谐精神家园的打造: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分析158

一、文化重心下移:社区文化建设的提出158

二、广州社区文化建设历程160

三、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特色163

(一)规划明确,重视基建163

(二)重视文化品牌创建,实施精品工程164

(三)因地制宜,发掘历史,突出特色166

(四)两大改革推进社区文化服务167

四、广州社区文化的形式创新168

(一)“睦邻日”:打造新型邻里关系168

(二)“粤剧日”:传承社区优秀传统文化169

五、广州社区文化建设个案170

(一)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文化171

(二)荔湾区逢源街耀华文教社区文化175

(三)天河区天园街骏景新型楼盘社区文化179

六、广州社区文化的发展趋势182

(一)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182

(二)经费投入由一元向多元转变183

(三)文化服务活动创新转变183

(四)由单建独享向共建共享格局转变184

(五)坚持社区民主自治文化方向184

第五章 广州社区管理组织的新架构186

一、广州社区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186

(一)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186

(二)人口结构变化与流动人口激增187

(三)社区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变化188

(四)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动员问题189

(五)社区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问题190

(六)居民自治、自助和互助问题191

(七)城市社区发展差距拉大191

二、广州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191

(一)“议行分设”:探索社区体制创新192

(二)“议行分设”的实践意义194

(三)广州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创新进程196

三、对广州社区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展望203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204

(二)加强社区居委会自治建设204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05

(四)加快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发展205

(五)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206

(六)完善社区立法工作206

第六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208

一、广州社区就业的基本状况和经验209

二、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社区保障211

(一)广州社区保障的基本内容212

(二)广州社区保障的基本特点213

三、广州市社区就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216

(一)社区就业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双向不足217

(二)就业管理和服务体制有待完善217

(三)公共投入的力度有限,基础设施条件薄弱217

(四)社区就业存在诸多内在矛盾218

四、创新社区就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219

(一)深化认识,完善治理协调机制220

(二)培育职业体系,拓展社区就业可持续发展空间220

(三)实现政策与资金扶持制度化,提高政策与资金效用221

(四)加强社区就业群体权益保护,提升社区就业品质222

(五)提高社区保障公共资源与服务的公平性223

第七章 广州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的新探索226

一、广州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中的新探索226

(一)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之间伙伴关系的构建227

(二)社区民间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230

(三)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233

二、广州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236

(一)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和谐236

(二)重建人际信任,增强社区认同237

(三)扩大社区民主,维护社区稳定237

(四)增进社区互动,加强社区团结238

三、规范与制度创新:广州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之路238

(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关系239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系240

(三)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的相关制度建设243

第八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动员与参与245

一、广州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分析245

(一)“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246

(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与“依法行政、有情操作”247

二、构建多元一体的社区动员机制249

(一)适度社会动员,构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49

(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动员网络249

(三)多层次的示范动员252

(四)多途径的宣传动员253

(五)多渠道的资源动员256

三、构建多元社区参与模式258

(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258

(二)参与形式的多元化261

小结:通向更加完善的社区治理263

第九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卫生服务265

一、广州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做法与成效265

(一)政府重视,制定发展规划266

(二)加大力度,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投入267

(三)加强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268

(四)立足现实,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训力度269

(五)以点带面,建设示范中心和全国示范区269

(六)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经验270

二、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71

(一)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不够,稳定的筹资机制尚未形成271

(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居民的信任度还不高271

(三)全科医生缺乏,社区卫生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272

(四)信息缺乏共享,双向转诊不畅通272

(五)管理标准不统一,影响服务质量273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73

(一)加大政府投入,落实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的相关政策274

(二)协调各方参与,确保“七纳入”措施落到实处274

(三)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275

(四)加快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275

(五)加强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75

(六)整合卫生资源,实现三级合作医疗轮岗制276

(七)严格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有序发展278

第十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服务279

一、反思与借鉴:广州社区服务的探索279

二、广州社区服务发展案例剖析283

(一)三眼井社区——广州老城区的社区服务案例283

(二)广氮社区——广州旧厂区的社区服务案例286

三、广州社区服务模式的发展前景289

第十一章 广州社区环境建设的人文与绿色内涵292

一、广州社区环境现状与评价292

(一)广州社区发展概要293

(二)社区类型多样与结构复杂294

(三)因地制宜,协调社区发展295

二、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环境规划296

(一)广州旧城区社区环境建设297

(二)广州新城区社区环境建设299

(三)广州“城中村”社区环境建设300

(四)广州农村社区环境建设300

小结302

第十二章 锻造职业化社区工作人才304

一、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践304

(一)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基本情况304

(二)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措施与成效305

二、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需解决的问题313

(一)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队伍建设313

(二)社区工作者的人才总量与专业人才的就业313

(三)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和职业服务能力315

下篇 深圳社区建设调查研究报告319

第一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深圳经验”:深圳社区建设中的政府制度创新319

一、深圳社区体制演进: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地方景观319

(一)深圳社区管理体制演进320

(二)深圳社区的一个起点:“走出滕尼斯”之后322

二、“深圳经验”:构建社区与创新体制325

(一)“深圳圳经验”探索过程概略325

(二)破解“居委会困境”328

(三)社区管理体制的深度创新332

三、“深圳经验”的社会学感悟342

(一)构建现代社区:多重关系的新型共同体342

(二)回应全球与本土:“社会治理的社区化”344

(三)巨型社会和流态社会中的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347

(四)陌生人社会的归属:重建信任与安全350

结束语353

第二章 社区纠纷、人民调解与制度创新:深圳市和谐社区建设中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探索355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纠纷与人民调解355

(一)社会矛盾高发期的社区纠纷及其化解机制356

(二)人民调解:传统优势与现代困境360

(三)失灵的症结和深圳的探索363

二、推进四大创新,激活人民调解制度364

(一)拓展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364

(二)完善组织体系,创新调解载体366

(三)构建大调解格局,创新工作机制367

(四)推进调解的专业化,创新工作方式372

三、立足日常实践,创造特色模式375

(一)警民联调375

(二)六约模式377

(三)桃源模式379

(四)西乡经验380

四、人民调解的深圳模式:经验概括与问题建议382

(一)经验概括382

(二)问题与建议383

第三章 支部建在社区:深圳社区大党建新格局386

一、深圳社区党建背景386

(一)全面城市化387

(二)率先改革社区管理体制387

(三)流动人口中党员数量多387

二、深圳社区党建特写388

(一)开拓创新,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88

(二)共驻共建,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与活力398

(三)以人为本,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魄力404

三、深圳社区党建范例407

(一)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驻社区党委407

(二)龙岗区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408

第四章 深圳社区建设的民生取向与居民生活质量411

一、深圳总体区位特征:社区建设的情境预设411

(一)新型移民城市:社区建设的人口特质412

(二)各区功能各异:社区建设的区位特质413

(三)经济结构: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414

二、民生取向:深圳市社区建设的着力点415

(一)为民:以人为本,服务社群415

(二)安民:社区安全建设418

(三)便民:社区生活便捷420

(四)惠民:共享改革成果422

三、生活空间:深圳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多重维度425

(一)物理空间:环境优美,出行便利426

(二)经济空间:消费力强劲,生活水准高427

(三)精神空间:文化包容度大,文化权益彰显429

第五章 深圳社区健康服务433

一、深圳社区健康服务发展进程433

(一)起步和探索阶段(1996—2000年)434

(二)调整和完善阶段(2001—2005年)436

(三)快速发展和规范建设阶段(2006年以来)438

二、深圳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类型和特点441

(一)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类型441

(二)社区健康服务的特点442

(三)宝安区公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案例449

三、深圳社区健康服务的评价453

第六章 深圳特色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456

一、应运而生的深圳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456

(一)机构增设与调整是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催化剂456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458

二、深圳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成效459

(一)打造执行力好的队伍:社区干部459

(二)整合支撑力足的队伍:社区服务协管员460

(三)发展感召力大的队伍:社区服务志愿者462

(四)培育和谐力强的队伍:社会工作者464

三、深圳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特征473

第七章 深圳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476

一、创新社区组织结构的动力机制476

(一)社会转型呼唤社区组织体系的转型476

(二)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面临的诸多问题479

二、深圳社区管理组织创新的实践进程482

(一)社区体制创新的政策推动482

(二)组织体制的创新:“居站分设”及其绩效483

三、“居站分设”后社区工作面临的问题486

(一)居委会是否会被边缘化486

(二)社区工作站如何良性运行487

(三)居站关系如何协调488

(四)“居企不分”问题如何解决488

(五)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的辖区范围应怎样调整489

(六)需要什么样的社区工作者490

四、“居站分设”后深圳社区组织管理的新探索490

(一)推行“一站多居”体制491

(二)实行“居站分离”491

(三)剥离居委会的经济功能,积极推动“居企分离”492

(四)改革基层民主选举办法493

(五)试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494

(六)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和社会服务社会化494

(七)建立社会工作长效机制和职业制度495

第八章 深圳社区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实践498

一、四大理念创新推进深圳社区文化建设498

(一)公民文化权利的提出,确立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着手点和落脚点498

(二)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战略的提出,理清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499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明确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500

(四)民生文化净福利指数的提出,落实了社区和谐发展的目标500

二、三大举措建设社区文化初获成果501

(一)社区文化服务基础网络基本健全501

(二)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学习型社区基本建立504

(三)实施文化关爱行动,文化成果基本惠及全民505

三、深圳社区文化建设特色507

(一)三种全市性特色社区文化508

(二)区域性社区特色文化510

四、福田模式——深圳社区文化建设典型模式512

(一)纲举目张,科学发展思路促文化建设512

(二)重视基建,确保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有平台513

(三)改革体制,完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网络514

(四)以人为本,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514

五、三大创新经验的启示515

(一)在维护文化权利公平方面的制度创新515

(二)在共同意义创新方面的初步实践516

(三)在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方面的初步探索517

六、深圳社区文化建设今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18

(一)尽快使软件建设跟上硬件建设518

(二)尽力使文化设施运转起来519

(三)设法使社区文化的精神内涵丰富起来520

第九章 深圳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521

一、深圳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的“预设性”条件521

二、深圳社区就业和社区保障的特色与经验523

(一)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523

(二)发挥社区的基础性功能524

(三)按照需求确定制度供给,适时更新服务内容525

(四)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服务效能526

三、深圳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527

(一)公共产品与“成员资格”527

(二)行政化、市场化与社会化530

(三)社区保障水平与社区就业品质532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就业和社区保障534

第十章 体制变革、制度创新与民间运作:深圳特色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与治理之路538

一、历史与现状:深圳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538

(一)体制变革:深圳在民间组织管理上的创造538

(二)深圳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539

二、创新与特色:深圳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的新探索542

(一)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的制度探索543

(二)建立稳定的运行机制544

(三)社区民间组织的民间化运作544

(四)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546

三、深圳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与治理状况的分析与建议547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在社区民间组织推进中的悖论547

(二)政府推动与民间需求的协调问题548

(三)关于社会稳定与社区维权类组织的关系问题548

(四)社区民间组织的财务制度问题549

小结:政府推进、民间运作、共建共享553

后记555

热门推荐